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 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 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唾液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水平检测与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评估的联系。方法 45例终末期肾病患者,按照血液透析时间,将其分为透析前组、透析后组,均45例。收集所有患者2 ml唾液,2 ml动脉血,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含量进行检测,并对透析前组、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唾液尿素、Cr、UA水平与血清水平的关系,分析两组患者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结果 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与唾液尿素、Cr、UA水平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经过透析,透析后组患者的血清、唾液尿素、Cr、UA浓度均明显降低,与透析前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后血清、唾液尿素、Cr、UA的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唾液尿素、Cr、UA浓度明显降低,其清除效果与患者血清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唾液尿素、Cr、UA水平检测具有评估患者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评价。方法10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50例。血液透析组采取血液透析治疗,腹膜透析组则采取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1年生存率;治疗前后血压以及肾功能指标水平;不良透析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总有效率100.00%(50/50)显著高于血液透析组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水平分别为(98.67±6.91)mm Hg(1 mm Hg=0.133 kPa)、(150.25±3.28)mm Hg、(34.13±3.21)g/L、(34.22±6.22)mmol/L,治疗后分别为(75.56±3.11)mm Hg、(121.19±2.11)mm Hg、(31.26±3.25)g/L、(11.21±1.24)mmol/L;血液透析组患者治疗前舒张压、收缩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水平分别为(98.34±6.56)mm Hg、(150.01±3.12)mm Hg、(34.14±3.11)g/L、(34.32±6.22)mmol/L,治疗后分别为(83.67±3.67)mm Hg、(132.14±2.77)mm Hg、(32.72±3.02)g/L、(22.78±3.21)mmol/L。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血清白蛋白、血清尿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腹膜透析组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不良透析事件发生率10.00%低于血液透析组的2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效果好,可更好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与血液透析(H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透析充分性的影响,为临床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5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透析方法将患者分为1组(25例)和2组(31例),1组患者实施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方法,2组患者实施血液透析方法,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表现、血液指标、尿素清除率以及透析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系统性治疗后,两组患者恶心呕吐、乏力等症状均有明显好转,且活动能力、水肿情况、酸中毒纠正率均显著提升,其中2组改善更为明显,与1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治疗结束后,2组尿素氨下降明显,1组总蛋白和白蛋白下降明显,2组高血钾发生率明显比1组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素清除率明显高于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透析后出血、高血压、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1组,但1组感染发生率高于2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终末期糖尿病肾病HD患者多于CAPD患者,多数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充分性可以达到标准,其主要并发症为低血压、高血压、出血等,而高钾血症可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猝死;CAPD患者年龄偏大,其透析效果能够达到血液透析水平,并能很好的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较低。  相似文献   

5.
陈攀  黄涛 《华西药学杂志》2013,28(4):439-440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中TNF-α、CRP、IL-6及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符合试验标准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均分为沙格列汀+厄贝沙坦组和厄贝沙坦组.分别观察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患者临床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Cr)和血尿素(UA),以及血浆中TNF-α、CRP、IL-6和TGF-β1浓度的变化.结果 通过8周治疗后2组患者UAER、Cr和UA以及血浆中TNF-α、CRP、IL-6和TGF-β1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沙格列汀+厄贝沙坦组下降较厄贝沙坦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厄贝沙坦组患者HbA1c变化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而沙格列汀+厄贝沙坦组患者HbA1c在治疗8周后较前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和单用小剂量厄贝沙坦均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和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炎症反应,且沙格列汀联合小剂量厄贝沙坦更加有效.该结果一方面表明可能进一步加强血糖控制可以延缓糖尿病肾病的病程;另一方面也说明沙格列汀有可能通过除降糖外的其他机制抑制了糖尿病肾病的炎症反应,但仍需进一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透析前血钾水平,了解个体化钾浓度透析治疗对病人心血管功能及机体内环境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观察其透析前血清电解质尤其是血钾水平,将患者分为高钾血症组(血钾> 5.5 mmol/L)和低钾血症组(血钾< 3.0 mmol/L),改变传统透析液钾离子浓度:对高钾血症患者使用3.0 mmol/L低钾透析液,对低钾血症患者使用4.0 mmol/L正钾透析液,观察血液透析前后患者血清钾水平变化.结果 应用钾浓度调整后的透析液治疗后,高、低钾血症患者血钾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5.9±0.4)mmol/L、(3.2±0.2)mmol/L调整至治疗后的(4.6±0.5)mmol/L、(4.1±0.3)mmol/L.患者在透析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功能状态稳定,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监测透析前的血钾浓度,根据检测水平配制个体化钾浓度透析液,将患者血钾水平控制于理想水平,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研究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采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两种模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接受透析的病情处于终末期阶段的糖尿病肾病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治疗组接受腹膜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配对在线透析滤过(PFD)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对终末期肾病患者β2-微球蛋白(β2-MG)清除的作用。方法51例接受MHD患者随机纳入PFD组及MHD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及β2-MG。结果两组BUN、Cr清除无显著差异(P>0.05);PFD组治疗后β2-MG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小分子的清除,PFD与MHD作用相似,但对中等分子量物质的清除,PFD明显优于MHD。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的血液透析时机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观察糖尿病终末期肾病(ESDN)及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NOR-ESDN)血液透析患者首次透析前血尿素氮、肌酐以及透析期间并发症、存活率。结果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的存活率较非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透患者短,心血管并发症及感染并发症较NOR-ESDN血透患者发生多。结论 ESDN患者透析时机的选择应早于NOR-ESDN患者,应积极预防和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医药科学》2016,(20):135-137
目的探讨维持性控制护理对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7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维持性控制护理。比较两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平均血细胞压积明显低于观察组,平均尿素清除指数和尿素降低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QLQ-C30P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维持性控制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复习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的各种危险因素,寻找针对性治疗方案。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血液透析且并发脑出血症状的20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其设定为实验组,同期选择常规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2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接受透析之前,实验组研究对象的血压和血肌酐等指标水平都大于对照组研究对象,而实验组研究对象在透析时间、透析质量方面却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十分显著(P<0.05)。结论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并发脑出血通常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致,因此需要提升透析质量、积极控制血压来防止脑出血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肖剑  周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06-907
目的 探讨高通量透析器在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透析组(HD组)和高通量透析组(HFHD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生化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 住院期间,HFHD组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HD组(x2=2.94,P<0.05);其他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透析后,两组肌酐、尿素氮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 =6.988、11.241、7.609、13.282,均P<0.05),HFHD组较HD组下降更为明显(t=1.402、4.781,均P<0.05);HFHD组空腹胰岛素、HOMA-IR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52、5.807,均P<0.05);两组白蛋白、血钾水平等治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高通量透析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终末期肾病疗效肯定,能改善患者体内胰岛素抵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宋洁  李小萍  石理华  张建荣  李辉 《河北医药》2012,34(24):3706-3708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与非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分为HD组32例和CAPD组28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LISA)检验透析起始、透析3个月后2组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 HD组与CAPD组患者透析3个月后hs-CRP、IL-6、TNF-α水平较透析起始升高(P<0.05);透析3个月后,HD组患者血清微炎症指标:hs-CRP、IL-6、TNF-α水平高于CAPD组(P<0.05)。结论 HD和CAPD可导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炎症状态进一步加重,而且HD与CAPD对微炎症的影响存在差异,HD治疗可进一步加重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糖尿病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方法对我院39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以血液透析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患者的血压、血糖、白蛋白、血肌酐和BUN等情况进行观察,比透析治疗后患者的存活情况和死亡情况。结果患者通过血液透析后,患者的血尿素氮和血肌酐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血压、血糖是透析患者常出现的并发症,对于这一情况的防治可使患者进行蛋白的补充,并有效控制血糖。结论对于糖尿病肾病终末期患者而言,早期的血液透析治疗非常的重要,在透析过程中还要注重低血糖、低血压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对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58人,均采用聚砜膜透析器透析,分别在透析前以及透析结束后(临下机前5 min)抽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观察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患者透析前后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明显变化,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透析过程本身对血清(1→3)-β-D-葡聚糖浓度无影响,聚砜膜透析器透析不会导致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的假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比终末期肾病采取常规血液透析与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的疗效。方法 9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分为A组及B组,各46例。A组予以常规血液透析治疗, B组予以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T(cTnT)、甲状旁腺激素(PTH)、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透析后, B组患者的BUN、Cr、cTnT、PTH、BNP水平分别为(11.16±4.12)mmol/L、(328.56±55.47)μmol/L、(14.77±6.59)ng/L、(518.55±68.79)ng/L、(0.48±0.16)μg/L,均低于A组的(14.52±4.50)mmol/L、(358.54±57.24)μmol/L、(30.33±8.62)ng/L、(844.62±95.24)ng/L、(0.81±0.26)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低血压、肺部感染、营养失衡、肌痉挛以及心肌缺血发生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终末期肾病治疗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维持性血透患者透析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的变化,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7水平与微炎症的关系,研究透析后CD4+T淋巴细胞的分化方向。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半年以上的患者2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健康志愿者21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健康志愿者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血清尿素氮(BUN)、血磷水平,于血液透析前、后观察记录1次。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患者血透前的血清IL-17、BUN、血磷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血透后BUN、血磷水平较血透前下降(P<0.01);血透后血清IL-17水平较血透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 IL-17可能参与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功能异常和微炎症的发病机制,血透后IL-17升高,透析后CD4+T淋巴细胞可能向IL-17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影响及皮肤瘙痒的效果。方法:45例有皮肤瘙痒症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高通量和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3个月。所有患者采集入组后第1天透析前、后血标本及治疗3个月后透析前血标本,检测血钙、磷水平,同时观察患者皮肤瘙痒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钙、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单次后,对照组单次透析前、后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钙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钙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磷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清钙、磷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通量透析能有效地增加血磷清除,稳定血钙,减轻患者皮肤瘙痒症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不同血液净化方法治疗尿毒症并发皮肤瘙痒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有不同程度皮肤瘙痒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血液灌流串联血液透析组(HPHD)、高通量透析组(HPD)、血液透析组(HD)3组.记录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2、4周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甲状旁腺激素、血浆清蛋白、补体等的变化及皮肤瘙痒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对各组指标进行比较;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PTH水平.结果 3种治疗方式均可使PTH降低,其中HPHD和HPD组首次透析后、治疗2周与4周后患者PTH的血浓度较首次透析前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首次透析后、治疗2周与4周后患者PTH的血浓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与HD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组在不同阶段补体、血红蛋白含量、清蛋白、血小板计数等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和高通量透析能有效地清除PTH,从而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是治疗肾移植术后并发皮肤瘙痒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两种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川鄂  何小华 《中国药师》2011,14(12):1791-1792
目的:观察两种透析治疗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终末期肾病患者60例,按透析方法分为血液透析治疗组和腹膜透析治疗组,每组各30例,用肾病透析患者生命质量调查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两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认知能力工作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在总体健康、情感职能、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社交质量、肾病对日常生活的影响等方面优于血液透析组(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血液透析多于腹膜透析(P<0.05).结论: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优于血液透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