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早在1957年Djourno和Egries首先报道单通道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通过电刺激残存的听神经引起声音感觉,成为使聋人回到有声世界的里程碑。近年来,随着人工耳蜗从单道电极到多道电极的飞快发展,人工耳蜗植入技术在诸多方面产生了突破。本文重点对耳蜗植入病例选择,术前相关检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语音是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听力障碍将严重影响聋儿的正常言语语言交流。0~3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1],正常儿童在这一阶段可完全掌握汉语语音[2],但聋儿由于听觉系统缺陷,即使采取了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等听力干预措施,其言语发展与正常儿童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存在语言发育迟缓、发音清晰度低、  相似文献   

3.
1分析聋儿家长对人工耳蜗术后康复培训的心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聋儿家庭对人工耳蜗的需求和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越来越多的聋儿选择植入人工耳蜗进行听力重建。与配戴助听器相比,植入人工耳蜗后聋儿康复培训的理念和方式、方法也发生了变化。而聋儿家长对植入人工耳蜗后聋儿康复训练目标的心理期望值也相应提高,却对康复培训的方法和手段了解不够,还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颞骨高分辨率CT等影像学检查能清晰显示耳蜗和内耳道的形态,已成为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前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随着CI的广泛开展,CI术后影像学评估越来越受到关注,检查方法从单一的二维图像向三维影像发展,观察内容从单纯评估耳蜗内电极向探讨电极位置与相关功能关系上扩展。本文就近年来CI术后耳蜗内电极影像学评估进展和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子耳蜗植入技术在过去的 30年中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在全世界范围内 ,已有约 40 0 0 0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电子耳蜗植入 ,经过术后的康复训练 ,他们之中的大部分成人甚至可以通过电话与人交流 ,大部分儿童可以与健康儿童一同接受正规教育[1 ] 。然而 ,目前的耳蜗植入系统仍与理想水平相距甚远 ,就技术方面而言 ,除了电极的设计 ,言语处理系统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以外 ,全植入式装置的研制也是一个十分具有吸引力的研究方向[2 ] 。这种装置完全无碍于接受植入者的外观 ,对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利 ,从而必将提高人们对电…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其中0~6岁听障儿童约13.7万,且每年新出生聋儿约2.3万[1].如果听障儿童不能在听觉中枢发育的关键期内接受适宜的听觉刺激,可导致一生的语言残疾和交流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人工耳蜗植入(CI)通过刺激听神经,替代受损的毛细胞,将声音转为电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可使患者重获听觉,是重度或极重度感音性聋的有效康复方法.至2008年底,全世界范围内已有1 2万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接受了人工耳蜗植入.  相似文献   

7.
人工电子耳蜗是开发重度聋及全聋者听说的有效手段[1]。电子耳蜗包括内耳植入部分和体外声信号接受部分,二者通过线圈耦合完成能量转换。内耳植入装置通过手术来完成,其手术的关键性步骤为打开面神经隐窝,暴露后鼓室,找到蜗窗以及打开骨阶,将电极无损伤的植入耳蜗骨阶[2]。目前,国内关于器械护士如何配合电子耳蜗植入手术的报道资料较少,尤其在电子耳蜗植入手术中相关护士配合方面的规范性操作规程尚未见报道。我们总结了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近4年来200例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护士配合的经验体会,报告如下。目的是使器械护士的工作更为条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的患儿最低年龄不断降低,低于12月龄的患儿也接受CI手术,这样的报道在国外屡见不鲜[1],而国内报道相对较少。2007年我科室曾报道1例9月龄患儿接受CI[2]。现我科对1例7月龄先天性双耳重度感音聋患儿进行单侧CI手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人工耳蜗装置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近三十年的广泛应用.使越来越多的聋人改善听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早期诊断婴幼儿听力障碍和判断人工耳蜗适应症的可行性越来越高。人工耳蜗装置越来越适合小年龄聋儿。只要经过全面的医学检查和康复.使用合适的人工耳蜗装置进行手术.聋儿早期可以在听觉的发展.语言的获得等各方面取得实效.尽快地回归主流社会。给个体、家庭及社会减轻负担。早期人工耳蜗植入将逐渐成为聋儿早期干预和康复的常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普及,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幼儿行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手术有低龄化趋势,植入时机备受关注。从植入经验、儿童发育和临床人工耳蜗研究方面来看,低龄化CI是有益的。Kileny等[1]发现7岁以  相似文献   

11.
对于重度和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NHL)患者,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ation,CI)是目前能帮助他们改善听力的唯一方法[1]。对语前聋SNHL婴幼儿,早期CI可帮助他们发展听力和言语,几乎获得和听力正常同龄儿童一样进入正规教育的机会[2,3]。而对于语后聋SNHL青少年和成人,CI能帮助他们参与社会交流和工作,重返主流社会,显著提高生活质量[4]。20世纪90年代初国外人工耳蜗逐渐引入我国,人工耳蜗市场被3家国外公司占据,国外人工  相似文献   

12.
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效果,为继续做好捐赠项目受赠聋儿术后集中安置工作及进一步提升术后康复效果提供经验。方法本研究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按照捐赠项目受赠聋儿术后安置要求,将200名聋儿安置在18个具备资质的聋儿康复机构,定期跟踪.指导。在安置期满后,整理.对比材料相对完整的受赠聋儿康复评估数据和家长对康复效果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安置效果。结果①受赠聋儿康复安置一年后,言语识别率、语言年龄和学习能力商成绩都较安置初期取得明显效果(P〈0.01);②家长对受赠聋儿康复安置效果的满意度评价前后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③人工耳蜗植入年龄因素和术后一年内接受康复安置时间的长短是影响言语识别率平均成绩的关键因素(P〈0.01)。结论已经实施的康复安置策略效果明显,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接受康复安置的时间最少为1年是合理的,有效的康复安置策略还应囊括更大范围的内容,尽快建立起儿童人工耳蜗术前和术后一体化康复服务机制是确保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康复效果的长远考虑。  相似文献   

13.
人工耳蜗植入后聋儿听力培建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语前聋儿音植入人工耳蜗后的听力培建历程作出评价。方法:应用(婴幼儿)听觉意义整合量表(MAIS或IT-MAIS)对22名植入Nucleus24型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的听力培建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得分与使用时间作曲线拟合。结果:患儿蝗MAIS得分在术后3-6个月即可达到较高水平,大龄聋儿畸快于低龄聋儿;问卷涉及的“对耳蜗装置的接纳、对声音的察知、声音意义的建立”这三个导面,得分依次递减。结论:人工耳蜗是(极)重芳语前聋儿童培建听力的可靠手段,培建的过程遵循听觉发展的一般规律,大龄儿童快于低龄儿童。MAIS问卷对于评价听力培建效果、指导家庭康复训练都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4.
1 引言在过去的 30年中 ,人工耳蜗 ( cochlearimplant,CI)已从早期的临床试用阶段发展到今天国际上作为重度耳聋的常规治疗方法。美国洛杉矶House耳研所在早期单通道装置的研制和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他们的 3M/House单道装置于1 984年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 ( FDA)批准 ,使CI首次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正式应用于临床。近 1 0多年来随着微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高新科技的发展 ,多通道 CI在提高使用者的语音识别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1 990年以墨尔本大学 Clark研究中心为代表的多道装置又被 FDA批准应用于临床〔1〕。多通道 CI在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的言语识别能力的比较研究,为人工耳蜗植入适应证提供参考.方法实验对象包括18例人工耳蜗植入和40例配戴助听器的先天性语前聋儿童,先在自由声场测试双耳裸耳听阈,根据装置使用时间和平均裸耳听阈值分组,测试并比较使用人工耳蜗和助听器的语前聋儿童封闭项的声母、韵母、单音节词识别率.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间≥2年组儿童的韵母、声母和单音节词识别率明显高于<2年组患者.助听器使用时间≥2年组的各测试项识别率与<2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与平均裸耳听阈≤10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装置使用时间≥2年的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各测试项识别率均明显高于平均裸耳听阈>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但与平均裸耳听阈>70 dB HL但≤90 dB HL的助听器使用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极重度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后能获得比助听器使用者更好的言语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多导人工耳蜗植入后电极阻抗变化的特点,对比直电极和弯电极的阻抗差异,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调试提供参考。方法在Nucleus多导人工耳蜗编程调试界面上,应用R126V1.3和NRTV3.0软件,测试11例语前聋儿童在不同时期的阻抗值,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CI24M和CI24Rcontour两种植入体阻抗随时间变化的基本规律是:术中较低,开机时最高,以后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CI24Rcontour阻抗高于CI24M。结论人工耳蜗植入体阻抗开机后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新型CI24Rcontour植入体与CI24M相比,其阻抗值在术中至开机后3周内明显要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3岁以内单侧植入人工耳蜗、使用普通话交流且言语康复半年以上的语前聋儿童术后单字声调产出特点和发展规律.方法 以19例3岁以内单侧植入人工耳蜗的语前聋儿童(C I组,生理年龄平均3.79±1.23岁,植入年龄平均1.28±0.55岁)和24例生理年龄与CI组匹配的正常听力儿童(N H组,生理年龄平均3.9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工耳蜗植入儿童和助昕器配戴儿童在声调识别方面是否存在差异;考查人工耳蜗开机时间、入园康复时间,儿童的年龄、性别等因素对声调识别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言语听觉反应评估》(evaluation of auditory responses to speech,EARS)中的“封闭式声调测试”作为测试材料.对61名3~6岁聋儿(其中人工耳蜗植入儿童31名,助昕器配戴儿童30名)进行声调识别的测试,利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助昕器配戴儿童在声调识别的精确性上优于人工耳蜗植入聋儿;人工耳蜗开机时间对声调测试成绩没有明显的影响;康复时间、聋儿的年龄和声调测试成绩呈正比;聋儿的性别和声调测试成绩无关。结论助昕设备类型、康复时间、年龄等对声调识别的成绩有一定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工耳蜗植主后儿童的言语感知能力的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完全统计 ,我国每年新生的聋儿约有 2至 4万人 ,更有大量出生后由于各种原因而出现的重度和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儿童。这部分儿童在语言能力方面的发展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 ,严重影响到了他们与周围世界的有效交流。195 7年Djourno和Eyres首次使用不同节律、强度的电脉冲刺激听神经 ,患者听到蟋蟀样声音并可以感知这些声音的不同[1] 。其后经过多年的研究 ,1972年HouseEarClinic医生们使用带有言语处理器的便携式植入系统完成了世界上首例成人人工耳蜗植入术 ,从而使人工耳蜗植入术成为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和性别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后两年内早期听觉能力的纵向发展规律.方法 对86例接受CI植入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 N H L)语前聋儿童(植入年龄为12~50.4月,平均26.4±10.8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