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婴儿麻疹胎传抗体及初次接种麻疹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婴儿麻疹胎传抗体状况及探讨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1999年我们对广州市产妇和新生婴儿进行麻疹抗体水平检测并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初次接种麻疹疫苗(MV)的免疫成功率进行血清学效果观察。结果表明,产妇和新生儿麻疹抗体阳性率均为98.4%,GMRT分别为1588.34和1354.73;6月龄和8月龄婴儿免前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4%和11.1%,GMRT为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2.07和1.80;免后1个月抗体阳性率升至93.9%和98.9%,GMRT升至1260.45和2358.03,免疫成功率分别为89%和97.8%。8月龄的血清免疫效果明显优于6月龄,提示目前应加强育龄妇女及婴儿麻疹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278名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及其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进行了研究。同时对120对新生儿及母亲、282名18-38岁育龄期妇女,观察其麻疹抗体消退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新生儿脐血与其母亲和18。36岁育龄妇女的抗体水平相一致;5-8月龄儿童麻疹胎传抗体阳性率在14.86%-55.71%之间,且7-8月龄阳性率显著低于5。6月龄(x^2=11.69,P〈0.01);新生儿阳性率及GMT远高于5—8月龄婴儿,不同月龄的婴儿,阳性率及GMT随着月龄的增大,出现下降的趋势;而278名5—8月龄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其免疫成功率为84.89%,GMT平均为1:1154.8,6-8月龄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5月龄的婴儿(x^2=8.55、14、64、25.73,P〈0.01),尤其以8月龄婴儿免疫应答为好。另外,初免麻疹疫苗前IgG抗体滴度对免疫应答结果有明显的影响:180名IgG抗体≤1:200的婴儿,其免疫成功率为86,11%,19名IgG抗体滴度为≥1:800的婴儿,有10名免疫成功。综合以上结果,我们认为预防我市出现麻疹发病向低年龄组转化的趋势,在同时考虑麻疹疫苗免疫成功率及胎传麻疹抗体对麻疹疫苗免疫应答的影响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两种干预措施,第一种是麻疹疫苗的初免月龄还是定为8月龄为宜,从联合免疫等方面考虑也比较科学合理,对申请结婚的育龄期妇女中接种一针麻疹疫苗,将会有效提高母传麻疹抗体的水平,进而降低婴儿麻疹的发病率,这与国内有关文献报道结论一致。第二种是建议在麻疹流行期内,应急接种可从6月龄开始,从而可为更多的婴儿提供保护性抗体。  相似文献   

3.
12月龄婴儿胎传麻疹风疹抗体水平及免疫后血清学反应童文彬译廖冬梅校近年来麻疹发病有大幅度回升,其流行病学特征也有明显的变化。很大比例的12月龄以下婴儿受其感染,且在已免疫学龄儿童中也时有爆发。这与婴儿缺少足够的胎传保护性免疫力和学龄儿童原发和继发性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8月龄以下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水平及6~8月龄婴儿接种麻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探讨控制小月龄婴儿麻疹的免疫策略。[方法]在南昌市的12个县(区)随机抽取0~8月龄婴儿各70余名,监测麻疹母传抗体;对6~8月婴儿初免麻疹疫苗后免疫效果及安全性观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免前和免后1个月的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8月龄以下婴儿母传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09,各月龄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均未达保护水平;6月龄、7月龄、8月龄初免后GMT分别为1︰1407、1︰1897、1︰2410,初免前后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免后3组的阳性率均≥90%,免疫成功率﹥85%,接种MV未出现异常反应,提示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但6、7、8月龄3组间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前母传抗体阴性和阳性的免疫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干扰作用。[结论]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滴度均较低,无有效保护作用;6足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安全有效。建议进行育龄妇女孕前接种MV和提前婴儿MV初免时间的成本效益研究,制定安全有效的免疫策略,减少小月龄婴儿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小月龄婴儿麻疹母传抗体消长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母婴麻疹抗体水平及其关系,婴儿胎传抗体衰减进行分析,探讨小月龄婴儿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Vaccines,Live;MV)的免疫策略.方法 在浙江省宁波市、山东省济南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选取0、3、6、8、9月龄未患过麻疹的本地常住婴儿及母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 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阳性率为89.3%,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为1:738.93,到3月龄时抗体阳性率下降至22.3%,GMT为1:36.63,6、8月龄时抗体阳性率只有6.9%、6.7%,GMT分别为1:6.89、1:3.69;母亲的抗体阳性率为84.3%,GMT为1:516.94;母婴麻疹抗体的相关系数为0.840.结论 降低小月龄麻疹发病,必要时对6月龄婴儿实行MV初免以提高保护率,同时提高育龄期妇女麻疹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孕妇麻疹抗体水平及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孕妇麻疹免疫状况和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方法 对 1 1 2名孕妇产前和5 0名 6月龄婴儿及 72名 8月龄婴儿免前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1 1 2名孕妇麻疹抗体阳性 1 0 7例 ,阳性率 95 5 % ,抗体滴度 (GMRT)为 84 9 9;未达到保护水平有 30例 ,占 2 6 8% ;6月龄和 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分别为 88 0 %、97 2 % ,免前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4 1、1 1 ,差异均有显著性 (均P <0 0 5 ) ,而免后麻疹抗体GMRT分别为 782 0、976 5 ,差异无显著性(P >0 0 5 )。结论  8月龄婴儿免疫效果稍好于 6月龄婴儿 ,主要表现在免疫成功率方面 ,而免后抗体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对婴儿麻疹发病的影响,为降低婴儿麻疹发病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6-2012年枣庄地区婴儿麻疹发病状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育龄妇女接种MV后母婴麻疹抗体。用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运用χ2检验、t检验、F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育龄妇女接种MV后(2010-2012年)婴儿年均麻疹发病率降至34.08/10万;病例以母亲孕前≥24个月接种MV者最高,占婴儿病例的50.00%(19/38),其中〈8月龄占42.11%(16/38);育龄妇女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分别为95.72%和1 300.52,随时间推移到孕前24个月迅速下降至82.05%和521.35,接近免前水平(82.72%、419.78)。孕前3-6个月、8-12个月内接种,其婴儿(0-8月龄)麻疹抗体阳性率、GMRT明显高于相应对照(χ^2=27.92、24.41;t=10.23、9.78;均P〈0.01),而其8月龄婴儿免疫成功率(76.19%-90.00%)、GMRT(672.24-712.5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54,F=0.47,P〉0.05)。结论育龄妇女孕前3-12个月内接种MV,可显著提高母婴抗体水平,减少婴儿初免前暴露;同时不影响基础免疫成功率和GMRT水平,对降低婴儿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正常及高应答婴儿初次免疫后10年的抗体持久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09年8—9月, 以山东省济南、潍坊、烟台和威海市为研究现场, 按照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抽取1 838名按照0-1-6程序完成5 μg重组酵母HepB初次免疫的正常应答及高应答[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100 mIU/ml]的7~12月龄婴儿为研究对象。基线调查时(T0), 采集研究对象静脉血3 ml, 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 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收集婴儿的月龄、性别、出生体重、是否早产、出生胎次、分娩地点以及母亲HBV感染状况等信息。分别于2014年6—7月(随访5年)、2019年6—7月(随访10年)(T1), 采集对象静脉血2 ml, 采用CMIA方法检测抗-HBs、抗HBc, 对抗-HBs<10 mIU/ml者采用CMIA法检测HBsAg。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浓度(GMC)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麻疹胎传抗体的跟踪观察及初免月龄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通过了解婴儿胎传抗体衰减情况和不同月龄婴儿对麻疹疫苗的免疫应答情况,探讨减少小月龄麻疹病例的对策。方法:采用ELESA方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水平。月龄时降低50%,6月龄和8月龄降到15%左右,几乎无保护作用,且6月龄和8月龄婴儿接种疫苗后免疫成功率间无差别。结论:目前新生儿麻疹抗体水平低,到6月龄时大部分婴儿胎传抗体已降到保护水平以下,因此,为实现消灭麻疹的总目标,在小月龄麻疹发病率高的地区可考虑将麻疹初免月龄从8月龄提前到6月时进行。  相似文献   

10.
11.
刘卫华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081-1082
目的了解永州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制定控制麻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560名0~14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560人中抗体阳性455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以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120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140人,免疫成功77.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结论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前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12.
合肥市某计免门诊儿童麻疹疫苗免疫后抗体水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麻疹疫苗初免1针后抗体阳转率水平与麻疹疫苗初免和加强接种2针后的抗体阳转率水平,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和复种效果。方法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麻疹IgG抗体,把某计免门诊343名儿童抗体水平监测资料和合肥市3818名儿童抗体水平监测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该计免门诊儿童以及合肥市总体儿童在接种2针麻疹疫苗后抗体阳转率均高于接种1针麻疹疫苗后的抗体阳转率,(X2分别为8.86和14.59,P均小于0.01)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麻疹疫苗复种能明显提高抗体阳转率。  相似文献   

13.
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目的探讨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原因,分析麻疹减毒活疫苗(MV)效力与麻疹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4个县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共调查病例和对照各358人,病例中<7岁儿童占27.65%,7~14岁占66.48%,平均年龄8.62岁。病例组MV接种率36.87%,对照组MV接种率89.94%;接种MV后≥5年发病者占68.94%,7~9岁发病儿童距接种MV≥5年的占74.47%。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计算,接种MV与麻疹发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0.028~0.079,MV效力95%可信区间为92.1%~97.2%。结论甘肃省部份地区发生麻疹爆发或流行的主要原因是MV接种率过低,存在免疫空白。提高MV接种率,缩短MV 2针接种间隔时间,适时开展MV强化免疫可有效控制麻疹。  相似文献   

14.
6月龄婴儿麻疹疫苗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   总被引:39,自引:3,他引:39  
疫苗时代育龄期妇女体内麻疹抗体多为麻疹疫苗所介导,所生婴儿母传抗体消失提前,未及初免月龄已成为易感者。针对北京市及其它一些大城市<8月龄婴儿麻疹发病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为控制该人群发病,选取北京市户籍的6月龄婴儿119人进行麻疹减毒活疫苗(MV)免疫效果及人体反应观察。结果显示6月龄婴儿中有84%母传抗体已阴转,阳性者抗体水平也极低。接种MV后抗体阳性率达到86.6%,免疫成功率为80.7%,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528.45;接种后的发热率、皮疹率分别为16.8%、2.52%。提示实施6月龄的MV初免程序是可行的。与本市8月龄婴儿初免监测数据相比,6月龄婴儿的MV免疫成功率和GMT偏低,提示婴儿母传抗体的存在对MV的免疫成功率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外,与年龄相关的因素如低月龄婴儿免疫系统的发育程度可能是影响免疫效果的更为主要的因素。建议对6月龄和8月龄婴儿MV初免的成本效果进行研究,如果采取6月龄初免,应考虑在满1岁时复种1剂MV;加快研制免疫原性好并适用于低月龄婴儿的新型MV;对与年龄有关的因素作更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麻疹疫苗免疫人群隐性感染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分布在三个斑级的在12年前麻疹疫苗免疫成功者71人,暴露于自然麻疹后隐性感染情况的观察。显示:(1)麻疹疫苗免疫人群中麻疫的隐性感染普遍存在,三个斑级的隐性感染率波动在18.5%-75.0%,平均为45.1%。(2)麻疹疫苗免疫人群麻疹隐性感染的血凝抑制抗体滴度范围在〈1:2-1:16,高峰在1:2和/或1:4水平。因此麻疹疫苗免疫人群在暴露时隐性感染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该人群中麻疹血凝抑制抗体1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为了解决赤峰市麻疹疫苗(MV)初始强化免疫抗体水平。方法 在全市计划免疫考核期间,在12个旗县区按年龄组随机抽取454名1~13岁儿童并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麻疹抗体。结果显示抗体阳性率为96.7%,保护率为86.1%,GMT为1:1174。结论提示赤峰市MV初始强化免疫效果是肯定的,由此建议为了保持较高的抗体保护率水平,应采取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同时加强麻疹病例的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7.
用圆形分布法探讨疫苗干预对麻疹发病季节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麻疹流行的季节性规律及麻疹疫苗的干预对其流行高峰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湖南省1951~1999年麻疹发病高峰日的变迁情况并对疫苗干预的不同时期的流行高峰日进行比较.[结果]从1951至1999年,划分的各个时期均存在麻疹发病高峰期,高峰日逐阶段后移达两个月江结论]疫苗干预可使麻疹发病高峰日后移,但不改变每年出现发病高峰季节的流行规律;圆形分布分析单峰型有周期性的疾病季节高峰特征,具有计算简单、描述直观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MV)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幂曲线模型,预测抗体水平的持久性,缩短接种MV后抗体免疫持久性的实际观察时间。方法利用已追踪观察5年以上的资料,拟合接种MV后抗体水平变化趋势的幂曲线模型,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再用所拟合的模型来预测接种MV后抗体水平的持久性。结果用幂曲线所拟合的模型为:Y^=90.95X-0.61,决定系数R2=0.997,误差E=0.003;预测接种MV后第24年时的血凝抑制(HI)抗体几何平均滴度为1∶2.87。结论所拟合的模型具有较好的适配性,预测接种MV免疫成功后的HI抗体可维持24年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汕头市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的效果和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在2个区随机抽取767名0~39岁健康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767人中抗体阳性595人,阳性率77.57%,几何平均滴度(GMT)1783。以1~12岁儿童抗体阳性率高(85.71%~98.44%),GMT则从6岁开始下降至中低等水平,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94人,免疫成功率为96.81%;MV复种5~7岁儿童93人,免疫成功率61.29%;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28.4倍和3.1倍。不论是初种或复种,免疫前抗体处于中低等水平者其免疫成功率显著高于免疫前高抗体水平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