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疗效。方法将100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随机分为预防组60例和对照组40例。预防组于孕28周起开始予以HBIG200U肌内注射,每4周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HBIG。检测并比较2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预防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及新生儿均未见不良反应,且新生儿无出生缺陷。结论孕妇于妊娠晚期多次注射HBIG进行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姚力诺  郑九生 《江西医药》2006,41(10):775-777
目的对于E抗原阴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观察能否阻断HBV宫内感染。方法研究组对E抗原阴性HBV感染的孕妇自妊娠28周、32周、36周各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结论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进行统计学检查,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HB IG)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中的作用。方法2004年1~12月我院妇产科70例(其中肌注HB IG 32例,未肌注HB IG 38例)表面抗原阳性及其新生儿的HBV血清标志物。结果孕28周、32周、36周使用HB IG建立被动免疫,行产前阻断治疗后,HBsAg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6.25%和84.2%。结论孕妇使用HB IG能有效阻断HBV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V阴性孕妇孕晚期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HBV宫内感染的机理.方法HBIG组52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3次,每次200u;对照组42例,未予用药.采用放射免疫定量分析法检测孕妇28周及分娩前以及新生儿脐血血清HBV标志物含量,并应用PCR法测定新生儿脐血HBvDNA.结果HBIG组孕妇的胎儿HBV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IG组新生儿脐血抗-HBs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携带HBV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是减少HBV宫内感染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HBsAg阳性孕妇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母婴传播的疗效与胎盘HBV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92例HBsAg阳性孕妇分成两组,研究组44例,于妊娠28、32及36周肌注HBIG 200IU;对照组48例,未用药。采用荧光定量PCR及ELISA法.分别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静脉血HBVDNA水平及乙肝五项。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胎盘各层细胞HBsAg及HBcAg的表达。结果(1)92例孕妇胎盘HBV感染43例,各层细胞感染后导致官内传播的相对危险度(OR值)由母面至胎儿面呈逐渐上升趋势。(2)研究组胎盘HBV总的感染率为34.09%(15/44).而对照组为58-3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研究组胎盘VCEC感染:率为6.82%(3/44),而对照组为27.08%(13/4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胎盘VCECHBV感染是官内感染的高危因素之一。(2)注射HBIG可降低胎盘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孕晚期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作用。方法 124例单产孕妇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分别于孕28、32、36周肌内注射HBIG200U;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检测并比较新生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及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结果治疗组新生儿抗-HBs阳性检出率为90.6%高于对照组的11.7%,HBsAg和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10%均低于对照组2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孕妇于孕晚期多次肌内注射HBIG除使胎儿获得被动免疫外,尚可降低母亲血HBsAg滴度及HBV-DNA水平,从而降低了降低其传染性,对预防HBV宫内感染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对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丰富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在我院收治的孕妇80例,其中对照组为肝功能正常的孕妇40例,观察组为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的孕妇4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的资料,统计两组的妊娠结局、宫内HBV感染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剖宫率、宫内HBV感染率以及有关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妊娠晚期合并肝功能异常对孕妇妊娠结局造成了不良影响,增加了宫内HBV感染情况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因此孕妇及家属应更加重视,保证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母体对胎儿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被动免疫预防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效果。方法:以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96例作为HBIG注射组(自妊娠28周起多次肌肉注射HBIG 200IU),同期分娩但未进行产前检查HBsAg阳性孕妇59例作为对照组,采集新生儿出生24 h内且未注射HBIG的股静脉血,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物,分析比较注射与未注射HBIG的HBsAg阳性孕妇及注射HBIG孕妇不同注射次数间其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HBIG注射组HBV宫内感染率(12.5%,12/96)、HBsAg阳性率(10.2%,7/96)、HBV DNA阳性率(7.3%,7/96)均低于未注射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将注射次数分为0~1次、2~3次和4~5次三个等级进行分析,HBV宫内感染率、HBsAg阳性率和HBV DNA阳性率随HBIG注射次数增加而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初步提示HBsAg阳性孕妇产前注射HBIG及增加HBIG注射次数可能降低HBV宫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在孕期接受HB IG注射后,其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的情况,以评价HB 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448例HB sA g(+)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即HB IG组),该组孕妇分别在孕32、36和40周时肌注HB IG 200IU;另一组为对照组,孕期未注射HB IG。两组孕妇所生新生儿在分娩时均取外周血测HB sA g和HBV-DNA,同时两组新生儿生后均进行乙肝的主被动免疫。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3%,对照组宫内感染率为14.5%(χ2=10.675,P<0.01)。结论:HB sA g(+)孕妇孕期注射HB IG能有效减少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HBV母婴阻断效果。方法将648例HBV携带者孕妇随机分2组,研究组332例,对照组316例,研究于20、24、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200u共5次,对照组不同药,所有新生儿出生后6h内注射HBIG100u,出生后第15天再次注射HBIG100u,且按0、1、6个月龄接种乙肝疫苗,分别为30μg、20μg、10μg。出生后满10个月时取静脉血检测乙肝二对半。结果研究组小儿至10个月时HBV感染率为(9.0%),对照组感染率为88.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及HBV携带孕妇初乳中HBV感染性标志物(HBV-DNA)的影响。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6年7月在我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并住院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30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180例(HBsAg携带者58例、小三阳57例、大三阳65例)于孕28、32、36周肌注HBIG200U,对照组120例(HBsAg携带者40例、小三阳43例、大三阳37例)不用药。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指标,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检测产妇初乳中HBV-DNA情况。结果(1)两组产妇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12.8%和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大三阳产妇两组新生儿的脐血HBeAg阳性率为6.2%和10.8%,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产妇初乳中HBV-DNA感染率分别为36.1%和45.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BIG能够阻断小三阳和乙肝携带者孕妇的母婴传播,但不能阻断大三阳孕妇的母婴传播;HBIG对HBV携带产妇初乳中的HBV-DNA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肝免疫球蛋白在妊娠晚期注射阻断乙型肝炎宫内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8例HBsAg(+)孕妇,其中有18例HBeAg(+),自孕28周开始每4周肌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200IU,分娩后新生儿采脐血5ml,检测乙肝病毒标记物(HBVM)。结果68例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者占10.3%,其中HBsAg、HBeAg双阳性者占5.9%。50例仅HBsAg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4%(2/50),18例HBsAg、HBeAg双阳性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为27.8%(5/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孕妇孕晚期注射HBIG,阻断宫内HBV感染的效果显著;HBeAg(+)孕妇宫内感染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携带HBsAG的148例孕妇做为观察对象,随机将148例孕妇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4例,观察组的孕妇在妊娠28周开始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每4周一次直至孕妇临产,一次200IU~400IU。对照组只进行检测,不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比较两组孕妇所生婴儿的HBV的宫内感染率,及HBVDNA阳性率,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的比率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宫内感染率为6.58%,对照组的宫内感染率为10.81%,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HBVDNA阳性率为60.00%,对照组的HBVDNA阳性率为6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的比率分别为2.63%,5.41%,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都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产前多次注射免疫球蛋白(HBIG)能有效控制HBV的宫内传播,降低婴儿发展成为慢性乙肝的几率,且不会增加副作用,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邱伟  莫奕彩  黄艳 《河北医药》2009,31(13):1598-159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行被动免疫对阻断乙肝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选取HBsAg(阳性)孕妇118例分为2组,A组60例,于孕28、32与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B组58例,仅作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A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HBvac)5μg和HBIG100U;B组新生儿只注射HBvac5μg。分别检测2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血清中HBsAg、HBVDNA、HBsAb。结果A组较B组孕妇所分娩的新生儿血清中HBsAg阳性率降低,HBsAb阳性率升高(P均〈0.05);A组较B组的6月龄婴儿HBsAg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应用HBIG被动免疫,可有效阻断HBV垂直传播,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HBvac联合免疫,可以显著提高6月龄婴儿HBsAb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任拥军  郭军霞  陈文秀  焦瑞芬 《河北医药》2011,33(24):3721-3722
目的观察孕期抗病毒治疗对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婴阻断效果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7月至2009年7月河北省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妊娠合并乙肝病毒携带者185对孕妇、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孕期主、被动免疫和抗病毒治疗,观察阻断效果。结果治疗组经孕期治疗,HBV-DNA下降明显,与对照组≥108U/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新生儿HBsAg阳性发生率随HBV-DNA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抗病毒治疗后,新生儿HBsAg阳性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108U/m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孕期抗病毒治疗可降低母体病毒载量,有效控制HBV的母婴垂直传播,降低宫内感染率,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同时降低慢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母亲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携带者所生婴儿是否可以母乳喂养的问题,众说纷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对32例HBV携带者孕妇及所生婴儿,在自愿的前提下,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后,行母乳喂养。经过12~36个月临时追踪观察,采血检验HBV感染指标。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期注射HBIG及新生儿HBIG联合乙肝疫苗对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效果。方法对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孕妇在妊娠28、32、36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后12 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加乙肝疫苗(10μg),出生后第4周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 IU,并自满月按照1、2、7的程序全程接种乙肝疫苗(5μg),出生后第8个月取静脉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检测100例婴儿仅2例HBsAg阳性,婴儿获得保护率98%,100例中有93例获得保护性抗体HBsAb,免疫成功率达93%(93/100)。结论联合免疫有助于减少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保护率和免疫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在乙肝母婴传播途径阻断中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10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住院分娩的200例HBsAg阳性孕妇及脐血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的肝功能均正常。按照平均随机抽样的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100例孕妇。对照组的新生儿在出生后24 h内接种乙肝疫苗联合免疫球蛋白100IU;干预组的孕妇在孕周为28、32和36周时,分别注射200IU的免疫球蛋白各1次,其新生儿在出生后的处理与对照组相同。所有病例均进行成功随访,观察接种后12个月两组新生儿乙肝五项检查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的12个月新生儿HBsAg和HBsAb阳性率分别为1%、94%和6%、75%,两组间的差异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肌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接种对乙肝母婴阻断中的作用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分娩前进行免疫球蛋白产前干预具有良好的免疫阻断作用,降低了新生儿感染乙肝的概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拉米夫定在阻断母婴传播慢性乙型肝炎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拉米夫定能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乙型肝炎。方法对87例HBsAg、HBeAg阳性的孕妇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A)45例与对照组(B)42例,A组45例在妊娠24周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至分娩后停药。B组42例孕妇在28周、32周、36周各肌肉注射100U乙肝免疫球蛋白。两组中所生的新生儿在分娩2小时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U,6小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并且在分娩后1、6个月按时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结果A组45例孕妇所生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1例HBsAg阳性,阻断率97.78%。B组42例孕妇所生的新生儿的1岁婴儿中外周血清检测6例HBsAg阳性,阻断率85.71%。结论A组阻断率明显高于B组,拉米夫定能降低母婴传播乙型肝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HBIG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新海  严维高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0):2734-2736
目的:探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作用机理。方法:将93例HBsAg阳性的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孕妇临产前三个月,每月注射一针HBIG(200IU),共3针,接种后无局部及全身不良反应;对照组不用HBIG。两组孕妇所生婴儿均于出生后4小时内肌肉注射HBIG 100IU 1次,注射乙肝疫苗的时间和剂量均按正常婴儿的操作方案进行,母儿血清HBsAg和抗-HBs用酶免法检测,HBV-DNA用定量PCR检测。结果:实验组婴儿血清HBsAg和HBV-DNA检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阻断效果可达94.7%。结论:孕妇于孕晚期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进行主、被动免疫,可有效地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降低婴儿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