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构建含恶性疟原虫Pf332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S中扩增Pf332基因(Pf332)片段,P332-R0、P332-R2,并分别插入pGEX4T-1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用DNAstar软件对FCC1/HN株与3D7株Pf332和P332-R1、P332-R2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由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f332片段,P332-R0、P332-R1、P332-R2,大小分别为489,429和393bp。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pGEX-P332-R0,pGEX-P332-R1,pGEX-P332-R2重组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3D7株相比,FCC1/HN株P332-R1、P332-R2片段编码多肽分别缺少2、4个相应的重复单元,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表达出3个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46、44和42。[结论]扩增、克隆了恶性疟原虫Pf332片段,P332-R0、P332-R1、P332-R2,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成功表达,FCCl/HN株与3D7株的P332-R1、P332-R2片段编码多肽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目不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l/HN)株p4l-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l~3。方法 根据p4l-3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41—3基因;将p4l一3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41—3基因,酶切,PCR扩增鉴定表明获得正确的pcDNA3-p41—3重组质粒。结论 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p41—3蛋白,并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Pf332抗原的结构和抗原表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FCCl/HN株Pf332抗原(Ag332)的初级结构和潜在的抗原表位。方法 根据Pf332基因已知序列,合成9对引物用于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332基因片段。将扩增得到的9个Pf332基因片段插入pMD-18T载体后测序。用DNAstar软件将测定的Pf332基因片段序列拼接出成完整的Pf332基因序列。分别用SAPS、Tmpred、SingalP和Blastn程序来分析Ag332的初级结构和序列同源性。将与Pf332基因的9595-10083、10339-10767和10855-11247位碱基对应的RO、R1和R2片段分别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S。将pcDNA3-R0、pcDNA3-S-R1和pcDNA3-S-R2分别免疫Balh/c鼠,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表达产物。通过ELISA和体外疟原虫生长抑制实验来鉴定DNA免疫所诱导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结果扩增到特异的9个Pf332基因片段,并正确插入pMD-18T载体。序列测定和拼接结果显示,恶性疟原虫FCC1/HN株Pf332基因长16377bp,编码5458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约615.28ku。Ag332包含17个调度简并的富谷氨酸重复序列,抗原中谷氨酸占30.18%。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和3D7株Ag332的氨基酸残基同源性达94.55%。免疫组化检测显示R0、R1和R2在鼠肌肉组织中表达。分别免疫了pcDNA3-S-R0,pcDNA3-S-R1和pcDNA3-S-R2的实验组IgG含量显大于空白对照组和pcDNA3组(P<0.05)。体外疟原虫生长抑制实验结果表明,pcDNA3-S-R0,pcDNA3-S-RI和pcDNA3-S-R2组的免疫血清在1:5稀释度时对恶性疟原虫的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 Pf332抗原是一包含很多调度简并的富谷氨酸重复序列的大蛋白,Pf332基因片段R1和R2编码潜在的抗原表位重复序列。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含恶性疟原虫Pf332抗原基因片段的重组质粒 ,并检测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f332基因 (Pf332 )片段 ,P332 R0、P332 R1、P332 R2 ,并分别插入pGEX 4T 1原核表达载体 ,阳性克隆的重组质粒DNA经酶切及PCR扩增鉴定。用DNAstar软件对FCC1/HN株与 3D7株Pf332的P332 R1、P332 R2片段进行同源性比较。由IPTG诱导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重组蛋白。【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f332片段 ,P332 R0、P332 R1、P332 R2 ,大小分别为 489、42 9和 393bp。酶切及PCR鉴定获得了正确的 pGEX P332 R0、pGEX P332 R1、pGEX P332 R2重组质粒。序列分析结果显示 ,与 3D7株相比 ,FCC1/HN株P332 R1、P332 R2片段编码多肽分别缺少 2、4个相应的重复单元。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表达出 3个重组蛋白 ,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 46、44和 42。【结论】扩增、克隆了恶性疟原虫Pf332片段 ,P332 R0、P332 R1、P332 R2 ,并在大肠杆菌BL2 1/DE3中成功表达。FCC1/HN株与 3D7株的P332 R1、P332 R2片段编码多肽所包含的重复单元数目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克隆并测定恶性疟原虫海南(FCCl/HN)株LDN基因序列,比较FCCl/HN株与国外分离株LDH基因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LDH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从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LDH基因,并将其克隆入pMDl8-T载体。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进行基因序列测定,并用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不同分离株LDH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l/HN株LDH基因片段并构建了pT—LDH重组质粒。恶性疟原虫FCCl/HN株LDH基因全长951bp,编码316个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恶性疟原虫FCCl/HN株与国外的3所、Honduras 1株LDH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克隆恶性疟原虫FCCl,HN株LDH基因。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表明,FCCl/HN株与其它分离株的LDH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测定恶性疟原虫FCCl/HN株exp-1基因序列。方法 根据exp-1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l/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exp-1基因;将exp-1基因克隆入pMD-18T载体,转化大肠杆菌JMl09感受态细胞,铺x—gal LB平板;挑取阳性菌落,用酶切,PCR扩增进行鉴定。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exp-1基因序列。结果 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exp-1基因,成功克隆入pMD-18T载体;测序表明FCCl/HN株exp-1基因全长937bp,编码162个氨基酸。结论 克隆了恶性疟原虫FCCl/HN株exp-1基因,并测定了其核苷酸序列,为进-步研究其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含小鼠分泌型内皮抑素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克隆小鼠分泌型内皮抑素(sEndostatin)cDNA,构建pCMV-分泌型内皮抑素和pEgr-分泌型内皮抑素重组质粒,检测重组质粒在B16细胞中的表达. 方法:用RT-PCR方法从鼠肝脏中扩增出内皮抑素cDNA,经测序证实后,连入信号肽,构建pCMV-分泌型内皮抑素和pEgr-分泌型内皮抑素重组质粒,以脂质体转染小鼠B16细胞,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16细胞上清中内皮抑素的表达.结果:测序表明扩增的分泌型内皮抑素序列与报道完全一致, Egr-1启动子和分泌型内皮抑素cDNA正确插入表达载体pcDNA3.1,Western blot证实转染B16细胞上清中有目的蛋白表达.结论:小鼠内皮抑素基因成功地被克隆和表达,为今后检测pEgr-分泌型内皮抑素的辐射诱导表达和恶性肿瘤的基因-放射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p41-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测定p41-3基因序列,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p41-3序列的差异。方法 根据p41-3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3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41-3基因;将p41-3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p41-3基因序列,应用软件辅助分析p41-3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 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41-3基因;正确的pcDNA3-p41-3重组质粒被筛选和鉴定。测序表明,FCC1/HN株p41-3基因大小为2137bpo,编码375个氨基酸,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FCBR株p41-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性为98.98%,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73%。结论 从恶性疟原虫FCCl/HN株 基因组DNA中获取p41-3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并测定了FCC1/HN株p41-3基因的序列;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p41-3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基因测序质粒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为结核病的诊断、重组疫苗应用和免疫效应检测打下基础。方法 以结核杆菌H37Rv株基因组DNA为模板,用PCR法对基因ESAT—6进行扩增,将扩增的产物连接于测序载体pUCm—T上,经测序反应确定无误,再将PCR反应产物经酶切后,克隆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 )上。结果 构建了结核杆菌基因ESAT—6的重组测序质粒,并对其进行了测序。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1( )—ESAT—6亦构建成功。结论 结核杆菌早期分泌性蛋白ESAT—6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为结核病的诊断、重组疫苗应用和免疫效应检测以及相应抗原、抗体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恶性疟原虫海南(FCC1/HN)株p41-3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测定p41-3基因序列,并了解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p41-3序列的差异.[方法]根据p41-3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2对引物,用PCR技术从FCC1/HN株基因组DNA中扩增p41-3基因;将p41-3基因定向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用酶切,PCR扩增鉴定筛选到的重组质粒阳性克隆.以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测定p41-3基因序列,应用软件辅助分析p41-3序列及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PCR扩增得到特异的FCC1/HN株p41-3基因;正确的pcD-NA3-p41-3重组质粒被筛选和鉴定.测序表明,FCC1/HN株p41-3基因大小为2 137 bp,编码375个氨基酸.恶性疟原虫FCC1/HN株与FCBR株p41-3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性为98.98%,编码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73%.[结论]从恶性疟原虫FCC1/HN株基因组DNA中获取p41-3基因,成功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p41-3,并测定了FCC1/HN株p41-3基因的序列;FCC1/HN株与其它分离株p41-3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构建小鼠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Fc融合基因(CTLA4-Fc)的真核表达质粒,并检测其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为后续在小鼠体内研究CTLA4-Fc抗肿瘤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 Gene Runner 软件设计并合成互为搭桥、互为模板的CTLA4融合基因引物,利用重叠PCR方法扩增获得CTLA4基因片段,与pcDNA3.1(+)/Fc (Mouse IgG2a)质粒同时进行双酶切,连接合成CTLA4-Fc融合基因表达质粒;菌落PCR扩增、双酶切以及测序鉴定后,在293T细胞中瞬时转染表达融合基因的质粒,ELISA法检测其在293T细胞内的蛋白表达含量。结果 成功构建CTLA4-Fc融合基因。经菌落PCR和双酶切,琼脂糖电泳检测到CTLA4-Fc片段长度为1 200 bp,CTLA4片段长度为568 bp DNA。将阳性重组克隆菌落挑于液体LB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并将菌液送公司测序,测序结果证实DNA序列与GenBank同源性为100%。通过ELISA方法能够检测到CTLA4-Fc质粒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结论 CTLA4-Fc融合基因正确克隆入pcDNA3.1(+)/Fc (Mouse IgG2a)质粒中,该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表达。本研究利用重叠PCR技术扩增获得CTLA4基因序列,能够快速获得目的 基因扩增产物,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编码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正义与反义真核表达重组载体并进行其序列测定.方法 新鲜胎盘组织抽提基因组RNA;根据基因库PTEN基因序列分别设计合成三对反义引物及一对正义引物,采用RT-PCR法扩增编码PTEN的基因片段;将PTEN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1/Hygro(—)真核表达载体,筛选阳性重组子并鉴定;对重组子进行序列测定。结果RT-PCR所扩增的PTEN基因片段为241,239,227bp(反义)及1209bp(正义),表明所克隆的基因为编码PTEN的基因片段。结论 成功构建编码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pcDNA3.1/Hygro(—)真核表达质较pcDNA3.1/Hygro(—)PTEN。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弓形虫RH株表面抗原P30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为下一步免疫与诊断研究制备高纯度P30重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自弓形虫RH株感染小鼠腹水中收集速殖子,用酚/氯仿法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法扩增编码P30的基因片段(经电泳切带纯化),定向插入到PQE-30表达质粒中,转化入TG1宿主菌,在含有青霉素的SOB平板上筛选阳性重组子,采用酶切、PCR扩增和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插入片段进行鉴定。结果:阳性重组质粒PQE30-P30经Sal HindⅢ双酶切下的插片及PCR扩增产物均与原插入的P30基因片段大小一致为976bp,通过序列测定证实插入片段为编码P30的基因片段。结论:成功构建弓形虫表面抗原P30基因的重组质粒PQE30-P30。  相似文献   

14.
弓形虫ROP2基因的体外扩增及真核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R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I,NotI双酶切除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弓形虫棒状体蛋白2(POP2)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 根据ROP2基因已知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上、下游引物分别引入EcoRI、SalI酶切位点,用PCR方法从弓形虫RH株基因组DNA中扩增编码ROP2的基因片段,插入pGEX-4T-1质粒,构建原核表达重组质粒pGEX-4T-1-ROP2,而后经EcoR I、Not I双酶切出ROP2基因片段,再亚克隆到载体pcDNA3中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pcDNA3-ROP2。结果 ROP2基因体外扩增产物大小约1043bp,重组质粒经酶切及PCR鉴定表明获得正确重组子,克隆基因测序结果与已知序列基本吻合。结论 在国内首次克隆了弓形虫ROP2基因并构建了真核表达质粒pcDNA3-ROP2,为下一步弓形虫DNA疫苗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B基因疫苗的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构建用于治疗和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核酸疫苗,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糖蛋白B(HSV-1gpB)基因作为基因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毒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gpB去除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39 bp)的基因片断(2 673 bp),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载体中,构建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gpB,并对其进行酶切分析、PCR鉴定及测序鉴定。 结果:双酶切重组质粒pcDNA-gpB,电泳可见两条带,分别为目的基因(2 700 bp)和线性质粒pcDNA3(5 400 bp); 以重组质粒pcDNA-gpB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在2 700 bp位置扩增出特异的产物;测序结果表明,克隆基因插入方向正确,与GenBank中登录的HSV-1 F株gpB基因序列比较,同源性达99.5%。 结论:利用PCR技术从HSV-1 SM44株基因组中扩增出编码HSV-1gpB去除N端部分信号肽序列(39 bp)的基因片断(2 673 bp), 成功地构建了HSV-1基因疫苗pcDNA-gpB。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了引入CpG基序的lvgA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G,并在NIH3T3细胞中表达.方法 采用PCR方法 将特定CpG基序作为核酸佐剂构建于嗜肺军团菌lvgA基因侧翼,定向克隆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构建重组质粒pclvgA/CpG,体外阳离子脂质体转染法转染NIH3T3细胞.结果 通过测序证实真核表达质粒pclvgA/CpC中lvgA/CpC克隆片段长为657 bp,推测lvgA基因编码蛋白大小约为27.7 Ku,lvgA基因及两侧翼原设计CpG基序完整扩出,测序序列与设计序列完全符合.用免疫荧光检测重组质粒在NIH3T3细胞中瞬时表达.结论 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嗜肺军团菌pclvgA/CpG真核表达质粒,并在NIH3T3细胞检测到其瞬时表达信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mOX40-hIgG1Fc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提取总RNA,应用RT—PCR法扩增获得hIgG1Fc段基因,将其插入pcDNA3.1,构建pcDNA3.1-hIgG1Fc重组质粒。进而从本室保存的pIRES2-EGFP-mOX40重组质粒中PCR扩增mOX40胞外段,再利用pcDNA3.1-hIgG1Fc重组载体构建pcDNA3.1-mOX40-hIgG1Fc真核表达载体,并经PCR、限制性酶谱分析和测序分析进行证实。结果构建的pcDNA3.1-mOX40-hIgG1Fc真核表达载体,经PCR、限制性酶谱分析和测序分析,证实获得的hIgGl1Fc段及mOX40胞外段基因均与国际生物信息资源库GenBank登录的相应基因序列完全一致。结论成功构建PCD—NA3.1-mOX40-hIgG1Fc真核表达载体,为OX40分子的进一步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克隆新基因HCBP6转染肝癌细胞后的反式调节基因,探索HCBP6基因表达对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和生物信息学(bioinfonnatics)技术,筛选得到的人HCV核心蛋白结合蛋白6(HCBP6)的基因。构建HCBP6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CBP6,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对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HCBP6转染的HepG2细胞和空载体转染的相同细胞差异表达的mRNA进行研究,将富集的二次PCR产物与T/A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进行文库扩增,随机挑取克隆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后进行测序及同源性分析。结果:消减文库扩增后得到30个阳性克隆,菌落PCR分析显示,其中24个克隆含有200—1000bp插入片段。对插入片段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共获得11种蛋白编码基因。结论:应用SSH技术成功筛选了HCBP6对肝癌细胞的反式调节基因,本实验结果对初步探索新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的信息,为进一步阐明HCV核心蛋白与HCBP6相互作用后的肝细胞生物大分子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