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问卷式调查及纯音测听,对100例歼击机场接触噪声的机务人员。和100例同一地 未接触噪声的健康官兵,进行听力调查。.结果发现前者有51例听力减退,为双侧感音神经性聋;听力减退主要频率在高频区,其中32例4kHz出现V形切迹。  相似文献   

2.
过去大多认为患者的纯音听阈与日常生活中表现的听敏度或其它测听法结果不一致,是功能性听力减退(FHL)的诊断依据,为了探索新的诊断标准,作者曾采用听脑干反应(ABR)和Bekesy测听法进行研究。接受ABR者为202例曾由多次标准纯音电测听证实其可重复性良好的感音神经性聋儿,男100,女102,年龄5~17岁,平均9.8岁,在Triclofos(80~120mg/kg)镇静下,以1、2、4KHz短声刺激进行检查,用能以诱发波V出现最小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临床听力学特点。方法48名志愿者,静脉用硫酸庆大霉素16万单位日,共5~8天,总剂量80~128万单位,于用药前、用药最后1天、停药后1月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并对结果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治疗最后1天,纯音测听高频听力减退者占17.5%,用药后1月占8.9%;ABR测试治疗前后无差异。结论庆大霉素耳中毒早期主要引起高频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4.
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听力学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目的 加深对双侧中枢性低频听力减退的认识。方法 复习1988~2000年101例原因不明的双侧感音神经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其共同的特点是:言语听力不成比例地差于纯音听力,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不受对侧噪声抑制,引不出镫骨肌声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异常,-SP/AP振幅比大于0.44。结论 此类原因不明的低频听力减退患者听力学表现提示:耳蜗外毛细胞功能正常,与声反射、听传出抑制、ABR波Ⅲ相关的脑干听觉神经径路为功能障碍的主要部位,可伴有耳蜗或传入神经功能障碍。建议使用“中枢性低频听减退”的名称。  相似文献   

5.
蜗后性听力减退29例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发病原因。方法 复习1988~2002年29例原因明确的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头部外伤、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聋、多发性硬化和脑干疾病均可表现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其共同的特点是:低频听力减退,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或至少在部分频率正常,不受对侧噪声抑制,引不出镫骨肌反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能超群brainstem response,ABR)异常。结论 以耳声发射正常和ABR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听功能障碍是一组症状群,可为不同病因引起的听神经和(或)听性脑干病变的表现,建议对这一组听力学表现称之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的发病原因。方法 复习 1988~ 2 0 0 2年 2 9例原因明确的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检查结果。结果 头部外伤、听神经瘤、周围神经病、遗传性聋、多发性硬化和脑干疾病均可表现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其共同的特点是 :低频听力减退 ,诱发性耳声发射正常或至少在部分频率正常 ,不受对侧噪声抑制 ,引不出镫骨肌反射 ,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异常。结论 以耳声发射正常和ABR异常为主要特征的听功能障碍是一组症状群 ,可为不同病因引起的听神经和 (或 )听性脑干病变的表现 ,建议对这一组听力学表现称之为蜗后性低频听力减退。  相似文献   

7.
作者们回顾了由耳硬化症致聋的479例妇女的资料,证实了妊娠能加重临床耳硬化症的听力减退。按患者的妊娠次数、单侧或两侧耳聋以及妊娠期间听力减退的主观感觉进行分类统计,首先可以看出由于妊娠而引起的听力减退在两侧的病例中较单侧者更为多见。还统计了362例妇女的听力恶化情况,在53例单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40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3例、约占1/4;而在309例两侧性的耳硬化症中,妊娠期间无听力减退感者165例,有耳聋加重感者144例,约占1/2。在成年妇女中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多而相应不断加重了耳硬化症的症状。  相似文献   

8.
听神经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一种特殊的感音神经性听力疾患-听神经病,探讨其临床特征及听力学特点.方法报道5例听神经病患者,2例为成人;3例为儿童.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脑干电反应测听、耳声发射、耳蜗电图及语言辨别率等听力学检查.结果5例均主诉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与纯音测听不相符的语言辨别率明显下降,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ABR),耳蜗电图基本正常,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基本正常.提示外毛细胞功能正常,病变可能在听神经.结论听神经病是一种主诉听力下降,纯音听阈为轻、中度感音神经性聋,不能引出脑干诱发电位(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正常的听力疾患,临床上应与其他感音神经性聋区别.  相似文献   

9.
本文目的是描述疑有间歇性或连续性迷路缺血病人的耳蜗——前庭缺陷。迷路缺血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迷路疾病。急性可表现为突聋。慢性迷路缺血的病因较复杂。本研究选择有高血粘滞度的病例39人,均有慢性进行性听力减退,部分病人有平衡失调,随访15年。年龄范围为46~71岁,平均61岁,其中心脏输出量减少性心脏病11例,脑-小脑血液供血不全9例,红细胞增多9例,丙种球蛋白增多症5例,骨髓瘤5例。听力检查包括纯音和语言测听、复响试验、镫骨肌反射衰减试验、阑音衰减试验、部分病人查脑干诱发电位。前庭功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对侧声刺激对耳声发射的抑制效应对8例能够引起明确OAEs反应的低频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患者的内侧橄榄耳蜗系统功能进行测试观察。所有病例患侧MOC功能均出现障碍2,例单侧听力减退病例镫骨肌声反射,ABR,ECochG均正常,6例双侧听力减退病例声发射及ABRI波后的反应均消失,阈上功能及言语测听均不正常。  相似文献   

11.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听力学及抗膜迷路蛋白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spondylitis ,AS)患者进行听力学检测并分析听力减退的特点。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临床耳鼻咽喉科检查、听力学测试、抗膜迷路抗体检查、血清免疫学检测方法 ,对确诊为AS的 34例 (6 8耳 )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结果  34例中主诉听力减退 11例 ,纯音测听发现听力减退 2 4例 (41耳 ) ,占 6 0 3% (41/ 6 8) ,2耳见鼓膜穿孔为混合性聋 ,39耳为感音神经性聋 ,其中高频听力减退 2 6耳 (2 6 / 39,6 6 7% )。听性脑干反应 (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 ,ABR)除 1例 (2耳 )因重度聋无反应外 ,余 2 6例均正常。抗原抗体反应检测法检查 32例抗膜迷路抗体 ,9例阳性 (2 8 1% )。实验室检查 34例 ,HLA B2 7全部阳性 ,抗核抗体 (antinclearantibody,ANA)、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均阴性 ,C 反应蛋白 (C reactiveprotein ,CRP)增高占 81 8% (2 7/ 33)。其余免疫学指标也有不同改变。结论 半数以上的AS伴有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 ,以高频听力减退居多 ,为耳蜗性聋伴免疫学异常 ,是全身性自身免疫病的内耳表现。对AS患者应定期进行听力学监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突发性听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听神经瘤的临床特点,以避免对该病的误诊、误治。方法对1983~1997年收治听神经瘤92例中20例(21耳)首发症状为突发性听力减退的病例(占21.7%)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听力学检测纯音听阈(500Hz、1000Hz、2000Hz听力平均听阈)>71dBHL者12耳,占57.1%;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检测均有异常;声反射检测9例(10耳)均消失。影像学检查CT阳性率为88.89%,阴性者行CT气脑造影或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均能确诊。结论对突发性听力减退可疑听神经瘤的患者应常规检查ABR,出现异常者应进行颞骨CT,必要时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3.
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前庭功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梅尼埃病与偏头痛性眩晕的听功能及前庭功能状态的不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8年9月山东省立医院眩晕门诊52例梅尼埃病患者与36例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急性期或亚急性期行纯音测听、视频眼震电图、冷热试验、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部分梅尼埃病及全部偏头痛性眩晕患者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对二者的听力与前庭功能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梅尼埃病患者共52例,男24例,女28例,年龄14-70岁,平均45.8岁。纯音测听异常52例,均为单侧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0例。冷热试验异常37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31例。行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共32例,5例异常。偏头痛性眩晕患者共36例,男8例,女28例,年龄16-62岁,平均43.6岁。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单侧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视频眼震电图检查示中枢性异常眼动17例。冷热试验异常8例,均为单侧半规管反应低下。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检查异常18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异常22例。经统计学分析,二者纯音测听、中枢性眼动检查、冷热试验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的检查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与梅尼埃病相比,偏头痛性眩晕患者纯音测听及冷热试验异常较少见,中枢性服动检查及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异常率较高。在结合患者病史及临床表现的基础上.以上检查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方法862名新生儿(包括48例听损伤高危儿)在出院前接受耳声发射测试,未通过者42天回访时复查,仍未通过者,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结果862名新生儿中,68例未通过耳声发射初筛,9例在42天回访时未通过复筛,经过听性脑干反应测试,1例未通过测试,经全面的听力学诊断,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聋,48例高危儿耳声发射及听性脑干反应均正常。结论耳声发射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为首选方法,高危儿及未通过耳声发射筛查者,应做听性脑干反应检查,并注意跟踪、随访。  相似文献   

1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无明显听力减退和中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者,分别用短声重复率每秒20次与40次两种给声方式做了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并以10例正常人对对照。结果短声重复率增加至40次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ABR波潜伏期和波间期延长,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此法可作为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有效辅助手段;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者中,听力正常组与听力减退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16.
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低频下降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ALHL)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选择55例ALHL患者为研究对象,经详细询问病史和耳专科检查后,行纯音测听,声导抗测听和听性脑干反应(ABR),随机分为泼尼松组和对照组治疗,疗程结束后随访6个月。结果:两组患者多以青年为主,主要症状为耳闷,低音调耳鸣和听力减退,耳科检查无殊。所有患者(55例58耳)纯音听阈示轻到中度低频感音神经性聋,鼓室导抗图“A”型,49耳镫骨肌反射引出,其中40耳Metz试验阳性。受检的45耳中ABR均正常。治疗后泼尼松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ALHL以突发的低音调耳鸣,听力减退和耳闷为主要表现,常单耳发病,听力学定位诊断提示为蜗性病变,仅累及低频区。本病对皮质类固醇激素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伴或不伴眩晕突发性聋的听力学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的不同.方法25例突发性聋按伴或不伴眩晕分为两组,同时进行听力学、前庭功能等检查,包括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耳蜗电图、视频眼震电图(VNG)等,比较其检查结果的不同.结果突发性聋伴眩晕者发病时即多为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耳蜗电图多表现为-SP/AP≥0.4,提示有膜迷路积水,与VNG表现出来的单侧减弱及优势偏向相对应,且可合并有耳石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和分析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的遗传学因素。方法 从先证者出发 ,调查一个家系发病情况 ;应用Cyrillic 2 1软件绘制系谱图 ;通过系谱图分析遗传学特征 ,通过临床检查分析疾病的表型特征。结果 调查现存家系成员 10 1人 ,获得 4 3人的临床听力学资料。 4 3人中有 6人被诊断为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 ,均为男性 ,年龄 18~ 2 6岁 ;患者仅以听力减退为单一症状 ;临床表型特征为轻、中、重度及极重度听力损失 ,听性脑干反应均未引出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部分引出 ;患者发病年龄在 10~ 16岁之间。结论 本研究发现了一个 5代相传的遗传性聋大家系 ,遗传特征是以男性发病为主的X连锁隐性遗传。该家系的发现提示低频神经性听力减退可以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探讨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听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听神经病患者,并总结其临床资料、纯音听阈、声导抗测试、听性脑干反应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结果。结果 27例患者中,25例表现为双耳渐进性听力减退,1例表现为渐进性左侧听力下降,1例为查体发现。其中23例伴间断性或持续性耳鸣,3例伴头晕。纯音听力图示上升型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1例患者镫骨肌反射同侧及交叉声反射均未引出,6例镫骨肌反射阈值提高。27例听神经病患者听性脑干反应53耳自波Ⅰ起全部未引出(〉100 dB SPL)。畸变产物耳声发射全部可引出。结论听神经病是一临床表现特殊的感音神经性聋,其病变部位可能位于听神经传入通路,或伴有脑干内侧橄榄耳蜗系统的传出神经通路病变;听神经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特发性面瘫患者脑干受累的推论,观察了24例患者的听性脑干反应,发现有5例的波V潜伏期和I-V波间期明显延长。说明一些患者可有脑干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