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5 毫秒
1.
刘定荣 《四川医学》2008,29(5):584-585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24例孤立性蝶窦痰病患者其临床表现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均行鼻内镜下蝶窦手术.结果 24例中囊肿6例,真菌性蝶窦炎18例.全部患者经CT或MRI检查及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经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清理术,24例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或消失.结论 孤立性蝶窦良性病变易误诊、漏诊.诊断本病有赖于CT和MRI检查,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本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2.
赵之栋 《海南医学》2014,25(6):886-887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特点及其经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手术方法及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痛、鼻涕倒流,主要影像学特征为蝶窦内软组织影,真菌感染中央常可见高密度钙化斑。全部患者鼻内镜下行蝶窦开放术,定期换药,随访2年,全部治愈。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扫描及鼻内镜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和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刘蓓  梁建平  陆秋天  陈世强  瞿申红 《广西医学》2008,30(10):1509-1510
目的 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诊断与鼻内镜微创手术.方法 孤立性蝾窦病变患者22例,在鼻内镜下采用Stryker电动吸切器扩大蝶窦自然口或直接开放蝶窦前壁处理蝶窦病变.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蝶窦炎10例,蝶窦真菌病6例,蝶窦囊肿5例,蝶窦息肉1例.22例均治愈,无脑脊液漏、术中大出血及视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病变复发.结论 对不明原因头痛头昏、眼部症状及抽吸性血痰者应尽早行鼻窦CT扫描或MRI检查,以期早期确诊.鼻内镜下上鼻道径路配合切割吸引器使用行蝶窦开放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最直接、安全并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李梅生  孔秋艳 《中原医刊》2007,34(12):24-25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1例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征性,以头痛和眼部症状多见。一次性确诊5例,其他被误诊、漏诊。全部病例经CT或MRI确诊,并经鼻内镜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全部病例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症状完全缓解26例,改善4例,无效1例。全部病例随访1年以上,4例分别于术后3、4、6及7个月症状复发,经鼻内镜下清理后缓解。超过一年以上者无复发病例。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易被漏诊、误诊,CT或MRI是确诊的标准。早诊断,早治疗非常重要,鼻内窥镜手术是首选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率和治疗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5例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鼻内镜检特点以及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蝶窦病变最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鼻部症状并不典型。经影像学及鼻内镜检可确诊为孤立性蝶窦病变。经鼻内镜手术并随访6个月至3年,15例患者中1例复发,其余获治愈,治愈率达93.3%。复发患者经再次手术后获治愈。结论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临床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CT、MRI和鼻内窥镜检查提高了对个孤立性蝶窦病变的诊断水平,经鼻内镜蝶窦手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炎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孤立性蝶窦炎症状诊断、影像学检查显示有单纯蝶窦炎性病变的患者50例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比较手术前及术后3、12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回顾性分析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对孤立性蝶窦炎的疗效。结果 50例孤立性蝶窦炎患者经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术前的VAS评分及鼻内镜Lund-Kennedy评分与术后3、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蝶窦自然开口径路蝶窦开放手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炎具有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安全等优点,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临床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鼻内镜下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患者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者术前均经CT或MRI检查及鼻内镜检查,8例病理报告可见大量真菌菌丝,未侵及黏膜基底层;炎症6例;黏膜囊肿6例;黏液囊肿4例;脓囊肿1例;骨瘤1例;软骨瘤1例;内翻性乳头状瘤1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嗅母细胞瘤1例。30例均临床治愈,无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行保留中鼻甲经嗅沟径路进行蝶窦开放术治疗孤立性蝶窦病变,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8.
既往认为蝶窦炎多并发后组筛窦炎及其他鼻窦炎,孤立者甚少。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及鼻内镜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发现孤立性蝶窦炎或以蝶窦炎为主要病变者并不少见。我科2000~2002年共收治此类病人12例,经鼻内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医学综述》2007,13(23):1855-1856
目的提高对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症状、体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分析32例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鼻内镜手术32例的手术。结果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术,治愈27例,其中17例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0例术后3~5d症状缓解;好转5例其中3例仅感轻微头痛和嗅觉失灵,鼻内镜见窦口黏膜肿胀。CT/MRI复查未见窦腔病变。术后1个月复诊窦口开放率为93.75%(30/32),随访6~48个月无病变及症状复发,未再次手术。结论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经CT或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加之以鼻内镜检查均可明确诊断,且经鼻内镜手术对其治愈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对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症状、体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 分析32例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与途径及病人总的治疗与恢复情况。结果 经鼻内镜蝶窦开放术,治愈27例,其中17例手术后症状立即消失,10例术后3-5d症状消失;好转5例,仅感轻微头痛和嗅觉失灵,鼻内镜见窦口黏膜肿胀。术后1个月复诊窦口开放率为93.75%(30/32),所有病例均随访6-48个月无病变及症状复发,CT/MRI复查未见窦腔病变。未再次手术。结论 孤立性蝶窦良性疾病经CT或MRI等高清晰度的影像学检查加之以鼻内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且鼻内镜下经蝶筛隐窝入路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安全有效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侵袭型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1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为霉菌性蝶窦炎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学及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采用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术后6-8周术腔逐渐上皮化,临床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非侵袭型孤立性霉菌性蝶窦炎因其临床表现的非特异性、蝶窦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临床上易误诊、漏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及对鼻窦CT的读片理解可获取更精确的信息,鼻内镜下蝶窦开放定位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CT及MRI影像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诊治的20例鼻内镜手术后病理证实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临床资料,均行CT及MRI检查,评估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20例单侧良性蝶窦病变患者中,7例为蝶窦囊肿,CT见蝶窦内呈圆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的软组织密度影,其中蝶窦腔膨胀者骨质吸收减少,MRI呈长T1、长T2不规则球形影;7例为真菌性蝶窦炎,CT见其蝶窦内呈不规则点片状钙化斑、云絮状影,毛玻璃样改变,MRI见蝶窦内混杂信号,炎症片状渗出影,真菌结节T2WI低信号;4例为蝶窦脑脊液鼻漏,CT发现蝶窦中单纯软组织密度影,MRI上有线状高信号影将脑脊液高信号影及鼻窦内高信号液体影相连,脑组织、鼻黏膜呈明显低信号;内翻性乳头状瘤2例,CT见蝶窦中软组织不均匀密度影,MRI上肿物不均匀强化,条索样或"脑回征"。结论 CT及MRI可为单侧良性蝶窦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全面影像信息,其中CT对病变周围骨质改变、MRI对病变侵袭范围分别有较好显示效果,两者联合对病变有较高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3.
陈岚  白广平 《河北医学》2009,15(1):75-77
目的:探讨蝶窦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慢性蝶窦病变13例临床资料。结果:13例均经过鼻窦CT扫描或MR检查明确诊断后,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随诊6个月至2年,全部治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CT或MR能早期明确诊断慢性蝶窦病变,鼻内镜下蝶窦手术治疗蝶窦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处理孤立性蝶窦病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5例孤立性蝶窦病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于鼻内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均一次性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孤立性蝶窦疾病安全、直接、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孤立性蝶窦疾病的临床特征.方法:12例均行鼻窦CT检查,1例行药物治疗,11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中蝶窦囊肿7例,蝶窦炎3例,真菌性蝶窦炎(真菌球)2例;临床表现以头痛为主,另外还有鼻部及眼部症状.随诊0.5~2年,症状均消失,无复发.结论:孤立性蝶窦疾病以良性病变为主,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头痛多见,结合影像学检查可诊断,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孤立性蝶窦真菌病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4年12月诊治的18例孤立性蝶窦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术前均经鼻窦CT、MRI及鼻内窥镜检查,均用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鼻腔径路对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行微创治疗,术后病理报告均为非侵袭性蝶窦真菌病,随访3个月至8年无复发。结论:鼻内窥镜联合切割吸引器微创治疗孤立性蝶窦真菌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