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舒军峰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890-891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结果.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2008年4月收住的61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后患者资料。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12例,Ⅱ型16例,Ⅲ型18例.Ⅳ型8例,Ⅴ型3例,Ⅵ型2例。Ⅰ型患者采用闭合复位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其余病例分别采用切开复位,解剖钢板内固定,有骨缺损者自体植骨。根据X线片骨折愈合情况,术后3个月部分负重,5个月完全负重。结果61例患者均获得8个月~30个月的随访,平均15个月,关节功能评分采用Rasmussen评分法,优良率86.88%。3例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1例出现关节僵硬。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前对创伤的全面了解及充分的准备,稳定的内固定,术中精确及准确的操作,术后准确的关节功能康复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胫骨平台骨折大多为高能量损伤,常累及到负重关节面,因此为关节内骨折,且常累及胫骨近端,故多采用手术治疗。关节面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和塌陷骨折复位后植骨是目前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1998~2006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进行手术治疗。骨折按Sehaezker分类方法分型:Ⅰ型15例,Ⅱ型9例,Ⅲ型11例,Ⅳ型5例,Ⅴ型2例,Ⅵ型1例。Ⅰ、Ⅲ、Ⅳ型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Ⅱ型复位关节面后,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Ⅴ、Ⅵ型骨折复位后,采用植骨+松质骨螺钉+内、外侧双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对4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4个月,按照Rasmussen检测标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优30例(69.77%),良9例(20.93%),差4例(9.3%)。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需坚强的内固定、积极早期处理合并伤、早期的膝关节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4.
何彦国 《西部医学》2010,22(8):1411-1412
目的总结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者34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7例,Ⅱ型9例,Ⅲ型5例,Ⅳ型7例,Ⅴ型6例,Ⅰ型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其他类型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缺损塌陷处自体或同种异体骨植骨。结果 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7-38个月,平均18个月,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分级系统,临床结果优良率达85.3%。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重要方法 ,术中解剖复位应根据不同分型给予牢固内固定,早期正确功能锻炼能够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58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观察患者58例,男40例,女18例,平均年龄41.6岁。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26例,Ⅵ型11例。伤后7~10d手术。SchatzkerⅠ~Ⅲ型骨折采用前外侧入路,骨折复位植骨后(Ⅱ、Ⅲ型植骨)支撑钛板固定。Ⅳ型采用前内侧入路,骨折复位植骨后支撑钛板固定。对于SchatzkerⅤ型、Ⅵ型骨折,因受伤暴力大,关节面骨折粉碎、塌陷,手术采用前外侧切口结合后内侧倒"L"切口,显露骨折并复位,克氏针临时固定后,C臂X光机透视确认复位满意,关节面下方植入自体髂骨或骨诱导活性材料支撑,然后外侧、后内侧支撑钛板固定。术后常规药物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导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一般术后1~2周开始CPM帮助功能锻练,术后12周内扶双拐不负重行走,骨折临床愈合后逐步由部分负重锻炼到完全负重锻炼,一般于术后12周后开始练习负重行走。结果治疗效果参照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24例,可9例。优良率84.5%。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满意,能早期恢复关节功能,减少或减轻骨折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57例,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Ⅰ型6例,Ⅱ型19例,Ⅲ型7例,Ⅳ型13例,Ⅴ型8例,Ⅵ型4例。均切开复住、钢板内固定,骨缺损者植骨。结果5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3—64个月(平均23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ohl评分法评定,结果优37例、良13例、可6例、差1例,优良率达87.7%。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保护好骨折段的生物学环境、充分植骨、可靠的内固定及有效的关节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7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69例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患,骨折类型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12、Ⅱ型19例、Ⅲ组10例、Ⅳ6例、Ⅴ8例、Ⅵ14例。除Ⅰ型采用经皮穿刺空心螺钉内固定外,其余各型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原则上塌陷>0.5cm一律采用自体髂骨植骨。结果:58例患随访,平均随访15个月(6-37个月),功能评价采用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法,优良率达87.93%,结论:胫骨平台骨折宜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而异。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6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比较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月收治的64例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患者,骨折按Schatzker分型为Ⅱ~Ⅵ型,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内固定,塌陷超过0.5cm者,全部采用自体髂骨进行植骨。结果 64例随访5~36个月,平均4个月。按Merchant评分标准,优良率85.4%。结论对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宜采用切开复位适当的内固定术,Ⅱ、Ⅲ、Ⅳ型患者应予植骨。  相似文献   

9.
林基 《海南医学》2011,22(11):85-86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0例,其中Ⅰ型患者4例,Ⅱ型患者10例,Ⅲ型患者5例,Ⅳ型患者5例,Ⅴ型患者4例,Ⅵ型患者2例。根据患者影像学资料确定是否行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无移位骨折患者4例行保守治疗,采用石膏托固定。其余2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根据Borrell提出的骨折愈合标准,正常愈合患者28例,延迟愈合患者1例,1例患者骨不连接采用植骨后骨折愈合。根据Merchant等评分评定疗效,优25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3.3%。结论手术内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主要手术方法,复位过程中要达到解剖复位,内固定牢固、早期实施功能锻炼是提高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李国建 《当代医学》2010,16(3):63-6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38例。骨折按Schatzker分类,Ⅰ型8例,Ⅱ型10例,Ⅲ型11例,Ⅳ型4例,Ⅴ型3例,Ⅵ型2例,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缺损者同时予以植骨。结果38例获得随访,随访期1~3年,平均2年,全部骨性愈合。按HSS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78.95%。结论手术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手术方法根据骨折的不同类型而异,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解剖复位、骨缺损植骨、稳定的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治疗肱骨大段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 通过肱骨大段粉碎骨折采用分叉状髓骨钉加环抱片联合应用固定后的临床疗效分析评价该手术方式的优越性。结果 20例26侧肱骨粉碎骨折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骨折均愈合,优良19例25侧,1例延迟愈合,优良率为98%。结论 既往的肱骨大段粉碎骨折是手术的相对禁忌证,然而通过应用分叉状髓内钉和环抱片,肱骨大段粉碎骨折可以达到牢固和满意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 目的 探讨应用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的胫骨平台骨折的短期疗效。 方法 收集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应用前外侧入路联合排筏螺钉技术治疗累及后外侧区的胫骨平台骨折的11例患者资料,男7例,女4例;年龄32~61岁,平均45岁。采用Rasmussen放射学评分对骨折复位情况进行评估;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 1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71~240分钟,平均131分钟;骨折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3周。术后Rasmussen放射学评分为12~18分,平均15.2分,其中优7例,良4例,优良率100%。末次随访HSS膝关节评分平均为89分(83~97分),功能评分均为优。 结论 前外侧入路联合排筏螺钉技术能够处理大部分的累及后外侧的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固定牢靠、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应用跟骨重建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治疗的3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Sanders分型分为,Ⅱ型12例,Ⅲ型15例,Ⅳ型11例。术中根据情况部分病例采用内外侧联合切口,骨缺损严重者行自体或同种异体骨移植,所有骨折均使用重建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38例经治疗后,所有切口Ⅰ期愈合,无钢板外露,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学关系和跟骨的高度、长度、宽度得到较好恢复,患者随访时间平均26个月(12~4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MarylandFootScore,MFS),从患者对疼痛主观感觉、功能恢复、运动情况和手术局部外观等方面进行评分,38例中,优28例,良7例,一般3例,优良率92%,整体治疗效果及功能评价满意。结论应用跟骨重建板治疗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在恢复跟骨形态的同时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胫骨标准骨折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为探讨大鼠标准胫骨骨折模型的制作,首先将62只雌性SD大鼠的双侧胫骨髓腔插入9mm直径的医用克氏针,然后通过自行设计制作的骨折造模支架造成胫骨中段闭合骨折,术后通过X线、组织学检查了解骨折类型、移位程度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结果术后X线证实横断或短斜型骨折,移位不明显的92例,占总例数的74.4%。组织学检查骨折呈典型的二期愈合过程。通过自制骨折造模支架制作的大鼠径骨横断骨折模型重复性好,外在因素对骨折的影响小,制作简便,符合标准骨折模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固定术后骨折端的旋转对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ang BS  Liu HB  Wang XS  Jiang XY  Wei J  Liu DQ  Wang MY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1):2211-2213
目的 探索在手术中准确判断骨折端旋转移位程度的方法。方法 1999年11月至2003年12月行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术的股骨干骨折患者110例,其中第1组62例,术中将伤侧足置于中立位固定骨折;第2组27例,将骨折固定在股骨前倾角为15度的位置上;第3组21例,术中根据健侧股骨前倾角调整伤侧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并固定骨折。术后第3天摄X光片并行CT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前倾角,伤侧与健侧股骨前倾角的差值为骨折端旋转移位的程度。另取正常人11例行CT检查测量双侧股骨前倾角作为对照组。结果 对照组前倾角最大值为26度,最小值为-8度,其中左侧平均值为12.82度,右侧平均值为12.45度,两侧差值最大为7度。治疗组健侧股骨前倾角的均值为:14.67度,最大值为51度,最小值为-24度。治疗组伤侧股骨前倾角的均值为14.27度,最大值为40度,最小值为-23度。第1组及第2组中旋转移位〈10度者占53和52%,而〉20度者为19和1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组中,所有病例的旋转移位均〈10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干骨折闭合复位带锁髓内针固定后近50%的骨折存在〉10度的旋转移位。在手术中使用X线透视设备可以准确调整股骨干骨折的旋转对位。只有以健侧的股骨前倾角为标准来调整伤侧股骨的旋转对位才能达到骨折旋转复位标准。  相似文献   

16.
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新型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的研制与应用.方法采用金属与尼龙制作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并进行力学测试和临床应用.结果根据力学测试达到临床使用要求,临床应用治疗胫腓骨骨折30例,全部愈合.结论设计的单边球柱式外固定器适合治疗胫腓骨骨折,能方便准确地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固定,操作简单、固定牢靠、便于应用.  相似文献   

17.
刘海波  吴华平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33-3335
目的:探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提高骨折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方法:2000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有77例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患者。男48例,女29例,年龄1.5岁~78岁。股骨干骨折26例,胫骨30例,肱骨干12例,尺骨6例,桡骨3例,粉碎性骨折行钢板或髓内针内固定辅以钢丝环扎固定65例,大螺旋形或长斜形骨折行螺丝钉辅以钢丝环扎内固定12例;同期行钢板或髓内针固定205例。结果:采用AO组织骨折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进行骨折愈合评定。用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出现骨折不愈合或迟缓愈合14例,对照组不愈合6例,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钢丝环扎辅助内固定可能加大骨折术后不愈合或延迟愈合。  相似文献   

18.
从药物类研究、内固定研究、针灸治疗研究、电磁治疗研究和激光治疗研究等五个方面,对促进术后骨折愈合的效果作出总结和概述。同时讨论了放射学检查、血液测定、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观察、生物力学测定和基因测定在评价骨折愈合中的应用。最后针对促进骨折愈合的机理还未阐明这一问题,提出将先进科技手段(如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骨折愈合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疗效。方法 2007年5月~2011年5月应用锁定钢板联合植骨治疗32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的患者,男22例,女10例,年龄30~62岁,平均42.3岁。骨不连原因: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失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进行5~24个月(平均10.5个月)随访。骨不连均牢固愈合。疗效评估采用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系统(KSS):优2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3.7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有效充分植骨是治疗股骨远端骨不连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GSH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股骨远端骨折12例,AO分型,A1型8例,A2型2例,A3型1例,C1型1例。切开复位行GSH倒打钉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手术顺利,骨折端复位良好,GSH钉固定牢固,术后2-3周,可扶拐下地活动,术后12-14周骨折已达临床愈合,膝关节活动无受限。结论:GSH钉是治疗股骨远端9cm以内骨折的一种崭新方法,其操作简单,固定可靠,膝关节功能可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