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窍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窍药是一类具有通窍开闭、苏醒神志作用的中药,以治闭窍神昏之证.主要用于热病神昏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出现突然昏厥的证候.近年来以开窍药为主,对多种原因所致昏迷及冠心病、心绞痛等急症的抢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对多种急性感染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也广为应用.常用药物麝香、石菖蒲、苏合香及安宫牛黄丸等,临床主要应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卒中后抑郁症病机为“脑窍闭阻,神机不运”,“醒脑开窍”法以“醒神祛邪,开窍导气”为主,以“调补气血,充养脑髓”为辅,治疗该病有确切疗效,应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针对中风病的基本病机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致"窍闭神匿,神不导气"而提出的治疗法则和针刺方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取穴的针刺方法[1]。尿潴留为中风病常见并发症,属中医学癃闭范畴,癃闭病名源于《素问·宣明五气篇》之"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尿"。临床治疗2例中风后癃闭患者,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范永升教授运用涤痰开窍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encephalopathy,SLEE)的经验。[方法]通过阅读文献,跟师临诊,收集病案,从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探讨范永升教授运用涤痰开窍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证经验,对其遣方用药规律予以总结分析,并附临床医案以佐证。[结果]范永升教授认为狼疮脑病常与痰瘀互结、脑窍痹阻机制有关,临证多用化痰开窍、平肝熄风的方法,常选用涤痰汤、牵正散、天麻钩藤饮等加减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石菖蒲、胆南星、钩藤、半夏、竹茹、郁金、远志等。所附病案显示狼疮脑病患者呈明显的痰湿、瘀阻、脑窍受损之神志异常等症状,范永升教授以涤痰开窍法为先,参以息风通络、通腑泄热等为治疗法则,疗效颇好。[结论]范永升教授认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以痰浊郁闭为标,根据中医"急则治其标"的治疗原则,临床用涤痰开窍法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发作,具有一定疗效,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性植物状态(PVS)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促醒作用的疗效。方法:对确诊的32例患者采用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进行促醒治疗,3个月疗程结束后比较其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的变化情况,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32例患者PV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益气活血、醒脑开窍法对持续植物状态气虚血瘀、脑窍闭塞证患者的促醒具有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石学敏认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与脑和脊髓密切相关,在发展过程中均有神机逆乱、窍闭神匿的病机变化,故均可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治疗,体现了异病同治的思想。其运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梗死、多发性硬化、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选穴以内关、人中、三阴交为主,以极泉、尺泽、委中为辅,随证配穴,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宋晓静 《中外医疗》2009,28(17):105-105
开窍药是一类具有通窍开闭、苏醒神识作用的药物,以治闭窍神昏之证。主要用于热病神昏及惊风、癫痫、中风等出现卒然昏厥的证候,近年来以开窍药为主,由于多种原因所致昏迷及冠心病、心绞痛等急症的抢救治疗,取得较好疗效。对多种急性感染病、神经、精神性疾病等也广为应用,它们是一类具有独特作用的方药。  相似文献   

8.
肺开窍于鼻是中医形体和官窍理论学说的重要内容,对肺系有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期望通过阐明肺与鼻窍在临床表现上的密切关系等内容,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芳香开窍药具有辛香走窜之性、以开窍醒神为主要作用,是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临床常用于治疗脑部疾病.其大多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既有增加血脑屏障通透性的作用,有利于相关药物透过血脑屏障,又有降低血脑屏障通透性,起到保护血脑屏障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温病之诊治。作者将清代及近代名医治疗温病高热部分医案分析了温病高热忌发汗;高热神昏急当开窍;高热致痉以泄热养阴及白虎汤铁恒守四大症等方面作了辨析,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安宫牛黄丸是清代名医吴鞠通为治疗温病高热神昏而研制的名方,与至宝丹、紫雪丹同被誉为温病“三宝”。它由牛黄、郁金、犀角、黄芩、黄连、雄黄、山桅、朱砂、冰片、麝香、珍珠、金箔衣等12味中药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清热解毒、化痰开窍、镇惊安神。主治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痰热互结、上蒙清窍所致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舌蹇肢厥、痰涎壅盛、窍闭昏迷等症。当热入心包即“心宫”清窍被蒙时,  相似文献   

12.
假球麻痹是脑卒中重要并发症之一,临床以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言语障碍、情感障碍为主要特征。祖国医学将其归于“中风”“音痱”“喉痹”等范畴。在治疗上,以醒脑开窍为主方,醒脑开窍针刺法为石学敏院士多年治疗实践之总结,是治疗中风病具有特色的主要手段之一,以“调神导气、滋补三阴、通关利窍”为治则,  相似文献   

13.
通窍祛邪是仲景学说治法体系中的一大特色。邪从窍入,常通窍驱之;邪自内生,亦酌情通窍逐之。或就近通窍,或多途开窍,或因势开窍,或借窍逐邪。总之,逐邪于窍,合乎生理,顺乎病势,易中病所,邪出有道。值得临证借鉴。  相似文献   

14.
符为民教授认为,抑郁障碍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又不完全等同于"郁证",抑郁障碍发病的病理因素是心肝郁热、心神不宁、郁久化火,火热耗伤精液气血,炼液为痰,产生病理产物痰浊与火热。抑郁障碍的基本病机是火热和痰浊,上扰清窍,影响"脑主神明",导致窍闭神匿,干扰脑神的神机气化功能。抑郁障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原因是由于痰热胶结日久成为伏邪,稍有不慎,伏邪内动,导致再次发病。符教授临证常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以清其源,配伍石菖蒲、郁金等醒脑开窍之品恢复脑的气化功能。反复发作,病情较重时加用安宫牛黄丸豁痰开窍,祛除伏邪。  相似文献   

15.
凡精神损伤,延及脑窍,或外感邪毒,脑神形俱耗;或饮食所伤;痰湿阻塞脑窍经脉.症见头摇手颤,神昏疲软,耳聋目瞑,眼神呆滞等,称为脑缩小.  相似文献   

16.
醒脑开窍针法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石学敏教授所创,是基于中医学对脑卒中(脑中风)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所致“窍闭神逆,神不导气”的基本病机,提出的治疗原则和针刺方法,广泛应用于脑中风各期及其并发症的治疗。对于脑卒中后并发睡眠障碍、抑郁、血管性痴呆、吞咽障碍、便秘、呃逆,强调以调神为基础,将辨病与辨证统一,随证配穴,同时重视手法的量学标准。卒中后的诸多并发症除卒中本身原因外,还与患者卒中后心理情绪、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醒脑开窍针法从整体调神论治,也符合现代医学生物-心理-社会的模式。脑卒中后并发症可出现在脑卒中的各个时期,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在本法的针刺干预时机、疗程、疗效评价、机制研究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报》2013,(11):1726-1728
目的:探讨中医开窍法在防治中风中的作用和地位。方法:通过查阅主要中医经典及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认识,结合临床实践,探讨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结果:醒脑开窍法、通腑开窍法、补肾开窍法、通络开窍法、发汗开窍法等为中医治疗中风的常用方法,为中医药防治中风提供新思维和新方法。结论:开窍法是防治中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风的防治中,开窍法不能仅限于醒脑开窍,应当在辨证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开窍法。  相似文献   

18.
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于70年代初,针对中风的基本病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导致的"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提出的针刺治疗中风的法则,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8.56%,并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应用和推广.现将近10年相关研究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石菖蒲的芳香开窍功能对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系统查阅近年相关文献,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药物以及动物研究,较全面罗列古今理论基础,收集含有石菖蒲芳香开窍药物与西药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文献资料。对血管性认知障碍中医病机进行分型,分析石菖蒲在痰瘀阻窍证型中的妙用。结果肾虚髓空、痰浊阻窍是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病机,在补益肾精的基础上,开窍和络可以醒神益智、化痰祛瘀,改善认知功能。结论石菖蒲具有芳香开窍之功效,对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0.
传统治疗方法针刺是以传统的中医理论及各家学说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有关论述,根据中风的基本病理改变为脑(元神之府)的神窍闭为主的观点,以“醒神开窍”为主,“疏通经络,滋养肝”为辅的治疗原则,进行体针、头针与耳针等的治疗,以改善大脑生理功能,达到醒脑开窍,通利咽窍的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