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徒手旋转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头位置异常在头位难产中占的比例很高,其中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占头位难产的首位。手转胎头术是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为处理头位难产的重要操作,常与产钳术合并应用。可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痛苦。我院对55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孕妇实施了手法旋转。成功率达81.8%。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术中胎头以何种方位娩出最好,目前尚无这方面的报道。为了探求最佳剖宫产术中娩出胎头的方位,笔者对本院118例剖宫产胎头娩出方位的难易程度与胎头径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供探讨。1 临床资料 我院近年来在产科病房施行的118例剖宫产中,以枕横位方式娩出为76例(其中包括枕后位转成枕横位6例),占64.4%。以枕前位方式娩出为32例(其中包括枕横位转成枕前位5例,枕后位转成枕前位2例),占27.1%。按枕后位娩出胎头为10例,占8.5%。2 结果 118例剖宫产娩出胎头所采取的位置中以枕横位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3.
田菊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81-581
<正>随着围生期保健的发展,胎位性难产的发生率越来越低,头位难产的发生率越来越高。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导致头位难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占头位难产的65%~70%[1],头位难产易被忽视,如处理不当,将会危及母婴健康,目前困难的产钳术基本被剖宫产取代,但是低位产钳仍然是安全有效的阴道助产技术。低位产钳为我院主要使用的产钳术,是解决胎头入盆后出现异常的主要手段。选择适宜的时机进行阴道产钳肋产,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胎头旋转术是徒手纠正胎头方位处理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所造成的头位难产的重要方法。该术可缩短产程,减少母婴损伤度,降低剖宫产率^[1]。方法:我院住院产妇中选择96例足月单胎,宫口开大6cm以上,排除骨盆狭窄,巨大儿,经阴检确诊仍为枕后位或枕横位的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采用右手拿、中指或五指扳、推、顶矢状缝,辅以孕妇及胎背方向例俯卧位,并以股骨压迫胎头枕部的方法,与对照组相比,阴道顺产率提高。结果:观察组采用手法旋转胎头,48例中42例能阴道顺产,占87.5%,难产4例,占8.33%,其中剖宫产3例,吸引产1例。对照组经阴道颊产26例,占54.17%,难产22例,占45.83%,其中剖宫产17例,钳产2例,吸引产3例。两组相比,手法旋转胎头可降低剖宫产率。结论:把握时机、纠正胎头位置异常是预防难产最主要措施,徒手旋转胎头经阴道顺产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说明旋转胎头可降低剖宫产率,上述方法与产钳或吸引器旋转胎头方法相比,更为安全、有效,容易掌握,易可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术是解决难产的主要手术之一,但毕竟对母体造成创伤,90年代以来国内剖宫产率上升过快,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忧虑。头位难产超过难产总发生率的2/3以上犤1犦,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构成头位难产的主要因素。因此纠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是保障母体健康,降低剖宫产率的重要环节。现将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的83例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经徒手纠正胎方位的结果总结报道如下。对象和方法1.对象1997年1月至2001年12月分娩总数为1366例,其中头位难产225例(16.5%)。参照凌…  相似文献   

6.
张淑琴 《江苏医药》1994,20(11):627-627
低位产钳术(产钳术)与股头吸引术(股吸术)是临床上常用的助产方法。为了减少新生儿窒息及母体产道的损伤,正确选用方法十分重要。近5年来我院使用产钳术478例,胎吸术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D方法1、我院1988年1月~1992年12月共住院分娩6646例产妇,其中初产、头位、单胎、足月妊娠使用产钳术478例(719%),胎吸术58例(O.87%)。2、低位产钩的分类标准:指胎头骨质部分已达骨盆底,矢状缝在骨盆出口前后径上。3、产钳术与胎吸术的条件:()无头盆不称;(2)股先露为顶先露(木包括领前位及臀产后出儿头);(3)宫口开…  相似文献   

7.
孙征 《现代医药卫生》2001,17(12):989-990
笔者于1997年1月~2000年12月 ,对50例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产妇施行积极处理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1997年1月~2000年12月到我院分娩总数为1737例 ,其中剖宫产319例 ,占分娩总数的15 % ,头位难产136例 ,占难产总数44 % ,枕横位及枕后位117例 ,占难产总数37 %。对其中50例施行体势及手法旋转 ,成功48例 ,失败2例 ,成功率96 %。孕妇年龄21~33岁 ,平均27岁 ,初产妇42例 ,经产妇8例 ,宫口扩张4~6cm18例 ;7~9cm30例 ;宫口开全2例。胎头在 …  相似文献   

8.
临床工作中,对于胎头高浮、巨大胎儿、麻醉效果欠佳时,横切口较纵切口娩头较困难。现就手术中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的相关因数及处理方法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7年6月~2000年2月,剖宫产329人,其中横切口 253例,发生胎头娩出困难25例,占9.88%。1.2 253例横切口剖宫产指征:胎儿宫内窘迫72例,相对头盆不称40例,活跃期停滞12例,第二产程延长,持续性枕后位9例,臀位 17例,巨大儿9例,羊水过少 16例,引产失败10例,妊商征18例,妊娠胆淤16例,妊娠期糖尿病4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时双叶小产钳以枕横位(OT)助娩胎头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7年至2013年期间我院剖宫产术中使用小双叶产钳助的1 16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以枕横位产钳助娩的41例,枕前位的39例,枕后位36例,记录胎头娩出时间、产钳滑脱情况及母婴损伤情况.结果 在剖宫产术中产钳助娩胎头的1 16例中,胎头娩出时间:枕横位(OT)组(32.65 2.87)s,枕前位(OA)组(45.75±3.58)s,枕后位(OP)组(46.05±3.59)s;子宫切口延长:OT组1例(2.41%)、OA组1例(2.56%)、OP组1例(2.78%);新生儿颜面损伤:OT组1例(占2.4%),OA组3例(7.7%),OP组为4例(占11.1%);产钳滑脱率:OT组0例,OA组3例(7.69%),OP组3例(8.3%).经统计学分析,胎头娩出时间、新生儿颜面部损伤率和产钳滑脱率有统计学意义,而产后出血、子宫切口延长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时,使用双叶小产钳以枕横位助娩胎头时胎头娩出时间短,且新生儿颜面部损伤及产钳滑脱率均较低,对产后出血以及切口撕裂伤无明显差异,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经阴道徒手转位矫治头位难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娩活跃期经阴道徒手纠正胎头位置异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产程进入活跃期100例,经积极干预,胎方位仍不能自然旋转为枕前位,产程阻滞的持续枕后位、枕横位,施行经阴道徒手旋儿头纠正胎方位。结果100例经手法旋转后,79例成功自娩,转位成功率为79%,其中21例转位失败者16例行胎头吸引术,3例产钳助产,2例剖宫产结束分娩,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高,达86%;新生儿体重〉3500g者,手法转位成功率为47%,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法复位可矫正持续性枕横位、枕后位为枕前位,改善胎头俯屈,降低难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头位难产100例临床分析晋中地区第二人民医院(030800)杨凤英,肖平太原钢铁公司迎新街医院张芳1991年6月~1991年12月我们对10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的病历进行分析。以头位分娩评分法,结合产程图,找出引起难产的原因,为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总结初步经验,以供同道参考。临床资料100例头位难产初产妇均为足月单胎,婴儿出生体重平均在2500g以上,产程进入活跃期4~6小时后发现产程图有异常者,立即进行阴道检查。根据头位分娩评分法,将100例分为三组,评11分以上者为第一组,评10分者为第二组,评9分以下者为第三组,经处理后三组的分娩方式均有明显差异。第一组共75例,顺产49例,阴道助娩26例,剖腹产0例;第二组共13例,顺产2例,阴道助娩5例,剖腹产6例;第三组共12例;顺产0例,阴道助娩2例,剖腹产10例。三组婴儿平均体重分别为3264g、3177g、3278g。在活跃期中做阴道第一次检查时发现胎头位置为枕横位或枕后位者分别为52/75、9/13、10/12。经处理后分娩时三组分别仍有12/75、6/13、9/12为持续性枕横位或枕后位。三组骶耻外径及坐骨结节间径的临床测值分别为19.2厘米及8.5厘米;1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1994年至今共行施低位产钳术172例,其中胎儿窘迫82例,认为产错术仍为降低剖宫产率,解决头位性难产所不可缺少的手段,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我院同期分娩总数为3281例,产钳术172例,占524%。其中胎儿窘迫82例,占产钳术的476%。初产妇79例,其中1例为双胎,经产妇2例。年龄平均26(22~35)岁。二、胎儿窘迫诊断标准:(1)羊水皿”污染;(2)胎心率n12o次/分,>160次/分或胎心不规则,经处理后无好转;(3)胎动每小时wt3次,12小时累计<10次;(4)服心监护提示晚期减速或变化减速;(5)B超显示最大羊水池垂直深度…  相似文献   

13.
产钳术解决头位难产已有500年的历史。近代由于剖腹产的安全性提高,取代了高位产钳和困难的中位产钳术,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的应用率均有升高,对后二者的评价意见尚不一。本文将连续5年低位产钳术和胎头吸引的母婴结果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14.
史玉英 《江苏医药》1997,23(5):362-362
本文对我院近三年来369例头位产钳术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简介如下。临床资料一、1993年1月至1995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为5673例,其中行产钳术369例,产钳术率为650%。369例中,初产妇360例,经产妇9例。孕周<37周19例,37~42周344例,>42周6例。二、手术指征见表1。表1369例产钳术指征三、术式本组共行低位产钳(指股头骨质部分已达骨盆底,矢状缝在骨盆出口前后径上)282例,占7642%;低中位产钳(双项径已达或刚过坐骨棘水平)87例,占23.58%。四、结果369例中成功367例,成功率为99.46%。失败仅2例,其中1例系外院转入,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分娩方式。方法:总结我院79例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阴道分娩56例,其中胎头吸引11人次,臀牵引 28人次,第一或(和)第二新生儿窒息数36位占32.1%,足36孕周者25人占26.6%,死产5例占8.9%;剖宫产2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4位占8.7%。产后出血阴道分娩与剖宫产二者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部分双胎妊娠胎位不正或有严重并发症者宜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6.
手转胎头术纠正枕位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手转胎头术纠正枕位异常(持续性枕横位、持续性枕后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住院分娩.采用手转胎头术纠正枕位异常10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08例中转位成功101例,失败7例,成功率93.5%,无胎儿头皮损伤及颅内出血:无胎盘早剥、脐带脱垂及软产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阴道手转胎头术纠正头位难产枕位异常,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无不良反应、容易掌握等优点,是降低头位难产发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85年6月~1986年6月住院分娩产妇共452例,其中117例为手术助产。用产钳28例胎头吸引42例,剖腹产47例。手术助产中以胎儿窘迫占首位。枕横、枕后位者次之。在临床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胎头吸引器、产钳仍是解决第二产程胎儿宫内窘迫及难产的有效方法。两者各有其优缺点。它们的适应证在某种意义上  相似文献   

18.
产科胎头高直位是一种严重的头位异常,其主要特点是胎头的矢状缝位于骨盆入口前后径上缘,可分为枕直前位和枕直后位。高直后位一般很难经阴道分娩,因此如不早期发现,会给产妇及婴儿带来极大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对高直位造成的难产加以重视,及早发现处理,减少不必要的产科并发症。1 临床资料 我院1955年1月~1999年12月分娩的高直后位的临床资料分析,产妇分娩总数为5880例,其中头位难产中高直后位29例,占分娩总数的 0.5%。其中初产妇占 26例,经产妇占 3例,产妇年龄21~39岁,平均29岁,孕周37…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剖宫产术中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新生儿评分情况。方法:对2007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分娩1986例,其中对头位难产剖宫产268例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计划性剖宫产700例(对照组)做对照。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出血原因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头位难产组剖宫产术中出血(346±234)ml和出血发生率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头位难产原因为活跃期停滞占3.2%,相对头盆不称占3.1%,持续性枕横位占3.5%,胎头倾势不均占0.04%,二程延长占0.01%。结论:头位难产剖宫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多于对照组。应加强对产妇及胎儿的评价及对产程的观察,及时做好围术期的处理,减少术中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产钳术是处理头位难产的一种手段,现将我院近两年所行184例头位产钳术进行回顾性分析,产钳术对母儿的影响及应用体会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1998年1月~1999年12月住院分娩总数3987例,其中应用产钳术184例,占4.61%。产钳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