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杜丽平  钟振东  傅荣 《四川医学》2013,(8):1081-1084
目的本动物实验采用比格犬股骨骨折内固定模型,考察迪康可吸收聚乳酸(PDLLA)骨折内固定螺钉对股骨外髁松质骨骨折修复的影响。方法 4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术后2、4、8、12、24、36、48周,每组6只动物。手术复制股骨外髁骨折模型,左侧(实验组)采用可吸收复合螺钉内固定,右侧采用PDLLA骨折螺钉内固定。术后各时间段处死受试犬,X摄片观察骨折恢复情况,解剖取股骨和螺钉标本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同时检测螺钉质量、抗弯强度和重均分子量,计算生物吸收率、强度衰减率和生物降解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术后2周时所有动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可吸收复合螺钉和PDLLA螺钉治疗的功能恢复无明显差异;可吸收复合螺钉的初始抗弯强度及植入前12周时高于PDLLA螺钉,生物降解较PDLLA螺钉缓慢。结论实验提示可吸收复合螺钉具备良好的内固定疗效和生物相容性,其在力学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能方面较PDLLA螺钉具备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2.
去势对雌性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去势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选用 6月龄雌性 SD大鼠 ,试验分为假手术 (SHAM)组、去势 (OVX)组 ,OVX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绝经后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去势 8周后行右股骨中段骨折建立骨折模型 ,两组均在骨折后第 2、4、6、8周处死动物 ,放射学观察骨痂变化 ,骨痂 HE染色 ,光镜观察骨痂的组织学变化并计算骨小梁面积 ,骨折后第 8周右股骨的三点弯曲实验以检测骨折后骨的生物力学性能。结果  1放射学 :OVX组骨痂密度影低 ,第 8周 OVX组骨折线仍然存在 ,而 SHAM组骨折线模糊。 2组织学 :OVX组软骨骨痂较多 ,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小 ,破骨细胞明显增多 ,第 8周明显出现骨小梁变细、中断 ;SHAM组软骨骨痂形成稍落后 ,但新生骨小梁表面成骨细胞体积大 ,排列紧密 ,随骨折的愈合骨小梁逐渐增加并逐步成熟 ,小梁骨粗大 ,紧密排列。SHAM组骨小梁面积在第 6、8周明显高于 OVX组。3生物力学实验 :SHAM组弯曲弹性模量高于 OVX组 ,其余各项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去势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 ,出现疏松化表现 ,骨折的愈合质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可吸收螺钉治疗肩胛盂骨折的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肩胛盂Ⅲ、Ⅳ、Ⅴ型骨折39例在直视下达到解剖复位,采用可吸收螺钉固定。结果均获得随访,在8~13周达到骨性愈合,平均7周。根据Hardegger疗效评价标准:优26例,良7例,优良84.6%。可3例,差1例为严重车祸多处骨折者,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肩胛盂骨折恢复了肩关节的动力平衡和稳定性,避免了第二次手术减少感染和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OBIF可吸收材料棒对家兔股骨髁部骨折内固定模型的动态力学性能。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作随机自身对照,造成股骨外髁外1/3骨折,复位后治疗侧用1支OBIF棒固定,对照侧用1支SR-PGA棒固定;术后定期行X线及CT检查,术后2、4、8、12周时每次处死7只,取股骨外髁骨折部作剪切力测试,取OBIF棒和SR-PGA棒作抗剪切和抗弯曲强度测试,取骨折部软组织和骨折面骨痂分别作光镜和透视电镜的观察,其中固定棒上有骨痂附着或长入时取作扫描电镜观察。结果:OBIF棒初始剪切和弯曲强度是松质骨的剪切和弯曲强度的10~12倍,随时间的迁移,其剪切强度和弯曲强度均下降,但一直到松质骨骨折愈合仍为松质骨强度的10~6倍,OBIF棒的弹性模量较SR-PGA更接近松质骨的弹性模量,OBIF棒植入8周时有表面吸收,凹凸不平,有大量的骨痂长入,12周时棒与骨痂结合紧密。结论:OBIF材料是一种有效的松质骨骨折内固定的材料,能在体内被逐渐吸收,可免去再次手术取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性评价可吸收螺钉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胫骨螺旋形骨折67例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随访6~50个月,对骨折愈合情况、膝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全部获得骨性愈合,功能评价按Johner-wruh评分法评分,可吸收螺钉组优良率为89.5%(34/38),皮质骨加压螺钉组优良率82.8%(24/29),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可吸收螺钉治疗胫骨螺旋形骨折,能取得和皮质骨加压螺钉内固定装置一样的复位、固定效果,且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免除二次手术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在治疗距骨体骨折中的疗效。方法:13例距骨体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治疗结果进行随访。结果: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疗效优8例,良4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距骨体骨折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天鹅型记忆接骨器对犬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天鹅型记忆接骨器(SMC)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25条家犬两侧股骨中段横型载骨,左侧以SMC内固定(SMC组),右侧以加压接骨钢反(CP组)内固定,术后1、2、4、8、12周行X线摄片、三点折弯测试、骨组织形态测量观察。结果:X线显示在SMC组术后4周骨折愈合,CP组在8周,SMC组愈合过程中未见明显的外骨痂及骨质疏松,骨折后4、8、12周,SMC组骨痂内骨生成量、截骨处骨皮质厚度和固定段骨力学强度均高于CP组(P<0.05)。结论:与CP比较,SMC内固定可对骨折起到有效内固定和持续加压作用,使骨愈合时间缩短,提高了固定段骨的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8.
骨折愈合中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局部生物力学特性的动态变化。方法 :30只犬造成右胫骨中段骨折并分离 4mm,单边外固定支架固定。分别在术后 4、6、8、1 0、1 2周取双侧胫骨 ,测定弯曲刚度、扭转刚度及扭转强度 ,分析生物力学指标和生物力学指标增长率的变化及他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骨折端生物力学指标随着骨折愈合过程的进行呈一定规律增加 ,弯曲刚度比率与扭转刚度比率之间、扭转刚度比率扭转强度比率之间有良好的线性相关。结论 :了解骨折愈合中骨痂生物力学的变化有助于无创评价骨愈合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聚酰胺可吸收髓内针固定实验性骨折的骨痂密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聚酰胺可吸收髓内针固定长管状骨骨折的骨痂愈合情况。方法:30条杂种犬,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左胫骨粗隆下3cm处造成横行骨折模型,分别行可吸收髓内针固定和金属髓内针内固定。术后1、2、4、8、12周时分别摄X线片观察,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进行骨痂灰度密度图像分析。结果:两组动物开始出现骨痂的时间和骨折线模糊消失的时间是一致的;骨折愈合过程正常,愈合时间与方式完全一致。结论:聚酰胺可吸收髓内针可完全固定长管状骨骨折直至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自行研制的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 用生物可吸收固定材料(PDLLA/CMP)对20只兔(平均3.5 kg)股骨下端骨折进行髓内固定. 固定各2, 4, 8, 12和24 wk分别取骨折愈合区骨痂一组进行电镜下超微结构观察. 结果:①骨折第2周炎性反应期结束;②成纤维细胞出现在2~4 wk,成骨细胞出现在4 wk;③胶原纤维结构正常;④24 wk时骨细胞超微结构正常,无退变现象. 应用生物可吸收材料进行骨折内固定,骨折愈合细胞进程无明显变化;成骨过程活动正常;特别在较长时间固定后,骨细胞形态、结构无退变表现. 结论:用生物可吸收内固定物进行固定,其骨折愈合的超微结构表现与传统理论之间无明显差异,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可吸收内固定材料.  相似文献   

11.
应力松弛接骨板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先龙  戴克戎  汤亭亭 《上海医学》2000,23(12):734-737
目的 探讨应力松驰接骨板体内应力遮挡率变化及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作兔两侧胫骨干截骨,分别以应力松弛接骨板(实验组)和坚硬接骨板(对照组)固定,术后2~48周采用X线、光镜(含偏光)、及力学测试,对两组骨折愈合过程进行研究。结果 两组固定后,应力遮挡率均在70%左右,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实验组应力遮挡率逐渐下降,至术后8周,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6~48周稳定在27%左右。2~4周时,实验组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材料修复家兔颌骨缺损愈合的愈合过程,评价该新型材料的生物活性和成骨特性。方法电镜观测材料孔隙率、孔径大小和材料间的交连特点。30只家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物充填组(A组),纳米羟基磷灰石(HA)充填组(B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其中空白对照组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2、4、8和12周分批处死家兔,取下颌骨观察缺损部愈合情况,并进行X片、力学性能的初步分析。结果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移植10周时可完全修复骨缺损,各时段放射学评估优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10周时修复效果显著差于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充填组(P<0.05);空白组10周时缺损不能修复。骨痂力学强度与骨痂X线灰度呈指数相关(P<0.05),骨痂X线灰度随骨折愈合的进程而增高。结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聚合物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及骨引导能力,可应用此材料于骨损伤的修复,它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骨替代品和骨组织工程支架基质材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轴突导向分子Semaphorin 3A( Sema3A)对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对64只双侧卵巢摘除术后12周的大鼠行单侧胫骨水平切开术,然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Sema3A组,每组32只。骨切开术后于切开区域每周分别局部注射赋形剂或Sema3A(500μg/kg)。骨折后4、8周收集骨折标本,进行X线、iDXA、组织学、micro-CT检测和三点弯曲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ema3A组骨折后4、8周骨密度、百分比骨体积和骨痂生物学强度均明显增加( P<0.05)。骨折后8周,两组间骨痂相对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ema3A组骨痂平均断面面积较对照组减少(P<0.05)。组织学图像显示Sema3A组骨折后8周骨痂形成和骨化更好。结论 Sema3A治疗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骨折4周后能增加骨痂体积和密度,8周后能诱导骨痂骨化和重塑。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对青山羊胫骨骨折端分别施加不同的压应力,观察其对骨折愈合的影响。体外测试表明本外固定器具有较低的应力保护作用。X线片发现随着加压量的增大,外骨痂出现渐晚且骨痂量减少,术后6周轻度加压者骨折线模糊,重度加压者外骨痂中仍可见与骨折线平行的透光影。力学测试虽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轻度加压者骨折愈合强度更接近正常骨。组织学检查各组骨折均为二期愈合,切片中可见内、外骨痂及桥梁骨痂,但随着加压量增大,骨痂成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5.
髋臼骨折的内固定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具有复杂的解剖特点,一旦发生骨折,如坐骨神经损伤,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发生率高,治疗困难,致残率较高,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临床上将髋臼骨折按Letourne、lAO进行分类,多采用手术治疗移位的髋臼骨折,手术方法多选用内固定术,材料用螺钉、可吸收螺钉、克氏针、骨盆重建钢板螺钉等,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降低致残率,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对髋臼骨折的分类、内固定手术适应证、手术入路、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防治进行综述,以期能给临床工作者提供便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贺清 《吉林医学》2011,32(27):5800-5801
目的:通过对伴有基础病的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总结其护理经验,探讨其护理疗效。方法:对收治的7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术后X线复查显示骨折线消失,有骨痂形成,均基本达解剖复位,未见断端成角及出现分离现象。未见脂肪栓塞、压疮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髋部骨折多合并各种内科全身性疾病,手术耐受性差,针对老年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针对不同手术方法,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成功和功能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袁登翔 《河北医学》2013,(12):1815-1817
目的:探讨定量CT检测参数对骨折愈合评估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骨科住院四肢骨折患者53例。所有病例于骨折后第2、6、12周进行x线片和定量CT检测,根据模体计算骨折处的骨密度(BMD)值、横截面积力学强度指数(BSICSA)和截面惯性矩力学强度指数(BSICSMI),对照骨折愈合组和不愈合组两组BMD、BSICSA和BSICSMI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x相片显示愈合组与不愈合组在第2周骨折端均未发现变化,第6周愈合组骨折端骨痂较多骨折线清晰,与不愈合组区别不明显,第12周愈合组骨痂明显减少,骨折线模糊或消失,而不愈合组骨折端萎缩、原有骨痂消失、骨折线扩大或进一步明显。定量CT检测结果显示愈合组和不愈合组BMD、BSICSA和BSICSMI参数在第2周时已经出现显著性差异(P〈0.01),愈合组随着时间的进展其数值在第6周达到高峰,第12周时出现减低但仍然高于不愈合组(P〈0.05),不愈合组其评分在第6周也会相应地升高,但第12周与第6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定量CT检测的BMD、BSICSA和BSICSMI可以作为临床上骨折愈合评估的参数,与传统的x线相比具有更灵敏的检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预防肌腱粘连的临床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该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单指屈指肌腱断裂患者110例纳入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接受生物膜修复肌腱,实验组同时辅以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两组在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76.36%;观察组患者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为96.36%。与对照组对比,该院发现实验组手部肌腱总主动活动度优良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及丹红注射液联合可吸收生物膜可有效预防肌腱粘连,促进手部肌腱功能恢复,是一种良好的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