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人数均等的两组,其中对照组用现代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视力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视力0.5有88%,对照组视力0.5有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并发白内障,效果显著,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比较好,且术后并发症少,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198例(224眼).术后1周、1个月裸眼视力≥0.5者分别为148例167眼(74.5%)、172例194眼(86.6%).视力无提高者9例10眼(4.4%),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变性(6眼)、老年性黄斑变性(2眼)和高度近视视网膜变性(2眼).认为SICS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3.
高文清 《山东医药》2008,48(4):71-72
选择老年白内障患者148例、223眼行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A、B两组.术后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后囊混浊发生率及Nd: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囊膜混浊程度.结果A、B组后囊膜混浊百分率分别为46.6%、29.5%;YAG激光后囊切开百分率分别为16.9%、4.8%,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后囊膜混浊程度亦有显著差异(P<0.01).认为2型糖尿病是影响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经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上方3.0 mm透明角膜切口,对289例(325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手术反应、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1d裸眼视力≥0.5者255眼(78.46%);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306眼(94.15%);术后1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3个月为315眼(96.92%).术后1d与术后1周视力相比,P<0.05.术前与术后3个月平均角膜散光分别为(0.83±0.42)D和(0.91±0.52)D,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后囊膜破裂3眼,角膜水肿21眼,前房闪光22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后囊中度混浊3眼.结论 采用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并发症少,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择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 52例 (59眼 )。 31例 (36眼 )为 ~ 级核 ,采用现代白内障囊外摘除 -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例 (2 3眼 )为 ~ 级核 ,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疗效评价采用术前和术后平均裸眼视力等级资料配对秩和检验。结果术后裸眼视力≥ 0 .5者占 54.2 % ,≥ 0 .3者占 94.8%。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有非常显著差异 (Z=4.70 7,P<0 .0 0 0 1 )。结论 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 2型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肯定 ,94.8%患眼视力改善≥ 0 .3。  相似文献   

6.
两种术式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白内障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P)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DRP合并白内障患者分为A组28例(32眼)、B组30例(34眼),A组行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随访1-3 a,A组视力改善26眼,B组20眼;A组出现黄斑水肿、虹膜新生血管者分别为5、0眼,B组分别为11、5眼,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超声乳化玻璃体切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DRP合并白内障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角膜地形图引导超声乳化治疗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及泪膜稳定性。方法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常规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B组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术后l周及3个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并观察泪膜改变情况。结果角膜垂直散光失量J0和水平散光失量P,A组术前与术后1周相比,P<0.01,与术后3个月相比,P>0.01;B组术前与术后l周和3个月相比,P均<0.01。两组术后1周泪膜破裂时间(BUT)明显缩短,与术前相比,P均<0.05,但B组BUT较A组明显延长(P<0.05);术后3个月,两组BUT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1)。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2型糖尿病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在角膜地形图引导下作切口行超声乳化联合I0L植入术可以部分矫正患者术前的角膜散光,并可以较早稳定泪膜,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8.
顾立学  刘丹 《山东医药》2011,51(17):76-7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DM)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后囊混浊(PCO)的影响。方法将140例行超声乳化术患者分为两组,A组72例为DM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B组68例为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随访3-36个月,比较两组PCO发生率、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率及PCO程度。结果 A组、B组术后PCO发生率分别为48.8%、26.8%,Nd:YAG激光后囊切开率分别为23.8%、12.2%(P均〈0.05);两组PCO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DM是影响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PCO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在治疗老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方法老龄白内障患者资料共30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各152例和对照组各152例,其中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眼压、视力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6、12、24 h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两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视力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 w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术式对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差异不明显。相比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具有眼压升高缓慢、峰值低,术后视力恢复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势,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该院收治的175例老年白内障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照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围术期2、6、12、24、48 h眼压变化、术后1 w、1个月、3个月视力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6、12、24 h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各时间点视力改变情况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w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角膜水肿、瞳孔变化、虹膜损伤、前房积水以及后囊破裂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具有围术期眼压升高慢、术后视力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的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5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确认空腹血糖控制在10 mmol/L以下的糖尿病患者52例(59眼),经表面麻醉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视力的恢复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表面麻醉成功率为100%,术后1 d视力≥0.5者30眼(50.85%),术后1 w视力≥0.5者45眼(76.27%),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很低。结论 表面麻醉下糖尿病患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对比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行两种不同方式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1月该院收治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和观察组(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各35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血糖指标水平、并发症情况以及者裸眼视力。结果观察组患者HbA1c、FPG、2 hPG等血糖指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角膜水肿、后囊破裂、前房炎性渗出、黄斑水肿以及低血糖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裸眼视力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能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术后视力,跟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相比更有其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回顾分析401眼高龄老年性白内障围手术期的临床治疗特点。方法 对353例80岁以上老人行白内障囊外除术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314眼,及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87眼。伴有全身疾病的患,术前、术后均持续内科治疗。术中给予必要的心电监护和吸氧。结果 401眼的脱残率为73.22%,脱盲率为95.51%。严重葡萄膜炎14眼,前房出血8眼,角膜基质水肿23眼。无一例发生全身并发症。结论 高龄老年性白内障的视力预后相对较差。伴有全身疾病的患术前、术后均需内科控制,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操作轻巧,并予必要的监护措施,从而极大程度地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02~2012-02该院眼科收治的639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39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300例采用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是治疗白内障的主要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可行性、安全性、疗效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10~2012-10该院对90岁以上超高龄白内障患者43例(52眼)进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麻醉效果、手术安全性和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3例(52眼)白内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视力恢复良好,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37眼(71.2%),矫正视力在0.1~0.3者10眼(19.2%),0.05~0.08者5眼(9.6%),术后随访均无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继发青光眼、角膜内皮失代偿和人工晶状体脱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基层医院对超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切口愈合快,术后反应小,术后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只要把握好适应证,同样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术前空腹血糖情况将我院53例(90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分为4组:血糖理想控制组、较好控制组、一般控制组、空腹血糖>8.34 mmol/L组.采用1.5 mm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同时进行临床观察.结果 各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0和0.5的百分率分别为35%、27.3%、50%、37.5%和82.5%、77.3%、83.3%、93.8%,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P均<0.05).术后主要并发症为一过性高眼压及角膜水肿.认为超小切口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经验。方法44例(52眼)患者术前血糖控制在8mmol/L,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术后视力恢复〈0.1者1眼,0.1—0.3者2眼,0.3~0.5者9眼,0.5~0.8者35眼,〉0.8者5眼。术中并发瞳孔缩小5眼,晶状体后囊破裂1眼;术后并发角膜线状混浊12眼,后囊混浊5眼,前房纤维素性渗出4眼,虹膜部分后粘连和色素弥散于晶状体表面各3眼,治疗后1~2周消失。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有效方法;术前控制血糖、术中应用糖皮质激素、术后监测血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对27例(27眼)小瞳孔白内障患者术中应用黏弹剂直接扩大瞳孔,然后行环形撕囊、超声乳化吸除白内障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力均有提高,>0.5者17眼、0.3~0.5者7眼、0.1~0.2者3眼;瞳孔圆形或近圆形;术中后囊膜破裂1眼;术后角膜水肿3眼,一过性高眼压5眼.认为小瞳孔下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也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学印  李琳 《山东医药》2008,48(21):100-101
52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超声乳化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观察组植入蓝光滤过型IOL,对照组植入非蓝光滤过型IOL.观察两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CSF)及眩光敏感度(GSF).结果:术后15d,观察组不同视角CSF和GS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认为应用蓝光滤过型IOL植入术可以提高患者CSF和GSF.  相似文献   

20.
收集215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412只眼)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术后前房深度(ACD)的变化及其与眼轴长度、角膜曲率的关系.发现术后ACD较术前明显增大,术后ACD的变化值与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呈线性正相关关系.认为在研究IOL屈光度数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和调整公式的计算值时,应考虑术后ACD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尽可能减少术后屈光状态与术前预测值的误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