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合成5-(4-氯苯基)-N,N-二甲基-7-三氟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酰胺,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根据吡唑并[1,5-a]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的基本结构,设计了5-(4-氯苯基)-N,N-二甲基-7-三氟甲基吡唑并[1,5-a]嘧啶-3-酰胺,并以乙氧基甲叉基氰乙酸乙酯和对氯苯乙酮为起始原料,经4步反应得到目标产物.以环磷酰胺为阳性对照药,通过体内试验,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定.结果 合成了3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结构经IR和1 H-NMR确证.结论 化合物7显示出较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2.
N1-(芳)烷氧酰基烷酰基-5-氟尿嘧啶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合成有适当脂溶性的N1-(芳)烷氧酰基取代的5-氟尿嘧啶衍生物。方法将5-氟尿嘧啶用六甲基二硅烷胺进行硅醚化,然后再与不同的二酸单苄酯酰氯反应,得目标物(Ⅰ);(Ⅰ)经氢化脱苄,得目标物(Ⅱ);随后与卤代烃发生酯化反应,得目标物(Ⅲ)。结果合成了12个5-氟尿嘧啶衍生物。结论合成的12个5-氟尿嘧啶衍生物经^1H-NMR、IR、MS所确证为实验的设计产物。  相似文献   

3.
吡唑并[4,3-d]嘧啶-7-酮类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新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设计合成未见文献报道的吡唑并[4,3-d]嘧啶-7-酮类衍生物。方法:以2-甲氧基桂皮酰氯与1-甲基-3-正丙基-4-氨基吡唑-5-甲酰胺反应制得化合物Ⅰ,而后闭环得化合物Ⅱ,化合物Ⅱ经2步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Ⅳ。结果:成功合成了目标化舍物以及反应过程中的两个中间体。结论:新化合物的结构经IR,1H-NMR和MS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新型的以细胞信号转导为靶点抗肿瘤活性物质.方法:根据先导化合物金雀异黄素的结构,设计合成了一类金雀异黄素衍生物:5-羟基-4'-硝基-7-取代氧基异黄酮.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卤代烃反应;采用MINI法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了体外抑制MDA-MB-435肿瘤细胞增殖实验.结果:得到2类重要中间体:4'-硝基脱氧安息香和4'-硝基金雀异黄素(4-6)和 6个目标化合物,其中5-羟基-4'-硝基-7-甲氧基异黄酮(4-1)、5-羟基-4'-硝基-7-烯丙氧基异黄酮(4-2)、5-羟基-4'-硝基-7-对氯苄氧基异黄酮(4-3)、5-羟基-4'-硝基-7-苄氧基异黄酮(4-4)和5-羟基-4'-硝基-7-乙氧基异黄酮(4-5)为首次报道.除化合物(4-6)具有较好的抗肿瘤活性外,其余化合物抗肿瘤活性都较弱.结论:在7位羟基上引入简单烃基不能提高该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金雀异黄素进行结构改造,设计合成7-取代酰氧基-5-羟基-4'-硝基金雀异黄素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以氯苄为起始原料,经取代、硝化、Friedel-Crafts反应和环合,再与各种酰氯反应得到8个目标化合物.结果: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经元素分析和1HNMR确证其结构;其中化合物5B(5-羟基-4'-硝-7-丙酰氧基异黄酮)体内外对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435均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0.017 mmol/L.结论: 金雀异黄素的4'引入硝基,同时7位丙酰化产物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5-取代嘧啶及其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芳香杂环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病毒及抗菌等生物活性,几十年来一直是有机化学与药物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本课题组在这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我们的研究表明,2-特戊酰氨基-氨基-5-甲基-4(3H)-嘧啶酮(4)是合成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蛋氨酸合成酶抑制剂及HIV-1逆转录酶抑制剂的重要中间体和生物活性评价参比化合物.但迄今为止,尚未见有关化合物4的合成报道.因此,寻找方便适用的化合物4的合成方法,对于我们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以及与其结构类似化合物的合成工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设计合成1-[3-甲氧基-4-(3-苯基)丙烯酰氧基]苯基亚甲基γ-丁内酯-1。方法采用香草醛与氯化苄为起始原料,在碳酸钾和DMAP催化下,经W illamson反应得到苄氧基香草醛,然后在醇钠存在下与γ-丁内酯缩合,制得中间体苯基亚甲基γ-丁内酯,在酸性条件下脱去苄基保护基团,然后与肉桂酸和苯磺酰氯形成的混合酸酐发生酯化反应,最终得到标题化合物2。结果与结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并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确证其结构。  相似文献   

8.
设计合成了8个2,5,6-三取代-4(3H)嘧啶硫酮衍生物,其中5个是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化学结构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13)C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证,并对化合物进行了抗病毒和诱导干扰素活性初步试验。结果显示取代嘧啶硫酮是新一类有生物活性的抗病毒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合成抗肿瘤药物NSC-639829。方法 以4-氨基-2-甲基苯酚为起始原料,经亲核取代、异氰酸酯化合成4-(5-溴-2-嘧啶氧基)-3-甲基苯基异氰酸酯,再与2-二甲氨基苯甲酰胺缩合得目标化合物NSC-639829。结果 目标化合物经质谱、核磁共振氢谱和元素分析确证其化学结构,经HPLC分析纯度达99.5%,总收率达40.2%。结论 此工艺路线原料易得,产品收率高,操作安全,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合成猫豆中的一种吡嗪类生物碱——[3,4-二氢-5-(羟甲基)-4-甲基-3-氧-吡嗪]-胍(猫豆胍),以苄氧基乙醛作为原料,经过缩合、关环、取代和氢化4步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总收率达到27.9%,纯度大于97.5%。所有中间体及终产物均经IR、1H NMR和MS确证结构。该项工艺研究具有原料易得、操作简便、反应条件较温和、成本低等特点,是一种合成该化合物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合成具有较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活性与较高血浆稳定性的抗HBV前药——阿德福韦膦酸双L-异亮氨酸乙酯(YF-6).方法:以三-(异丙氧基)磷为反应起始原料,通过与2-氯乙基氯甲基醚经Arbuzov重排得到二异丙基(2-氯乙氧基)甲基膦酸酯(1),而后(1)在四氯化碳溶液中经五氯化磷及三氯氧磷处理得到2-氯乙氧甲基二膦酰氯(2),(2)再与N-Boc L-异亮氨酸羟乙基酯缩合得到双N-Boc L-异亮氨酸-2-氯乙氧甲基膦酸乙酯(3),所得物在Cs2CO3/DMF条件下与腺嘌呤缩合得到阿德福韦膦酸双N-Boc L-异亮氨酸乙酯(4),后者经15% HCl/dioxane脱去Boc保护基得到目标化合物(YF-6),采用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鉴定.结果:根据探寻到的目标化合物合成的路线,获得了目标化合物(YF-6),且收率较高,合成的化合物及中间体均经过核磁共振氢谱与质谱进行了结构表征,确证结构与目标产物一致.结论:该合成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2.
藤黄酸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制备藤黄酸的衍生物,并进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方法:半合成方法制备了藤黄酸甲酯、乙酯和氯代物,用MS,UV,IR,1D和2D NMR光谱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藤黄酸甲酯(2),6-甲氧基藤黄酸甲酯(3),藤黄酸乙酯(4),33-氯化转位藤黄酸(33-chlorogambogellic acid,5),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33,37-dichloro-gambogellic acid,6).结果和结论:藤黄酸乙酯,33-氯化转位藤黄酸和33,37-二氯转位藤黄酸为新化合物,初步的药理实验表明,化合物5和6比藤黄酸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合成新型免疫抑制剂来氟米特。方法以乙酰乙酸乙酯为原料与N,N-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缩醛反应,所得产物同盐酸羟胺反应合成5-甲基-4-异唑甲酸乙酯;后者经水解、酰氯化,与对三氯甲基苯胺反应合成出来氟米特。结果所得产品结构均经IR、HNMR、MS等光谱鉴定。  相似文献   

14.
骨靶向雌激素中间体──雌激素哌嗪衍生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设计并合成骨靶向雌激素弹头。方法:采用了相转移烃化、均相烃化等手段。结果:设计井合成了雌激素三位以聚乙二醇为桥与4种不同哌嗪环相连的20个衍生物,包括中间体共合成了28个化合物,全部目标物及其中3个中间体未见文献报道。新化合物结构经MS,1H—NMR,(13)C—NMR,IR和元素分析确定;结论:所合成的20个目标物可用于进一步合成骨靶向雌激素。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量子化学计算结果,探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缩氨基酸酯类席夫碱配体与金属离子的配位能力。【方法】运用Gaussian98程序,采用密度泛函理论B3LYP/6-31G方法对4个PMBP缩氨基酸酯类席夫碱化合物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结果】4个化合物的原子静电荷中负电荷大都分布在N和O原子上;占有轨道的贡献也主要来源于O和N原子;PMBP缩苯丙氨酸乙酯和PMBP缩色氨酸乙酯的静电势分布图上有多个突起的鞍部。【结论】PMBP缩苯丙氨酸乙酯和PMBP缩色氨酸乙酯,比PMBP缩甘氨酸乙酯和PMBP缩蛋氨酸乙酯更易形成金属配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临床上肿瘤恶病质的治疗十分棘手,初步的研究提示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本身作为免疫营养素具有改善肿瘤恶病质的功能。本研究应用在心血管疾病中广泛使用的ω-3多烯酸乙酯口服制剂来干预荷瘤小白鼠,探讨其对肿瘤恶病质的改善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小白鼠结肠癌细胞株C-26皮下注射Balb/c小白鼠,构建荷瘤小白鼠肿瘤恶病质模型,将小白鼠分为3组:对照组(无荷瘤小白鼠组)、荷瘤无干预组和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荷瘤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小白鼠给予ω-3多烯酸乙酯(DHA、EPA>80%)灌胃(2 g.kg-1.d-1,体积<0.1 ml)。连续2周记录小白鼠饮食量、体质量及腓肠肌重量等指标,并比较各组肿瘤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差异。结果ω-3多烯酸乙酯干预组相对于荷瘤无干预组可显著改善荷瘤小白鼠的体质量减轻程度,减少瘦肉体(腓肠肌)的丢失,并降低肿瘤组织的炎性因子IL-1β、IL-6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口服ω-3多烯酸乙酯可以降低组织炎性因子表达,达到改善肿瘤恶病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细叶黑三棱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细叶黑三棱挥发油,经GC/MS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其挥发油中分离出11个色谱峰,鉴定出9种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4.978%。结论:挥发油主要成分为棕榈酸(33.226%)、亚油酸(14.941%)、邻苯二甲酸双(2-甲氧基)乙酯(13.482%)、邻苯二甲酸双(2-甲基)丙酯(12.382%)。  相似文献   

19.
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对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用溶剂法、色谱法提取、分离红花岩黄芪化学成分,用波谱法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红花岩黄芪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碳三十醇(1),二十四碳酸(2),5,7-二羟基-4′-甲氧基-6,8-二异戊烯基异黄酮( 3),对香豆酸二十二酯(4),豆甾醇(5), 5,7-二羟基-4,-甲氧基- 6-异戊烯基异黄酮(6),咖啡酸二十四酯(7)。结论:化合物3和4为新天然产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三氯乙酰亚胺酯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方法以β-D-吡喃葡萄糖为起始原料制得糖基供体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半乳糖酰基2,2,2-三氯乙酰亚胺酯,然后与紫草素反应得1-(1-(5,8-二羟基-1,4-萘醌-2-基)-4-甲基-3-戊烯氧基)-2,3,4,6-四-O-乙酰基-β-吡喃葡萄糖苷,最后在甲醇钠/甲醇体系下醇解脱去乙酰基得到目标化合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NMR)和电喷雾-质谱(ESI-MS)表征其结构。结果NMR和ESI-MS鉴定目标化合物为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三氯乙酰亚胺酯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总收率为38.9%,HPLC测定纯度为96.7%。结论本方法合成紫草素-1'-O-β-D-吡喃葡萄糖苷具有高立体选择性和高收率的优点,为紫草素糖基化修饰产物的化学合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