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朱森雄  谢嵘 《安徽医药》2010,14(12):1443-1445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四天、第十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四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3年6月本院肿瘤外科收治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实验组,去年同时期收治的全胃切除术患者30例,标记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给予全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感染率为6.67%,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患者感染率为56.67%,并发症发生率为53.33%,实验组患者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减少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好,经济实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王晓宇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1):596-597
目的分析比较胃癌术后患者采用肠内营养支持EN与肠外营养支持PN所取得的不同营养支持效果。方法将2006年至2008年来我院行胃癌根治术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37例)采用EN,对照组(37例)采用PN。通过对比患者术后7d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含量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研究EN与PN对患者肠功能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52.32±2.56h)显著短于对照组(72.88±5.23h);实验组的血生化指标[总蛋白(63.56±2.54)g/L,白蛋白(32.43±3.21)g/L,血红蛋白(133.25±9.23)g/L)]显著高于对照组[总蛋白(59.21±2.67)g/L,白蛋白(30.24±21.62)g/L,血红蛋白(124.45±7.22)g/L)]。结论在胃癌术后早期使用EN较PN能更好地提供营养支持,同时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更快地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与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 nutrition,TPN)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11年5月行胃癌根治术后患者75例,并将其分为肠内营养组和全肠外营养组,分别于术前第1天及术后第1天、7d对血清白蛋白(g/L)、血总淋巴细胞计数(109/L)及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费用等进行比较。结果肠内营养组与全肠外营养组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肠功能恢复较后者快、住院费用较后者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营养支持同肠外营养一样安全有效,但能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赖裕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42-143
目的对比分析肠外营养和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24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胃切除术进行治疗。随后将所有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实验组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和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肠道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2例胃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与肠外营养组,于术后20 h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比较2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肠外营养组比较,肠内营养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加快胃癌根治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7.
魏飞  曹旭  冯志健  卢帅 《江苏医药》2012,38(18):2197-2198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和全肠外营养组(TPN组),每组30例,在术前及术后第1、3、7天测定白蛋白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发生;两组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降低,CRP增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肠内及全肠外营养支持均能改善食管癌术后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和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收治的144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肠内外混合营养组(82例)和肠外营养组(62例)。比较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及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和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总数(TLC)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混合营养组肺部感染和咽部不适发生率低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切口感染、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的比较上,两组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混合营养组的TLC、TF、PA等临床指标改善明显,与肠外营养组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应用肠内外混合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水平,有利于减少术后肺部感染及咽部不适等并发症,对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胃癌合并糖尿病治疗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胃癌根治术后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EEN组其肛门排气时间[(3.64±1.23)d、住院时间[(10.23±4.67)d】明显少于PN组[(5.89±1.53)d,(13.56±4.51)心P〈0.05);EEN组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并发症发生率(3.3%)明显低于PN组(26.7%)(P〈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糖尿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血糖,促进机体康复。  相似文献   

10.
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应用于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38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肠外营养组各19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血清蛋白水平变化、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体质量、血清总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均较术前下降;两组患者均为负氮平衡,但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平均排气时间、平均进食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肠内营养组均低于肠外营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比,可以促进肠道功能早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安全、简便、经济。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胃腺癌行全胃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早期EN,对照组行肠外营养。观察2组体质量、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IgG、IgA、IgM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IgG、IgA、Ig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gG、IgA、IgM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胃癌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 68例胃癌术后患者经术中放置的鼻空肠管应用肠内营养剂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术前、术后7天测定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淋巴细胞计数.临床观察营养支持期间有无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结果 胃癌术后7天体重、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的效果。方法将36例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肠外营养组(PN组)各18例。EN组采用液囊空肠导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PN组给予常规的营养支持。比较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并观察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2组间手术前后体质量、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外周血淋巴细胞、转铁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用于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可早期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疲劳综合征(POFS)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组、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组各40例。EE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鼻肠管予以肠内营养液能全力;PN组患者,术后24 h开始经颈内静脉给予肠外营养。两组患者分别检测氮平衡、疲倦记分、体重、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三头肌皮褶厚度、上臂围、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视黄醛结合蛋白等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EEN组疲劳评分(Christensen记分)明显轻于PN组(P<0.01);EEN组术后第3天转为正氮平衡,PN组术后第6天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3天时,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EN组累积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积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第7天,两组病人术后体重、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围与术前比较均有下降,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EN组优势手握力的恢复及睡眠时间的减少均优于PN组(P<0.05);术后第3、7天,EEN组血浆前白蛋白、视黄醛结合蛋白浓度明显高于PN组(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能改善病人的疲倦状态,减轻POFS的程度,缩短POFS的持续时间,能改善病人负氮平衡,较快达到正氮平衡,在术后早期更为明显,使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开放手术后肠外营养对机体恢复情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例胃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腹腔镜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行开放手术和肠外营养.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期间的肠胃功能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和住院天数.测定术前和术后1天、7天的肝功能、电解质、营养指标(体重、血清总蛋白、血清清蛋白、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外周血CD4、CD8、CD4/CD8).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7天肝功能损害比对照组轻,而血清前清蛋白、CD4、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结论 腹腔镜手术和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胃癌患者术后的肠胃功能恢复,对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和促进免疫功能恢复具有积极意义,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营养专业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肠外营养处方设计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对2019年7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NRS2002评分≥3分的145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其中75例患者接受医生自主设计的肠外营养处方(对照组),70例患者接受临床药师参与制定的个体化肠外营养处方(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术后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测指标。结果 肠外营养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手术方式、胃癌分型,以及血浆蛋白水平、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肠外营养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水平以及血磷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胃癌术后患者的肠外营养处方设计,可提高处方的合格率,对患者术后恢复起到积极作用,保证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外营养(TPN)与肠内营养(EN)的疗效。方法将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的48例随机分为TPN组与EN组,每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症状、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前后各组血清蛋白的变化及免疫功能状况指标。结果 EN组与TPN组比较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并发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及术后第14天,EN组的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明显高于TPN组(P<0.05);术后第7天两组CD4+T细胞、NK细胞、IgM、IgG均明显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早期EN是安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途径,可迅速恢复患者的免疫状态,缩短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