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李贤 《广西中医药》2009,32(6):27-28
血管性痴呆(VD)是由一系列脑血管因素导致脑组织的损害所引起的痴呆综合征,是我国老年期痴呆的主要类型之一。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将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VD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亦为临床上的一种难治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善忘”等范畴。明·张景岳在《景岳全书》第一次提出痴呆是独立性疾病:“风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而渐至痴呆。”  相似文献   

2.
笔者通过分析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认为,肾虚痰瘀是其重要病机,故治疗应以补肾益精、活血祛痰为主,并佐以开窍之品.临床应用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3.
雷励  邓剑波 《中医杂志》2012,53(24):2092-2094
从组织结构、物质基础以及病理机制上阐述了血管性痴呆与肾虚、血瘀的关系,提出了治疗血管性痴呆从肾虚血菸论治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季伟 《江苏中医药》2004,25(12):15-16
血管性痴呆是相对独立于老年性痴呆的一种临床常见病,除痴呆表现外,患者多有脑血管病史,如脑动脉硬化、中风病史等,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症状。笔者根据近年来的临床体会,兹将本病的辨证施治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血管性痴呆辨治特点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燕 《江苏中医药》2006,27(12):2-3
血管性痴呆是指脑血管病变引起的脑损害所致的痴呆,其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障碍两方面,多有卒中病史。血管性痴呆为老年痴呆的常见类型,属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本病常发生于中风反复发作之后,故其在临床辨治过程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笔者的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1):210-213
目的:通过查阅文献,对老年血管性痴呆从肾虚血瘀论治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 Med中近10年相关文献,对文献中所记载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检索词分别为中医药、肾虚血瘀、血管性痴呆、临床和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kidney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vascular dementia,clinic,检索式分别为并和and。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306篇,英文文献18篇,根据文献筛选标准剔除重复及不规范的文献,引用30篇文献。结论:肾虚血瘀是引起血管性痴呆的重要病机,补肾以益髓,活血以通络,从而可以改善血管性痴呆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其主要的作用机制与肾虚血瘀有关。  相似文献   

7.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阐述中医药治疗血管性痴呆 4法 ,活血化瘀以通脑络 ,化痰降浊以醒脑神 ,滋补肝肾以养脑髓 ,益心健脾以助神明 ,论述各法病机方药。  相似文献   

8.
血管性痴呆辨治心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龙华 《四川中医》2008,26(3):37-38
作者认为血管性痴呆的病因病机是以痰瘀痹阻胸络,气机郁滞为标;肝肾亏虚,元气不足,髓海不充为本.初期或年轻患者多以标实为主,中后期或年老患者多为本虚标实.治疗法则主要包括逐瘀化痰,醒脑开窍.搜剔通络,疏肝理气,补精填髓,益气健脾等.  相似文献   

9.
血管性痴呆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性痴呆又称多发梗塞性痴呆 ,其病因为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 ,反复发生腔隙性梗塞或脑梗塞 ,弥漫性脑缺血导致广泛皮质下白质变性 ,脑室扩大 ,皮质萎缩 ,使相应传导束受损的神经定位征外 ,还逐渐出现皮质下痴呆。影像学表现有脑室周围及半卵圆中心白质低密度信号。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智能障碍 ,伴有性格障碍、性感障碍、记忆障碍和行为障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 ,血管性痴呆有逐渐增多趋势。根据本病发病特点应隶属中医学的“痴呆”、“呆病”、“健忘”等范畴 ,稽其病机多由脑络血瘀 ,脑髓失养 ;或痰浊上犯 ,清窍痹阻 ;或见肝肾亏虚 ,髓…  相似文献   

10.
血管性痴呆临床辨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管性痴呆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逐渐发展的,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智能衰退的器质性病变,多由脑组织弥漫性萎缩和退行性的改变而引发。血管性痴呆是老年期痴呆多种类型中的一种常见类型。它与老年性痴呆(AlzheimeydisedseAD)和AD与血管性混合型痴...  相似文献   

11.
肾虚血瘀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地位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第二位最常见的原因,约占所有痴呆10%~50%[1,2]。我国血管性痴呆的患病率约为1.1%~3.0%[2~5],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痴呆发病率为3.9%,而血管性痴呆占68.5%[6]。卒中是导致痴呆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原因,大约25%的脑卒中患者伴有  相似文献   

12.
辨证论治老年血管性痴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跃华 《天津中医》1994,11(3):23-24,27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易导致关节的残毁性畸形.肾阳亏虚、气血不足是本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风、寒、湿、热等邪气及痰瘀痹阻,阳气不得周流是诱发或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在临证过程中,需三痹并治,散寒为主,辅以活血通络、温阳益肾之法,同时不忘祛邪通阳及补虚扶阳,使"扶正"与"祛邪"相得益彰,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15.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证型——血瘀肾虚痰湿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病引起的脑高级神经功能紊乱,其特点是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涣散,计算力下降,甚至反应迟钝,定向力障碍等以认知障碍为核心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其发病率占痴呆的60%。本病病因多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或皮质下白质、基底节区或丘脑多发性脑梗死所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药组方辩证治疗血管性痴呆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4年7月于我院进行血管性痴呆治疗的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实验组(122例)和对照组(122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给予西医一般治疗并使用茴拉西坦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聪明方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高血压的总有效率为91.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4。43%,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的平均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胡春申教授配制的中药组方"聪明汤"临床疗效确切,有利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VD)是继发于中风后出现的以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中医认为中风痴呆因髓减脑消、神机失用所致,治疗多从补肾益精人手,治本为主,标本兼治。笔者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实验研究方面,探讨肾虚在V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血管性痴呆(VD)是临床上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是由各种出血性、缺血性、缺氧性脑血管疾病所引起,与其他痴呆类型不同,因其具有可治愈性而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中医学在VD的诊疗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认为VD的基本证候组成不外乎肾虚、痰阻、瘀血,其中肾虚是VD发生的病机根本,痰浊是V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瘀血是VD发生的直接原...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防治血管性痴呆具有明显优势和较为广阔的前景。根据血管性痴呆主要病机为肾虚髓海失充为本,痰瘀上蒙清窍为标,确立基本治法补肾活血、化痰醒脑。临床论治血管性痴呆辨证分型主为:肝阳上亢、肾精亏虚,痰瘀阻窍、心脾两虚3型,临床实践证明具有一定针对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智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本院的92例经中医辨证为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益智汤。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认知能力积分、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为71.7%,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腰膝酸软、眩晕、耳鸣重听、肢体麻木等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积分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及炎性因子水平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智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肾虚血瘀型血管性痴呆疗效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利于认知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改善血液流变,强化脑部血液灌注,抗炎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