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 (CO)中毒 ,是由于人体吸入高浓度CO气体而引起的神经系统严重受损的疾患。煤气中毒直接导致感音神经性聋者临床报道不多。我院收治 3例不同年龄段同时同地煤气中毒诱发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 ,治疗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 1 男 ,68岁。 2d前在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缺碘与感音神经性聋的关系,对江苏省盐城地区及沭阳县381例感音神经性聋患儿头发及其食用盐碘的含量进行测定,并以104例身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示,耳和的头发碘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调查表明,这些地区2食用盐中碘含量明显低于国家标准含量。认为,缺碘可能是引起PND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感音神经性聋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音神经性聋 (sensorineuralhearingloss ,SNHL)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其致病因素和临床表现形式的多样性使得治疗上难以获得确切有效的结果。近年来 ,有遗传学证据表明感音神经性聋的发生与染色体异常有关 ,先天性或后天性聋可由一些特定基因的突变导致[1~ 4 ]。遗传性因素致聋有综合征和非综合征两种形式 ,遗传方式可以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DFN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DFNB)、X性染色体联锁遗传 (DFN)或线粒体基因遗传等方式[1,3 ,5~ 7]。线粒体基因突变在衰老和老年性聋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减少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发生 ,…  相似文献   

5.
分析感音神经神经性聋512耳的0.5k、1k、2k和4kHz纯音听阈级与短声诱发ABRⅠ、Ⅴ波潜伏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频率的有效刺激级(ECL)与Ⅰ、Ⅴ波潜伏期均有很好的相关性。与正常耳比较。显示感音神经性聋耳在能引出ABR时,就有重振现象。4kHz纯音主观听阈大于50dBHTL的感音性听力减退耳,ABR波Ⅴ潜伏期比同一有效刺激级的正常组短,Ⅰ-Ⅴ波间期与正常组一致。  相似文献   

6.
感音神经性聋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
感音神经性聋中医中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音神经性聋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和疑难病。其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许多方面尚未明了,治疗尤为棘手。因此对其机理和防治研究一直是耳科重点攻关课题之一。近10年来中医中药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备受关注。现综述如下。1 基础研究 中医中药治疗耳聋,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今耳科工作者无不希望能更客观、更科学地进一步提示和评估以往中医中药治聋原理,同时也希望  相似文献   

8.
线粒体DNA(mtDNA)突变与多种综合征、全身性疾病及老年退行性疾病有关[1] 。近年的研究显示感音神经性聋也是多种mtDNA突变的唯一表现[2 ,3] 。本文综述mtDNA突变引起的各种感音神经性聋及其研究进展。1 线粒体DNA基因结构和特点线粒体DNA (mtDNA)是唯一存在于人体细胞质中的DNA分子。每个mtDNA分子编码、合成线粒体蛋白质必须的两类rRNA(12S和 16SRNA)、2 2种tRNA及 13个与细胞氧化磷酸化 (OXPHOS)有关的多肽链亚单位[1,4 ] 。mtDNA为母系遗传 ,具有遗传异质性 ,mtDNA…  相似文献   

9.
5l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的诊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甘露醇治疗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甘露醇对急性低频性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tone sensorineural hearingloss,ALHL)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68耳)ALHL患者分为甘露醇组30例(35耳)和对照组30例(33耳),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甘露醇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甘露醇。结果经过1~2个疗程治疗,对照组33耳治愈3耳,显效11耳,有效12耳,无效7耳,总有效率78.79%;甘露醇组35耳治愈8耳,显效13耳,有效13耳,无效1耳,总有效率97.14%,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HL除常规治疗外,加用甘露醇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低频感音神经性聋(acute low-frequency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ALHL)的临床特征和疗效,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鉴别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42耳)ALHL的临床表现、听力学检测结果和2~5年的随访情况,总结ALHL的临床发病特征。结果本组42例(42耳)ALHL呈急性发病,年龄27~44岁。男16例(38.10%),女26例(61.90%)。20例(20耳)伴低调耳鸣,17例(17耳)伴耳部堵闷,11例(11耳)伴听觉过敏现象,6例(6耳)伴有头昏。0.125~1kHz平均听阈为(38.74&#177;4.62)dBHL,2~8kHz平均听阈为(13.52&#177;3.86)dBHL,治疗后上述平均听阈分别为(21.05&#177;9.74)dBHL和(19.85&#177;9.44)dBHL。所有病人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正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在低频区引出率为16.67%,高频区引出率为85.71%。结论ALHL以单侧发病为主,常伴低调耳鸣、耳部堵闷及胀满感。该病多见于青年女性。纯音听阈以低频听阈升高为特征,ABR正常。病变可能位于耳蜗顶周。  相似文献   

12.
成活新生儿中永久性、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SNHL)的发病率为1-2/1000,病因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15%-30%的遗传性听力损失合并其他器官异常并成为一种综合征。非综合征性听力损失不伴其他  相似文献   

13.
言语测听评价聋幼儿助听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助听器的主要功能是改善患者的言语听力 ,佩戴助听器后言语分辨能力提高的程度 ,是判断助听效果的最直接的依据。但是对于学语前耳聋的患儿 ,因为无语言基础 ,评价助听效果只能用功能增益法即用 2 5 0~ 40 0 0Hz的啭音作为测试声 ,确定聋儿听力损失经过助听补偿后的音频感受范围是否在正常人听觉言语区域 ,判断该聋儿佩戴的助听器是否合适。此方法有一定局限性 ,它测试所发出的啭音或窄带噪声 ,而言语声是多频率的复合音 ,因此 ,单靠功能增益法无法评估助听器的真实效果。近年来 ,对在训及家庭训练的聋儿 ,佩戴助听器后听力跟踪与训练相…  相似文献   

14.
感音神经性聋治疗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感音神经性聋是由于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导致听力丧失,目前药物治疗仅对某些早期病变有效,主要采取以恢复耳蜗微循环,改善其代谢过程和供氧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人工耳蜗是目前治疗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有效方法之一,基因治疗是未来的突破口。本文主要介绍近年来临床方案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感音神经性聋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音神经性聋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关系陈兵,王正敏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OM)可以导致许多严重后果,影响生活质量,最常见就是听力下降。对于COM可造成传导性聋的报导已经很多,它引起感音神经性聋方面亦有不少报导。一般认为,COM的某些因素(如细菌毒素)可以...  相似文献   

16.
人工流产综合征致感音神经性聋一例黄小林患者,女,23岁,末次月经1994年2月13日,停经83天,因下腹隐痛1天就诊。妇科检查:子宫前倾位,儿头大,质软,无压痛,活动好,其余均未见异常;B超提示:未见胎儿胎心搏动;诊断早孕(难免流产)收住院行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17.
报道感音神经性聋100耳的耳蜗电图AP波和SP波的反应阈、两者的振幅、潜伏期及SP/AP波幅度比的测试结果。并对Metz重振阳性和阴性的AP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关系。AP和SP波的振幅、潜伏期的关系以及SP/AP波幅比与Metz重振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传导性聋患者在不同噪声竞争下的言语测听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为了观察传导性聋患者在噪声竞争下言语清晰度曲线及不同噪声对清晰度曲线的不同影响;方法 测试22 名(35 耳) 传导性聋患者三种不同噪声竞争下测得的言语识别率结果,这三种噪声为①白噪声(white noise,WN) ,②言语噪声(speech noise,SN) ,③多人谈话声(babble noise,BN) ,即由8 ~12 人同时讲话录制而成,其频谱与言语长时平均频谱接近。所选用的测试词表为沈晔等有1983 年编制的单音节语音平衡词表,每词表有25 个测试字。同时也测得不同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清晰度曲线的影响。结果 传导性聋患者的言语识别率整体趋势是随SNR 的增大而增加;不同噪声条件下清晰度曲线斜率变化不同,为BN> SN> WN,但无统计学意义;在信噪比较低时,BN 组的影响明显高于SN、WN 组( P< 0 .05) 。结论 在嘈杂环境中,多人谈话声对言语识别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线粒体DNA突变与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感音神经性聋(non-syndromic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NSSNHL)患者及听力正常者中3种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的发生频率,探寻mtDNA突变在NSSNHL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收集年龄从3-84岁的61例散发的NSSNHL病例,6-68岁的19例听力正常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DNA,结合应用中断法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引物交换PCR方法检测mtDNA^4977缺失,应用PCR方法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mtDNA^1555A→G和mtDNA3243A→G点突变,PCR产物以全自动激光荧光测序仪做序列分析。结果 (1)耳聋组及对照组的mtDNA^4977缺失检出率(缺失例数/总例数)分别为68.85%(42/61)及5.26%(1/19);(2)所有样本均未检出mtDNA^1555A→G及mtDNA^3243A→G点突变。结论 NSSNHL组mtDNA^4977缺失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听力正常组,提示mtDNA^4977缺失可能是NSSNHL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因素;mtDNA^1555A→G点突变,mtDNA^3243A→G点突变在NSSNHL患者中不常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均衡噪声阈值检测法检测82例(130耳)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和25例(50耳)正常听力者是否存在耳蜗死区,并比较耳蜗死区与性别、年龄、耳别、听力损失程度以及病程的关系。结果 82例感音神经性聋患者中有41.46%(34/82)存在耳蜗死区,正常听力者中无耳蜗死区,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耳蜗死区的存在在性别、年龄和耳别之间无明显差异,而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病程的感音神经性聋患者耳蜗死区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听力损失越重,病程越长,检出率越高。33.85%(44/130)受试耳存在耳蜗死区,其中高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08%(30/130),低频区耳蜗存在死区者占2.31%(3/130),高低频区同时存在耳蜗死区者占8.46%(11/130),高频耳蜗死区检出率远高于低频区。结论在感音神经性聋患者存在耳蜗死区中,耳蜗死区的存在与听力损失程度及病程有关,听力损失程度越重、听力受损时间越长,存在耳蜗死区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