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西沙比利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近期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柳林  王秀军 《临床荟萃》1997,12(12):564-564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可导致顽固的泌尿系感染,并可由此引起肾功能衰竭,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利用西沙比利与对照组(胃复安)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通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膀胱容量变化的比较及副反应的密切观察,研究了西沙比利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neuropathic vesicourethal dysfunction of diabetic,NVUDD)简称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所致神经损害的一部分,发病率较高,约为27%~85%。即使经治疗控制了高血糖,仍有25%的发病率。其病因并不十分清楚,症状易变而非致命性。但由于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大量的尿液长时间潴留于膀胱,不仅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同时还会诱发尿路感染,甚至肾功能衰竭。如能采取正确的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自主排尿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为 2 5 %~ 87% [1] ,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尿频、排尿不尽、排尿费力致尿潴留 ,病程长者可发生双侧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水 ,严重者致顽固的尿路感染 ,最终肾功能衰竭死亡。为降低此并发症的发生率 ,2 0 0 0年  相似文献   

5.
55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学智  王文倩 《护理研究》2001,15(3):163-164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简称糖尿病性膀胱 )是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其发生率占糖尿病病人的 2 7%~ 85 % [1] 。由于大量尿液长时间潴留于膀胱 ,不仅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不便 ,也使尿糖测定值不能准确反映药物治疗效果 ,并可导致泌尿系感染。现在有效控制血糖、加强神经营养、控制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同时 ,对 5 5例糖尿病膀胱病人进行膀胱冲洗配合排尿功能训练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 2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男 43例 ,女 79例 ;年龄 2 8岁~ 6 7岁 ;2型糖尿病 …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 (DNB)是糖尿病的常见慢性并发症之一 ,在糖尿病患者中发病率为 2 6%~ 87% [1 ]。目前尚无满意可彻底治愈 DNB方法 ,现将我院于 1 997- 0 1~ 2 0 0 1 - 0 9收治的46例 DNB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报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1 997- 0 1~ 2 0 0 1 - 0 9共收治 1 88例糖尿病患者 ,1 2 0例合并糖尿病神经病变 (DM- NL) ,占 63.8%。将 1 2 0例 DM-NL患者分为两组 ,一组为合并 DNB组 46例 ,并发 DNB3个月~ 2 a,自觉症状主要为 :尿频 ,每次尿量少 ,尿流细 ,尿不净 ,淋漓不断或充盈性尿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54例糖尿病神经膀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予膀胱冲洗的护理和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控制感染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膀胱功能训练、中药热敷、红外线照射和间歇导尿护理。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尿频尿急症状少于对照组(P〈0.05),排小便顺畅率高于对照组(P〈0.05),最大尿流率时的压力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传统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膀胱功能肌肉训练、中药热敷护理、红外线照射并加强心理辅导和间歇导尿等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提高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简易盆底振动治疗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方法: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各32例,2组均给予间歇导尿及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加用盆底振动治疗.治疗前后检测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8周后,2组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BC)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残余尿量及膀胱压(Pves)、逼尿肌压力(Pde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膀胱功能训练基础上配以盆底振动治疗对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疗效确切,并且方便经济和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李改珍 《护理研究》2004,18(9):1637-1638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又称糖尿病膀胱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导致支配膀胱的植物神经病变所引起的膀胱平滑肌麻痹和排尿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并发症。大量尿液长时间潴留于膀胱内,易致泌尿系感染。严重者甚至出现肾积水或氮质血症,晚期治疗颇为困难。但病人在早期得到积极的治疗,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延缓病程进展。现将91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神经系统疾患患者的神经源性膀胱问题,到目前没有得到包括泌尿外科医生在内的各科医生的充分重视,因神经源性膀胱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在神经疾患的康复期及稳定期却是影响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早期正确地处理神经源性膀胱将最大限度地避免尿路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上世纪80年代前,美国的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后的主要死亡原因是肾功能衰竭,而Stover等在1987年的统计显示,此后的主要死亡原因已变成了肺炎、事故及自杀,这主要归功于上世纪80年代后美国泌尿外科医生对此类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积极处理,他们通过各种治疗手段始终将膀胱内压维持在40 cmH2O以下,同时减少残余尿,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上尿路积水的发生[1].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病率占27%-85%。为了帮助更多患者正确应对这一问题,现将我科2002年至2005年56例DNB患者的健康教育过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输尿管膀胱扩大治疗神经源性膀胱的适应症、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报道1例采用输尿管膀胱扩大治疗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结果手术后患者膀胱容积扩大,肾积水和肾功能获得了改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膀胱扩大对于选择性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是一种理想的膀胱扩大方式。  相似文献   

13.
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丹迪公司Keypoint肌电/诱发电位仪分别测定了14例经B超测定残余尿大于50ml的糖尿病患者(膀胱组)及20例经B超测定残余尿为零的糖尿病患者(正常膀胱组)的双侧上下肢感觉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神经传导潜伏时、病程和糖代谢状况。结果与正常膀胱组比较,神经源性膀胱组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较慢,相应的神经传导潜伏时较长,平均病程较长,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浓度也较高(t=3.095,P<0.05)。结论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常常伴有广泛的周围神经病变,且与长期血糖控制不良有密切关系,临床上测定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及潜伏时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有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电兴奋疗法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俊香  盛玲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1257-1259
目的观察电兴奋疗法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iabetic neurogenic bladder,DNB)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2例DN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电兴奋疗法,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对照组仅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疗程为3周。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膀胱残余尿(Bladder residue urine,BRU)比较,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15.64,P0.01)。结论在综合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DNB患者采用电兴奋疗法的效果优于单纯进行膀胱排尿功能训练,护理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是临床常见难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临床表现为膀胱残余尿增多、尿潴留、尿失禁等排尿功能异常,易诱发尿路感染,患者生活质量严重受损。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临床上运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取得了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常膀胱功能的实现依赖于躯体神经和自主神经的运动与感觉成分相互协调。控制排尿功能的中枢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受到损害而引起的膀胱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  相似文献   

17.
神经源性膀胱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控制膀胱的中枢或周围神经发生病变后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称为神经源性膀胱尿道功能障碍,这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患者中比较多见.过去在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尿路感染及排尿功能障碍导致的肾功能衰竭是其主要死因.上世纪50年代后,神经源性膀胱所致的死亡率有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①间歇性导尿术的应用;②无法导尿时对患者处理手段的改进;③泌尿系统感染防治水平的提高;④专项康复护理中心的建立;⑤长期肾脏功能的随访监测;⑥现代尿流动力学检测技术的发展;⑦对结石治疗水平的提高[1].本文将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现代治疗及康复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药莫沙必利、胰激肽原酶联合治疗,观察组给予针灸联合中药益肾汤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95.25±53.48ml,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8.93±74.20ml,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联合中药治疗能有效改善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1病历摘要患者,男,38岁。间断口干、多饮、多食、多尿9年,加重伴双下肢浮肿、排尿不畅1周,以糖尿病收入院。患者于9年前因口干多饮多食多尿消瘦在外院诊断为“糖尿病”后一直服药治疗5年,症状控制尚可,近几年来患者无规则服药,症状明显时服药,减轻时停药。2年前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临夏州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好转出院。1年前再次住院治疗,给予诺和灵注射,用药2个月余停药。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代谢疾病。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其中糖尿病神经膀胱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我科自1995年1月至1997年1月应用酚妥拉明治疗糖尿病神经膀胱40例,效果满意。此药是一种具有竞争性的非选择性α1和α2受体阻滞药,通过阻断胞突接合处血管中α1和α2受体因而引起血管扩张。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患者40例,其中男12例,女28例;年龄30~67岁,平均48岁;糖尿病史5~15年,神经膀胱3~6个月。一般治疗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合理用降糖药,使血糖控制达到良好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