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正>小儿过敏性腹泻与患者饮食类型有关,海鲜、牛奶、鸡蛋等过敏原性饮食方式是导致过敏性腹泻表现的重要因素。临床症状主要以腹泻、呕吐、腹胀为主,严重情况可能会发生小儿休克[1]。在工业现代化和抗生素滥用下的当今社会,儿童群体在过敏原性饮食或接触影响下,发病率逐年递增[2]。临床治疗主要通过禁食与过敏相关的植物蛋白、可以过敏食物以及限制饮食量等控制,但是长期禁食对儿童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极易出现饮食障碍,厌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婴儿过敏性疾病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10月对2600例出生后42 d的婴儿进行回访,筛检出有特异性皮炎或有胃肠道过敏症状者,分析婴儿过敏症状与喂养方式、季节、父母过敏史等关系;对120例过敏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儿随访6~12个月,观察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等情况,其中部分婴儿随访前后检测血总IgE抗体、吸入过敏原特异抗体(Phadiatop)、食物过敏原特异抗体(Fx5E)、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并进行比较。结果 2600例婴儿共检出过敏性疾病婴儿478例,占18.4%,其中特异性皮炎334例、有胃肠道过敏症状患儿453例,分别占12.8、17.4%,二者表现均有的309例,占11.9%。478例过敏婴儿(过敏组)中母乳喂养105例(22.0%)、混合喂养143例(29.9%),人工喂养230例(48.1%);母孕期发生过过敏性疾病及父亲有过敏史者分别占31.2%(149例)、15.1%(72例),明显高于无过敏组[分别为10.2%(216/2122)、6.0%(127/2122),均P<0.01];发生在春、夏、秋、冬分别为134例(28.0%)、72例(15.1%)、172例(36.0%)、100例(20.9%),秋季为高发季节。对120例过敏患儿及110例正常对照儿随访6~ 12个月,过敏患儿中分别有29、24例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发生率为24.2%和20.0%;正常对照儿中分别有16、8例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皮肤过敏,发生率为14.5%、7.3%,过敏患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或皮肤过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家长同意随访前后分别检测50、43例过敏婴儿TIgE、ECP、Phadiatop、Fx5E指标,随访后TIgE、ECP水平有升高趋势,尚无统计学意义,Phadiatop阳性率较前升高,Fx5E阳性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性皮炎、胃肠道过敏症状是婴儿早期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表现,与喂养方式、家族史、季节有关,人工喂养者、母孕期有过敏史、秋季发病率最高。随着年龄增长过敏表现逐渐由皮肤过敏、胃肠道症状转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IgE介导的免疫机制增强,对呼吸道过敏原的反应增强,对食物过敏原反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儿童过敏性疾病不同年龄的过敏原状况,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通过应用血清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对486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哮喘发病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和婴幼儿期,过敏性鼻炎主要发生于学龄儿童;在进行过敏原检查的各种疾病中,哮喘sIgE阳性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婴幼儿以食物过敏为主,较大年龄儿童以吸入性过敏为主,学龄前儿童两者均可发生;总的来看,吸入性过敏原以尘螨为主,食入性以牛奶、鱼虾为主;在螨sIgE阳性者中哮喘比率最高,其次是过敏性咳嗽和过敏性鼻炎。结论螨、牛奶、虾是儿童最常见过敏原。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为制定过敏性疾病干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帮助临床诊治.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的过敏原检测系统;检测230例过敏性疾病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抗体(IgE)和特异性IgE抗体(sIgE).结果 IgE189/230(82.2%)、sIgE175/230(76.1%).而吸人物阳性125/175(71.4%),食物阳性25/175(14.3%),混合阳性25/175(14.3%);婴幼儿以食物过敏、大龄儿以吸入物过敏为主;不同过敏性疾病过敏原种类不同.结论 过敏原随年龄、地区不同而不同,对过敏性疾病要分类诊治,尘螨和牛羊肉是南京地区儿章最常见过敏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年龄段儿童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的过敏原致敏情况。方法对104例患儿进行特异性过敏原血清免疫球蛋白E(Ig E)抗体检测。结果 104例过敏性疾病儿童总Ig E阳性率为74.04%,慢性荨麻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为75.38%(49/65),湿疹患儿过敏原阳性率为71.79%(28/39),其中吸入性过敏以原户尘螨阳性率最高,为32.69%,食物组过敏原鸡蛋白阳性率最高,为29.81%。结论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是儿童慢性荨麻疹和湿疹的致病因素。应用体外血清免疫印迹法检测特异性过敏原Ig E抗体对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或湿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查本地区正常成人过敏原的分布状况,为过敏性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体外特异性过敏原检测试剂盒对3067例克拉玛依地区部分企业职工进行吸入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筛检。结果3067例测试者吸入过敏总阳性率30.06%,以矮豚草/蒿/律草组合和动物毛皮屑组合最高,其后依次为尘螨/粉尘螨组合、蟑螂、树花粉组合等;食物过敏原的总阳性率为9.06%,过敏原主要为腰果/花生/黄豆组合,其次为牛、羊肉和牛奶。结论吸入过敏原矮豚草/蒿组合为克拉玛依地区成人最主要的过敏原,食物过敏亦占部分比例。明确过敏原后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东莞市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的过敏原构成进行调查分析,为综合预防、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运用MEDIWISS"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对就诊于某院的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定量检测。结果:956例疑似过敏性疾病儿童中,845例儿童血清特异性IgE抗体为阳性,阳性率为88.4%;经统计,主要的过敏性疾病是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过敏性咳嗽、急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男童和女童患儿的过敏性疾病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患儿过敏原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患儿过敏原主要为食物性过敏原(牛奶鸡蛋),学龄前期和学龄期组患儿主要的过敏原为吸入性过敏原(宠物皮毛、真菌类)。结论:检测血清中的过敏原特异性IgE抗体,有助于明确过敏原,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过敏性疾病指的是某些拥有过敏体质的人在接触到环境中过敏原的刺激和影响而产生的一种以炎症为本质的自身免疫变化。临床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许多,包括哮喘、过敏性皮炎、荨麻疹、过敏性鼻炎以及过敏性结膜炎等~([1])。相关研究表明,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原因除去先天遗传因素以及患者自身免疫功能相关以外,还与生存环境中食物以及可吸入物等过敏原有关~([2])。本研究选取本院过敏性疾病患儿,通过联合检测其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G和sIgE水平来探讨其在过敏性疾病患儿诊断中的运用效果,具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儿童食物过敏与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特点。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40例,均为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由食物过敏诱导发生的消化系统疾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共40例患儿中,慢性腹泻症状10例,占25%;慢性腹痛症状19例,占47.5%;肠易激综合征1例,占2.5%;厌食症状4例,占10%;反复呕吐症状6例,占15%。共有39例患儿检出特异性IgG(14种食物过敏原),为97.5%检出率。特异性IgG呈升高表现的1种食物过敏原5例,2种12例,3种12例,4~9种共10例。鸡蛋为37例,占最高比重;其次为牛奶29例,小麦16例,大豆11例,猪肉和鸡肉均为0。经随访后发现,本组总有效率为90%,无其他异常情况发生。鸡蛋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食物种类,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童特异性IgG食物过敏原进行测定,可提高相关消化系统疾病的确诊率,便于及时对饮食进行调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江苏医药》2009,35(12)
目的 通过对南京地区6个月~2岁有轻微湿疹的患儿进行皮肤点刺试验(SPT),分析婴幼儿的常见食物过敏原.方法 对134例轻微湿疹儿童按月龄分为三组(6~9个月龄、~12个月龄、~24个月龄),分别进行牛奶、鸡蛋、鱼、虾、小麦5种常见食物SPT.结果 轻度湿疹患儿食物皮肤点刺阳性率50.75%,过敏群体中66.18%对多种食物过敏,不同年龄组儿童单种或多种食物点刺阳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食物过敏原阳性率在不同月龄组均表现为鸡蛋>虾>鱼>牛奶>小麦.结论 湿疹患儿食物过敏阳性率高,早期避免接触食物过敏原有助于减少食物过敏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儿喘息性肺炎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及过敏的相关性。方法将106例喘息性肺炎患儿纳入研究组,将176例无喘息的肺炎患儿纳入对照组,所有患儿取静脉血生化分析MP抗体IgM和过敏原情况,收集患儿及直系亲属过敏史情况,比较两组MP-IgM阳性率等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儿食物性过敏原患儿比例明显高于吸入性过敏原患儿比例(P<0.01);研究组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史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MP感染、患儿有食物性过敏史或特应性体质、和家族过敏史是小儿喘息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可作为预防小儿哮喘的临床指标,应注意尽早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影响儿童反复性发作过敏性紫癜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44例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常规的补液、抗感染、抗炎,抗血小板凝聚、抗过敏及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疗程1个月,按照疗效情况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为经治疗后无效患儿,对照组患儿为显效+有效患儿,对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小儿反复发作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相关因素主要有:发病年龄、发病季节、过敏性紫癜家族史、肾型、复发次数、诱发因素及饮食干预;多元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儿童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紫癜的相关因素有:发病年龄,EXP(B)=-1.511,95%CI:0.119—0.408,过敏性紫癜家族史,EXP(B)=-1.562,95%CI:0.115-0.382,饮食干预,EXP(B)=1.246,95%CI:1.909—6.326,P〈0.001。结论患儿年龄偏大、有家族过敏性紫癜史是儿童反复性发作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而饮食干预是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引起福州地区儿童变应性鼻炎、哮喘、皮肤病的主要过敏原分布特征、预防措施。方法采用日立公司生产MASTCLA多过敏源检测系统(化学发光法)对1 987例变应性疾病患儿进行35种常见过敏原特异性IgE和总IgE检测。结果引起儿童3种疾病的吸入性、食物性过敏原主要是尘螨和牛奶,约有80%患儿≥2种过敏原阳性,且随年龄增大过敏原检出率增高(牛奶、全蛋除外)。过敏性哮喘、皮肤病患儿约20%,过敏性鼻炎患儿约10%总IgE阳性而特异性IgE阴性。0~3岁年龄组约1.8%、〉3岁年龄组约4.6%特异性IgE阳性而总IgE阴性。结论尘螨为福州地区儿童3种变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总IgE和特异性IgE阴性,不能排除过敏因素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王萍  李会强  陈寅  李韶深 《天津医药》2011,39(7):580-582
目的:了解天津地区过敏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sIgG)的表达情况,探讨食物不耐受与过敏性皮肤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834例疑似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过敏原的sIgG抗体进行检测,分析食物过敏原种类特点。结果:834例患者中有638例有1~11种不等的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总阳性率为76.5%,其中存在1~2种食物不耐受的比例最高(58.1%)。在14种食物中,食物过敏原sIgG升高以鸡蛋(51.9%)最多见,其次分别是蟹(21.6%)、虾(19.3%)、牛奶(16.5%),猪肉sIgG阳性率(0.5%)最低。另外,≤14岁患者与>14岁患者对鸡蛋、牛奶、蟹、虾、小麦、西红柿过敏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41例皮肤病患者中有171例食物过敏原检测结果呈阳性,阳性反应率为71.0%。结论:鸡蛋、甲壳类(蟹、虾)、牛奶是食物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主要过敏原。食物过敏或食物不耐受的症状与皮肤过敏性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妊娠期妇女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种类,干预指导后对妊娠期妇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1~2013-12在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孕检并在该院生产的既往有过敏性疾病(荨麻疹、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湿疹)史23~35岁的孕产妇,自愿接受过敏原检测及指导干预的158例孕产妇作为实验组,而只接受一般围产期孕检的有过敏性疾病史的孕产妇167例作为对照组,对实验组成员进行过敏原检测并进行分类统计,了解妊娠期妇女的过敏原常见种类及各类过敏性疾病的常见过敏原,并依据过敏原检测结果给予饮食及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指导,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在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情况。本研究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妊娠期常见过敏原前5位分别为:户尘螨、真菌类、牛奶、狗毛、蟹。四种过敏性疾病经指导干预后实验组发病人数的比例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个体化饮食与生活环境的分析指导可以减少妊娠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冬天,各种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皮炎、哮喘等又一次进入高发期.以往,大部分过敏患者都会去医院检测引发病症的过敏原,然而能引发过敏症的物质数以千计,它们广泛存在于空气、食物、饮料、药物或其它日用品中,大致分为饮食性过敏原、接触性过敏原、空气中散播的过敏原、注入性过敏原等,因此,靠回避过敏原是难以摆脱过敏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过敏原过筛试验在婴幼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78例确诊为婴幼儿哮喘患儿行CAP过敏原检测系统中的吸入性过敏原过筛Phadiatop试验和食物过敏原过筛Fx5E 试验并与传统的过敏原诊断方法皮肤试验相比较。结果 (1)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53.8%患儿血清Fx5E阳性,有36.8%患儿血清Phadiatop阳性。(2)Phadiato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皮肤点刺试验,经X2检验,两种方法的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4.65, P<0.05)(3)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IgE的阳性率比吸入IgE的阳性率更高。结论 过敏因素是婴幼儿哮喘的一个重要因素;婴幼儿哮喘患儿中食物过敏情况比吸入物过敏更重要;Phadiatop试验和Fx5E试验是一项简便、可靠的过敏原过筛试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对泉州市安溪县存在过敏性疾病的600例患儿实施过敏原特异性IgE定量检测分析,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以为临床儿童过敏性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提供准确的依据。方法:使用Phadia250全自动体外荧光免疫分析系统进行检测,对比不同性别及年龄段患儿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在食物性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蛋白(29.67%),其次分别为牛奶(21.17%)、蟹(19.33%)、虾(18.00%)等;在室内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户尘螨(25.33%),其次分别为粉尘螨(21.17%)、德国小蠊(15.33%)等;在室外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普通桦树(8.50%),其次分别是普通豚草(7.67%)、百幕达草(5.33%)等。单独混合项目:在食物性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以蛋白质为主的食物混合Ⅱ(34.67%);在室内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屋尘混合(31.17%);在室外过敏原检测项目中检出率最高是树花粉混合(13.67%);经检测可见4个年龄段患儿的检测项目中仅蛋白的过敏检测率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14.052,P<0.05),同时随着年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意义。方法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最常见的过敏原抗体IgE和Ig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研究检测可以统计到14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阳性率结果,而且食物过敏原中检测出的IgG阳性率与IgG和IgE同时存在的阳性率比吸入物过敏原的高。结论对特异性抗体IgE和IgG进行联合诊断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尤其是针对食物过敏原,可以更清楚地检测出究竟是哪种因素导致的过敏,对患者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意义。方法使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研究对象血清中的最常见的过敏原抗体IgE和IgG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通过研究检测可以统计到14种过敏原特异性抗体IgE和IgG的阳性率结果,而且食物过敏原中检测出的IgG阳性率与IgG和IgE同时存在的阳性率比吸入物过敏原的高。结论对特异性抗体IgE和IgG进行联合诊断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尤其是针对食物过敏原,可以更清楚地检测出究竟是哪种因素导致的过敏,对患者能更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具有很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