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广东省医生和床位数现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东省全省及各市1988-1997年医生和床位数的现状进行了较全面评价,指出:从供给看,人员和床位数有上升趋势,1997年医生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床位氏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利用看,医生日均工作量和床位利用率在全国均牌较高的水平,但距标准仍有差距,且呈逐下降趋势;21个市的医生和床位的供给和利用差别很大,提示应分类指导区域的卫生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云南省及其所属 16个地、州、市 1990— 1999年医生与床位数进行了现状分析 ,结果医生数和床位数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利用方面 ,医生的日均工作量和床位利用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各地、州、市在医生和床位的供给和利用上有较大差异 ,提示卫生资源的配置标准各区域应该分类制定  相似文献   

3.
运用历史比较、横向比较等方法分析了上海市精神专科医院床位配置和利用情况。结果表明:(1)上海市精神专科医院床位持续增长,2008年每万人核定床位数达到了5.53张,实际开放床位数比核定床位数要高41%,床位使用率在120%左右,床位供给比较紧张。(2)与全国其他省、直辖市、自治区相比,上海精神专科医院床位配置水平最高;与发达国家相比,配置水平则垫底。近50年来,上海持续扩增床位,而西方发达国家持续削减床位,扩增曲线和削减曲线恰好在目前上海床位配置水平上交汇,提示上海正处于扩增床位还是严控床位的十字路口。(3)鉴于上海社区精神康复机构数量较少、建设缓慢的事实,以及这一事实在未来5年内的继续存在,所以分流病人比较困难,建议继续适度增加核定床位来满足日益增长的住院需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国医疗机构儿科床位配置现状及公平性,为合理配置儿科床位提供建议。方法:在全国随机抽取44个地市,对提供儿科住院服务的医疗机构儿科床位设置、服务提供和利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我国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儿科床位0.20张。县区级医疗机构床位数量最多,占44.9%,乡级机构次之,占29.4%,市级及以上机构最低,占25.7%。2008—2010年儿科床位数和服务数量均呈现增长趋势,其中中部地区床位数增长最快。儿科床位利用率高于全国医疗机构整体床位利用率。全国儿科床位配置泰尔指数为0.0775,各地区之间为0.0164。不同地区的儿科床位供需比值在0.54~1.04之间。结论:我国儿科床位总体数量不足,儿科床位比例基本合理,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儿科床位分布不公平性大于地区间不公平性。建议:各级政府在区域卫生规划中加强对儿科床位的合理配置,适当增加县区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儿科床位数,调整综合性医院内部床位设置,增加儿科床位比例。同时加强省市级儿童医院的建设,并加强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分工和合作,完善基层机构和上级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医院临床科室床位运行效率与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各科床位使用情况,为医院精细化床位运营管理提供客观依据。方法:以南京市某大型三甲医院2021年运营数据为基础,以床位使用率、平均住院日O/E值以及床位周转次数绘制床位运行效率模型BCG-1矩阵图;以床均净收入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2矩阵图,以床均业务量及其增长率结合床位数绘制床位产出效益模型BCG-3矩阵图。运用床位运行效率指标模型和床位产出效益指标模型,综合评价科室床位利用情况,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并利用床位工作效率指标通过SPSS 25.0与Excel统计软件计算出各科床位合理配置范围。结果:全院35个临床科室中,7个Ⅰ级科室中4个科室和6个Ⅱ级科室中3个科室的床位数需上调;10个Ⅲ级科室中3个和5个Ⅳ级科室中4个科室以及7个Ⅴ级科室中5个科室床位数需下调;其余科室床位数均在合理配置区间。结论:利用多指标模型对医院床位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结合科室实际发展潜力,能够客观全面地平衡好科室床位需求,实现医院床位精细化运营管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中美两国床位、医生数和医疗服务利用等变化趋势和差异,为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供给侧改革提供政策启示。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分析OECD、美国疾病与控制中心、"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关于床位、医生、住院和门诊服务利用等数据。结果:我国每千人口床位数已经超过美国,每千人口医生数低于美国;中美两国门诊人次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入院人次美国逐年下降,我国逐年增长;我国入院人次增长速度高于门诊人次增长速度。结论:病床数减少和门诊量增加是美国医疗资源和服务利用的主要变化趋势;我国医疗资源供给结构失衡致住院服务过度利用。建议我国在医改卫生供给侧改革中,力推"三医联动",将改革思路调整为从"资源量"转向"服务质提"、卫生管理体制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广州市不同行政属类公立医院住院医疗服务开展情况,为广州市公立医院改革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对广州市75家公立医院2009年医院统计报表数据分析,分析其床位数、出院人次、住院费、床位使用率的情况。结果部省市属医院床位数占总床位数的75.9%,出院人次占69.9%,住院费总费用占88.8%;75家公立医院平均床位使用率90.64%;部省市属医院平均住院费均大于13000元,而区县医院和企业医院不足6000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结论广州市公立医院住院服务供给紧张,扩大区县所属基层医院的床位规模,是一个经济实惠的可以提高广州市住院服务提供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天津市医疗机构医生、床位资源的供需状况,预测其未来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卫生服务需求法分析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天津市医生、床位资源的供需情况。根据灰色GM(1,1)模型预测2013年、2018年天津市医生、床位资源的需求量。结果医生、床位资源供需基本平衡或平衡,但需求增长速度均比供给增长速度快。预测2013年、2018年医生需求量将达到28817、30999人,床位需求量将达到50617、56213张。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快医生及床位供给速度,并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未来医生、床位资源的总量和分布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四川省医院床位配置状况及利用效率,为医院床位配置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分析法、床位效率指数和床位利用模型,评价四川省医院床位配置状况和利用效率。结果:四川省医院床位数每年以6%以上的速度增长,每千常住人口的医院床位数从2015年的4.21张增长到2019年的5.61张。从床位效率指数来看,四川省综合医院床位为等效率和高效率运行,中医医院床位从2017年起高效率运行,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为低效率运行;公立医院床位为高效率运行,民营医院为低效率运行。从床位利用模型来看,四川省综合医院床位为效率型和周转型,中医医院床位为效率型,民族医院和专科医院床位为闲置型;公立医院床位为效率型,民营医院床位为闲置型。结论:四川省医院床位总体较为充足,要合理控制医院床位规模,不同类别医院床位的利用管理应各有侧重,同时需明确民营医院的市场定位,提高其床位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国卫生机构床位数(下称床位数)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床位资源配置效率和制定卫生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2015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31个省份每千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下称每千人床位数)资料,以省份水平为研究尺度,首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从整体上判断我国床位数是否存在空间聚集性;进一步地,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探索床位数的空间聚集类型;最后,结合我国东中西部行政区域划分,采用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从空间角度研究性别比、老年人口比例、人均GDP、公路里程数、床位使用率及医疗卫生支出等因素对床位数的影响,同时,将GWR建模结果同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2013-2015年,我国平均每千人床位数分别为4.58张、4.86张、5.13张,呈稳步增长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中部地区较高,西部和东部地区较低,尤以东部更显著。床位数在省份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三年的Moran’I指数分别为0.157,0.185,0.223(P0.05);三年内空间聚集类型显示,福建、广东及其周边省份呈低-低聚集,西藏和甘肃呈低-高聚集;自2014年起,出现以重庆为中心的高-高聚集区域。从空间分布影响因素来看,东中部主要受老年人口比例影响,而西部受男女比例、城镇人口比例及医院床位使用率的影响。同时,GWR拟合结果全面优于OLS。结论我国床位数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中、西部各具相应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我国基层首诊制度实施现状及效果,总结影响基层首诊制度的因素和各地发展基层首诊制度的举措,为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共纳入36篇调查研究文献。[结果]基层首诊制度知晓率普遍不高,大多为40.00%~60.00%。基层首诊率各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江苏省(71.13%~82.10%)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基层首诊意愿普遍较高,北京(56.80%~83.40%)、上海(62.33%~79.80%)、广东(54.40%~89.65%)高于其他地区。影响居民基层首诊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年龄,机构可及性,对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结论]居民对基层首诊知晓率普遍不高,居民有较高的基层首诊意愿但受机构可及性,机构人员、设备、药品的信任度等因素影响,应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保障基本药物充分供给,合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大力发展基层卫生机构的医疗水平,提升其医疗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广东省21个地级市的医疗资源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分析,为促进广东省各区域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从医疗人力资源、医疗服务设施和医疗业务效益3个方面共10个指标构建广东省医疗资源集聚特征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和医疗资源集聚水平,同时借助GIS技术分析广东省各区域医疗资源的空间差异。结果:万元以上设备、房屋建筑面积和执业(助理)医师指标对广东省医疗资源集聚水平有重要影响;广州和深圳的医疗资源集聚水平超过0.6,汕尾、云浮、阳江、河源和潮州的医疗资源集聚水平低于0.1;珠三角地区的医疗资源集聚水平高于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结论:广东省医疗资源集聚水平呈现出两极分化和区域差距的特征,提出应制定科学的区域卫生规划、加强卫生人力资源培养和放宽医疗卫生机构准入门槛,以缩小地区卫生资源差异。  相似文献   

13.
时间序列方法在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为制定广东省卫生资源的规划,进行优化配置,对全省卫生技术人员总数进行预测。方法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IMA)与多重发分析相结合。结果 广东省2000年和2010年的卫技人数预测值分别为256880和323739人,或每千人口3.5人和4.0人。结论 ARIMA模型在卫生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中的应用是垢。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居民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县域内住院率)的分布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评估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指导县级医疗机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住院患者诊疗过程信息,描述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分布现状,探讨基础设施、卫生技术人才、医疗服务量、医疗服务效率等指标对该指标的影响。结果2018年广东省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为83.5%,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县域内住院量占比与医疗服务能力相关指标呈正相关关系。逻辑回归分析(Logistics)结果显示,该指标受每千人口病床数、每千人口设备数、本科以上卫生技术人员占比、诊疗人次、出院人次、病床使用率等因素的影响(p<0.05)。结论县域内住院量占比可用于评估县级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作为县级医疗机构改革的"指挥棒"。  相似文献   

15.
李雪文  朱伟 《现代预防医学》2021,(17):3157-3161
目的 评价河南省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为优化河南省中医药卫生资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从人口维度评价2014—2018年河南省中医类医院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结果 与2014年相比,2018年河南省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实有床位和财政补助收入分别增加了36.97%、40.37%和179.51%;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实有床位与全国同期水平持平,每千人口财政补助收入低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基尼系数显示,卫生技术人员、实有床位和财政补助收入按人口配置的基尼系数分别在0.2136~0.2257、0.2040~0.2295和0.3379~0.4345之间,均呈下降趋势;泰尔指数结果显示,河南省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实有床位和财政补助收入的总体泰尔指数分别在0.0754~0.8833、0.0669~0.0834和0.1252~0.3238之间,各项指标区域内泰尔指数及差异贡献率均远高于区域间泰尔指数及差异贡献率。结论 河南省中医类医院各项卫生资源配置量逐渐增加,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提升,公平性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部差异,财政补助收入资源分布均衡性较差,需进一步落实财政倾斜政策。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精神卫生机构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丹  王明涛  刘艳  金喆  刘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57-1859
[目的]了解辽宁省精神卫生机构的现状。[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全省71所精神卫生机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全省各市均设立精神卫生机构,以沈阳和大连居多,沈阳20所(28.2),大连7所(9.9),总病床11482张,床位密度为2.5张/万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病床使用率平均为83,精神卫生服务人员6735人,医生1601人(23.8),0.38名/万人,护士2631人(39.1)。0.62名/万人。[结论]辽宁省精神卫生资源较充足,但布局不合理,地区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广东省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及近5年来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整群抽样选取广东省21个地级市254家公立医院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进行函调。结果广东省公立医院规模不断发展,人员、床位、设备、业务用房等增长明显,三级医院和设区的市、区属二级医院发展速度最快。结论广东省公立医院资源规模不断增长,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非珠三角地区设区的市、区属二级医院发展前景堪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12—2019年广东省儿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方法 采用年均增长率描述广东省儿科医疗资源投入和产出的增长情况,运用卫生资源集聚度(HRAD)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分别评价广东省儿科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效率。结果 2012—2019年,广东儿科执业(助理)医师、儿科床位数、儿科门急诊人次和出院人次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15%、8.86%、6.64%、8.50%;儿科执业(助理)医师HRAD和PAD的差值均大于0且两者之比均大于1,而儿科床位除2013年和2014年外,HRAD与PAD的差值均小于0且二者之比均小于1;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并主要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的影响。结论 广东省儿科医疗资源增长较快;儿科执业(助理)医师的公平性较好,儿科床位的公平性较差且配置不足;技术进步不足是导致儿科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整体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陕西省近10年来医疗资源与利用相关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以期对未来陕西省医疗资源科学配置提供有益借鉴。方法:数据分析,文献查阅及实际调查等。结果:陕西省床位数增长过快,医院床位数比例偏高,医师相对不足,居民医疗服务利用快速增长,住院服务利用尤为明显,但年平均诊疗人次和住院率较全国偏低。结论:应采取综合措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重视防病工作等,用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以促使医改目标的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