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脑感染性肉芽肿在临床上可见到的有脑化脓性肉芽肿、脑结核瘤、脑真菌性肉芽肿,我院从1999—03~2002—02在临床上发现,并经CT扫描证实者25例,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与CT征象有其独特的一面,均内科保守治疗治愈,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脑内小肉芽肿继发癫痫的CT脑立体定向开放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对31例儿童脑内小肉芽肿继发癫痫病变直径在0.4~2.5cm之间的患采用CT脑立体定向仪定位,显微镜下切除病灶。结果 31例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将病灶完整切除,无手术并发症及死亡。随访8个月~3年,经CT复查证实无复发,癫痫消失,脑电图正常。结论 儿童脑内小肉芽肿继发癫痫的CT脑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脑内病灶,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和显微手术切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常易误诊。血吸虫卵肉芽肿常邻近或位于大脑皮质或皮质下层,手术疗效也不尽满意。本文通过对10例脑型血吸虫病的诊治经验,总结出脑型血吸虫病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血吸虫卵肉芽肿的优点和操作方法。10例病人手术效果满意,随访半年~6年无1例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PECT与CT或MRI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0-10—2011-10确诊为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60例,全部进行SPECT与CT或MRI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临床检查,SPECT临床诊断阳性率100%,CT临床诊断阳性率71.11%,MRI临床诊断阳性率86.67%。SPECT和CT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2,P<0.05)。SPECT和MRI对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诊断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1,P<0.05)。结论 SPECT在慢性脑供血不足临床诊断上具有重要作用,敏感度更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癫痫型脑血吸虫肉芽肿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有癫痫发作的脑血吸虫病肉芽肿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对武汉同济医院195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250例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及术前评估。结果25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随访196例,有180例癫痫术后得到控制。结论对于癫痫型脑血吸虫肉芽肿,在抗癫痫药物治疗无效及有明显颅内占位效应时都应尽早手术,术中的脑电监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建立家兔脑型血吸虫病模型,为观察脑型血吸虫病的形态学和临床症状、研究其免疫反应以及探讨其发病机理提供重要手段。方法新西兰大耳兔60只随机分成手术组(n=30)、假手术组(n=20)和对照组(n=10)。在手术组中,直接将血吸虫虫卵悬浊液注入家兔大脑,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假手术组采用相同的手术方式,但是注入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对照组不采用任何手术。术后对动物神经系统临床症状进行观察,并于第3、5、7、10、20和30天对家兔脑组织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果手术组家兔术后出现各种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厌食、局部抽搐、全身抽搐以及瘫痪。病理切片证实在术后第3天,家兔神经系统中形成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并伴有轻微的炎症。在第7-10天,红细胞临近区域形成一些虫卵肉芽肿,伴随有数量较多的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在其周围。在第14-20天,虫卵肉芽肿主要处在增生期。在第30天,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处于纤维化治愈阶段,肉芽肿区域逐渐被纤维性神经胶质细胞取代。此外,假手术组和对照组家兔术后表现正常,病理切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本方法可以成功建立脑型血吸虫病动物模型。在实验中,血吸虫虫卵的抗原性、动物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年收治的17例迟发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于伤后5-10d出现恶化,CT复查有脑肿胀,经加强综合脱水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病情隐蔽性强,应加强观察、积极行CT复查,如能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脑CT变化,旨在探讨其记忆减退与脑CT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脑CT检查,结合神经心理学测试,对30例AD患者和30例年龄、性别与之相匹配的健康老年人进行测试与比较。结果 MMSE得分与CT参数中外侧裂宽度和额角指数呈负相关,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AD患者额颞叶萎缩与其记忆障碍密切相关。结论 利用脑CT检查,结合简短精神量表(MMSE),可从脑形态和脑功能对AD患者做出确切评价,为其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探讨脑性瘫痪患儿的颅脑CT表现以及CT结果在脑瘫患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中的应用。方法:对1994年~1998年临床诊治的25例脑瘫患儿均作颅脑CT扫描并进行分析。结果:所有25例患儿之CT结果中有22例显示异常。结论:颅脑CT可为脑性瘫痪患儿提供病因及病理基础,并为诊治及预后提供依据,但因受其分辨率所限,CT结果应结合临床进行科学分析。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开放手术摘除颅内小病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于 1 997~ 1 999年采用 CT导向立体定向技术 ,对 2 0例颅内小病灶开放定向直视手术 ,疗效十分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与方法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病人均经 CT诊断为颅内小病灶 ,其中男 1 3例 ,女 7例 ,年龄 7~ 46岁 ,平均 2 4岁。临床表现为癫痫大发作与小发作交替出现者 1 1例 ,局限性发作 3例 ,偏瘫 4例 ,失语 2例。病理诊断为慢性炎性肉芽肿 6例 ,脑猪囊虫病 1 1例 ,海绵状血管瘤 3例。 CT表现及病变部位 :脑猪囊虫病及其慢性肉芽肿 CT扫描表现为等密度、略高或高密度小病灶 ,周围有大片脑水肿 ,病灶有明显增强效应。海…  相似文献   

11.
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临床、病理学、放射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点、放射学特征、病理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至今在临床上极少见.术前往往误诊为脑膜瘤。该病在CT征象中表现为等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边界清楚的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的强化。该病在MRI扫描中T1W1、T2W1及T2Flare常呈高、低及等密度的多种混杂密度的类圆形特征,强化显影时可见病灶内多个条索状或环形强化。其特征性影像是靠近脑组织的内侧边界有一层强化的“增强线”,而靠近颅骨侧则没有。手术对于该病的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结论颅内硬膜外炎性肉芽肿的最终诊断主要依赖于病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在术前难以诊断正确。最好的治疗措施为手术切除肉芽肿,术后也可辅以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行CT和MRI诊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07—2016-02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经CT、MRI影像学诊断结果,分别比较两种方法检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病灶数量、检测阳性率。结果 47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经CT扫描,共检出阳性患者28例(59.57%),病灶40个;经MRI扫描,共检出阳性患者44例(93.62%),病灶74个,无论是在检出阳性率还是病灶的检出数量上,MRI显著高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MRI均可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MRI的检测灵敏度相对更高,更有利于病情的评估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附五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浆细胞肉芽肿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7年1月至2002年3月收治的5例颅内浆细胞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例病人,2例位于左顶叶,余3例分别位于右颞叶、右额叶和枕骨大孔区,头CT显示为高密度,MRI为长或等T1、长T2信号,注射造影剂后明显增强。术前诊断为脑转移瘤、脑囊虫病、脑脓肿和脑膜瘤,术后经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肿物主要由3种成熟的细胞组成,即浆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细胞,以浆细胞为主,浆细胞胞浆内κ、γ轻链均呈阳性表达。手术切除后给予激素治疗,预后良好。结论 颅内浆细胞肉芽肿少见,易引起误诊,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和激素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垂体瘤临床拟诊常常要早于放射学检查,当今,其诊断方法包括CT、MRI、颅骨x线平片以及目前已废弃不用的气脑造影。若疑有鞍上扩延,应先作CT检查;在没有视交叉受累的征象时,选用MRI作为检查方法:如要作开颅手术,术前都要做MRI。所以在一般情况下,都要做MRI,而CT可作为健康检查的筛选方法。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5.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八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脑血吸虫性肉芽肿八例分析林元浩,徐善水,李振球,舒崇厚,陶进,潘先文,许安定,江晓春脑血吸虫性肉芽肿临床少见,我院自1979年5月至1992年5月共收治8例,其中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例临床确诊。现分析如下并讨论本病的临床特征,CT扫描特点及外科治...  相似文献   

16.
脑多发性结核瘤11例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与病理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多发性结核瘤的临床、脑脊液细胞学和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1月至2005年5月我院诊治的脑多发性结核瘤11例。结果 患者临床上以发热和头痛起病,脑膜刺激征4例,意识障碍5例,偏瘫3例,抽搐2例。脑脊液压力升高8例,脑脊液蛋白升高10例,糖减低7例。脑脊液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7例,升高4例;脑脊液细胞学见4例呈混合性细胞反应,2例呈淋巴-单核细胞反应,3例未见异常。11例头MRI均显示脑内多发结节或占位性病变,11例强化明显。5例开颅脑活检证实为结核性肉芽肿,抗酸染色阳性3例。结论 脑内多发性结核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颅内结核感染,综合其临床表现、影像学和脑脊液细胞学等特点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7.
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在脑型血吸虫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型血吸虫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分析42例脑型血吸虫病的CT、MRI及CSF免疫学检查资料。结果 本组42例,通过影像学及免疫学检查获明确诊断40例,1例不能完全排除脑肿瘤通过术后病理诊断为脑型血吸虫病,1例高度怀疑脑型血吸虫病经吡喹酮诊断性治疗证实。结论 CT及MRI对脑型血吸虫病的定位和定性诊断有很大的价值,比较而言,MRI在显示病变的主要病理改变时,其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CT高,CSF免疫学检查对脑型血吸虫病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神经系统结节病的发生率约为5%。主要侵犯周围神经、脑实质,其病理改变为非干酪性肉芽肿或肉芽肿性血管炎,临床表现因其侵犯部位和病变的范围而异,根据脑脊液(CSF),CT检查,结合结节病的其他全身表现及活组织检查可确定诊断。治疗以皮质激素为主,无效时可试用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颅内炎性肉芽肿的CT表现及病理基础.方法回顾分析287例颅内肉芽肿的CT动态表现、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结核性肉芽肿132例(45.99%),小脓肿112例(39.02%),病毒性脑部炎症10例(3.48%),霉菌性肉芽肿11例(3.83%),囊虫性肉芽肿22例(7.67%);CT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脑出血的分型分期治疗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的血管受损而引起的出血,其病因有多种,临床上将非创伤性引致称为原发性脑出血或自发性脑出血。自从提出重视脑卒中的个体化治疗观点,尤其是近年对脑梗死分型分期治疗的进一步论述以来,在临床上反应较为强烈,受到普遍关注。由于脑出血患多有显的临床征象,可通过CT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及时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