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在门诊输液室中对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患者的表现,并分析护理干预在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到门诊输液室进行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分析2组患者在门诊输液过程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进行对比观察,分析门诊输液室药物不良反应与哪些药品具有相关性.结果 通过对来门诊输液室治疗的2组患者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措施后,发生药物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5例,发生率为16.7%,对照组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患者有16例,发生率为53.3%,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导致输液不良反应主要药物品种为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β一内酰胺类以及其他.结论 对门诊输液室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地降低患者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总结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门诊68例静脉输液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11例作为研究组,未发生输液不良反应患者5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输液药物种类进行总结,归纳比较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种类及护理干预对策。结果 68例门诊输液患者中有11例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性疾病、输液速度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相关性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输液速度快以及输注头孢菌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为影响门诊输液不良反应的独立性因素;分析不良反应药物分布发现,头孢菌素类45. 45%、喹诺酮类27. 28%为主要药物。结论老人以及合并其他疾病患者门诊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和职业素养,以防输液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韩瑞  张爽  周琳  高慧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5):148-149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日~2020年11月2日就诊的肿瘤化疗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自我护理程度[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并发症发生情况、自我管理效能[采用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SUP-PH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室输液港输注靶向药物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可提升患者自我护理程度、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常用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表》使用效果和存在的管理问题,以提出护理管理改进方法和防范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分析《常用静脉输液药物配伍禁忌表》在社区门诊输液室使用的效果和存在的管理问题。结果在2011年—2012年期间因为使用配伍禁忌表,2种或2种以上药物发生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的例数控制的比较好,处于最低位,然而在2013年和2016、2017年不良反应的例数处于高位,2种或2种以上药物发生的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控制效果不好,护理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结论提高护理管理者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可控制输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5.
应用热疗法缓解静脉输液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静脉输注某些药物(如10%氯化钾、复方氨基酸、某些抗生素及抗肿瘤等药物),或输注液温度低,或输注速度过快.药物浓度过高时,会使病人感到输液部位疼痛.并产生不良情绪,甚至对输液操作产生恐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1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静脉输液过程中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中对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12月门诊输液患者4 00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2015年1~12月4 00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输液药物不良反应及对药物使用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使用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基层医院门诊输液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提高患者对药物使用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门诊收治的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均进行常规输液管理;观察组进行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管理,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差错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可以显著降低护士静脉输液环节核对差错率,提升护理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门诊静脉输液病人目前较为广泛.给药问题是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护理风险事件[1].门诊输液室由于病人流量逐年增加、各种新药的开发使用、同一药物多种商品名、联合用药增多等多种原因使门诊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不断增强.本文通过评估我院门诊输液室的用药护理风险,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1000例(次)老年患者门诊输液的护理,探索适合老年患者在门诊输液室输液时实施的护理措施。护士不仅要单纯完成对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还要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达到指导老年患者防病治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风险管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将风险管理机制引入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的环节之中,减少输液相关护理风险事件,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发现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时的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对静脉输液的满意度提高,护理风险事件明显减少。结论对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实施预见性管理,减少了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确保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2.
门诊输液室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输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在门诊输液室防范护理投诉和纠纷中的作用。方法以100例接受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的门诊输液患者为观察组,以100例同期未接受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的门诊输液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间的药物不良反应率、投诉纠纷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投诉纠纷率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VS16%,P<0.005)和(2%VS19%,P<0.005);(2)观察组的病人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9%VS89%,P<0.005)。结论分区管理和警示标志有利于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护理差错,减少投诉纠纷,提高病人满意度,是门诊输液实施风险管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穿刺后药物输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手段,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静脉穿刺首次成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静脉首次穿刺成功率较对照组高(χ2=4.17,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t=11.12,P<0.01)。结论:对门诊、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进行全程护理干预,可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提高静脉输液质量,有效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吕红光 《中国护理杂志》2007,4(9):80-80,112
我院门诊输液室负责本院门诊各诊室患者的各种注射任务,日平均静脉输液量在100人次左右。2002年3月-2006年3月有12例次在输液治疗的过程中突然发生晕针现象,现对其护理进行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老年患者掌握静脉输液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4~8月到我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40例为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服务;2010年4~8月于我院门诊输液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309例为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静脉输液知识及对护理操作满意度得分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门诊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采用个体化的护理,能够提高老年患者对静脉输液相关知识的了解,有效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卢玲  赵素芳 《全科护理》2013,(32):3036-3037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快速输注应用于临床的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对147例第1次常规输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注反应的病人,之后的输注改快速输注,观察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给予心理护理,并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治疗和护理.[结果]2例病人改快速输注方法后出现轻度输液反应,经过暂停输注以及后续放慢输液速度、给予抗组胺药物、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处理以及适当增加静脉补液后有效缓解,共有773例次病人顺利完成治疗.[结论]对首次使用利妥昔单抗无明显输液反应的病人,之后的利妥昔单抗输注改为快速输注是安全的,没有增加不良反应,病人耐受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加强对门急诊输液室护士在静脉输注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TCMI)输液过程中的环节管理,减少静脉输注TCMI的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率。方法:总结导致静脉输注TCMI的ADR发生的因素,制订并落实护士配液的相关制度,执行《药品使用说明》的相关要求,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和管理,将这些措施应用于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治疗和护理的工作中。结果:加强静脉输注TCMI的护理环节管理后,望京医院门急诊输注TCMI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由2013年的0.024%,降至2015年的0%。结论:通过加强对护士的培训、对患者的告知和强化护理安全等多个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减少TCMI在使用过程中ADR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是儿科诊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治疗手段,它能连续给予患儿所需的各种药物,避免了小儿口服药物困难及肌肉注射所带来的种种不良反应,在临床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本院门急诊输液观察室承担了所有门诊患儿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日平均输液量达三百人次左右,由于急诊观察患儿多,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高。现将本院门急诊输液室患儿输液过程中出现病情突变的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当前,静脉输液领域不断发展,但输液前对药物渗透压、pH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尚未成为规范,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多见。高渗性药物是指药物渗透压〉450mOsm/L的药物。输液外渗是指输液过程中输入的药液漏出或渗浸在静脉以外的皮下组织中。静脉输注高渗性药物时药液外渗易刺激静脉和皮下组织,造成局部血管损伤、静脉炎和膜间室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门诊输液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门诊输液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3~4月收治的10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输液知识知晓情况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输液前准备知识、药物知识、输液原理知识、输液中观察与配合知识、输液后护理知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各项输液知识完全知晓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输液室环境、护士态度、护士操作、健康教育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输液室患者中,可提高输液室患者输液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