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导致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2005~2010年间26例已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住院儿童临床资料,分析其深部真菌感染种类及危险因素.结果 真菌感染种类:在26例真菌感染患者中,白色念珠菌20例,占76.92%;热带念珠菌4例,占15.38%;毛霉菌和新型隐球菌感染各1例,各占3.85%.危险因素分析:在26例感染患者中,进行过侵入性操作,占92.30%;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 d,占88.46%;在使用了2种及2种以上广谱抗生素≥4 d后体温在38 ℃以上的,占65.38%;手术患者,占50%;应用过呼吸机,占50%.26例经抗真菌治疗:治愈21例占,80.77%;自动出院2例,占7.7%;死亡3例,占11.54%.结论住院儿童深部真菌感染与各种侵入性操作、长时间使用多种抗生素、手术和使用呼吸机等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诊断及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及顸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2年1月~2002年12月在本院住院的老年患者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分析,鉴定真菌菌株,对危险因素、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肺部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COPD、贫血、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为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高危因素;贫血、低白蛋白血症者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困难,抗真菌药使用不当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疑诊患者应早期行侵袭性下呼吸道分泌物检测及大规模的真菌临床药敏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切实降低老年患者真菌性肺炎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合理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院2007~2011年21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年中医院感染病例中真菌感染率为0.13%~0.17%;>60 岁患者占76.26%;血液内科患者占24.66%;白色假丝酵母菌占69.8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60.27%;真菌感染前使用两种及以上抗菌药物占73.97%;接受侵入性治疗占51.14%.结论 加强患者呼吸系统监测,做好消毒隔离工作,严格无菌操作,对于高龄、接受侵入性治疗的患者加强病原菌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有助于控制医院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4.
胆道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胆道真菌感染的易患因素。方法 对胆汁培养发现真菌的28例胆道感染患进行分析,并与细菌培养阳性的胆道感染患进行比较。结果 28例中57.1%长期罹患多种慢性基础疾病;62.3%年龄超过60岁,大多数患使用过多种抗生素;71.4%使用过影响或降低免疫功能的药物;57.1%手术前住院天数超过16d。胆道真菌感染以白色念珠菌为主(75%)。结论 不合理应用抗生素与免疫功能低下是胆道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96例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为感染组,未发生真菌感染240例为非感染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种类、抗生素应用疗程,以及应用激素情况;低蛋白血症、侵入性操作、死亡例数情况.通过痰涂片培养结果确定真菌种类.结果 感染组病死率16.1%(9/56)明显高于非感染组6.2% (15/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36,P<0.05);感染组使用抗生素种类(2.6±0.8)种、应用抗生素疗程(15.4±2.6)d、应用激素比例[41.1% (23/56)]、低蛋白血症比例[57.1% (32/56)]、侵入性操作比例[35.7% (20/56)]均大于非感染组[(1.6±0.6)种、(9.6±2.2)d、8.3% (20/240)、12.1%(29/240)、5.4% (1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感染组治疗总有效率90.4% (217/240)高于感染组78.6% (44/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8,P<0.05).感染组真菌感染种类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为主.结论 长期使用高档抗生素、应用激素、低蛋白血症及侵入性操作是引起COPD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在抗真菌治疗中,主要针对病原菌治疗,根据痰培养结果选择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5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总结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58例共分离出69株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构成,占44.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胆胰腺恶性肿瘤、胰漏、胆漏、肝脓肿、肝移植.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TPN的使用、肝功能障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高龄、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的预后带来极大危害.提高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无菌观念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001年1月-2006年12月肝胆外科病房深部真菌感染58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记录。总结病人院内深部真菌感染原因、临床特点及护理措施。[结果]58例共分离出69株菌株,其中白色念珠菌为主要构成,占44.9%;深部真菌感染的疾病主要有: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梗阻性胆管炎、肝胆胰腺恶性肿瘤、胰漏、胆漏、肝脓肿、肝移植。长期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机械通气、中心静脉置管、TPN的使用、肝功能障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高龄、糖尿病是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深部真菌感染是肝胆外科病房常见的并发症,给病人的预后带来极大危害。提高和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观察药物的副反应,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加强无菌观念是防止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控制对策。方法对我院呼吸科近两年确诊的39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深部真菌感染多发于肺部,以白色念珠菌感染为多,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侵入性治疗导致深部真菌感染机会增加。结论COPD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病死率高,应避免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老年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肿瘤患者医院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我院老年病科肿瘤患者193例和其中106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总结,分析其发生真菌感染的病原学、抗生素使用情况、住院时间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老年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率为54.92%,其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66.04%;(2)高龄、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进行放化疗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并发真菌感染明显增多。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病、重视病原学监测,合理使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避免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认真做好基础护理,加强支持疗法,是减少老年肿瘤患者真菌感染发生的关键。一旦确诊,应早期、足量使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42例早期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采取Latex法检测念珠菌Cand-Tec抗原,ELISA法检测曲菌半乳糖甘露聚糖(GM)抗原,并分析危险因素。结果:念珠菌感染检测准确率为89.5%,曲菌感染检测准确率为90.5%,复合感染检测准确率为100%。新生儿发生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新生儿机体免疫机能发育不完善、临床治疗手段的应用、真菌特性和环境卫生等。结论:新生儿真菌感染的因素十分复杂,采用合适的检测方法迅速诊断病情以及基于准确诊断基础上的真菌感染因素分析,对于临床进行目标性更强的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的临床特征与高危因素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3月我院68例IPF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8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3.2±10.6)岁,痰真菌培养中白色念珠菌属占首位(共36株,52.94%),其次是曲霉菌(18株,26.47%)和隐球菌(10株,14.71%),原发性IPH以肺隐球菌为主。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应用成为IPFI的主要危险因素。68例IPFI经抗真菌治疗痊愈或好转47例,未愈7例,死亡14例。结论 采取支持疗法,治疗原发疾病、减少侵入性诊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及时抗真菌治疗等措施,能有效降低IPH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深部真菌感染1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原学特征、易感因素、治疗和转归.方法:对住院治疗的102例SLE合并深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真菌感染患者占同期住院1 350例SLE患者的7.6%,其中39例(38.2%)为医院内感染.感染部位最常见为肺(37.5%),其次为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20例发生2个或2个以上部位的感染.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40.6%),其次为热带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新生隐球菌.易感因素前3位为长期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治疗者、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者、低蛋白血症者.根据病原菌选择抗真菌药物,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伏立康唑为主要治疗药物.治愈48例,好转28例,未愈5例,死亡21例,病死率为20.6%.结论:SLE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率高,且病死率高.多部位感染常见,以肺部为感染的高发部位,病原菌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长期接受激素、免疫抑制剂、广谱抗生素治疗和侵入性操作等是其常见易感因素.建议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做好真菌感染的防治工作,有助于改善SLE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腹部外科新住院病人营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莹  邹海欧 《现代护理》2006,12(3):197-201
目的调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腹部外科新病人的营养状况,建立和健全外科入院新病人的营养状况资料,有针对性地开展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工作。方法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对北京协和医院2005年3~4月116例基本外科收治的腹部外科新住院病人采用微型营养评估(MNA)、躯体测量和生化检查进行营养状况的调查。利用SPSS12.0软件包,通过£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16例腹部外科新住院病人中,有14.7%的病人存在营养不良,有53.4%的病人在入院时有发生营养不良的危险。恶性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率、血生化异常率明显高于良性疾病病人,有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指数(BMI)和上臂围(AC)在良性和恶性疾病中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和女性的MNA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中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MNA差异无显著。结论营养状况和病人所患疾病的性质、年龄、膳食结构关系密切。和性别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合并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订医院感染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血液科2001年10月-2003年10月住院治疗的311例AL病例。填写统一的个案登记表。其中144例为医院感染组,167例无任何感染为非医院感染组,两组资料进行单因素卡方检验后,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元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3%,例次发生率为51.4%。感染部位以呼吸道、血液、口腔为主,感染部位不明患亦占一定比例。导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6.6%,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阿米卡星较敏感。多因素分析结果筛选出年龄、糖皮质激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化疗周期、住院天数、治疗阶段、近期感染和住院季节是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提高AL治疗水平和延长患生存期的重要方面。致病菌多数为条件致病菌、耐药率较高,病情复杂,进展迅速,预后凶险。年龄、糖皮质激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化疗周期、住院天数、治疗阶段、近期感染和住院季节是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6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恶性血液病患者罹患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易感因素和防治措施。收集本院血液内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54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41例患者中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63例,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62.34%),其次为肠道(19.48%);致病菌株以白色念珠菌(66.67%)、光滑念珠菌(12.82%)为主。结论:本院恶性血液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原发病、化疗、糖皮质激素、化疗后粒细胞缺乏、使用广谱抗生素及老龄化等。应根据危险因素进行危险度分级来指导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与校正MEWS预测普外科术后患者去向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普外科术后1160例患者,收集患者转入病房72 h内的生命体征、神志、血氧饱和度及尿量数据,使用MEWS和校正MEWS分别评估。计算该期间两种评分的最高评分结果,观察患者的去向。比较两种评分预测患者去向的相关预测指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预测患者去向分辨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转入ICU患者的校正MEWS高于MEWS。以收住ICU为预测目标时,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95%CI为0.973~0.998),最佳截断值为3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0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91(95%CI为0.978~0.995),最佳截断值是5分,此时Youden指数最大,为0.943;校正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高于MEW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MEWS评估患者转入ICU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于MEWS,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校正MEWS比MEWS更能反映外科术后患者病情危重程度,能够准确预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值得在普外科病房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和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拟行选择性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15例)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组(B组,15例).术中连续监测HR,BP和气道压;测定患者麻醉前、气腹前、气腹后20min及术毕拔除气管导管后5min 4个时点的血糖浓度;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的术后唤醒时间及术后躁动发生率.结果与B组比较,A组在气腹期间和拔管时平均动脉压及HR均显著增加(P<0.05).气腹时两组气道压及血糖水平均有所升高,但A组升高较明显(P<0.05).B组病人术后唤醒时间短,躁动发生率低,与A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P<0.01).结论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较单纯全麻用于腹腔镜手术的应激反应轻,术后清醒快且术后躁动发生率低,是一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o determine epidemiology and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s in intensive care unit (ICU).Design Prospective incidence survey.Setting An adult general ICU in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western Turkey.Patients All patients who stayed more than 48 h in ICU during a 2-year period (2000–2001).Measurements and results The study included 434 patients (7394 patient-days). A total of 225 infections were identified in 113 patients (26%). The incidence and infection rates were 56.8 in 1000-patient days and 51.8%, respectively. The infections were pneumonia (40.9%), bloodstream (30.2%), urinary tract (23.6%) and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5.3%). Pseudomonas aeruginosa (22.6%), 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 (22.2%) and Acinetobacter spp. (11.9%) were frequently isolated micro-organisms. Median length of stay with nosocomial infection and without were 13 days (Interquartile range, IQR, 20) and 2 days (IQR, 2), respectively (P<0.0001). In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mechanical ventilation [odds ratio (OR): 16.35;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8.26–32.34; P<0.0001), coma (OR: 15.04; 95% CI: 3.41–66.33; P=0.0003), trauma (OR: 10.27; 95% CI: 2.34–45.01; P=0.002), nasogastric tube (OR: 2.94; 95% CI: 1.47–5.90; P=0.002), tracheotomy (OR: 5.77; 95% CI: 1.10–30.20; P=0.04) and APACHE II scores 10–19 (OR: 10.80; 95% CI: 1.10–106.01; P=0.04) were found to be significant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reased with the number of risk factors (P<0.0001). Mortality rates were higher in infected patients than in non-infected patients (60.9 vs 22.1%; P<0.0001).Conclusion These data suggest that, in addition to underlying clinical conditions, some invasive procedures can b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nosocomial infection in ICU.  相似文献   

19.
普外科糖尿病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临床资料,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感染部位以切口为主,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感染因素与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无急慢性并发症、住院天数、有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原发疾病是否为恶性肿瘤等因素相关。结论:合并糖尿病的普外科疾病患者术后易发生感染,且医院感染具有其特点,必须控制易患因素,有效地预防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