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61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观察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及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变化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治疗后左椎动脉(LVA)、右椎动脉(RVA)、基底动脉(B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且其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银杏达莫治疗组50例与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点对照组50例,均为每日1次,7天观察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为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并无过敏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银杏达莫、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银杏达莫注射液30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丁咯地尔注射液0.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均1次/d,10d为一疗程.结果:治愈20例,有效8例,无效2例.有效率达93.3%结论:银杏达莫、丁咯地尔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好,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采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8例,采用倍他司汀注射液治疗。治疗15天后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和脑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55%,两组比较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例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改善,治疗组增加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组部分症状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5.
笔者采用愈风宁心片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VBI)5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50例对照观察,获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住院治疗的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3例,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期间,两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丁咯地尔联合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治疗组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较好疗效,且和盐酸氟桂利嗪联合使用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和碳酸氢钠注射液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14例给予川芎嗪联合碳酸氢钠,治疗组120例给予银杏达莫联合碳酸氢钠,治疗疗程14d,并用经颅多普乐(TCD)观察椎基底动脉血流情况。结果:治疗组3—5d和14d总有效率分别为90.83%和99.17%,优于对照组83.33%和92.11%(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明显(P〈0.05)。结论:银杏迭莫联合碳酸氢钠注射液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天麻素注射液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天麻素注射液组)58例和对照组58例,用药14d。分别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5%,优于对照组的77.5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改善治疗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天麻素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改善临床症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2.
苏露煜 《河南中医》2015,35(2):351-353
目的:观察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山莨菪碱注射液10 mg加入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加入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8.0%,对照组有效率88.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山莨菪碱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 5 0例用刺五加注射液、对照组30例用尼莫地平片治疗 ,疗程为 14 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94 .0 0 % ,对照组 73.33%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在改善椎 -基底动脉血流平均流速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等方面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陈媛 《河南中医》2015,35(1):84-85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颈椎病椎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自拟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率为77.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黏度低、高切变率、血浆比黏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及血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各时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瘀通脉汤治疗椎动脉供血不足型颈椎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管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5.
夏圆元  赵继 《河南中医》2020,40(2):317-320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 type,CSA)的主要方法有针灸治疗、中药治疗、手法治疗、综合疗法治疗等,其中针灸治疗包括电针治疗、其他针具治疗、灸法治疗;中药治疗包括中药内服治疗与中药外用治疗;手法治疗是采用不同推拿手法改善颈部肌肉紧张状态;综合疗法为电针、推拿、艾灸、中药熏蒸等相结合,为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目前,中医治疗CSA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样本量较小、无高质量、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设计欠科学、观察指标简单、无远期疗效观察等;大部分研究手法及中药治疗缺乏安全性、规范性探讨。因此未来临床研究本病应扩大样本量,采取多中心、随机对照模式,细化研究指标,并将安全性、规范性纳入研究范围,制定手法量学标准,为CAS的实际推广治疗本病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上虚则眩"理论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拟证实与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符合"上虚"(椎动脉供血不足)型眩晕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0.73岁;病程2周~10年以上。先作TCD检测证实属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再作3D-CTA检查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变化,分析"上虚则眩"的椎-基底动脉形态病理学机制。结果:60例120支椎-基底动脉中,经TCD检测有椎动脉血流速改变86支,占71.7%;基底动脉血流速改变82支,占68.3%;小脑后下动脉血流速改变60支,占50.0%。3D—CTA检查有V1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71支,占59.2%;V2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37支,占30.8%;V3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28支,占23.3%;V4段有形态病理学改变的102支,占85.0%。结论: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血流速改变→椎动脉系供血不足→小脑缺血是引起眩晕的病理"轴"。椎—基底动脉形态学病理改变是椎动脉系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病理机制,与中医"上虚则眩"理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电生理角度探讨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TIA)的作用机理,比较针刺头部经穴与头针分区的效应。方法对28例检测者(包括7例正常人和21例TIA患者)采用自体针刺前后对照,观察脑干诱发电位(BAEP)各波潜伏期值即刻效应变化。结果正常人BAEP波潜伏期(晕听区I波除外)呈现生理范围内相对延迟,从穴与区比较,V波百会穴较晕听区延迟明显,而TIA患者各波潜伏期相对提前,尤其是I波针刺前后差异显著,但穴与区比较差别不大。结论针刺的作用是对机体状态的调整,病理状态下最有效。针刺对TIA患者BAEP的听神经传导(从耳蜗到中脑)主要起兴奋作用,对周围神经影响较之中枢更敏感。穴与区虽有相对特异性,但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8.
河车路颈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8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玲娜  李宁 《中医杂志》2007,48(9):818-820
目的观察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4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接受河车路颈针疗法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基底动脉、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组不仅在改善头痛、眩晕等临床症状方面,而且在提高椎-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河车路颈针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滕亮 《西部中医药》2016,(6):112-113
目的:观察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头针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临床疗效、颈颅彩色多普勒(TCD)血液平均速度、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症状积分2组治疗后均明显降低,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后2组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TCD评分,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将5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丹参注射液静滴1次/d,治疗组28例葛根素注射液静滴1次/d。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脑血流速度及临床症状改善。均2周为1疗程,治疗1疗程(14d)判定疗效。[结果]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组均显著改善,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VBI、VM明显增快,脑血流速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葛根素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增强脑部供氧量、减轻因缺血、缺氧所造成的脑功能损伤,对防止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进展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