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研究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 患者合并颈动脉狭窄 (CAS) 的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3 年 6 月—2015 年 6 月择期行 OPCAB 治疗的 342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依据术前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 CAS 组 71 例(单侧或双侧狭窄≥50%)及对照组 271 例(狭窄<50%或无狭窄), 比较 2 组基本资料, 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CAS 的危险因素。比较 2 组术中及术后情况, 对术后死亡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 2 组患者年龄、 吸烟史、 高血压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 回归显示, 高龄(OR=1.050, 95%CI 1.014~1.086, P<0.01)、 高血压病(OR=2.566, 95%CI 1.299~5.071, P<0.01)、 COPD(OR= 7.573, 95%CI 1.106~51.834, P<0.05) 是 OPCAB 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有 CAS (OR=4.530, 95%CI 1.361~15.078, P< 0.05)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OR=7.685, 95%CI 2.289~25.800, P<0.01)是 OPCAB 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 高血压病、 COPD 是 OPCAB 术患者合并 CAS 的危险因素, CAS 患者行 OPCAB 术后死亡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2.
刘海燕  李维勤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521-3523,I0001
目的通过胃肠功能评分来评价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并研究原发疾病及腹腔感染与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收治入外科ICU的≥18岁成年人危重症患者胃肠道功能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患者入科后即进行性别、年龄、原发病等信息采集,根据原发病分为两组:非腹部外科疾病组(A组)和腹部外科疾病组(B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腹部体征的连续观察,人科24h内记录影响胃肠道功能的危险因素,记录APACHEII评分,ICU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B组胃肠功能评分比A组高[(6.8±3.8)分与(2.6±2.6)分,t=9.1,P〈0.01];腹部外科疾病是发生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999—15.509,P〈0.01)。在B组中,合并腹腔感染患者胃肠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其他患者[(9.6±3.0)分与(5.4±5.4)分,t=6.5,P〈0.01],ICU滞留率也明显升高(70.6%与8.1%,x。=45.6,P〈0.01)。腹腔感染是导致严重胃肠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2.259—1336.797,P=0.014)。两组之间ICU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腹部外科疾病是胃肠功能障碍的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腹部并发症的诊断、处理、相关危险因素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07~2008-08的1726例体外循环心脏术后出现腹部并发症的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stie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危险因素和发病率。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溃疡病史、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术后肾功能不全是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发生的高危因素。体外循环术后腹部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各异,且发生时间分布在术后各个阶段,但以术后1周以内为高发时间。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34.0%)、肝功能不全(30.2%)和麻痹性肠梗阻(26.4%)最为多见。在本组中,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3.1%,总病死率为13.2%。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腹部并发症病死率较高,对高危患者有必要采取预防措施;早期进行诊断、处理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本院外科收治的220例老年急腹症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29例(13.2%)术后发生SIRS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选择15个可能对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SIRS产生影响的特征性因素,通过计算机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发生SIR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年龄、合并糖尿病、术前C反应蛋白(CRP)值、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值、术前白细胞介素1(IL-1)值及术后应用胃肠黏膜保护药。结论注重基础疾病治疗,积极处理各种合并症及伴随症状,减少老年急腹症患者术后SIRS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全麻术后发生谵妄的危险因素。方法妇科患者864例,按照腹腔镜全麻术后是否发生谵妄进行分组,根据谵妄判断标准,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法进行腹腔镜全麻术后的危险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存在术后谵妄可能危险因素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谵妄可能危险因素百分率越高,那么谵妄所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Logistic回归结果分析,术前合并休克、年龄以及术中低血压和术后疼痛为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发生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术前合并休克、术中低血压和术后疼痛。应积极干预,降低术后谵妄盼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汤可  赵亚群  周敬安  周青  刘策 《中国医药》2014,(12):1780-1784
目的 探讨颅骨修补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解放军第三○九医院神经外科去骨瓣减压术后颅骨缺损行颅骨修补术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性别、年龄、颅骨缺损面积、颅骨缺损时间、手术方式等列为影响因素,采用咀嚼肌无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评估术后1个月时的咀嚼功能.通过Pearson χ2检验筛选术后发生咀嚼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功能障碍43例(38.39%).年龄< 40岁对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23.0% (17/74)比77.0% (5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24.3% (18/74)比75.7% (5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82,P=0.006);颅骨缺损面积≥60 cm2对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72.4% (21/29)比27.6% (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739,P=0.000),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69.0%(20/29)比31.0% (9/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836,P=0.000);颅骨缺损时间≥1年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与未发生咀嚼肌无力比较[86.7% (26/30)比13.3% (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454,P=0.00),发生疼痛与未发生疼痛比较[80.0% (24/30)比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0.854,P=0.00).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颅骨缺损面积和时间分别为术后1个月时发生咀嚼肌无力[颅骨缺损面积比值比(OR) =11.179,95%置信区间(CI):2.572 ~48.582,P<0.01);颅骨缺损时间(OR =51.741,95% CI:12.27 ~218.25,P<0.01)]和疼痛[颅骨缺损面积(OR=3.921,95%CI:1.23~12.52,P<0.05);颅骨缺损时间(OR=14.388,95%CI:4.65 ~44.53,P<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NBAS-APS在腹部手术患者舒适度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腹部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疼痛管理模式,观察组在传统模式基础上实施急性疼痛管理模式( NBAS-APS)进行疼痛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减轻程度及肠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NBAS-APS能有效减轻腹部手术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洪  符巍 《中国药业》2013,(21):88-89
目的 观察腹部肿瘤患者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86例腹部肿瘤手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6例手术患者中有12例出现精神障碍(3.1%),其中年龄不小于65岁老年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为4.63%,小于65岁患者为1.17%,手术前肝功能正常与不正常的患者术后精神障碍发生率分别为0.96%和3.89%.经治疗后,9例患者均在7d内痊愈.结论 腹部肿瘤患者的年龄和术前肝功能状态是术后发生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咪达唑仑合并奥氮平治疗术后精神障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常见类型和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预防提供有效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2例经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统计并发症发生的类型和发生率,对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Х^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食管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其中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为21.1%。结果显示接受放化疗(OR=1.438,95%CI1.231~1.690)、吸烟(OR=2.152,95%CI1.756-2.637)、烟龄(OR=2.447,95%CI1.683~3.558)、营养不良(OR=1.930,95%CI1.756~2.121)、合并肺部疾病(OR=2.251,95%CI1.850—2.739)和手术时间(OR=2.550,95%CI1.989~3.269)是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而胸腹腔镜手术(OR=0.436,95%CI0.313~0.607)是并发症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食管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并且与患者的基础特征、手术、营养等多种因素有关,必须根据相关危险因素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以彻底地预防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探究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以指导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2016年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资料,同时选择同期未发生血栓的结肠癌患者的资料与之进行比较,分析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χ2检验,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然后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性别、术前辅助的放疗、并发症等因素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3 h、持续卧床时间>2 d、合并感染、髙脂血症等因素2组有显著性差异 (<0.01)。Logistic回归显示手术时间>3 h、持续卧床时间>2 d、合并感染、存在输血史、术前辅助化疗是结肠癌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时间>3 h、持续卧床时间>2 d、合并感染等是结肠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共132例,年龄31 ~ 49岁,随机将13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患者沿用普通的临床护理常规,包括体位、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病情及生命体征的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结合循证护理,主要提前对于患者腹腔镜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判断,并寻找相关的科研结果及临床护理经验作为依据,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腹胀(16.7%vs.4.5%)、颈肩部酸痛(22.7%vs.7.6%)、下肢深静脉血栓(10.6% vs.1.5%)、尿潴留(24.2%vs.9.1%)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比对照组显著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尤其在护理巡护方面观察组评分为(21.1±3.8)明显高于对照组(15.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应用循证护理能很大程度的降低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对腹部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腹部外科手术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基础护理,给予患者早期床下活动健康指导,发放宣传手册等,引导其进行床下活动;观察组行早期床下活动护理干预,分别于手术当日、术后第ld与术后第2d实施相应的床下活动指导;观测两组离床时间、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离床时间、住院天数均较对照组更短(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为21.4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下床活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舒适性护理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并实施舒适性护理后的老年患者32例为观察组,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进行白内障手术治疗未行舒适性护理的老年患者3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视力、生活质量评分、患者满意度分别为(0.67±0.19)、(94.6±4.2)、96.9%,对照组分别为(0.48±1.24)、(81.7±5.3)、81.3%,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6±1.7)d,对照组为(7.6±2.0)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眼压升高、晶体脱落、角膜水肿、前房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3.1%、0、12.5%、0,对照组分别为9.4%、9.4%、34.4%、12.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住院期间实施舒适性护理,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措施预防糖尿病患者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进行积极的心理教育、术后观察、控制血糖、处理鼻部创面等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组仅11例(18.3%)发生术后并发症,对照组48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鼻窦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鼻内镜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硬膜外血肿术后患者护理的效果,为临床此类患者的护理提供更好的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73例硬膜外血肿患者,在对这些患者手术后进行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第2天8例患者出现意识性的障碍加深,体温升高达39℃以上患者有12例,经过对症处理后上述症状均缓解,无加重者,术后10例患者因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7例患者术后予机械辅助通气,17例呼吸困难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干预后均可脱离辅助呼吸恢复正常通气,73例患者中术后3例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死亡,其余患者均存活且没有发生并发症.术后仅有3例患者因病情较重而死亡,最后存活的70例患者中,恢复较好者63例(86.30%),轻度致残患者3例(4.1%),重度致残患者1例(1.3%).结论 硬膜外血肿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个性化护理可以明显减少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上的进一步研究及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策略(ERAS)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疼痛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收治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患者72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ERAS护理,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6、12、24 h的VAS疼痛评分分别为(1.3±0.2)、(1.2±0.2)、(1.0±0.2)和(0.7±0.1),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导尿管拔出时间和首次进食时间分别为(43.1±13.7)h、(33.1±12.4)h、(29.1 ±6.0)h和(26.5±4.2)h,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56%,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AS应用于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术后早日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应用于冠心病患者上腹部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选择行上腹部手术、临床确诊为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镇痛组(Ⅰ组)和静脉镇痛组(Ⅱ组),每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气管内全麻,Ⅰ组术后应用硬膜外镇痛,Ⅱ组术后应用静脉镇痛,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及术后4h、12h、24h、48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检测血清肌钙蛋白-I(cTn—Ⅰ),术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镇痛效果。结果与麻醉前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SpO,、cTn—I未见明显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Ⅱ组术后的MAP、HR、cTn—I显著升高(P〈0.05),SpO2显著降低(P〈0.05)。与Ⅱ组比较,Ⅰ组术后的MAP、HR、cTn—I、VAS评分均较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pO2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行上腹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能较好地消除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Tn—I稳定,对心肌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腹胀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来我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患者3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将接受常规护理的17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早期护理干预的17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并统计记录其术后腹胀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腹胀发生率为49.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产妇康复,减少术后腹胀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措施降低儿科患者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方法 用数字表格法将本科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1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55例患者采用严格实施优质护理措施方法,55例对照组采用进行常规护理,之后对所有患者病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两组护理后的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感染率9.09%(5/55),术后切口感染2例,并发症3例;对照组术后感染率为32.73%(18/55),术后切口感染12例,并发症6例,统计学分析结果,P< 0.05;由此可得出,手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是切口感染.结论 优质护理对降低儿童术后患者感染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