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为了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用S-P免疫组化法,对40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抗人VEGF组织化学染色,观察VEGF在胃癌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玲  邹雄 《肿瘤防治杂志》2001,8(2):194-196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有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EGF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烦闷以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肿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对预后的意义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肿瘤组织中最重要的促血管生长因子,它参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分化、转移、增殖等过程,有关食管癌中VEGF的表达情况国内报道较少,国外报道也有争议。本研究采用多种技术方法检测了食管癌细胞系和肿瘤组织标本中VEGF的表达,结合临床资料分析了VEGF蛋白表达对食管癌放疗疗效的影响,试图为靶向基因技术与放疗结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临床肿瘤中具有重要作用,其在肿瘤生长、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机制也逐渐被揭示,是临床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6.
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肿瘤复发和转移以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2例肺癌组织中MVD和VEGF表达的情况.结果VEGF在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1.0%;VEGF阳性表达组的肺癌组织平均MVD为(45.68±9.23)/每高倍视野,而阴性表达组的MVD为(34.58±10.22)/每高倍视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VEGF的表达水平与肿瘤复发和转移呈正相关(P<0.01),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VEGF能促进肺癌组织中微血管的形成,因而在肺癌的复发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VEGF可作为判断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依赖于肿瘤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是最重要的一种血管生成刺激因子。VEGF特异性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增加血管通透性 ,以诱导肿瘤血管生成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因而VEGF在肿瘤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肿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生长与转移依赖于血管生长。血管生长因子直接或间接地刺激宿主的免疫细胞或基质细胞,促进内皮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最终导致血管生长。许多生长因子都可以刺激血管的生长,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uc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1],但目前肿瘤中支持血管生...  相似文献   

9.
食管癌是预后较差实体瘤,血管的形成是实体肿瘤发生发展必须的,肿瘤发生的早期即直径1~2mm时,血管形成就已开始发生,为肿瘤的进一步生长提供营养,促进肿瘤的发展转移。肿瘤血管的形成受肿瘤细胞分泌的多种生长因子的调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以下简称VEGF)是最重要的、作用最强的、促进肿瘤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愈来愈多的资料显示VEGF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运龙  张山荣 《实用癌症杂志》2000,15(6):602-603,63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朋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大肠癌手术标本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计数(MVD)。结果:VEGF表达阳性率为61.2%,VEGFD表达阳性的肿瘤组织其MVD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性生长、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此外,VE  相似文献   

11.
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含量变化的意义及其影响肺癌生长及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63例 ,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肺癌组织VEGF表达情况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血清VEGF含量 ,采用Kaplan Meier方法比较不同血清VEGF含量者的生存情况。 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不同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T分期 (肿瘤原发状态 )血清VEG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不同N分期 (淋巴结转移 )及临床分期间血清VEGF含量有显著性差异。肺癌患者血清VEGF含量与肺癌组织VEGF表达呈正相关。血清VEGF高含量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血清VEGF低含量者。结论 血清VEGF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进展密切相关 ,血清VEGF含量可作为判断肺癌淋巴结转移潜能及预后评价的可靠参考指标。肺癌细胞分泌VEGF进入血液循环 ,从而促进肺癌的生长及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AL)血清和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CSBMMN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71例急性白血病和20例正常对照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对其中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分析比较VEGF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疗效的关系。结果ANLL组与ALL组初发患者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AL初发组、复发难治组分别与完全缓解(CR)组、正常对照组血清及CSBMMNC中VEGF表达水平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但复发难治组与初发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初发AL血清与CSBMMNC中VEGF水平与骨髓原始细胞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1和0.849,P均〈0.01)。33例初发AL患者采用2个疗程化疗,血清及CSBMMNC中高表达组CR率(36.36%)较低表达组CR率(90.90%)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 动态检测血清及CSBMMNC中VEGF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AL的状态和体内白血病细胞的总负荷量,对AL的疗效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敏  徐杰  康婷  段伟  张璐 《实用癌症杂志》2017,(7):1069-1072
目的 分析微血管密度(MVD)以及卵巢上皮性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手术切除的卵巢上皮性肿瘤标本88例以及正常卵巢组织标本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所有标本中VEGF及MVD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相关性及与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VEGF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2.0%及MVD平均值为(30.26±8.69),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VEGF的阳性表达率[52.6%,(11.52±3.46)] (P <0.05);而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及MVD平均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VEGF阳性表逸的卵巢癌组织中MVD平均值显著高于VEGF阴性表达者,VEGF阳性表达与MVD平均值呈正相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临床分期及细胞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肿瘤直径、组织学类型以及患者年龄无明显相关性(P>0.05).MVD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VEGF及MVD均能反映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和恶性进展程度,并可能成为卵巢癌临床生物学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鼻咽癌 (NPC )患者血循环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 14 0例NPC患者 (治疗前组 63例 ,完全缓解组 41例 ,复发组 3 6例 )和 40例健康人血清VEGF水平。结果 NPC患者治疗前、完全缓解和复发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 ( 2 96.5± 183 .6)ng/L、( 2 78.7± 169.6)ng/L和 ( 3 69.3± 3 15 .6)ng/L ,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 ( 180 .9± 14 7.7)ng/L(分别为P <0 .0 1、P <0 .0 5、P <0 .0 1) ;血清VEGF水平随着NPC进展有上升趋势 ,尤其是发生远处转移者 ;高水平VEGF的患者更易发生肿瘤复发转移。结论 NPC患者血清VEGF水平上升 ,与肿瘤的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与食管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VEGF蛋白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和MVD的关系及其与食管癌组织学分型、浸润度、生长方式、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关系。结果VEGF阳性者MVD值显著高于阴性者,VEGF及MVD与食管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与组织学分型、生长方式也有明显相关性。结论V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在直肠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选择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测定血清CEA水平和VEGF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水平及临床关系.结果 ①研究组血清中CEA检测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在不同直肠癌TNM分期中,肿瘤组织中CEA阳性率除T1、T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153)外,其余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N分期不同阶段,肿瘤组织CEA阳性率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M分期中,CEA阳性率分别为43.8% (M0)、88.7% (M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病理分期中CEA阳性率:Ⅰ期~Ⅱ期与Ⅲ期~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与Ⅱ期、Ⅲ期与Ⅳ期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肿瘤组织中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程度(T分期)有关(P=0.01),与淋巴转移程度(N分期)相关(P-0.03),与临床病理分期有相关性(P=0.009).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清癌胚抗原(CEA)均与直肠癌的发病密切相关,并与临床TNM分期表现出明显相关性,对直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脑膜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人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1例脑膜瘤(WHO分级良性38例,非典型11例,恶性2例)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良性脑膜瘤VEGF阳性表达率86.8%(33/38),不典型、恶性脑膜瘤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3)(P>0.05).而3例正常脑膜组织未见VEGF表达(P<0.05).良性、非典型及恶性脑膜瘤的MVD分别为131.08±115.93和145.12±99.21(P>O.05),VEGF表达阴性的脑膜瘤其MVD为88.25±59.86,VEGF表达呈 、 、 的MVD为102.25±149.55,108.12±54.43,172.36±118.58,两者表达成正相关(r=O.45,P<0.05).VEGF表达与脑膜瘤的侵袭性、脑浸润性无关.[结论]VEGF在脑膜瘤的血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可能参与脑膜瘤的形成,但与脑膜瘤的良性向非典型转变、脑浸润性、侵袭性等生物学特性无关.  相似文献   

18.
微血管计数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微血管计数(MV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11例正常胃黏膜及253例胃癌组织中MV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行政管理茵子(bFGF)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MVC内明显高于下胃黏膜组织(P<0.01),肿瘤组织中VEGF和bFGF阳性率分别为67.6%(171/253)和9.5%(24/253),VEGF的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转移(淋巴结,腹膜,肝等)密切相关(P<0.01),胃癌组织VEGF阳性组的MVC明显高于阴性组(P<0.01),VEGF表达阳性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VEGF阴性者(P<0.01),VEGF阳性患者的预后明显较阴性者差。结论:高MVC及VEGF表达是胃癌的独立预后因子。VEGF可能通过诱导血管生存在胃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Neovascularization, an essential event for the growth of solid tumors, is regulated by a number of angiogenic factors. One such fact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 is considered to exert a potent angiogenic activity, as indicat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nd molecular evidence.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serum VEGF level (s-VEGF) in patients with renal cell carcinoma (RCC). s-VEGF in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was analyzed in 40 RCC patients and 40 patients without cancer (controls) using a sandwich enzyme-linked immunoassay. In 20 RCC patients, serum samples were obtained separately from the bilateral renal veins. s-VEGF was also measured before, 4 and 8 weeks after nephrectomy in 11 patien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VEGF between the RCC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s (207.3 ± 32.9 vs. 71.5 ± 9.1 pg/ml, mean ± SE) ( P < 0.005), between the tumor-bearing renal veins and the contralateral ones ( P < 0.01), between the pre- and post-nephrectomy situations ( P < 0.01) and among the various parameters of tumor status such as tumor extent ( P < 0.001) and existence of metastasis ( P < 0.001). s-VEGF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tumor volume obtained by a three-dimensional measurement ( r = 0.802, P < 0.0001).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s-VEGF at the cut-off level of 100 pg/ml, as determined by the 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s curve, were 80.0% and 72.5%,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umor tissue of RCC liberates VEGF into the systemic blood flow and that s-VEGF is a possible marker for R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