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法的引进,尤其聚合酶链反应(PCR)法的广泛应用,许多报道证实贝尔氏麻痹与单纯疱疹病毒(HSV)有密切关系,该文对贝尔氏麻痹患者泪液和唾液HSV分泌及其动态进行了研究。 血清中抗HSV IgG抗体阳性,偶血清抗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IgG抗体价无明显变动,以发病16……  相似文献   

2.
贝尔氏麻痹与Hunt氏综合征较难鉴别。继Aitken氏(1933)以后,已有许多学者报告,不仅Hunt氏综合征起因于带状疱疹感染,连贝尔氏麻痹也可发现此种感染,因而无论从症状学或病因学上都无法明确鉴别这两种疾患。本文就22例发病在14天以内的贝尔氏麻痹和14例Hunt氏综合征检查其听力和平衡功能,并用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测定病毒血清抗体效价来探讨二者之间的差异。病毒感染情况:日本学者用血清补体结合反应测定病毒抗体效价,贝尔氏麻痹中约30~40%有病毒感染,其中约20%乃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本文22例贝尔氏麻痹中,有10例即45.5%乃病毒感染,其中6例为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关的所谓单纯性带状疱疹,占贝尔氏麻痹的27.3%。  相似文献   

3.
在1,094例贝尔氏面瘫中,双侧性或复发性麻痹的有49例,据其临床经过可分:(1)双侧同时麻痹(5例,0.5%);(2)双侧再发性麻痹(1例,0.1%);(3)双侧交替性麻痹(21例,1.9%);(4)单侧复发性麻痹等四组。统称面瘫的特殊病例。作者以发病1个月内、一侧单发的初诊贝尔氏面瘫患者481例为对照作了研究,发现两者之性别、发病年龄,发病间隔频度方面有明显差异: 1.两侧性贝尔氏面瘫的性别分布有男性多的倾向,特别是双侧同时性贝尔氏面瘫男性居多。 2.一侧复发性贝尔氏面瘫女性发病多,其性别分布与一侧单发性贝尔氏面瘫,双侧性贝尔氏面瘫明显不同。 3.双侧性贝尔氏面瘫的发病年龄与一侧单发性贝尔氏面瘫显示大致相等的分布。 4.一侧复发性贝尔氏面瘫与一侧单发性贝尔氏面瘫、两侧性贝尔氏面瘫相比,年轻者发病  相似文献   

4.
耳廓假性囊肿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耳廓假性囊肿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采集 5 5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的囊液和血清 ,分别用免疫单扩散法、聚乙二醇比浊法、间接荧光抗体技术和免疫转印技术等检测其中的抗体 Ig G、Ig A、Ig M,补体 C3 ,免疫复合物以及抗核抗体、ENA多态抗体等的含量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囊壁组织中的免疫复合物。以患者血清、囊液以及正常人血清分别与实验大鼠耳廓和正常胎儿耳廓组织作用后观察反应情况。结果 :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囊液中抗体和补体含量均明显低于血清中含量 (P <0 .0 1) ,在患者病变耳廓软骨组织上发现了免疫复合物沉积。患者囊液与正常胎儿耳廓组织作用后也发现了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 :耳廓假性囊肿的发生可能与机体局部自身免疫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贝尔麻痹与食物不耐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将290例贝尔麻痹患者纳入贝尔麻痹组,将51例健康成人纳入对照组,采集外周血进行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74.83%,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阳性率为53.33%,二者有统计学差异(χ~2=10.207P=0.001)。结论贝尔麻痹患者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食物不耐受可能与贝尔麻痹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某些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血清中是否存在抗内耳血管抗体。方法 :通过临床详细询问病史、纯音测听、声导抗测试及耳声发射筛查 ,选择耳蜗性聋患者 4 0 7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突发性耳聋 35例 ,Ménière′s病 4 1例 ,不明原因耳蜗性耳聋 331例。以豚鼠内耳石蜡切片作为抗原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内耳血管抗体。结果 :4 0 7例患者中有 6 9例血清中抗内耳血管抗体阳性 ,阳性率为 16 .95 %。其抗体类型有抗毛细血管内皮抗体 ,抗血管壁弹力纤维抗体 ,抗血管壁内膜和外膜抗体等。 6 9例患者中 ,单纯抗血管壁抗体阳性者 31例 ,占 4 4 .93% ,其余 38例患者还同时存在其它抗内耳抗体。在 6 9例患者中临床诊断突发聋者 12例 ,Ménière′s病者 13例 ,不明原因耳蜗性聋者 4 4例 ,占6 3.77%。 6 9例患者纯音测听结果显示低频听力下降者 4 2例 ,平坦型听力下降者 2 4例 ,高频听力下降者 3例。结论 :某些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血清中存在各种类型的抗内耳血管抗体。  相似文献   

7.
耳聋遗传学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耳聋患儿进行GJB2、线粒体DNA1555位点及PDS基因突变检测,为遗传性耳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门诊68例散发非综合征型耳聋患儿及80例健康对照个体的外周血DNA样本共148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分析方法扩增GJB2(gap junction beta2)、线粒体DNA A1555G(mitochondria DNA A1555G,mtDNAA1555G)及SLC26A4基因片断,行限制性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 病患组发现GJB2基因235delC纯合突变、235delC与176-191del16复合及235delC与299-300delAT复合突变等共13例耳聋患儿与GJB2基因突变有关,占19.12%.病患组235delC等位基因频率为14.71%,正常对照组为1.25%(P<0.01).同时在病患组还发现了线粒体DNA A1555G突变及大前庭水管综合征SLC26A4(IVS7-2A>G)纯合突变.结论 深入研究及分析各耳聋相关基因所致疾病的不同表型,选择适当的临床基因检测方法,为耳聋患者提供经济、有效的基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有许多报告认为外周性面瘫与病毒感染有关。作者们对142例急性非损伤性外周性面瘫病人进行了研究,其平均年龄42±4岁,并以相同年龄的医务工作者和耳硬化症患者53人做对照。自36例贝尔氏面瘫病人的鼻、咽及其分泌物或大便采取标本分离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用血清学方法(补体结合试验,免疫萤光法,放射免疫法或溶血试验)检查病毒抗体,如某病毒抗体滴度增加4倍或溶血区增加1mm或查到特异的IgM抗体,考虑为近期有该病毒感染。面瘫病人组25%(20/81)为阳性,对照组19%(5/27),两组无统计学差异,说明面瘫的发生与近期病毒感染无一定关系。以补体结合试验检查单纯疱疹病毒抗体,贝尔氏面瘫病人组阳性率为107/142,对照组为27/  相似文献   

9.
对43例分泌性中耳炎病人经中耳抽出物培养,使用单克隆抗体经荧光抗体技术证实6例存在衣原体包涵体,并经微量免疫荧光法证实病人血清中存在抗衣原体抗体。虽认为感染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发展有关,但20~50%中耳渗液培养无细菌生长,提示有病原或仍未查明细菌存在。本组6例从中耳抽出物中分离出衣原体,且有可察觉的衣原体抗体,IgG抗体增高4倍或更多(1∶16~1∶256)和/或IgM滴度为1∶16或更多。认为衣原体和病因有关。其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NSSNHL)患者及听力正常者中3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的发生频率,探寻mtDNA突变在NSSNHL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年龄从3~84岁的61例散发的NSSNHL病例,6~68岁的19例听力正常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DNA,结合应用中断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引物交换PCR方法检测mtDNA4977缺失,应用PCR方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mtDNA1555A→G和mtDNA3243A→G点突变, PCR产物以全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做序列分析.结果①耳聋组及对照组的mtDNA4977缺失检出率(缺失例数/总例数)分别为68.85%(42/61)及5.26%(1/19);②所有样本均未检出mtDNA1555A→G 及mtDNA3243A→G点突变.结论 NSSNHL组mtDNA4977缺失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提示mtDNA4977缺失可能是NSSNHL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mtDNA1555A→G点突变、mtDNA3243A→G点突变在NSSNHL患者中不常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简称维族)和汉族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线粒体DNA(mtD-NA)12SrRNAA1555G突变频率并比较其差异。方法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维族88例、汉族75例为患者组;正常人维族82例、汉族78例为正常对照组。抽取所有受检者外周静脉血,从白细胞中提取DNA,多聚酶链反应(PCR)扩增线粒体DNA目的片断,Alw26I限制性内切酶检测A1555G点突变,对阳性病例的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验证。结果正常组中未检出DNA12SrRNAA1555G突变,患者组中检出16例mtDNAA1555G点突变,12人为汉族(16.00%,12/75),4人为维族(4.55%,4/88),汉族与维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01,P=0.014)。结论线粒体DNA12SrRNAA1555G突变是导致新疆地区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患者致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汉族高于维吾尔族。  相似文献   

12.
贝尔麻痹的发病诱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贝尔麻痹发病的诱因,对防治该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2005年2~5月对在我科就诊的262例贝尔麻痹患者采用问卷形式进行了一项可能性诱因的回顾性调查。结果262例患者发病时平均年龄39±17岁。患者男女比率和左右侧患病比率都为48%比52%。48名患者否认发病前存在问卷所列诱因,其余214例存在问卷表中诱因,占患者总数的81.7%。其中发病前有明确受凉史139例,占53.5%;过度疲劳者59例,占22.5%;上感49例,占18.7%;前次发病史(复发)31例,占11.8%;心理压力30例,占11.5%;有明确家族史20例,占7.6%;妊娠4例,占1.5%;患侧牙龈感染4例占1.5%。结论贝尔麻痹可能是一组面瘫疾病,大部分患者存在可能性诱因,进一步的研究有可能对贝尔氏麻痹的命名、诊断及治疗产生细分作用。对受凉、疲劳等可能性诱因的预防和处理有可能减少贝尔麻痹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GJB2 235delC杂合突变和mtDNA A1555G突变。方法:对120例样本进行诊断试验,其中测序GJB2 235delC杂合突变样本16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用PCR方法对目标片段进行扩增,PCR产物在3100DNA sequencer(ABI)上聚丙烯酰胺胶毛细管电泳,GeneScan、GeneMarker软件数据分析。结果:120例样本均得到检测结果,检出GJB2 235delC杂合突变样本17例,mtDNA A1555G突变17例,1例正常样本误诊为235delC杂合突变而出现假阳性。结论:PCR-GeneScan技术可以同时检测2种不同基因的突变,单管多重PCR和GeneScan荧光标记法结合是同时检测多种突变一种新的思路,而且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一般问题     
971482体外基因扩增技术检测上呼吸道炎症局部脱落细胞中肺炎衣原体DNA/张官萍…产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一1997,32(1)一52~54 为快捷诊断上呼吸道肺炎衣原体感染,用肺炎衣原体Pst 1 474片段特异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了急性上呼吸道炎症患者局部拭子标本。同时以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血清中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在175例患者拭子标本中,PCR阳性49例,阳性率28%;荧光抗体阳性45例,阳性率25.7%。两者相符率91.8%。表明肺炎衣原体Pst 1 474片段特异性PCR法检测鼻咽喉部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一个较敏感和特异的方法。图1参6(原提要)97…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病神经损害的病理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听神经病的病因和病理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应用放免法、EL ISA双抗体夹心法、荧光免疫法分别检测 2 8例听神经病患者血清中的髓鞘碱蛋白 (MBP)、细胞因子白介素 - 2 (IL- 2 )及肿瘤坏死因子 - α(TNF- α)、内耳抗体(AEA)。结果 :1听神经病患者血清中的 MBP含量为 :1.76~ 3.5 7ng/ ml(2 .5 3± 0 .42 )在正常范围 (P >0 .0 5 ) ;2听神经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 IL - 2及 TNF-α均未检出 (<10 pg/ ml) ;371.43%听神经病患者血清中 AEA(Ig M和 Ig G)阳性 ,以 Ig M为主 ,其次为 Ig G。结论 :本实验结果表明 :听神经病的病理改变无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也无外周神经系统的炎症性脱髓鞘 ;自身免疫反应可能参与听神经病神经损害的病理过程。听神经病的病理损害究竟是否为外周神经脱髓鞘以及脱髓鞘的性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面神经麻痹(以下简称面瘫)中,临床上以原因不明的特发性面瘫多见,即所谓贝尔氏麻痹。作者详细研究了自1966年至1976年间所见到的约80%是贝尔氏麻痹的500例面瘫病例的神经症状。两侧同时麻痹的双侧面瘫和伴有麻痹侧眼球外展受限者,不管面肌有无机能异常亢进,凡是渐进性面瘫者,病后六个月毫无改善的面瘫病  相似文献   

17.
颞骨内疱疹类病毒感染与老年性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性聋患者颞骨内疱疹病毒的存在及其与老年性聋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酶谱法,仅用一对通用引物进行PCR配合酶谱分型及序列测定技术,检测老年性聋颞骨内4种疱疹病毒的存在。结果:检测出阳性对照的4种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I、Ⅱ型(HSV-1,HSV-2),巨细胞病毒(CMV),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自颞骨切片中检出HSV-1、HSV-2的存在。在老年性聋组17例中,检出4例疱疹病毒DNA并正确分型,老年对照组未检出疱疹病毒DNA。结论:老年性聋患者颞骨内存在HSV-1和HSV-2的潜伏感染,其中多为HSV-1感染;颞骨内HSV病毒的潜伏感染可能与部分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颞骨内面神经麻痹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为慢性中耳炎、外伤后即发性麻痹及严重的贝尔氏麻痹;手术后面瘫及外伤后迟发性面瘫亦为适应病例。贝尔氏麻痹的手术适应症按Mienlke氏意见为:(1)经八周保守治疗而无治愈倾向者;(2)发病三周后电反应检查呈完全变性反应;(3)经三周保守治疗,面肌运动功能尚未恢复50%者;(4)麻痹严重、进展快、面部丑形较重者。著者提出尚应结合神经刺激试验、肌电图、电味觉检查等方法检查,认为预后不良者可作为手术适应症。颅骨外伤性面神经麻痹如在伤后立即发生,多为面神经切断或损坏,应作为紧急手术之适应症。如系伤后数月出现之迟发性麻痹,处理原则与贝尔氏麻痹相同。如系急性中耳炎引起面神经麻痹者,以保守疗法为主,一般多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变应性鼻炎 (AR)是由 Ig E介导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干扰素 -γ(INF-γ)和白细胞介素 - 4(IL- 4)对 Ig E有调节作用。免疫疗法和 H2 受体阻滞剂治疗可使 AR患者症状减轻。为了研究抗组织胺 (H2 受体阻滞剂 )治疗的 AR患者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 (INF- γ、IL- 4、IL- 12 )、总 Ig E水平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该作者对 6 4例 AR患者进行随机分组 ,38例患者接受雷尼替丁治疗 2 0天 (每天每公斤体重 1mg) ,另 2 6例行安慰剂治疗 2 0天 (生理盐水 2 0 ml) ,分别于治疗当天、第 10天、第 2 0天测定两组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及总 Ig E水平…  相似文献   

20.
EB病毒被认为是产生鼻咽癌的一个因素。Old氏等首次报告了鼻咽癌患者和EB病毒之间的血清学关系。Henle氏等用间接免疫萤光显示鼻咽癌患者均有抗EB病毒壳抗原(VCA),的IgG抗体,通常滴度都升高。抗早期抗原(EA)和膜抗原(MA)的抗体滴度也同样升高。Wara等最近注意到,鼻咽癌患者,血清IgA效价也升高。Henle等继之发现,93%鼻咽癌患者血清含有抗病毒壳抗原的IgA抗体,73%含有抗早期抗原复合体中D成分的抗体。这些抗体的效价有时可和IgG抗体的效价相等。氏等发现鼻咽癌患者的复发与抗EB病毒有特异性之VCA-IgA抗体效价升高之间有直接关系。这些病人经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