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EEG、ECG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ECG变化。发现EAT对ECG影响主要是使心率增快,P波增高及ST-T波降低。无抽搐组在用药后的EAT前夕已见上述变化;有抽搐组在EAT后才有类似变化,但比无抽搐组明显。ECG的这种改变是暂时性的,在下次EAT疗前己多见恢复。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1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效果好,优势侧无抽搐与有抽搐EAT疗效无显著差异。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慢,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记忆损害不明显。EEG监护中发现无抽搐组抽搐慢波期有逐次递减趋势,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使用我国修订的韦氏记忆测验工具,在EEG、ECG持续监护下,对有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记忆损害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EAT后患者WMS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有抽搐组对长时记忆项目改善明显,而无抽搐组则对短时记忆的多数项目和瞬间记忆改善较为明显,并发现电极放置部位对WMS第7项的评分有明显影响,作者对上述发现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告有抽搐(90例)和无抽搐(90例)抗精神病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无抽搐EAT与有抽搐EAT疗效均明显,组间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的疗效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高。但无抽搐组偏执型患者获效较差。副作用以有抽搐组较重。记忆损害不明显,WMS评分还随着治疗次数增加而有所上升。EEG监护中发现EEG异常有逐次递增趋势,以有抽搐组为重。对ECG影响主要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侧与非优势侧有抽搐EAT在EEG、ECG持续监护下对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了对照研究。治疗结果显示两组电极置放位置不同的有抽搐EAT其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而副作用及EEG改变以双侧组为轻,但对记忆的损害双侧EAT则大于非优势侧EAT。从而提示,它们的临床适用症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6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脑电图、心电图持续监护下,有抽搐与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对其临床疗效,副反应,和对记忆。EEG及ECG的影响进行了对照研究。发现两种治疗对精神分裂症均有明显疗效,二者的疗效及对记忆和心电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有抽搐EAT的副反应及对脑电图影响较重。无抽搐EAT进行EEG监护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EEG ECG持续监护有抽搐与无抽搐EAT治疗精神分裂症180例对照观察研究,由山东省6家精神病医院31名研究人员共同完成,本文扼要报告研究目的,设计原则和研究方案,以及科研实施中的组织分工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EEG,ECG持续监护,进行非优势侧有抽搐(30例)和无抽搐(30例)抗精神电疗治疗精神分裂症。通过对临床疗效,副反应,记忆损害及EEG,ECG影响的对照研究,发现两组间治效疗果无显著差异,而有抽搐EAT的副反应及对EEG、ECG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EEG、ECG监护下双侧与优势侧电极放置法EAT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之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EAT对偏执型的疗效与对非偏执型疗效也无显著差异。双侧EAT对记忆的损害较优势侧为重。两组的EEG异常率都有随治疗进行而逐渐增高之趋势。  相似文献   

10.
在EEG、ECG监护下,对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有抽搐抗精神病电疗治疗60例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优势侧与非优势侧两组都具有较好的疗效,且非优势侧疗效似好于优势侧。非优势侧一般副反应大于优势侧,考虑与EAT电量较大有关。优势侧对理解分项的损害较重,而非优势侧对心智分项的损害较明显。脑电图异常率两组无显著差异,治疗中的心率增快是短暂、可逆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多导EEG与ECG监护下抗精神病电疗(EAT)技术。并对传统ECT作了某些重要改进,如在无抽痛EAT进行时不再使用压舌垫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优势侧(30例)和双侧(30例)抗精神电疗(EAT)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结果。发现本次病期<≤工2个月者疗效明显好于>12个月者;平均抽搐次数多者疗效好,优势侧疗效显著好于双侧,且随治疗次数的增加而增加,而副作用增加却不明显。EEG异常率与异常程度的增加以及基本节律显著慢化和治疗次数成正比,EAT产生的急性ECG改变之一是心率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一氧化碳中毒的脑电特点。方法:统计30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EEG。结果:EEG普遍性或散在性慢波活动。18例EEG基本节律存在,6例EEG在两侧半球出现阵发性节律慢活动,11例为普遍性低至中幅节律满活动,6例进行过度换气后慢波明显增多。结论:脑电可判断病情预后,脑电改变与临床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MECT)疗法对抑郁症患者Quisi的影响。方法对33例抑郁症患者进行MECT治疗前后睡眠脑电记录,监测MECT治疗前后Quisi的变化。结果抑郁症患者经过MECT治疗后,Quisi显示睡眠总时间增加、睡眠潜伏期缩短、觉醒时间减少、眼快动睡眠(REM)时间减少、慢波睡眠增加;而REM潜伏期无明显变化。结论 MECT有改善睡眠的作用,但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无抽搐电休克疗法(Modified Electra 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记忆、认知功能及脑电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配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3月后评估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后记忆能力、认知功能及脑电状况。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简易智能精神状况量表(MMSE)得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WMS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也更少发生脑电异常的状况,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很显著的疗效,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记忆能力、认知功能以及脑电状况,值得临床运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双侧与非优势侧无抽搐抗精神病电疗,在EEG、EKG监护下对60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反应进行了对照观察。结果表明两组均有较好的疗效,非优势侧疗效优于双侧,但其一般副反应高于双侧,双侧对短时记忆的损害较非优势侧明显。  相似文献   

17.
面肌抽搐与听力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5年以来,在为26例面肌抽搐病人的诊治过程中,使我们注意到了听力障碍问题。除了对术前及术后有耳鸣耳聋者进行电测听检查外,还对无耳聋的7例面肌抽搐病人术前电测听,结合桥小脑角(CPA)显微血管神经减压术所见探讨面肌抽搐与听力障碍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在26例面肌抽搐病人中,男8例,女18例。年龄24~64岁。面肌抽搐右侧12例,左侧14例。病程最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依托咪酯(etomidate)和丙泊酚(propofol)对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脑电发作时间和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依托咪酯组和丙泊酚组,各30例.丙泊酚组接受丙泊酚麻醉MECT 3次;依托咪酯组接受依托咪酯麻醉MECT 3次;依托咪酯组另接受丙泊酚麻醉MECT 3次,为依托咪酯自身对照组.分别于每次MECT麻醉前、麻醉后、电刺激后1 min、3 min及5 min末记录心率和血压,同时记录MECT脑电发作时间及抑制指数.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及电刺激后依托咪酯组与丙泊酚组心率均加快(P<0.01).与麻醉前比较,麻醉后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自身对照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但电刺激后能恢复正常;而依托咪酯组则与麻醉前比较无差异,但电刺激后血压慢性升高(P<0.01).与丙泊酚组及依托咪酯自身对照组相比,依托咪酯组脑电发作持续时间延长(P<0.01);而在抑制指数上则三组之间无差异.结论 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延长MECT脑电发作时间,提高发作质量.与依托咪酯比较,丙泊酚有预防血压升高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氯氮平脑电改变预测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氯氮平引脑电明显改变预测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人自身对照方法,将39例病人服药两周时是否引起脑电明显改变,分为脑电改变组与脑电无改变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氯氮平服药后A组EEG主要表现为额,中央,顶部慢波的明显增多,有的病人甚至枕部也出现多慢波;脑电地形图δ、θ频段功率明显增强。B组脑电图,脑电地形无明显变化。两组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脑电改变组与脑电无改变组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癲癇大发作患者的脑电图(EEG)和脑CT变化.方法 68例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癲癇大发作患者作EEG 及脑CT检查.结果 EEG异常率为82.35%,CT异常率为32.35%.CT正常组和异常组中,EEG异常率无明显差异.CT异常率与病程关系不大,但有发病诱因的继发性癲癇CT异常率较无明显原因者显著增高.结论 EEG为癲癇诊断的重要电生理检查方法,且有粗略定位意义,而CT能显示脑结构方面的病理改变,有利于查找病因及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