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分娩痛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女性一生所承受的最疼痛经历之一。所谓分娩痛是指分娩时产妇经历的恐惧-紧张-疼痛综合征,其使产妇焦虑紧张、烦躁不安,导致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子宫收缩抑制、宫缩不协调、产程延长、胎儿宫内窘迫等[1]。产妇因对分娩痛的恐惧多数选择剖宫产[2]。  相似文献   

2.
梁建业 《当代医学》2000,6(7):22-24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 (SEPLA)较之于其他分娩镇痛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本文拟就SEPLA的方法、所用药物及其对产程和分娩方式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椎管内分娩镇痛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传统或历史的原因,产妇正常的分娩过程伴随的疼痛,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人类一生中必然经历的一种自然现象而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实际上此类疼痛的程度在多数情况下非常剧烈。分娩镇痛可以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及紧张情绪.最大程度减轻因疼痛刺激引起的过度的应激反应,极大地保障了母婴安全,能创造安静舒适的产房环境。尽管分娩镇痛方法很多,但目前公认以腰段硬膜外镇痛最为有效且副作用较少,可使产妇保持一定的活动能力,同时通过自控镇痛技术(PCA),产妇可以根据需要自我控制给药,使分娩镇痛过程中对产妇、胎儿及产力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而分娩镇痛过程中的安全系数保持在最佳范围。下面对分娩镇痛的特点以及技术方法和药物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孔清 《医学综述》2013,19(6):1111-1114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分娩镇痛的研究逐渐成为产科临床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由原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方式的研究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常用的药物,最后到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产生的影响。该文着重从上述三方面对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分娩镇痛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忠  张胜利 《医学综述》2005,11(8):746-748
分娩镇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持续的疼痛刺激使产妇烦躁、痛苦、休息不好,进而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现象,最终会对分娩过程和胎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如何缓解产妇的分娩痛具有重要意义,现仅就分娩痛的产生机制、分娩镇痛的特点及分娩镇痛新方法综述如下。1分娩疼痛的产生机制[1]子宫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但子宫体和子宫颈的神经支配不相同。子宫体运动的交感神经纤维来自脊髓T5~10,子宫体感觉的神经纤维沿T11~L1脊神经进入脊髓;子宫颈的运动和感觉主要沿S2~4副交感神经传导。阴道无运动神经支配。阴道上部的感觉沿S2~4发…  相似文献   

6.
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祖文 《河北医学》2002,8(11):1030-1032
分娩疼痛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由于疼痛及由此产生的紧张、恐惧,从而影响了子宫的收缩,甚至导致分娩过程的异常.因此,寻找安全而有效的镇痛方法对缓解产妇的分娩疼痛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分娩镇痛的方法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派生出药物镇痛,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局部神经阻滞镇痛及吸入麻醉镇痛等,而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是目前应用最多、效果最好的镇痛方法.本文对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作一评价.  相似文献   

7.
椎管内阻滞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近期的技术进展如硬脊膜穿破硬膜外穿刺技术、程控间歇硬膜外脉冲给药技术、超声辅助定位和硬膜外导管改良等使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不断得以改善;同时一些热点问题也不断涌现,如分娩镇痛对哺乳、产后抑郁、母体发热和产科结局的影响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基于近期国内外对椎管内分娩镇痛的相关临床研究,本文对该领域的技术进展和热点问题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椎管内神经阻滞被认为是目前最佳的分娩镇痛方法,我院应用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行分娩镇痛,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娩疼痛作为孕妇的一个生理存在,长时间剧烈的疼痛可引起孕妇较为强烈的内分泌反应,体内儿茶酚胺增高会引起子宫胎盘血流下降,子宫受体激活及宫缩减弱等不良后果。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分娩镇痛作为现代文明产科的标志,在分娩过程中要求镇痛已成为趋势。分娩镇痛的方法多样,目前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全世界公认最有效的方法,其具有镇痛效果好、改善胎盘血流、减少代谢紊乱、产妇满意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分娩镇痛     
分娩镇痛所采用的方法要求:①对产程无影响或可加速产程:②对母婴无害;③起效快,作用可靠,方法简便;④产妇需保持清醒。常用的方法有药物性和非药物性两大类。WHO提倡用非药物性镇痛,因为非药物性镇痛更符合以上要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围产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文化程度的提高,孕妇及家属对分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已经有了很多方法来化解孕妇分娩的疼痛,如何使孕妇清醒、无痛苦地分娩,一直是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椎管内镇痛分娩是当今最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法。我院自2005年1月开始将椎管内镇痛分娩用于孕妇阵痛取得显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初产妇、单胎、头位、产科检查认为可行阴道试产的100例产妇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产妇10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的分娩疼痛、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以及新生儿的评分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第2产程、第3产程、分娩方式、产后出血及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是一种效果良好的分娩镇痛方式,对母、婴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的影响。方法制定病例入选标准,入选进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后681例孕妇按入选病例在实施椎管内神经阻滞镇痛后至产程结束是否出现发热(>37℃)分为发热组( A组)和非发热组( B组)。对两组病例的新生儿Apgar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 两组生产过程中总产程、是否使用催产素、器械助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B两组产妇产出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椎管内神经阻滞分娩镇痛产妇发热对新生儿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分娩过程所伴随的疼痛不仅给绝大多数产妇带来剧烈难忍的疼痛,而且给胎儿也造成了许多不良的影响。由于“分娩必痛”、“产痛是正常的生理过程”在我国已是一种长期存在的传统观念,故分娩的痛楚常被人们忽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特别是爱母行为的倡导,”分娩必痛”的传统观念正在被打破,要求”无痛分娩”的产妇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产妇迫切需要分娩时无痛。理想的分娩镇痛必需对母婴影响小;易于给药,起效快,作用可靠,能满足整个产程镇痛的需要;避免运动神经阻滞,不影响宫缩和产妇运动;产妇清醒,可参与分娩过程;必要时可满足手术的需要。自2001年6月以来,我院在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开展分娩镇痛340例,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张相明 《当代医学》2016,(13):19-20
目的 探讨椎管内阻滞和导乐仪联合应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2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均行导乐仪镇痛,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另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比较2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以及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h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主要表现为0级和I级,镇痛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和总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椎管内阻滞麻醉联合导乐仪应用于分娩具有良好分娩镇痛效果,可明显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妇应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抽取来我院足月、单胎、头位且自愿采取阴道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控硬膜外镇痛分娩的产妇100例(镇痛组),自然分娩未采取任何止痛措施的产妇100例,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相关指标.结果:分娩过程中两组产妇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胎心音监测均正常.镇痛组镇痛后疼痛程度明显减低,且活动不受限,第一产程比对照组明显缩短,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无差异,两组产妇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量、产后尿潴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低浓度罗哌卡因注射液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注射液用于硬膜外阻滞麻醉镇痛分娩效果好,可缩短产程,对母婴安全,无明显不良影响,值得产科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黄绍强 《上海医学》2007,30(12):949-951
与静脉给药分娩镇痛相比,椎管内阻滞无论在镇痛效果还是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方面均优于静脉镇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仍有相当多的产妇无法通过椎管内阻滞进行分娩镇痛,这些原因包括硬膜外阻滞的绝对禁忌证(如产妇拒绝、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等)、硬膜外穿刺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