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供体骨髓输注在肾脏移植耐受中的疗效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克隆清除。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同种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是控制移植后排斥反应 ,提高移植物存活的关键。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表明 :骨髓输注具有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其机制包括诱导T细胞无能 ,克隆清除 ,提供可溶性HLA抗原、抑制细胞及否决细胞 ,调节细胞表面分子及细胞因子 ,促进嵌合体的形成。因此 ,供体骨髓输注在诱导移植免疫耐受中具有相当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供体脾细胞输注诱导小鼠移植耐受及其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以持续供体脾细胞输注的方法建立异基因嵌合体动物模型,并探讨移植耐受形成的机制。方法BALB/c(H-2  相似文献   

4.
给移植受体输供体血能延长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动物实验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成功地诱导了移植耐受。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诱导克隆无能;改变T细胞亚群;提供MHC抗原;否决细胞清除受者体内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供体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形成嵌合体。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有可能成为诱导移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探讨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方法对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的促进作用。第 0天 ,C5 7BL/ 6 (H 2 b,B6 )小鼠尾静脉注入 2× 10 8BALB/c (H 2 d,B/c )来源的骨髓细胞 ,同时腹腔注射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5 0 0 μg ;第 6天进行皮肤移植 ;在不同的时间对B6小鼠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 (DTH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等耐受状态进行检测 ,并进行MLR的IL 2逆转实验、过继转移实验和嵌合状态分析以初步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显示 ,经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的B6小鼠的供体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 5 0 4d ,显著长于其他各组 (P <0 0 0 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耐受B6小鼠在DTH和MLR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 (P <0 0 0 1)。IL 2逆转实验结果表明克隆无能参与了移植耐受的形成。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均显示耐受B6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嵌合体检查结果表明在耐受B6小鼠的胸腺和脾脏中均形成了混合嵌合体 ,在皮肤移植后第 15、 30和 70天时脾脏内供体来源嵌合体水平依次为 15 86 % ,10 5 7%和 1 77% ,胸腺中依次为 8 19% ,5 72 %和 1 87% ,嵌合体水平随时间而下降。这些表明 ,抗TCRαβ单抗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可以在异基因成年小?  相似文献   

6.
门静脉输注供体脾细胞诱导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门静脉输注同种异基因脾细胞、腹腔给予环磷酰胺诱导同种心脏移植耐受 ,并探讨其耐受机理。方法经门静脉给予受体大鼠 3× 10 8个异基因供体脾细胞 ,2 d后腹腔注射 80 m g/kg的环磷酰胺 ,10 d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 ,通过 ML R、DTH、IL- 2逆转实验及过继性转移实验 ,探讨耐受机理。结果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ML R和 DTH实验证明 :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受抑制 ,且该耐受表现为供体特异性 ;IL- 2逆转实验、过继性转移实验表明 :该耐受与克隆失活、抑制细胞和“感染”耐受机理有关。结论本诱导方案对于大鼠心脏移植存活时间的延长是一有效的方法 ,移植耐受的形成涉及多种机制。  相似文献   

7.
血细胞嵌合体与移植耐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新概念的提出和新技术的应用是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194 3年Medawar阐明了器官移植排斥的免疫机制 ,开辟了临床器官移植的新领域 ;近半个世纪以来 ,由于组织配型以及强力免疫抑制药物的发明和应用 ,器官移植已成为临床治疗各种终末器官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由于器官移植患者需要终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 ,导致感染的频繁发生和肿瘤发病率的升高 ,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诱导器官移植受者对供者器官特异的免疫耐受 ,是解决器官移植排斥最彻底的方法。由于成年动物稳定的移植耐受诱导相当困难 ,长期以来不但进展缓慢 ,而且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心脏移植手术中实施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并联合术后输注供体骨髓细胞 ,诱导异基因大鼠心脏移植耐受 ,并对相关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将异基因DA大鼠的心脏移植给受体LEW大鼠 ,同时经门静脉输注供体DA的脾细胞 (SC ,3× 10 8)、CTLA 4Ig腺病毒 [( 1~ 5 )× 10 9PFU ml],第 4天由舌静脉输注DA的骨髓细胞 (BMC ,3× 10 8)。观察、记录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对皮肤移植的受体作同样处理 ,观察皮肤移植存活情况。通过MLR、IL 2逆转实验及嵌合体的测定 ,探讨耐受机理 ,并检测了CTLA 4Ig的体内表达、TH1 TH2型细胞因子的表达。结果 单用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 ,或CTLA 4Ig腺病毒基因治疗联合单独的供体脾细胞或骨髓细胞能不同程度地延长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 ,但不能延长皮肤移植物的存活。脾细胞、CTLA 4Ig腺病毒和骨髓细胞(SC Ad BMC)处理组的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超过其它各耐受诱导组 ,并且能够诱导皮肤耐受。RT PCR实验证明 ,在受体内不同的组织CTLA 4Ig基因的表达量有所不同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表达下降。TH1和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显示 ,耐受大鼠体内未发现这两类细胞因子的偏移现象。MLR证明耐受大鼠的免疫应答表现为供体特异性降低 ,IL 2逆转实验、嵌合体检测表明 ,该耐受可能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在“细胞后环磷酰胺”方法的基础上输注供体脾细胞或去除T细胞的供体脾细胞,然后进行皮肤移植。观察皮肤存活情况并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脾细胞输注后供体皮肤存活明显延长,而去除T细胞后皮肤存活不能被延长。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和嵌合体的形成等机制都参与了耐受形成。结论:供体脾脏中的T细胞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具有重要作用,它可能和宿主中克隆不应答的发生、抑制细胞的产生或活化及嵌合体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方法在同种异基因小鼠皮肤移植耐受诱导中的作用。方法 第 0天 ,C5 7BL 6 (H 2 b,B6 )小鼠尾静脉注入 2× 10 8BALB c(H 2 d,B c)来源的骨髓细胞 ,同时腹腔注射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 5 0 0 μg。第 6天进行皮肤移植。在不同的时间对B6小鼠进行迟发型超敏反应测定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分析 ,并进行MLR的IL 2逆转实验和过继转移实验 ,初步探讨耐受形成机制。结果 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的B6小鼠中供体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为 5 0 .4d ,显著长于其它各组 (P <0 .0 0 1)。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小鼠 ,耐受B6小鼠在迟发型超敏反应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中均表现出显著的低反应性 (P <0 .0 0 1)。IL 2逆转实验结果表明 ,克隆不应答 (anergy)可能参与了移植耐受的形成。体内、外过继转移实验均显示耐受B6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结论 抗TCRαβ单克隆抗体联合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可以在组织相容性抗原完全不相同的成年小鼠间成功地诱导出皮肤移植物的长期耐受。多种耐受机制 ,包括克隆不应答、抑制细胞 ,都参与了耐受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将BALB/c(H 2 d)小鼠及C5 7BL/ 6 (H 2 b,B6 )小鼠的脾细胞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给对方 ,2d后再分别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 ) 15 0mg/kg ,CY注射后 1d对BALB/c及B6小鼠进行联体 (parabiosis) ,1周后分开并进行相互间的植皮。发现BALB/c小鼠对B6小鼠的皮肤耐受期明显延长 (MST =2 5 7d ) ,但是B6对BALB/c小鼠的皮肤耐受期无明显延长 (MST =11 9d )。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 (FACS )分别对上述处理的BALB/c及B6小鼠在联体分开后的第 1天和第 30天进行胸腺及脾脏嵌合程度的检查 ,发现皮肤耐受期与嵌合程度不呈正相关。对联体后耐受的BALB/c小鼠进行体内和体外细胞转移实验 ,均未显示耐受小鼠脾细胞中存在抑制细胞活性。在耐受BALB/c→B6小鼠的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MLR )体系中加入外源IL 2可以部分反转耐受BALB/c小鼠脾细胞的增殖反应 ,表明本实验诱导耐受的机制可能与克隆不应答 (clonalanergy )有关。  相似文献   

12.
唐湘凤  李春富  裴夫瑜  武晓娟 《现代免疫学》2003,23(6):F003-F003,406
目前 ,异种移植是领域的热点 ,但要在临床开展它 ,必先克服异种间强烈排斥反应[1] ,免疫抑制剂使排斥反应大大减弱 ,但存在并发症 ,需诱导一种持久稳定无需药物的造血干细胞嵌合体维持异种抗原特异耐受来解决排斥反应。有报道[2 ] 建立嵌合体模型 ,但随时间受鼠嵌合率消失 ,特异耐受减弱 ,本实验研究建立小鼠→大鼠混合嵌合体模型后输供体脾细胞 ,测定嵌合率和皮肤移植等来检测是否供体脾细胞能维持耐受。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6~ 8周龄BALB/c和C5 7BL/ 6小鼠 ,4~ 6周龄SD大鼠 ,第一军医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CTX江苏恒瑞医药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免疫抑制药物对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的影响.方法 将BALB/c(H-2d)小鼠皮肤移植于C57BL/6(H-2b,B6)小鼠,同时经尾静脉给B6小鼠注射BALB/c小鼠骨髓细胞和腺病毒AdCTLA4-FasL,B6小鼠接受皮肤移植术后4周内每天注射环孢素A(CsA)或霉酚酸酯(MMF)或这两种药物同时注射;然后观察移植皮肤存活情况,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受体外周血Vβ11^+的T细胞的水平和供体来源细胞的嵌合水平,通过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了解对供体抗原的耐受状态.结果 在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模型中,短期运用免疫抑制药物均促进早期供体骨髓细胞植入,但注射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在皮肤移植后140 d时混合嵌合降低到很低水平,且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中供体皮肤平均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用MMF的受体小鼠(P<0.05);皮肤移植后21 d时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Vβ11^+的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不用免疫抑制药物或用MMF的受体小鼠(P<0.05);皮肤移植后150 d时单用CsA或CsA与MMF联用的受体小鼠脾细胞未显示对同种抗原特异性耐受.结论 CsA或含CsA的免疫抑制方案对CTLA4-FasL重组腺病毒和供者骨髓移植联合方案诱导的混合嵌合耐受有抑制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早期外周供体特异性T细胞删除减少有关;而MMF与该嵌合耐受方案兼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非清髓性骨髓移植在同种肝移植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及其意义。 方法:动物实验为同种大鼠肝移植:Ⅰ组为Wistar→Wistar同基因对照组;Ⅱ组为SD→Wistar急性排斥组;Ⅲ组为SD→Wistar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sA)肌肉注射处理组;Ⅳ组为SD→Wistar术前1周大剂量供体骨髓细胞输注处理组。用术后一般状态、生存时间、病理学排斥分级、肝标本中IL-2、IFN-γ的表达以及胸腺内嵌合体的检测等手段,确定不同处理组移植后的排斥反应情况及机体的免疫状态。 结果:Ⅰ组大鼠术后无排斥反应发生;Ⅱ组大鼠术后9-13 d内全部死亡,中位存活时间(10.7±0.5)d,排斥反应明显;Ⅲ组大鼠仅见轻度排斥;Ⅳ组自然存活亚组6只大鼠4只长期存活 (>100 d),排斥分级明显低于Ⅱ组(P<0.05),与Ⅱ组相比,Ⅳ组IL-2、IFN-γ蛋白的表达均明显下调。在骨髓输注15 d后,用PCR法在雌性Wistar大鼠受体胸腺内可检测到雄性SD大鼠供体特异性的Y染色体(Y-chromosome-specific sequence,Sry)基因片段。 结论:供体骨髓输注可形成供受体细胞的嵌合状态,可降低同种异体肝移植的排斥反应,延长受体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5.
肝脾细胞输注在异种移植中的耐受诱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脾细胞输注诱导异种胰岛移植的免疫耐受性。方法 :采用STZ制备BALB C小鼠糖尿病模型 ,经尾静脉注射供体猪肝细胞和 或脾细胞 3次后 ,腹腔内注射法进行猪胰腺细胞移植。测定血糖浓度变化 ,观察小鼠移植物有功能存活时间。选择常规方法测定小鼠移植后NK细胞活性变化 ,T细胞亚群和B细胞体外抗体形成实验。结果 :肝脾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血糖在移植后 2 0d内均处于较低水平 ,并与同期其他各实验组的血糖有明显差异 (P <0 0 5 )。于 35~ 4 5d内出现移植物功能丧失。NK细胞杀伤活性移植后肝脾细胞联合胰岛移植组没有明显变化 (P >0 0 5 )。其他各实验组的NK细胞杀伤活性均明显升高 (P<0 0 5 ) ,T细胞亚群亦与NK细胞杀伤活性一样出现同样变化。脾脏B细胞体外溶血功能均增强 (P<0 0 5 )。结论 :少量多次供体肝细胞和脾细胞提前输注可以诱导异种胰岛细胞移植的免疫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给移植受体输供体血能延长移植器官的长期存活率。动物实验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成功地诱导了移植耐受。二者的作用机理可能为:诱导克隆无能;改变T细胞亚群;提供MHC抗原;否决细胞清除受者体内特异的细胞毒T细胞;供体细胞在受者体内存活形成嵌合体。给受者输供体骨髓有可能成为诱导移植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经门静脉给予受体LEW大鼠3×10~8个DA大鼠供体脾细胞,2d后腹腔注射80mg/kg的环磷酰胺,第4天由舌静脉输注1×10~8骨髓细胞。2周后实施心脏移植手术。观察、记录移植物的存活时间,通过过继性转移实验,MLR、CTL活性测定及嵌合体分析,探讨耐受机制。结果表明,异基因心脏移植物的存活时间进一步延长;该耐受状态可被过继性转移;MLR、CTL活性表明,受体大鼠的免疫应答被特异性抑制;嵌合体水平提高。结论:异基因骨髓细胞输注可加深由脾细胞和环磷酰胺诱导的大鼠心脏移植耐受,该耐受与嵌合体水平、抑制细胞的存在有关。输注骨髓细胞对于改善、维持耐受状态,延长大鼠心脏移植物存活时间是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新生期移植耐受机制,探讨免疫系统发育程度、嵌合体在诱导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C57BL/6(或GFP-C57BL/6)小鼠与雌性BALB/c小鼠杂交获得F1(或GFP-F1)小鼠,不同剂量F1或GFP-F1小鼠脾脏细胞(辐照处理的细胞作为对照)静脉注射到新生24hC57BL/6小鼠体内诱导耐受,6周后皮肤移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实验检测小鼠耐受程度,流式细胞分析小鼠外周血细胞嵌合程度.结果 具有增殖活性的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新生C57BL/6小鼠嵌合体和针对F1小鼠皮肤移植物的特异性耐受;辐照处理的F1小鼠脾脏细胞不能诱导嵌合体,也没有耐受产生;长期耐受小鼠的嵌合程度明显大于慢性排斥小鼠的嵌合程度(分别为6.48%±4.02%和1.57%±0.89%),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供体细胞剂量高则诱导小鼠的耐受程度高,3×107剂量F1小鼠脾脏细胞可诱导80%的小鼠长期耐受,0.7×107剂量诱导仅使移植物生存时间轻度延长.结论 新生期移植耐受依赖嵌合体的形成,嵌合体使同种异体反应性T细胞特异性克隆清除.  相似文献   

19.
转基因诱导移植耐受、防止移植物排斥的研究 ,近年来有了较大进展。转MHC基因诱导移植耐受是一多种机制参与的过程。封闭T细胞活化的共刺激信号诱导耐受应用最多的是转CTLA4 Ig基因 ,其表达产物可与CD2 8分子竞争性结合B7分子 ,从而阻断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转抑制性细胞因子基因诱导移植耐受 ,应用最广的是IL 10、TGFβ1,其机制是利用该类因子的免疫抑制活性 ,调节Th1/Th2的平衡。转FasL基因主要是诱导免疫细胞凋亡 ,其诱导效果的可靠性有待于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肾脏移植病例中ABO血型的分布关系. 方法将143例肾脏移植患者与一般人群ABO血型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肾脏移植病例与一般人群的ABO血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肾脏移植患者中血型分布依次为O型占40.5%、A型占32.9%、B型占18.9%、AB型占7.7%.虽然患者中B型(18.9%)低于一般人群(22.9%),O型(40.5%)高于一般人群(34.8%),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ABO血型与肾脏移植病例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