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长平 《吉林医学》2012,33(12):2604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进行分析,简要探讨如何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现象发生。方法:选取2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结果:26例患者中发生脂肪液化的有17例,占65.3%;切口发生血肿的病例有5例,占19.2%;有4例患者切口发生了感染,占15.3%;合并营养不良、贫血的患者有5例,占19.2%;并且发现有2例患者血脂都高于正常水平7.5 mmol/L,占7.6%。结论:为了防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情况发生,相关的医师应该提高手术的操作技能,积极响应妊娠合并症以及妊娠并发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因素,探讨防治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方法.方法:对13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后不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为脂肪液化,占69.2 %;切口感染1例,占7.7%,血肿3例,占23.1%.13例病人中合并贫血、营养不良6例,占46%.结论:引起剖宫产后腹部切口不良的因素很多,术前积极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推广围术期用药,提高操作技能,可降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李爱玲 《农垦医学》2008,30(2):129-13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施以应对措施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住院剖宫产768例患者中19例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进行分析,发生率2.47%.结果:危险因素中贫血占78.6%,肥胖占47.4%,胎膜早破占42.1%,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感占10.5%.结论:提高对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认识,指导孕期保健,控制社会因素的剖宫产;治疗妊娠合并症及基础疾病;手术操作规范,进一步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从相关因素着手去预防。方法:回顾2007-2009年我院发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62例,找出相关因素。结果:产妇术前病理状态,术中医生技术,术后护理等均存在影响。结论:诸多因素影响腹壁切口愈合,应注意手术技术,围手术期细节,降低并发症,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防治,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方法:注意缝合技术和增加组织抗张力的强度,降低腹压,避免危险因素和危险因素的围手术期处理。结果:有效地预防了剖宫产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结论:减少剖宫产术后的切口愈合不良,能进一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降低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防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2 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与同期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良好患者的住院资料,总结分析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结果:肥胖、产前阴道检查次数、剖宫产史、羊水浑浊、前置胎盘、胎膜早破、孕妇体质等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密切相关.结论:妊娠末期控制体重、减少产前检查次数、纠正贫血、做好外阴清洁、尽量缩短手术时间等一系列措施,可减少术后感染,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  相似文献   

7.
赵群英 《中外医疗》2010,29(31):79-7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的32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表现脂肪液化26例。切口感染6例,行切口换药、二次缝合、微波理疗及其他对症治疗后治愈。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治疗并发症。提高手术操作可降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因素、剖宫产手术技术的提高,广大的孕妇对于剖宫产分娩出来胎儿的方法已普遍接受。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人们关注的重点反而不是剖宫产,而是在剖宫产后相关并发症,这其中主要是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主要的症状有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等,这些并发症的产生对孕妇及其家属的精神上、身体上、工作上以及经济上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如果并发症发生严重情况,甚至会对产妇的生命造成威胁。与此同时,产科的医生所受到的压力也增加起来,而且病床周转率也随之降低。笔者根据本院一些临床实例对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为临床提供能够有效预防与控制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以及对愈合不良切口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从本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7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对所有患者护理后,31例患者非常满意,14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结论: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干预对策,促进切口愈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妇产科2011-2012年剖宫产腹壁切口呈乙、丙级愈合的45例产妇资料。其中切口全部裂开11例,部分裂开34例;切口感染致愈合不良19例、脂肪液化21例、脂肪液化并感染5例,病例予术后拆线、局部清创、抗炎、二期缝合、神灯理疗、对症护理等综合处置,并探讨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①本院产科2年问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6%,平均愈合时间(14.2±4.7)d。②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涉及致病菌因素、手术操作因素与产妇体质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与术前评估、规范术前准备与助产操作、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强化术后基础护理与切口保护是减少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黄宗铭 《吉林医学》2010,(35):6455-6457
目的:探讨胃穿孔外科手术治疗后,外科营养支持对腹壁切口愈合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胃穿孔患者的手术方式,术后外科营养支持及术后腹壁切口愈合特点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给予外科营养支持的条件下,胃癌穿孔手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与胃溃疡穿孔术后相比,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较高。结论:发生胃穿孔后,应积极给予手术治疗,并术后常规给予外科营养支持,减少腹壁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采取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行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方法;对照组8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采用传统的腹壁缝合方法。结果观察组切口缝合时间为(9.5±2.6)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2例,占2.5%;切口甲级愈合79例,占98.8%;而对照组中切口缝合时间为(16.4±3.2)min;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者68例,占85%;切口甲级愈合72例,占90%。两组腹壁切口缝合方法在切口缝合时间、切口周围皮肤红肿反应、甲级愈合率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腹壁切口新式缝合法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切口周围红肿反应,提高切口甲级愈合率,此方法安全、有效、简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粘连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粘连及提高腹部切口愈合率的措施.方法对118例再次剖宫产(RS组)和1562例首次剖宫产(CS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术中出血平均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脏器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较首次剖宫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剖宫产术并发症的基础;而提高剖宫产手术技巧,术中合理操作,提高腹壁缝合技巧以及术后严密支持治疗是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从本院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不良患者47例,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结果:对所有患者护理后,31例患者非常满意,14例患者满意,2例患者不满意,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7%。结论: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应用,有助于降低患者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再次剖宫产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再次剖宫产术中的出血、粘连及腹壁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减少术中出血、粘连及提高腹部切口愈合率的措施.方法:对118例再次剖宫产(RS组)和1562例首次剖宫产(CS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再次剖宫产组术中出血平均量和产后出血发生率、术中脏器粘连及切口愈合情况较首次剖宫产组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剖宫产术并发症的基础;而提高剖宫产手术技巧,术中合理操作,提高腹壁缝合技巧以及术后严密支持治疗是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因素,为今后临床工作寻找预防切口愈合不良的有效措施,并达到降低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的目的。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剖宫产腹部切口愈合不良101例,按1∶2比例随机选择同期无切口愈合不良剖宫产202例作为对照研究。结果影响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主要包括产妇本身肥胖等自身体质,合并营养不良、贫血、高血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水肿等基础疾病,破膜时间长,多次阴道检查试产失败,病房使用频率高,手术操作不规范,未合理应用抗生素。在101例中,切口裂开者2例,脂肪液化者45例,切口感染者47例,切口上缘皮肤因缺血坏死者7例。经过积极正确的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影响剖宫产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较多,只要我们及早预防,及时诊断处理,加强术后切口和病房管理,提高个人技术操作,就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吴永茂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2):154-155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6月600例剖宫产产妇腹壁脂肪缝与不缝术后切口愈合情况。600例产妇均选择下腹正中切口,其中传统缝合组260例,脂肪层自然对合组340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手术指征、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传统缝合组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率35例,占13.4%,脂肪层自然对合组14例,占4.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传统缝合组脂肪液化25例,全层裂开3例,部分裂开7例,裂开长度约2-5cm,脂肪层自然对合组脂肪液化11例,部分裂开2例,长度约2cm,全层裂开0例,传统缝合组显著高于脂肪层自然对合组(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不缝合脂肪层能有效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2008年12月的26例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病例。结果:妊娠合并症、产程延长、破膜时间长、急诊手术、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营养不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加强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护理,及时发现切口感染征象,尽早处理,扩开切口,拆除缝线,局部彻底清创,每天坚持换药,二期缝合切口,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有效预防并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原因以及术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产妇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5例,观察两组产妇切口愈合不良原因以及不同护理方式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妇各项切口愈合不良原因对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产妇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实验组产妇并发症发生率为6.66%,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20.00%,对比差异比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起产妇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产妇自身身体状况、并发症、生产时间长、手术因素以及睡眠质量差,对产妇进行综合护理能够能有效的控制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建议应在临床护理中普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37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破膜时间长、产程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长、孕妇肥胖、贫血、急诊手术、手术人员缝合技术等因素增加了剖宫产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几率.结论:提高剖宫产术中操作技术,加强术后护理,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及时发现切口异常现象,尽早处理切口及二期缝合切口,均可有效预防切口愈合不良、使切口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