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营养支持及营养治疗理念的普及及实践的推广,营养支持在妇科手术患者及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逐渐得到认可,并逐渐发展,对危重患者的救治取得不可替代的地位,但是营养支持及营养治疗的普及尚不广泛,营养配方及营养方式的推广尚不均衡,需要进一步普及推广,才能让更多患者获益,科学的进行营养支持是当前的急需进行的营养教育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后的营养支持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择64例重型颅脑外伤住院患者,术后分别给予联合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结果:两组各项营养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肠内营养组合并腹胀、腹泻、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显著低子肠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营养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早期肠内营养可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的治疗作用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84例氧合指数(OI) ≥ 15的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3组:A组25例患儿采用高频振荡 (HFOV)模式治疗;B组29例患儿采用同步间歇正压联合容量保证 (SIPPV+VG)模式治疗;C组30例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治疗。比较3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OI、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的变化,并对3组患儿的氧暴露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肺气漏、呼吸机相关性肺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与B组在机械通气24 h后OI和a/APO2值均与0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C组直到72 h方与0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组与B组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相比,氧暴露时间和上呼吸机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但是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仅如此,A组与C组、B组与C组相比,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3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HFOV、SIPPV+VG通气模式与IMV比较,可以较快改善MAS的氧合,缩短氧暴露时间和呼吸机使用时间,降低肺气漏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可作为更有效、更安全的抢救性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无创性机械通气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于我院收治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患者42名,随机分为实验组17名,对照组25名,护理人员对实验组在常规的护理方法上再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指导教育,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方法,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对无创性机械通气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9例在30分钟内适应呼吸机,出现惊恐、自感呼吸困难等心理障碍感觉的人数比例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对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依从性经比较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影响患者对无创性机械通气的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麻醉科(116011)吴崇天机械通气是以机械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的方法。它可增加通气量,改善换气功能,维持一定血氧浓度,在心肺复苏、呼吸衰竭及重危病人抢救中日益得到普遍应用、机械通气主要指呼吸机的应用,现将有关呼吸...  相似文献   

6.
新技术应用对机械通气极低出生体重儿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的治疗技术如肺表面活性物质 (PS) ,鼻塞CPAP(NCPAP) ,以及开展新生儿转运对需机械通气的极低出生体重儿 (VLBWI)预后的影响。 方法  73例因呼吸衰竭、反复呼吸暂停、心肺复苏需机械通气的VLBWI按用新技术前后分为A组 3 2例 (1995~ 1998年 )和B组 41例(1999~ 2 0 0 2年 )。B组有 10例用PS(占 2 4% ) ,拔管后改用NCPAP 12例 (占 2 9% ) ,转运的患儿有11例 (占 2 7% )。 结果 两组比较 ,B组存活率明显提高 (3 9%与 71% ,P <0 .0 5) ;机械通气时间缩短 [(8.15± 11.57)d与 (4.59± 3 .50 )d(P <0 .0 5) ] ;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 (47%与 2 4% ,P <0 .0 5) ;低体温、代谢性酸中毒B组亦明显减少 ,而慢性肺疾病、颅内出血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 VLB WI生后即予PS预防和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 ;尽早撤离呼吸机 ,改用NCPAP ;开展新生儿转运 ,可能提高VLBWI机械通气的存活率 ,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于重症病人的护理具体措施。方法:提高对机械通气的认识,了解机械通气中常见的问题,以及护理知识,现通过对机械通气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大家对机械通气的认识。结论:通过对于重症病人机械通气的护理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提高重症病人的拔管速度,并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选取为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之间我院收治的128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各类药物应用比例。结果:从两组患者治疗后4hHR、RR、PaCO2以及PaO2改善效果来看,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两组患者的应用比例来看,观察组茶碱类药物、皮质激素以及β2受体激动剂应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较单纯应用常规治疗效果更好,在进行此类患者抢救、缓解哮喘时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20年中,尽管死于原发性呼吸衰竭的早产儿明显减少,但是与机械通气相关的疾病仍时有发生,目前关于早产儿呼吸支持的最佳策略仍未达成一致。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加容量保证(SI MV+VG)是一种新型的、同步的时间转换和压力限制的通气模式,这种通气模式对早产儿通气改善的优点在于它能保证潮气量接近生理需要量水平,这对锻炼患儿自己呼吸、防止潜在的肺损伤,同时防止过低潮气量引发肺不张的可能性大大减小了[1]。本研究通过一组发生呼吸衰竭使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中使用SI MV+VG与传统的SI MV模式对气道压力、每分钟通气量、潮气量等…  相似文献   

10.
既往文献报道孕妇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比例不足0.2%,占孕产妇总死亡人数的15%[1].中国二孩政策开放后,虽然出生率未上升,但由于高龄及辅助生殖助孕等人群增多,导致高危妊娠及合并器官功能障碍的比例增加.尤其是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全球爆发后,陆续报道采用辅助机械通气甚至采用体外膜肺氧合(ex...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1月至2015年10月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新生儿肺出血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照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肾上腺素;观察组气管内注入血凝酶、猪肺磷脂注射液。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48h肺出血面积、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12、24、48h与治疗前肺出血面积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2、24、48h肺出血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出血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84.31%(43/51),显著高于对照组66.67%(3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机械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可以显著减少肺出血面积,缩短肺出血持续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循环因素对重度窒息新生儿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循环系统脏器功能衰竭对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382例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后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临床资料,按显效与否分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上机1h时不显效率为24.1%(足月儿为19.4%,早产儿为34.5%);不显效组窒息程度显著重于显效组,足月儿不显效组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DIC、心力衰竭患病率分别为84.3%、51.0%、80.4%、49.0%、54.9%,早产儿不显效组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DIC和心力衰竭患病率分别为65.9%、68.3%、75.6%、58.5%,均显著高于相应的显效组;在加用针对循环衰竭病症的处置措施使病情稳定后,不显效组94.1%的足月儿、92.7%的早产儿的血气指标纠正到正常范围,出院痊愈率和显效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循环系统脏器功能衰竭是呼吸衰竭时机械通气效果不显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及时纠正循环衰竭病症的病理生理改变能有效地改善血气和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静脉滴注枸橼酸芬太尼应用于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采用机械通气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枸掾酸芬太尼静脉滴注,对照组使用安慰剂维生素B6进行镇痛。采用新生儿疼痛、兴奋和镇静评分法(N-PASS)记录疼痛评分,同时记录不同时间段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用药1h内两组N-PA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用药3h开始,观察组N-PASS评分开始下降,用药3、12、24h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3h内,两组患儿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率从用药12h开始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2h开始观察组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枸掾酸芬太尼对新生儿机械通气进行镇痛,具有显著的镇痛效果,可避免疼痛引发的心率加快,血压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归纳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特点,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PS)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RDS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2006年9月至2008年2月在河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168例RDS患儿临床资料,平均胎龄为(32.3±3.7)周,平均体重为(1.73±0.75)g。观察比较国产PS(珂立苏,calsurf)应用前后的主要血气指标、呼吸机参数、机械通气模式以及并发症、转归等。结果 应用PS在0、1、12和72 h不同时点的比较显示:吸氧浓度(FiO2)分别为0.51±0.11、0.32±0.1、0.28±0.08 和 0.26±0.09。应用PS 1h时,RDS患儿所需FiO2明显下降,此后下降幅度逐渐减小(P < 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 /吸入氧浓度FiO2(P/F)和动脉血氧分压/肺泡氧分压a/APO2比值则随时间变化呈逐渐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PS能较快地改善新生儿RDS氧合状况;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接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小剂量芬太尼持续滴注对机械通气早产儿的镇痛作用、神经行为以及短期预后的影响。 方法 2000年10月至2003年10月,将广东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8例早产儿滴注芬太尼,平均剂量为(1.10±0.06)μg/(kg·h),平均滴注时间为(65±5)h,对照组18例患儿,以相同滴注速度滴注注射用水。应用镇静行为评分评价患儿的镇静效果,并记录各患儿的通气指标以及预后数据。 结果 实验组的镇静行为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的机械通气参数及短期预后无显著差异。 结论 短时间小剂量滴注芬太尼可降低机械通气的早产儿行为评分,并能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low dose fentanyl infusion analgesia on behavioural and neuro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and short term outcome in ventilated preterm infants.Methods From Oct.2000 to 2003,18 ventilated preterm inf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receive a mean fentanyl infusion of (1.1±0.06)μg/(kg·h) for (65±5) hours,and 18 untreated infants were considered as the control groupA behavioural sedation score was used to assess the infants' behaviour.Outcome data and ventilatory indexes were recorded for each infant.Results The fentanyl group showed significantly lower behavioural stress scores than controls.The two group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entilatory variables or short term outcome.Conclusion A short course of low dose fentanyl infusion reduces behavioural sedation scores and neuroendocrine stress response in preterm ventilated infants. Key wordsFentanyl;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Stress response;Mechanical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与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应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探讨对早产儿NRDS的理想治疗与护理方式。方法将128例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依据治疗方式分组,其中65例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设为观察组,其余63例仅行机械通气治疗,设为对照组。观察两组高、最大吸气峰压(PIP)时间、高平均气道压(MAP)时间、高吸入氧浓度(FiO2)时间及上机时间;观察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死亡与致残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PIP、MAP、FiO2、上机与住院时间、死亡率与致残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各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联合PS治疗极低体重早产儿NRDS,可明显改善其呼吸机条件,有利于缩短上机与住院时间,对并发症降低与预后的改善均具显著作用,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究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A组与B组,每组45例。A组和B组气腹开始后头低脚高位5 min时分别给予PEEP 4 cmH2O和8 cmH2O进行通气。采用容量控制通气模式,记录其气腹后5 min(T1)、气腹后15 min(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结束后5 min(T4)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计算其动态肺顺应性(Cdyn),并在术前1 d与术后1周通过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评估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B组PaO2在T2、T4时明显高于A组,其PaCO2在T2、T3、T4时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例因呼吸衰竭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4例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PP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呼吸频率(RR)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PPV组在上机后6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RR在上机12h有显著下降。而IPPV组在上机12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 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RR在上机24h仍无显著改变。上机2h SIPP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1),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PPV组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PP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机械通气中镇静剂的使用次数和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正>孙梅,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于1996年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小儿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现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副主任、小儿消化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委员、辽宁省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沈阳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系《中国实用儿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中国小儿急救医学杂志》、《临床儿科学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世界儿科学杂志》(英文)、《中华妇幼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