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后高血糖对血肿周围脑组织乳酸(LA)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探讨ICH后高血糖加重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建立ICH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SO)、单纯脑出血组(PCH)、ICH后高血糖组,ICH后高血糖组又分为2g/kg(2-IG)和4g/kg(4-IG)注射葡萄糖组。观察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1、6h血糖变化;测定各组大鼠术后1、3、7、10、14d血肿周围脑组织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变化。结果与SO组比较,2-IG组和4-IG组术后1、6h血糖明显升高(P〈0.05);与PCH组比较,2-IG组和4-IG组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IA和MDA含量明显升高(P〈0.05),SOD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脑出血后高血糖导致能量代谢障碍,LA蓄积甚至中毒,可能通过氧自由基连锁反应加重脑损伤。  相似文献   

2.
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时机及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8月-2010年8月符合手术条件的8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穿刺抽吸血肿,过程中视情况给予血肿腔内注入尿激酶溶解引流治疗.结果:6h-12h微创术可减少再出血,提高肢体功能恢复.本组治疗总有效率82.6%,病死率17.4%.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最佳手术时机是6h-12h,微创术可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操作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大鼠脑组织中自由基水平影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48只健康的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针灸组、正常组、模型组。采用光化学法复制局灶性脑缺血急性期动物模型。术后3h、24h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同时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结果 模型组脑缺血后3h时MDA含量明显增高;针灸组与模型组比较,24hMDA含量相对降低(P〈0.05),24hSOD的活性明显增高(P〈0.05)。神经行为学障碍量化评定显示电针治疗后24h针灸组的神经缺损程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其程度与脑组织MDA含量呈负相关,与SOD活性呈正相关。结论 早期的针灸对光化学诱导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相应的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和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和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的差异。结果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治疗有效率为98. 08%,明显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术后住院时间较锥颅血肿引流术组短;治疗后,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组日常生活能力得分高于锥颅血肿引流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小骨瓣开窗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尹浩军  李英 《山东医药》2010,50(5):65-6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组、联合组(微创+神经节苷脂),比较各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结果联合组、微创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08%、61.54%、46.15%,病死率分别为19.23%、13.07%、42.31%,联合组、微创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微创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微创组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第21天,联合组、微创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对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的疗效。方法65例经微创血肿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随机被分为两组。36例在微创术后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每日5mg,连用5d。与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水肿大小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微创术14天后,血肿周围水肿明显减轻(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P〈0.01)。结论微创血肿引流术联合血肿腔内注入地塞米松可明显减轻脑血肿周围水肿,并改善脑出血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0月~2001年12月我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底核或脑叶出血量为30—60ml)60例。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甲组)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组(乙组),每组各30例,均在CT定位下行血肿清除术。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进行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均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有效治疗手段。前者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肿微创抽吸术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舒血宁组(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单纯抽吸组)79例。两组在出血后3d行血肿微创抽吸术,舒血宁治疗组抽吸术后在常规治疗同时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在抽吸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血肿抽吸术后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评估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失程度、血肿吸收程度治疗后变化。结果治疗两周后,舒血宁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P=0.002),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526)。治疗组血肿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血宁注射液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抽吸术后残留血肿的吸收,并明显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
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血清TNF-α和IL-6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脑出血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微创血肿清除术对两者的影响。方法73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分为微创术组和内科组,测定入院时及治疗后2d、7d、14d血清TNF-α和IL-6含量,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发病后第14天中国中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IL-6含量及CSS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时微创术组的TNF-α、IL-6水平和CSS分值明显低于内科组(P〈0.05)。结论脑出血病人急性期血清TNF-α及IL-6明显升高,微创术治疗可抑制或减轻急性脑出血病人TNF-α和IL-6的急剧增加,对改善脑损伤程度,减少炎症及免疫反应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出血依达拉奉和甘油果糖联合应用治疗大鼠脑出血的效果及机制的影响.方法 将10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单药组及联合组各25只;后三组制作脑出血模型.成模后单药组注入依达拉奉3.0 mg/kg,联合组分别注入甘油果糖5 mL/kg和依达拉奉3.0 mg/kg.分别于术后6h、1d、3d、5d、7d各处死大鼠5只,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脑组织水通道蛋4(AQP4)表达,观察血肿周围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组AQP4于6h开始升高,3d达到高峰,7d仍高于正常,联合组各时点均明显低于单药组(P<0.05);模型组脑含水量6h开始增加,3d达高峰后缓慢下降,但7d仍高于正常(P<0.05);联合组及单药组各时间点含水量模型低于模型组,联合组均低于单药组(P<0.05),于6h降低最明显;各时点SOD活性其他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各时点AQP4表达与SOD活力呈明显负相关,与MDA含量呈明显正相关.联合组组各时点SOD活力显著高于模型组和单药组,MDA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单药组;相关分析表明除对照组外,各组AQP4表达与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结论 脑出血脑水肿形成可能与APQ4表达上调有关,APQ4表达水平与脑水肿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脑出血早期应用甘油果糖及依达拉奉可明显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后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激活、增殖状况。方法:采用大鼠尾状核注射自体动脉血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脑出血组、微创术干预脑出血组(微创组)3组,在3.0 T磁共振下扫描观察血肿变化及鉴定建模成功,在第1、7、14、21天测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检测Nestin与BrdU共表达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和增殖及灶周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情况。结果:MRI扫描发现微创术组于7~21 d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第7、14天时免疫组化检测发现小胶质细胞激活受抑制,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均P0.01);微创组内源性神经干细胞表达于7~21 d呈逐渐增多的趋势,但与脑出血组及假手术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MRI仪器可成功观察大鼠微创血肿清除术和脑出血灶周水肿变化。微创术可减轻脑出血后灶周水肿、减轻神经功能缺损,其机制可能通过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增殖,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提高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剂量辐射(LDR)对小鼠肠上皮自由基的影响,探讨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在急性放射性肠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照射剂量将40只小鼠分为三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0 cGy)、单纯攻击照射组(800cGy)、低剂量联合攻击剂量照射组(7.5 cGy+800 cGy),联合组内又分为间隔6 h预照射组、间隔24 h预照射组、间隔48 h预照射组。攻击性照射后72 h,肠组织匀浆检测LDR预照射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单纯攻击照射组相比,联合照射组在8 Gy照射后72 h可提高照射后肠组织SOD活力、减少MDA含量,且24 h预照射组SOD及MDA变化与6 h预照射组和48 h预照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低剂量辐射预处理可促使肠内SOD升高和MDA下降,可能对小鼠急性早期放射性肠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脑出血患者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和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发生率进行前瞻性研究,以探讨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PS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55例脑出血患者分别接受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n=25)和内科保守治疗(n=30).在入院、病程14 d和90 d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分别计算14 d和90 dNIHSS评分的降低值(均与基线评分比较);在病程90 d时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定患者残疾程度;在病程14 d和90 d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17项版本评定PSD状态,分析PSD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的关系.结果 无论是病程14 d还是90 d,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降低值均显著高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病程90 d时mRS评分值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0.05).立体定向组病程90 d时PSD发生率和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保守治疗组(P均<0.05).HAMD评分与NIHSS评分以及HAMD评分与mRS评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较快,患者残疾程度低,PSD发生率也低于保守治疗组.PSD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残疾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长期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微创手术治疗的356例ICH患者相关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组、立体定向组、小骨窗开颅组。分析3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围术期以及长期预后情况,评估不同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的安全性、有效性。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56例患者,其中内镜手术组116例,立体定向组135例,小骨窗开颅组105例。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出血位置以及术前GCS评分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与立体定向组手术时长和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小骨窗开颅组,而立体定向组术后再发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和小骨窗开颅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高于立体定向组,内镜组术后3 d血肿清除率优于小骨窗开颅组和立体定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骨窗开颅组与立体定向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立体定向组和内镜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亦高于小骨窗开颅组;术后6个月内镜组和立体定向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小骨窗开颅组,预后良好率高于小骨窗开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创手术方式治疗ICH效果明确,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其中内镜辅助下血肿清除术血肿清除效率高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秋水仙碱对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制备吸入烟草侧流烟雾的大鼠模型,同时通过管饲法给大鼠服用秋水仙碱。56d实验结束后,测定大鼠主动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含量,以及进行内皮依赖的主动脉舒张实验,观察秋水仙碱对烟草烟雾导致的大鼠主动脉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改变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吸入烟草侧流烟雾大鼠组中MDA含量明显升高,NO、eNOS含量以及SOD活力下降,主动脉舒张功能受损,而服用秋水仙碱的大鼠可明显改善这些异常改变(P<0.05)。结论(1)吸入烟草侧流烟雾可引起大鼠主动脉内皮氧化应激和内皮功能不全;(2)经秋水仙碱治疗后,可改善大鼠主动脉内皮氧化应激和受损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血肿周围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探讨"管涌现象"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取行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的脑出血患者18例,对术中吸出的血肿周围脑组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 18例患者血肿周围组织内均可见分布在血管周围间隙或神经纤维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分布在血管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围绕在小血管周围呈环状分布,分布在神经纤维周围间隙内的"管涌现象"病灶在神经纤维间呈指状分布。结论 "管涌现象"在临床脑出血患者的血肿周围组织内广泛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的实际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011年06月~2013年10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5例,将其分成微创组35例,对照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开颅手术,为微创组患者在应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临床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对比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从临床治疗有效率看,微创组为88.57%。对照组为65.00%,经统计、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创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疗效确切,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脑出血(ICH)急性期不同时间点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表达与继发性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60只。采用自体血立体定向注入大脑基底核区,建立大鼠ICH模型,根据ICH后不同时间点,将大鼠随机分为2、8、24 h,3、5、10 d组,各时间点设相应假手术组,每组10只。分别于造模后2、8、24 h,3、5、10 d,检测Nrf2及其下游基因的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并在相应时间点行神经行为学评价及脑含水量的测定。结果①从ICH后24 h开始,出血组大鼠的前肢抬起的比例均低于假手术组,出血组的右向转角比例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ICH后24 h,3、5 d,出血组的脑含水量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的脑含水量在3 d达到高峰,为(86.9±5.4)%,此后逐渐降低。③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 mRNA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 h达到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rf2下游基因血红素加氧酶(HO)、谷胱甘肽-S-转移酶α1(GST-α1)、谷胱甘肽(GSH)及硫氧还蛋白(TRX)mRNA表达亦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HO-1mRNA表达上调最为显著,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时达高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与假手术组比较,Nrf2蛋白在ICH后2 h至5 d均高于假手术组,24 h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3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O-1蛋白在ICH后8 h至10 d均高于假手术组,3 d达到高峰,相对表达量为0.99±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核因子Nrf2信号通路在大鼠ICH急性期被激活,影响下游基因的表达,其中HO-1表达变化与神经行为学、脑含水量变化趋势相近,可能在反映ICH继发性脑损伤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对脑出血患者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措施和预后效果,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8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以及治疗期间采用的不同治疗措施,将180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传统开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90例,临床期间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经疗效评估分析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操作简便、见效迅速、疗效明显等优势,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