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14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腹膜后间隙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的肿瘤以及源于他处的转移瘤。其发病率约0.3%~3.0%,好发年龄40~59岁,60%~85%为恶性,但多为局部侵袭性而很少转移。1998年我科收治PRT患者142例,其中围手术期死亡3例(2.1%),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PT)是指位于腹膜后间隙的肿瘤,多为恶性,由于腹膜后肿瘤部位深在,和周围脏器关系密切,临床上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8~2003年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前误诊为胃十二指肠疾病7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膜后肿瘤声像图特征。方法对6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腹膜后肿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超声诊断腹膜后肿瘤诊断符合率98%(62/63)。其中神经母细胞瘤15例,畸胎瘤21例,恶性淋巴瘤11例.脂肪肉瘤6例,纤维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6例。结论超声检查诊断腹膜后肿瘤声像图表现为多样性,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主要为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临床少见,分良性和恶性两种。约80%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为恶性,且肿瘤常累及周围重要脏器及大血管,尤其是巨大PRT给临床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复发率及病死率高[1-2]。2014年2月科室收治1例原发性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患者,术后并发膈下积液,经积极治疗及护理后康复出院,现将  相似文献   

5.
腹膜后肿物的二维图像及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17例经二维及双功能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腹膜后肿物,其中良性肿物3例(17.6%),恶性肿瘤13例(76.5%),有恶性倾向的肿瘤1例。恶性组中原发性肿瘤6例,转移性肿物7例。在二维图像上,除脂肪肉瘤及横纹肌肉瘤外,大多数腹膜后肿物为低回声团块,但良性肿物外形规整,内部回声均质,而恶性肿瘤外形不规整,内部回声不均质。在双功能多普勒超声中,恶性肿瘤内部血流更为丰富,阻力指数(RI)较高。作者认为患者年龄较小,肿瘤内部回声不均质,血流丰富,阻力指数较高(RI>0.65)可作为原发性恶性腹膜后肿瘤的特征。转移性肿物以无血流者多见,其原发肿瘤的病史及其他部位的转移灶可助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原发性腹膜后肉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的声像图资料,总结腹膜后肿瘤的数目、大小、边界、形态、回声特点、血流情况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等.结果 47例原发性腹膜后肉瘤患者,经病理证实为脂肪肉瘤29例,平滑肌肉瘤13例,横纹肌肉瘤4例,尤文肉瘤1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临床较少见,以往大多经开放手术切除,患者的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较长;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逐步成熟,腹腔镜手术已逐渐成为泌尿外科的常规手术,目前经后腹膜途径切除PRT已成为可能。2005年6月至2012年4月本科共实施后腹腔镜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切除术19例,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5例,脂肪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3例,间质肉瘤、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各2例,纤维肉瘤及恶性嗜铬细胞瘤各1例)^18F-FDG PET/CT显像资料。观察不同肿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测量肿瘤最大径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结果:20例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中,18例形态不规则,15例边界不清,14例^18F-FDG摄取不均匀,2例可见远处转移。肿瘤最大径为2.3-28.1 cm,平均(9.3±6.7)cm;SUVmax为3.2-32.7,平均12.9±8.1。结论: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的^18FFDG 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PRT)是指原发于膈平面至骨盆入口处的非腹膜后器官的肿瘤。该病发病率较低,仅占全身肿瘤的0.07%~0.20%。腹膜后肿瘤的组织学类型繁多,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而且部位较深。患者就诊时,肿瘤体积较大,多已累及周围脏器,因而其诊治比较困难。高发年龄为50—60岁,约60%-85%为恶性,术后复发率高达60%-90%。  相似文献   

10.
本文回顾我院14年来超声诊断的腹膜后肿瘤共48例,分析本病的二维超声表现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6年11月~2000年10月超声诊断经手术病理、穿刺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腹膜后肿瘤共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3~77岁;其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12例,恶性淋巴瘤16例,继发性腹膜后肿瘤20例。并有40例健康成人对照。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临床少见,分良性和恶性2种,约80%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恶性。目前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方法,因其常侵及肠、肾、膀胱等重要器官及大血管,一般需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要求全面性、针对性、特异性护理。本院于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了PRT患者14例,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 PRPLS)是一种间叶源性的腹膜后恶性肿瘤,临床发病率低,其发生率占全身肿瘤的0.07%~0.2%[1 ]占全部脂肪肉瘤的33%~45%[2].因为其位置深、发病隐匿,往往当肿瘤巨大、侵犯或挤压周围脏器,发生合并症时才被发现...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干燥综合征是临床免疫科较常见的一种自身免疫病,好发于40~60岁的妇女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是起源于腹膜脏层和壁层的肿瘤,临床上极为少见,笔者曾遇1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 syndrome,pSS)合并恶性腹膜间皮瘤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照手术病理,分析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超声图像的表现。方法 对照超声图像,回顾性总结11例经手术和尸解证实的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病例。结果 超声图像特点:(1)壁层腹膜弥漫增厚似胎儿胎盘,脏层腹膜增厚常见消化道,充气肠袢被增厚腹膜包裹及粘连形成较大肿块,呈假肾征声像。(2)中至大量腹水。在超声引导下用自动活检枪取材病检效果好。结论 超声显像对该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PRPLS)临床少见,其起源于原始间充质细胞并向脂肪细胞分化而形成,可发生于无成熟脂肪组织存在的部位,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和总结成人原发性巨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8例成人巨大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 28例中脂肪肉瘤6例,平滑肌肉瘤5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4例,畸胎瘤3例,囊性淋巴管瘤、神经鞘瘤和淋巴瘤2例,神经纤维瘤、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脂肪瘤和嗜铬细胞瘤各1例。部分肿瘤有一定特征性的CT表现。结论 MSCT是诊断腹膜后肿瘤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显示上述巨大肿瘤的特征表现,特别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这些肿瘤的诊断及分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T)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筋膜肌肉、血管神经、淋巴组织以及胚胎残留组织,临床少见,分良性和恶性2种,约80%的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是恶性[1].目前手术是治疗腹膜后肿瘤的主要方法,因其常侵及肠、肾、膀胱等重要器官及大血管,一般需联合多脏器切除,术后要求全面性、针对性、特异性护理.本院子2003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了PRT患者14例,现将该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在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超声资料和病理结果。结果超声正确诊断原发性腹膜后肿瘤76例,误诊10例,定位诊断准确率为88.4%;在73例恶性肿瘤中超声准确诊断68例,另5例被误诊为良性肿瘤,其余13例良性肿瘤均诊断正确,良恶性诊断正确率为94.2%。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定位、定性诊断较为可靠,对其病理类型的诊断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9.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商文忠  童向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58-135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malignant lymphoma,PGML)较少见,仅占胃肿瘤的1%~3%,我院1996-2004年共收治36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确诊的PGML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超声显像对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照手术病理,分析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超声显像的表现,方法:对照超声图像,回顾性总结8例经手术和尸解证实的原发性腹膜恶性间皮瘤病例,结果:声像图特点为:(1)壁层腹膜弥漫增厚似胎儿胎盘,脏层腹膜增厚常见消化道,充气肠袢被增厚腹膜包裹及粘连形成较大肿块,呈假肾征声像。(2)中-大量腹水。在超声引导下用自动活检枪取材病检效果好,结论:超声显像对该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