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建 《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81+271-281,271
目的观察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的结果,探讨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武冈市妇幼保健院产检为HBsAg阳性的产妇45例,产后对其乳汁进行乙肝病毒检测,观察其检测结果。结果母血HBV DNA(+)和母血HBV DNA(-)在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HBeA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检为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应以乳汁进行HBV DNA的鉴定结果作为参考,加上随访母乳喂养儿的情况,综合评定后才能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产科单胎足月分娩的HBV携带产妇324例为研究对象,采集分娩前静脉血、分娩后初乳、新生儿脐带血、6月后新生儿外周血,检测HBV-M和HBV-DN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三阳组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明显多于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P=0.04);小三阳组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明显少于含量<1×106copies/ml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2,P=0.02)。凡是血清中HBV-DNA<1×106copies/ml的产妇,其分娩后初乳中均未检出HBV-DNA;而血清中HBV-DNA≥1×106copies/ml的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与血清的HBVDNA含量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08,P=0.040)。喂养后6个月,人工喂养组婴儿的外周血未检出HBV-DNA,而母乳喂养组有8例婴儿呈HBV-DNA阳性,占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P=0.00)。结论:分娩前血清HBVDNA≥1×106copies/ml的HBV携带产妇施行母乳喂养需慎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比较血清HBV-DNA阳性产妇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感染状况,探讨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所产的新生儿64例,以母亲自愿为原则分别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所有新生儿均按规定程序完成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结果血清HBV-DNA为103~105、106~108、>108组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65%、48.39%、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DNA定量呈正相关。对婴儿采取联合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HBsAg阳性孕妇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瑞英  申保生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1):4468-4469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将HBsAg阳性孕妇132例分为血清HBV-DNA(+)和HBV-DNA(-)两组,74例血清HBV-DNA(+)孕妇于孕晚期每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共3次,新生儿出生后注射HBIG200IU,生后1、2和7月龄接种乙肝疫苗。HBV-DNA(-)组58例,仅新生儿生后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母乳喂养根据个人意愿,婴儿均于生后和12月采静脉血查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和HBV-DNA。结果:血清HBV-DNA(+)组婴儿12月龄时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HBV感染率与出生时一致,分别为67.00%和6.82%,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HBV-DNA(-)组宫内感染1例。两组母乳喂养后均无1例新感染HBV。结论:HBsAg阳性孕妇经免疫后母乳喂养不增加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5.
用国产转基因细胞(CHO)及重组酵母(YRV)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免疫HBV携带产妇的新生儿83例.以自愿为原则,婴儿分为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两组,定期采血检测HBV感染状况,追踪24个月.结果36例母乳喂养及47例非母乳喂养婴儿HBV感染率分别为8.33%(3/36)、6.38%(3/47)、P>0.05.其中母亲单独HBsAg阳性者,两种喂养方式的婴儿均未发现HBV感染.母亲HBsAg及HBeAg阳性者,母乳与非母乳喂养婴儿HBV感染率分别为17.65%、14.29%,P>0.05.婴儿乙肝基因疫苗初免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采血检测抗HBs,母乳喂养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明显高于非母乳喂养组  相似文献   

6.
HBV携带者首次初乳和24h后母乳HBV-DNA携带情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HBV携带者产后不同时期母乳HBV-DNA携带情况。方法:用2ml无菌离心管取最早初乳1.5ml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第1次初乳HBV-DNA阳性者于24h后的不同时间用同样方法第2次取母乳,用PCR2次扩增技术检测乳汁中的HBV-DNA。结果:第1次检测219例HBV携带者的初乳,18例HBV-DNA阳性。这18例最少间隔24h再取母乳检测,只有1例检测到HBV-DNA。结论:携带HBV产妇下乳24h后的母乳HBV-DNA浓度明显低于最早初乳。因此HBV携带者最好排掉下乳24h的初乳再行哺乳,可提高母乳喂养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王雪梅 《中国保健》2007,15(13):18-18
目的加强乙肝孕妇产前免疫阻断,降低胎儿宫内感染HBV,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对162例HBV感染的孕妇产前实施HBIG免疫措施,同时出生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和HBIG联合应用,根据产后母亲血清HBV含量及新生儿脐血中HBS转阳性,判断是否给予母乳喂养,并定期检测.结果162例婴儿外周血测定,无1例感染HBV,其中129例乙肝孕妇进行了母乳喂养.结论通过产前免疫阻断及围产保健知识的宣教,消除孕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担忧,增加了母乳喂养的信心,以此促进和支持乙肝孕妇的母乳喂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和孕妇学校的系统授课,探索对HBV携带者孕产妇应采取的健康保健方式。方法:开展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实施孕妇和新生儿免疫阻断,采用合理的孕产期防护手段。结果:在2003年1月~2004年12月分娩的HBV携带者产妇534例所生的534名婴儿中,没有发生慢性HBV感染的婴儿。结论:积极的健康保健指导,良好的生活习惯,科学正确的免疫措施可降低新生儿HBV慢性感染率,阻断宫内垂直感染,提高HBV携带者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9.
陆瑾  刘捷宸  姜铭波  牟文  周文瑜 《上海预防医学》2017,18(3):197-199, 213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孕产妇乙肝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及新生儿免疫接种情况,为制定孕产妇人群的乙肝防治策略、降低新生儿乙肝病毒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黄浦区内所有产科机构(7家)2013—2015年孕产妇的HBsAg检测和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调查孕产妇29 425人,HBsAg阳性率为3.95%,本市和外来孕产妇的HBsAg检测率(98.42%和96.76%)及HBsAg阳性率(2.58%和4.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联合免疫(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共1 130人,联合免疫率为98.52%。结论上海市黄浦区孕产妇的HBsAg阳性率低于全国及其他省市水平,说明上海市在乙肝疫苗接种和健康教育方面较有成效,但仍应加强对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的主被动联合免疫措施。另外,随着新政策下孕产妇数量的增加,需建立更完善的孕产妇保健机制,做好各项产前检查工作,减少HBsAg未检测人数,避免因未及时实施免疫措施而导致新生儿乙肝感染。  相似文献   

10.
用国产转基因细胞及重组酵母生产的乙肝基因疫苗免疫HBV携瞳妇的新生儿83例。以自愿为原则,婴儿分为母乳喂养和非母乳喂养两组,定期采血检 测HBV感染状况,追踪24个月。结果36例母乳喂养及47例非母乳喂养婴儿HBV感染率分别为8.33%、6.38%、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比较血清HBV-DNA阳性产妇采用不同喂养方式的新生儿感染状况,探讨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血清HBV-DNA阳性母亲所产的新生儿64例,以母亲自愿为原则分别采用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所有新生儿均按规定程序完成HBIG与HBVac联合免疫,婴儿1岁时检测血清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结果 血清HBV-DNA为103~105、108~ 108、> 108组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分别为17.65%、48.39%、8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乳汁HBVDNA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定量呈正相关.对要儿采取联合免疫阻断后,母乳喂养不影响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 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 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 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7%,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3.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母婴传播是HBV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人群携带者形成的主要原因。慢性携带者有40%~50%是母婴传播造成的,乙肝大三阳母亲所生的新生儿几乎均有HBV宫内感染,大部分发展成为慢性携带者。因此,探讨母婴传播免疫,提高阻断HBV宫内传播的效果,对于保护高危易感孕妇,防止所生的新生儿成为慢性携带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院通过孕晚期乙肝五项指标测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明显降低了新生儿HBV的携带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安全性的Met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小湄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93-4195
目的:探讨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与婴儿感染HBV的关系。方法:通过系统的文献检索搜集所有相关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检验并计算合并OR值及95%可信区间,用Re-viewManager 4.2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分析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对婴儿感染HBV的影响。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3篇,总样本量1 778例,母乳喂养组965例,感染HBV 121例,人工喂养组813例,感染HBV 51例,合并OR=1.68,95%CI为(1.16,2.44)。结论:HBV携带产妇喂养方式与婴儿感染HBV呈正相关,HBV携带产妇母乳喂养可能增加婴儿HBV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HBV携带者母亲所生婴儿乙肝疫苗接种效果观察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 :研究HBV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接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方法 :婴儿出生后按 0、 1、 6顺序接种乙肝疫苗 ,实验组首次剂量加大 (3 0 μg) ,对照组首次剂量按常规 (5 μg)接种 ,婴儿 7月龄时采静脉血查乙肝血清标志物。结果 :HBV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乙肝疫苗首次剂量加大接种 ,其免疫应答率为 94 7% ,按常规剂量接种 ,其免疫应答率为 3 3 9% ,两者具有极显著性差异 (P <0 0 0 5 )。结论 :HBV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常规接种乙肝疫苗免疫应答性差 ,加大首次接种剂量可以提高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6.
17.
对广西区妇幼保健院1992年1月至1993年6月出生的1006名婴儿(其中母亲HBsAg阳性者101例,同时HBeAg阳性者19例)进行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即在婴儿出生后2h内肌注HBIG100u,1个月时注射HBIG500u,3个月时分别注射HBIG50u及乙肝疫苗10μg,6个月时注射乙肝疫苗10μg。以上全程免疫后1年,采静脉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HBV感染的五项标  相似文献   

18.
杨富强  郭红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32-1833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生期应激状态对初产妇剖宫产后免疫功能及母乳喂养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接受剖宫产分娩的8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产前检测血清中皮质醇的水平,并进一步分为正常皮质醇组21例、高皮质醇组59例。对比两组产妇的围术期细胞免疫指标、母乳喂养相关指标水平的差异。结果剖宫产前24 h,两组产妇外周血中细胞免疫指标水平、泌乳素(RP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后24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皮质醇组,CD8^+水平高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24 h、48 h、72 h,高皮质醇组产妇外周血中RPL的水平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术后,高皮质醇组产妇的泌乳始动时间长于正常皮质醇组,催乳率高于正常皮质醇组,按需哺乳率低于正常皮质醇组(P<0.05)。结论围生期应激状态可抑制初产妇剖宫产后细胞免疫功能,增加母乳喂养难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者中健康携带者进展为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14年1—8月期间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门诊确诊的623例HBV慢性感染健康携带者为前瞻性观察队列,在2016年6—12月间对所有观察对象进行随访体检,判断临床转归。根据健康携带者是否进展为CHB,将观察对象分为未进展组和进展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HBV携带者进展为CHB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基线HBeAg阳性率和HBV-DNA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而言,进展组的男性、HBeAg阳性率与≥200 000 IU/ml的比例分别为47.0%、10.6%和10.2%,高于非进展组的32.3%、6.2%和1.8%。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女性是HBV携带者进展为CHB的独立保护因素,而HBV-DNA载量升高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HBeAg仍然阳性的HBV-DNA载量均显著高于同期的HBeAg阴转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的211例基线HBeAg阴性者中有4例发生HBeAg阳转,207例HBeAg持续阴性。HBeAg阳转者随访时的HBV-DNA载量显著高于HBeAg持续阴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两年的随访时间里约有1/3的HBV携带者进展为CHB,性别和HBV-DNA载量是进展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建议定期对HBV携带者检查HBV-DNA载量、血清学标志物和B超,尤其是男性携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