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蛋白和乙肝五项指标,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HBV-DNA,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不同乙肝五项指标模式的Pre-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65例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抗原和HBeAg的检出率分别为84.2%和65.4%,HBV-DNA与Pre-S1抗原检出符合率迭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符合率为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S1抗原(pre-s1)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HBV-DNA PCR法相比,方法直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志,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相关性。方法对168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正常健康人的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Pre S1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arker,HBV-M)的检测,用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比较HBV Pre-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和相关性。结果 168例HBs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阳性率为57.1%,Pre-S1抗原的阳性率为76.7%,HBV-DNA阳性率为70.2%,Pre-S1抗原和HBV-DNA检测结果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Kappa>0.75;而其在96例HBeAg阳性患者中,Pre-S1抗原的阳性率为93.7%,HBV-DNA阳性率为94.8%。结论 Pre-S1抗原和HBV-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Pre-S1 Ag较HBeAg更敏感地反应了HBV的存在和复制情况,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BV感染者血清中PreS1与HBV-DNA、HBeAg三者间的关系,进而评估PreS1在HBV感染、复制、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75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按不同HBV-M进行分组:HBsAg(+)、HBeAg(+)、HBcAb(+)为A组,HBsAg(+)、HBeAb(+)、HBcAb(+)为B组,HBsAg(+)、HBcAb(+)为C组,HBsAg(+)为D组,采用酶联免疫法(EUSA)检测乙肝病毒PreSl与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结果 以HBV-DNA>5x102拷贝/mL为阳性诊断标准,不同HBV-M模式中,PreS1与HBV-DNA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1).PreS1与HBV-DNA的总符合率高于HBeAg与HBV-DNA的符合率,在HBeAg(一)患者中仍可不同程度地检出PreS1与HBV-DNA.结论 PreS1可作为HBV感染、复制的一项新指标,在乙型肝炎诊断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Pre-S1)蛋白对乙型肝炎患者的诊断价值和意义。方法:采集198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液样品,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中前S1蛋白(Pre-S1)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血清样品中HBV-DNA,并进行比较,当HBV-DNA>5×102拷贝/ml时诊断为阳性。结果:按照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患者分为A组(HBs Ag、HBe Ag和HBc Ab(+)模式)53例,B组(HBs Ag、HBe Ab和HBc Ab(+)模式)78例和C组(HBs Ag和HBc Ab(+)模式)44例,组间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检出率在不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模式中无显著差异(P>0.05);Pre-S1和HBV-DNA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HBe Ag与HBV-DNA的符合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和HBV-DNA在HBe Ag阴性患者血清中仍可检出。结论:乙肝病毒前S1蛋白(Pre-S1)可以作为HBV感染与复制的一项新的检查指标,有助于对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1Ag)与乙肝病毒五项(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及HBV DNA相关性,探讨Pre-S1Ag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4年1月-2015年6月期间在徐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的乙型肝炎患者中筛出HBsAg阳性病例159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和Pre-S1Ag,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标本HBV DNA.结果 血清中HBeAg﹑Pre-S1Ag和HBV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59.2%﹑81.7%和83.1%,Pre-S1Ag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阳性率,HBeAg抗原阳性组Pre-S1Ag的阳性率为97.8%.而HBeAg抗原阴性组Pre-S1Ag阳性率为58.5%,HBeAg阳性患者血清的Pre-S1Ag的阳性率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e-S1Ag阳性率与HBV-DNA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e-S1Ag与HBV DNA符合率较高,对无条件检测HBV DNA而HBeAg阴性的血清,Pre-S1Ag可作为HBV存在复制和传染性的重要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检测的关系.探讨Pre-S1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5例HBsAg阳性血清HBV-DNA的含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蛋白.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89.3%、HBV-DNA阳性率为98.6%.在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HBV-DNA阳性率为30.7%.在不同HBV血清模式(HBV-M)中Pre-S1Ag的出现与HBV-DNA的含量有正相关的关系.结论:Pre-S1Ag与HBeAg、HBV-DVA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Ag与HBV-DNA一样可以作为HBV复制的指标,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补充作用,尤其适合县市级以下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Pre-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HBV-DNA之间的关系,并评价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7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pre-S1蛋白和乙肝五项指标,运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其HBV-DNA,分析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不同乙肝五项指标模式的Pre-S1抗原与HBV-DNA的检测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65例HBV-DNA阳性标本中Pre-S1抗原和HBeAg的检出率分别为84.2%和65.4%,HBV-DNA与Pre-S1抗原检出符合率达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与HBeAg检出符合率为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pre-S1)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HBV-DNAPCR法相比,方法直接、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可作为HBV感染及复制的标志,为乙型肝炎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HBV-M乙肝血清标志物、乙肝病毒前S1抗原(Pre-S1-Ag)、HBV-DNA之间的对比分析,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957例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HBVPre-S1-Ag和HBV血清标志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 957例乙肝患者中HBV-DNA总检出率为46.8%,HBeAg阳性率为35.6%,Pre-S1-Ag阳性率为79.3%;在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8.4%和9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例HBeAg阴性患者中,HBV-DNA和Pre-S1-Ag的阳性率为23.5%和7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HBV-DNA448例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397例,占88.6%。结论 HBeAg、HBV-DNA和Pre-S1-Ag有较高的符合率,Pre-S1-Ag可作为HBV复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HBV-M检测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前S1蛋白(Pre-S1)与HBV-M检测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诊断的价值。方法: Pre-S1、HBV-M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 Pre-S1在HBeAg (+)组的检测率为93.9%,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P<0.01);以HBV-DNA为标准,Pre-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度为55.0%,HBeAg检测灵敏度为53.3%,两者较接近。结论: Pre-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度(与HBV-DNA的相关性)与HBeAg检测灵敏度基本持平,Pre-S1可作为判断HBV感染的补充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HBs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前S1蛋白(Pre-S1)与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含量检测的关系。探讨Pre-S1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25例HHsAg阳性血清HBV-DNA的含量,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Pre-S1蛋白。结果:在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89.3%、HBV-DNA阳性率为98.6%。在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标本中Pre-S1Ag阳性率为34.6%、HBV-DNA阳性率为30.7%。在不同HBV血清模式(HBV-M)中Pre-S1Ag的出现与HBV-DNA的含量有正相关的关系。结论:Pre-S1Ag与HBeAg、HBV-DVA有较好的相关性,Pre-S1Ag与HHV-DNA一样可以作为HBV复制的指标.对乙肝五项检测有重要补充作用,尤其适合县市级以下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1.
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B7.2分子表达缺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比较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LL)与正常人外周血中B细胞的B7.1、B7.2分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表达与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23例BCLL患者分为0~Ⅱ期、Ⅲ~Ⅳ期两组,并设正常对照组.乙聚蔗糖-泛影钠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BCLL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24h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B7.1、B7.2表达的百分率;BCLL组与对照组及0~Ⅱ期组与Ⅲ~Ⅳ期组间分别进行t检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ell患者外周血B细胞胞.2分子的表达率(20%±13%)明显低于正常人(58%±12%,P<0.O5),B7.1单独表达率及B7.1、B7.2同时表达率在正常人与BCLL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BCLL组中0~Ⅱ期组与Ⅲ~Ⅳ期组B7.2的表达率分别为25%±17%及17%±8%(P>0.05).结论外周血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存在缺陷,这可能是此病的发病机制之一及机体不能免疫清除白血病细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B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相似文献   

13.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fulminant hepatitis 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ce in serum of hepatitis B e antigen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hich are each regarded as reflecting multi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were looked for one to five days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64 patients with fulminant hepatitis B. HBeAg and hepatitis B virus DNA were found in the serum of only 24 (37%) and six (9%) patients, respectively. Hepatitis B virus DNA was absent from the serum in all 13 patients positive for anti-HBs. 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plic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stopped after the onset of hepatic encephalopathy in most of the patients and support the view that an enhanced immune response stops the replication. Agents that inhibit viral multiplication would probably not have any effect at this stage of the diseas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B7分子表达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ALL)发病机制的的关系。方法 Ficoll Hypaque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患者及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体外培养 2 4h后 ,流式细胞仪检测B细胞细胞膜表达B7.1、B7.2表达的百分率 ;BALL组与正常对照组作组间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BALL组B7.1、B7.2表达及B7.1、B7.2双表达的百分率明显低于正常人 (P <0 .0 5 )。结论 BALL外周血B细胞B7分子的表达存在缺陷 ,可能是BALL的发病机制之一及白血病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诊断乙型肝炎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乙肝病毒前S1(PreS1),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V DNA。结果 HBeAg阳性样本中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与HBV DNA的检出无显著性差异(χ2=2.46,P〉0.05);乙肝病毒前S1与HBV DNA的检出有显著性差异(χ2=17.34,P〈0.01);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吸光度值(OD值)与HBV DNA拷贝数相关系数r=0.912,P〈0.05。在HBeAg阴性样本中LHBs的吸光度均值和阳性率均呈线性增加,Pre S1的吸光度均值以及阳性率与HBV DNA拷贝数均不相关。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大蛋白(LHBs)与HBV DNA有良好正相关,与乙肝前S1(Pre S1)相比,LHBs可更好反映临床乙肝病毒复制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观察γ 干扰素调控慢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BCLL)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 ,并观察B7.2水平的变化对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 :用 5 0 0IU·ml- 1 浓度的γ 干扰素体外孵育B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 48h ,流式细胞仪检测孵育前后B7.2表达的百分率 ,电镜观察其形态变化 ;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技术观察B7.2水平的变化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CLL患者外周血B细胞经 5 0 0IU·ml- 1 浓度的γ 干扰素体外孵育 48h后 ,B7.2的表达从 17%上升至 2 1% ;电镜观察 ,细胞未出现明显的树突状细胞的特征性改变 ;MLR观察 ,B7.2上调之后 ,实验组每分钟计数值增高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γ 干扰素可轻度上调BCLLB细胞B7.2分子的表达水平 ,从而可能提高机体对BCLL细胞的免疫清除  相似文献   

17.
文亮  高丽 《中国医学创新》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 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乙肝疫苗联合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综合治疗疗效。方法对186例孕检的孕妇HBsAg阳性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治疗组分别于孕24周、28周、32周、36周肌肉注射HBIG共4次,每次200IU,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20μg,共4次;对照组在同时间、同剂量单用HBI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用药前、后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的乙肝两对半,采用核酸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含量。结果治疗组用药后HBV-DNA含量比对照组明显下降。治疗组新生儿脐血清HBsAb检测率69.89%(65/93)明显高于对照组45.16%(42/93)。治疗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38%,12.9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期用乙肝疫苗联合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注射HBIG的治疗,对减少乙肝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对B、C基因型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治疗作用。方法观察未用、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肝患者随时间延长血清病毒标志物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乙肝病毒聚合酶及转录酶区酪氨酸-蛋氨酸-门冬氨酸-门冬氨酸基序(HBV YMDD)耐药变异率等的变化,对比分析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对B、C基因型乙肝患者的病毒抑制效应。结果(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 B基因型者HBV DNA水平低于C基因型者,而自发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C基因型者。(2)使用拉米夫定治疗的乙肝患者,B、C基因型者之间HBV DNA水平、HBeAg血清转换率及YMDD变异率没有明显差异。(3) B、C基因型患者均随拉米夫定疗程延长HBV DNA水平下降,HBeAg血清转换率增加,但YMDD变异率也增加。结论(1)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自然状况下C基因型乙肝患者携带的乙肝病毒复制能力强于B基因型患者者且不易清除。(2)使用拉米夫定疗程相同时B、C基因型患者之间拉米夫定的病毒抑制效应及HBV YMDD耐药变异率相似。(3)C基因型HBV感染的乙肝患者及早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B1(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PCR法获得对Hela细胞cy-clin B1的启动子,通过基因重组插入pGL3 promoter vector从而获得表达。荧光素酶的活性检测,了解通过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分析cyclin B1的启动子在乏氧条件下活性的变化。结果双萤光素酶活性检测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在乏氧条件下,表达明显下降。结论在乏氧条件下,Hela细胞的cyclin B1的启动子活性下降,可能是乏氧条件下肿瘤细胞的自我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