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Tiam1基因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技术,对41例鼻咽癌组织和20例正常鼻咽部组织进行Tiam1mRNA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41例鼻咽癌组织的Tiam1mRNA平均表达水平(1.83±0.73)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0.87±0.45)(P<0.01);鼻咽癌组织中Tiam1mRNA高表达率与临床分期、T分级呈正相关;有淋巴结转移者Tiam1mRNA高表达率为59.3%(16/27),无淋巴结转移者为21.4%(3/14),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部组织,其过表达与鼻咽癌浸润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Parkin基因在鼻咽癌中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半定量逆转录PCR的方法检测54例鼻咽癌组织和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转录表达 水平,分析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鼻咽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结果 54例鼻咽癌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0.3430±0.4947,16例正常鼻咽上皮组织Parkin基因相对转录表达水平为1.0052±0.4911,鼻咽癌组织Parkin转录表达明显下调,Parkin基因转录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T分级、TNM分期、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Parkin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抑癌基因作用,Parkin基因转录表达可作为判断鼻咽癌临床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鼻咽癌中CHFR基因的转录表达及其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探讨其在鼻咽癌中的转录失活机制及其意义;评价鼻咽拭子检测CHFR基因甲基化状态在鼻咽癌诊断和治疗中的意义。方法:RT-PCR检测鼻咽癌细胞株中CHFR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鼻咽癌细胞株、鼻咽癌活检组织、正常鼻咽组织及配套的鼻咽拭子样本中CHFR基因的甲基化状态。亚硫酸氢盐测序分析鼻咽癌细胞株和鼻咽癌组织、正常鼻咽组织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的具体甲基化状态。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处理鼻咽癌细胞株后观察CHFR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CHFR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中转录表达下调或沉默;CHFR基因在鼻咽癌细胞株和鼻咽癌组织中均呈高频率、肿瘤特异性的甲基化。鼻咽癌患者鼻咽癌组织和配套鼻咽拭子样本中CHFR基因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65.5%和63.8%,两者符合率达86.2%。鼻咽癌组织和细胞株中CHFR基因启动子区大部分的CpG位点为甲基化,而正常组织全为非甲基化;5-aza-dC可显著恢复鼻咽癌细胞株中CHFR基因的转录表达。结论:鼻咽癌中CHFR基因由于启动子区CpG岛的DNA甲基化而转录表达下调。鼻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AEG-1蛋白在4株鼻咽癌细胞株、47例鼻咽癌组织及21例鼻咽部黏膜中的表达。结果 AEG-1蛋白在鼻咽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较鼻咽部黏膜均显著上调,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血清EB病毒滴度的高低(P=0.046)、T分级(P=0.001)、临床分期(P=0.001)、颈部淋巴结转移(P=0.010)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EG-1蛋白可能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EB病毒基因BARF1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EB病毒与鼻咽癌(特别是低分化鳞癌)密切相关。BARF1基因是EBV裂解期中的早期基因,本研究通过检测BARF1基因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希望能进一步揭示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及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对经病理确诊的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病人分别取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正常鼻咽黏膜和13例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癌组织及8例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均证实有EB病毒潜伏感染),采用巢式-PCR技术检测BARF1在这些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鼻咽癌组织BARF1基因表达率为91.5%(43/47),其中39例相对强表达,4例弱表达;癌旁组织BARF1基因表达率为46.8%(22/47),其中儿例相对强表达,儿例弱表达;相对正常黏膜BARF1基因表达率为6.4%(3/47),3例均为弱表达;携带EB病毒的其他头颈部恶性肿瘤组织、正常人鼻咽黏膜组织均未检测到:BARY1基因表达。结论 从相对正常鼻咽黏膜到癌旁组织再到鼻咽癌组织BARF1基因的表达趋势为从不表达到表达,从弱表达到强表达。说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确实存在密切相关性;提示启动BARF1基因的表达有可能是EB病毒致鼻咽癌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6.
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 mRNA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OneStepRT PCR方法对 31例鼻咽癌组织及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11例其他头颈部肿瘤、10例正常人的鼻咽部黏膜进行SurvivinmRNA的半定量检测。结果  31例鼻咽癌组织中 ,Survivin表达阳性率 87.1% (2 7/ 31) ,明显高于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 (45 .2 % ,14 / 31,P <0 .0 5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mRNA表达的强度 (Survivin/GAPDH 0 .5 0± 0 .2 1)明显高于对应的对侧鼻咽部黏膜 (0 .16± 0 .19)和正常人的鼻咽部黏膜Survivin表达强度 (0 .10± 0 .13,P <0 .0 0 1) ,但与其他头颈部肿瘤表达强度 (0 .4 0± 0 .2 9)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Ⅲ Ⅳ期的鼻咽癌病人中SurvivinmRNA表达强度 (0 .6 0± 0 .0 7)明显高于Ⅰ Ⅱ期的鼻咽癌病人 (0 .36± 0 .2 7,P <0 .0 1) ,但SurvivinmRNA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VCA IgA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相关性。结论 SurvivinmRNA的过度表达可能在鼻咽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检测Survivin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对鼻咽癌的诊断、临床分期等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酵解限速酶6-磷酸果糖激酶-1(PFK1)基因在鼻咽癌活检标本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取病例一对照设计,鼻咽癌活检标本取自41例鼻咽癌患者,对照组取自20例鼻咽部慢性炎性患者鼻咽部活检组织,采取实时定量PCR(RT—PCR)检测PFK1mRNA的表达。结果:鼻咽部活检组织中,鼻咽癌组织中PFK1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鼻咽部炎性组织;PFK1mRNA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活检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鼻咽癌活检组织。结论:PFK1可能是鼻咽癌发生和转移的分子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的血管生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i crouesseldensity ,MVD)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研究 4 0例鼻咽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切片中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结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的胞浆和胞膜 ,鼻咽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阳性率为 92 .5 % (37/ 4 0 ) ,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微血管密度也明显高于正常鼻咽黏膜组织 (P <0 .0 5 ) ,且二者具有相关性 (相关系数为 0 .80 9,P <0 .0 5 ) ,并与鼻咽癌病人分期、淋巴结转移和骨、肺、肝等远处转移有关。结论 鼻咽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 ,血管生成在鼻咽癌生长、浸润、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可以作为鼻咽癌病人有意义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9.
p16和Cyclin D1表达与鼻咽癌发生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 p16和Cyclin D1(CD1) 异常表达与鼻咽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以免疫组化法,对60例鼻咽癌患者(25例治疗前已远处转移,13例放疗后远处转移,22例放疗后6年以上无瘤生存)治疗前的癌组织和22例非癌鼻咽部炎症组织,进行p16和CD1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 ① 癌组织中p16蛋白阴性表达与 CD1蛋白阳性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P < 0.05);② 炎症组织p16阴性表达和CD1阳性表达, 均明显低于鼻咽癌各组治疗前组织(P < 0.01);③治疗前NPC组织的p16和CD1的异常表达,在治疗前远处转移组与治疗后远处转移组之间对比,在治疗后远处转移组与治疗后未发生转移组之间对比,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 ④鼻咽癌组织不同临床分期的p16和 CD1表达异常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 > 0.05)。结论 p16与CD1蛋白异常表达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均属于鼻咽癌发生的早期事件。这种异常表达可能与鼻咽癌的病情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P 银染法对 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 ,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 2 0 %和 88.1% ,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35 ) ,临床晚期 (III、IV)端粒酶阳性率高于临床早期 (I、II) (P=0 .0 48) ,而端粒酶与鼻咽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及远处转移均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鼻咽癌患者血清EB病毒VCA/IgA阳性率明显高于鼻咽粘膜正常者 (P <0 .0 0 1)。结论 端粒酶活性表达在鼻咽癌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端粒酶活性结合血清EB病毒抗体的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1.
12.
人类鼻咽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TRAR-银染法对42例鼻咽部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0例鼻咽部正常粘膜和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及血清VCA/IgA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鼻咽部正常粘膜和鼻咽癌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20%和88.1%,8例鼻咽纤维血管瘤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鼻咽癌伴颈部淋巴结转移者端粒酶阳性率高于无颈部淋巴结转移者(P=0.035),临  相似文献   

13.
鼻咽癌组织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鼻咽癌(NP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59例NPC患者的癌组织和10例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PD-L1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30例NPC患者的癌组织及其中10例距离肿瘤组织3 cm以外的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PD-L1mRNA的表达,并对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组织学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鼻咽黏膜组织中不表达PD-L1分子,而NPC癌组织中免疫组织化学PD-L1阳性表达率为67.8%(40/59),RT-PCR检测PD-L1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66.7%(20/30).PD-L1的表达与肿瘤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P<0.05),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PD-L1 NPC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有希望成为NPC免疫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癌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结合组织微阵列检测β-catenin蛋白在174例NPC、71例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48例单纯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及63例正常鼻咽黏膜上皮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及其阳性信号的定位。结果β-catenin在NPC组织细胞浆/细胞核中高表达(71.3%),但其细胞膜呈低阳性表达(19.0%);β-catenin在NPC组织中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增生鼻咽黏膜上皮和正常鼻咽黏膜上皮(P<0.01)。非角化性鼻咽癌和未分化癌组织的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异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角化性鼻咽癌(P<0.01)。临床Ⅲ和Ⅳ期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临床Ⅰ和Ⅱ期(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NPC组织中β-catenin蛋白的细胞浆/细胞核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NPC(P<0.01)。结论β-catenin蛋白在癌细胞细胞浆/细胞核中的过表达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β-catenin蛋白细胞浆/细胞核阳性可作为预测鼻咽癌临床进展和侵袭、转移的分子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探讨Igk是否参与了鼻咽癌的癌变过程及可能机制,对Igk在鼻咽癌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Igk与EB病毒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在鼻咽癌中的相关性。方法:分别运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Igk的RNA和蛋白质水平的表达。Western印迹分析两株鼻咽癌细胞系(CNE1和CNE_CMP)kappa蛋白的表达及强度差异。结果:原位杂交技术显示100%(42例/42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miR 375在鼻咽癌患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方法收集67例鼻咽癌组织标本和53例慢性鼻咽炎症组织标本,采用qRT PCR检测组织标本和鼻咽癌细胞株CNE1、CNE2、C666 1及人永生化鼻咽上皮细胞株(NP69)中miR 375的表达水平;分别转染miR 375的模拟物或抑制物,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生物信息学靶基因预测miR 375的靶基因,并经双荧光素酶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验证靶基因。结果鼻咽癌组织中miR 375表达水平与慢性鼻咽炎症组织相比明显下调(P<0.05);miR 375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但与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分化程度及组织类型无关(P>0.05);鼻咽癌细胞与NP69相比较,miR 375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NP69(P<0.05);miR 375过表达后C666 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低于慢性鼻咽炎-模拟物组(P<0.05),Nemo样激酶(Nemo like kinase,NLK)的表达下调。miR 375抑制后CNE1细胞增殖、迁移显著高于慢性鼻咽炎-抑制物组(P<0.05),miR 375对NLK具有直接靶向调控作用。结论miR 375在鼻咽癌中呈低表达,并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其可能是通过下调靶基因NLK,从而抑制鼻咽癌的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17.
增殖细胞核抗原及Bcl-2蛋白在鼻咽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cl-2表达情况及与主要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检测鼻咽活检组织中PCNA、Bcl-2蛋白表达,并比较与分析两者和鼻咽癌临床分期及颈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鼻咽部慢性炎性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9.5%,明显低于鼻咽癌组织中的阳性率(83.1%)(P<0.01)。PCNA、Bcl-2在鼻咽癌中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r_s=-0.41,P<0.01)。随着临床分期的增高,PCNA增殖指数(PI)分级有增高的趋势,鼻咽癌伴颈淋巴结转移组中PI之Ⅰ级所占比例,较无颈淋巴结转移组下降,而Ⅱ、Ⅲ、Ⅳ级所占比例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CNA PI可反映鼻咽癌的增殖状况,可能与预后相关,Bcl-2蛋白可作为鼻咽癌较好的肿瘤标记物,在鼻咽癌的发生上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