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癌性恶病质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常需营养支持以阻止其发展,但有人认为补充营养可以刺激肿瘤的生长,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可能抑制肿瘤的发展。以往的研究证实了营养支持对种植的原发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1967年以前,单凭静脉输液维持营养的病人是无法长期生存的。使用超过600 mOsm/L浓度的溶液输注的几天内,周围静脉就会发生闭塞性化学性静脉炎。成人周围静脉营养的实际容量上限是每天3升,即1800 mOsm,它只能提供约1000卡热  相似文献   

3.
大鼠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动物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自1968年Dutrick等提出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疗法以来,历经20余年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应用已日趋完善,挽救了许多垂危病人,现已成为近代临床医学重要组成之一。但是,TPN和其它治疗手段一样具有两重性。随TPN广泛应用,对其并发症也从浅到深,从表到里逐渐加深认识。本文仅  相似文献   

5.
完全胃肠外营养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元弟  王宇 《实用外科杂志》1991,11(10):517-518
  相似文献   

6.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坏死性胰腺炎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组织遭受了不可逆严重损坏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的疾病。由于蛋白水解酶、脂肪酶活性增高以及大量坏死组织排出,在人体内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首先使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增强,激活的胰蛋白酶和脂肪酶造成胰腺本身消化。进一步损害心、肺、肝、肾、脑,并且血管活性物质引起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渗出,循环障碍,最终造成感染和脓肿形成,全身败血症。这种重症胰腺炎的病人的营养往往难以维持,同时体内的急性分解代谢可高于正常水平20~50%。如果没有足够的热量和蛋白补充,很快就会发生严重的负氮平衡(图示1),形成恶性循环,使抵抗力下降,多脏器功能受损,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完全胃肠外营养对大白鼠肝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所致瘀胆的病因和病机国内外均已有综述性文章发表。本文就近年的一些进展作一回顾。着重强调了瘀胆与TPN的关系,某些营养素、胆囊收缩素、胆汁酸代谢及胆汁瘀积因子在TPN瘀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31只大白鼠随机分成5组,Ⅰ组为对照组。Ⅱ组静脉输注7.5%葡萄糖生理盐水;Ⅲ组20%葡萄糖和3.5%氨基酸液(Molipron);Ⅳ组20%葡萄糖和3.5%氨基酸液(Aminic);Ⅴ组30%葡萄糖和3.5%氨基酸液(Aminic)。本实验所用两种氨基酸液的主要不同在于支链氨基酸(BCAA)的含量不同。给各组大白鼠输注不同静脉营养液7天后,取肝组织行光学和电子显微镜的研究。Ⅰ、Ⅱ组组织学上未见明显异常。Ⅲ、Ⅳ、Ⅴ组皆出现肝细胞的脂肪浸润,但以Ⅴ组最严重,Ⅲ组次之,Ⅳ组最轻。后3组也皆出现了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改变,以Ⅲ组最严重,Ⅳ组与Ⅴ组的病理改变几乎相等。本实验结果显示:(1)静脉营养液中过高浓度的葡萄糖可引起肝脂肪变性。(2)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或过量也可导致肝脂肪变性。(3)输注葡萄糖液体与禁食皆与胆汁淤积无关。(4)某些氨基酸的缺乏或某些氨基酸的直接毒性作用与胆汁淤积有关。(5)支链氨基酸对胆汁淤积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完全胃肠外营养(TPN)与肠外营养(PN)联合肠内营养(EN)治疗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分析二者疗效.方法 29例SAP随机分为TPN组(14例)和PN+EN组(15例),并均行非手术治疗14 d,观察疗效及化验指标的变化.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14 d后,各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SP)、血钙(Ca2+)、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 较营养支持前均显著升高(P<0.05);各组血糖、血清淀粉酶、血WBC均较营养支持前显著下降(P<0.05);各组血总胆红素(TB)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血WBC显著低于TPN组(P<0.05),其余化验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PACHEⅡ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PN+EN组评分显著低于TPN组(P<0.05).PN+EN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结论 PN联合EN治疗SAP优于TPN.  相似文献   

13.
现在几乎不管疾病的严重性或伴随的器官功能衰竭都可采用完全经静脉营养的技术。Dudrick等证实胃肠外营养在大面积烧伤、肿瘤、炎性疾病、脓毒病和创伤中使用是可取的,仅有极低的并发症率。但目前对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适应证和应用时间仍难以作出明确的回答。计算TPN的益处首先涉及两个问题:1.必须知道TPN是要改善疾病的结果或仅是维持或恢复营养的完整性。评价TPN时,除了营养恢复的一些主观和客观指标外,更重要的是估计其有关的死亡率、发病率、并发症和住院时间。2.必须与所用的治疗方式进行比较。除了TPN外,营养处理至少有三种,即饥饿、半饥饿辅加静脉内营养补充和经肠道给食或管饲。许多TPN的临床资料都已与第一种营养方式作过比  相似文献   

14.
中链三酸甘油酯在完全胃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肠内外联合营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收集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联合营养组与胃肠外营养组。联合营养组患者接受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胃肠外营养组患者接受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营养指标、其他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营养指标,与治疗前比较,联合营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患者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的体质量指数(BMI)、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总淋巴细胞计数均有所改善(P0.05)。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治疗后2周,同时点联合营养组和胃肠外营养组患者的BMI、白细胞计数、血清白蛋白水平、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及总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其他相关指标。联合营养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胃肠外营养组,且治疗费用也少于胃肠外营养组(P0.05)。3并发症发生率。联合营养组的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4%(4/35),胃肠外营养组为20.0%(7/35),2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使用肠内外联合营养与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均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能够促使患者更快康复,且费用更低,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17.
胃肠外营养器官移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肠外营养不仅可以改善器官移植受体的营养状况,而且,通过选择性地应用某些不同的营养成分还能起到免疫抑制作用,本文就器官移植过程中胃肠外营养的应用方法,作用原理及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中华外科杂志》和《实用外科杂志》编委会于1984年10月7~10日在九江市联合召开了我国首次“完全胃肠外营养及要素饮食”(TPN及TEN)专题讨论会。该两种治疗措施是近十年来在医疗上开展的新技术,对危重病、营养不良及衰竭的患者,特别是对肠道外瘘的患者,由于施行此种治疗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因而该技术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目前国内已有少数医院开展了该技术,但由于受到设备、技术及人员配备条件的限制,开展还不够普遍。为了进一步推广这种新技术和交流在我国的治疗经验,我们召开了这次专题讨论会。现将会议期间所讨论的学术内容及所制定的完全胃肠外营养常规介绍如  相似文献   

19.
腹部外科危重病人一方面常合并有代谢异常及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又使胃肠营养素的补充受到一定限制,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对提高危重病人救活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术后病死率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犤1犦。本院从1996年至2001年,对危重急腹症术后病人132例施行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疗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32例中男性108例,女性24例;年龄为18~72岁,平均年龄为55.3岁。多器官损伤24例,急性肠梗阻32例,胆石症胆道感染11例,溃疡病穿孔23例,重症胰腺炎15…  相似文献   

20.
营养支持治疗在外科占有重要地位已为共识。临床实践证明:营养支持治疗对机体康复,降低病死率,减少疾病或大手术后蛋白质消耗及负平衡均可起积极作用,因而可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收到良好治疗效果。在我国营养支持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技能,已较前大为普及,不少医院也先后开展了此项治疗,但从总的来看发展仍很不平衡,开展较快较好的仍限于一些大型医院,而广大基层医疗单位仍缺乏现代营养与代谢的基本知识,这与我国外科的发展很不适应. 为此本刊开阔小型专栏《静脉营养园地》,旨在对营养支持的基本知识与技术,以及国内外研究动态,进展和临床应用情况等加以介绍,希望引起外科同道重视,同时使基层医院的医务人员能认识到营养支持治疗是某些■科危重病人治疗进程中必不可少的措施,而正确掌握和运用胃肠外营养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则是取得营养支持■的最佳手段。热烈地欢迎国内专家学者,外科同道给予支持、指导、并欢迎广大读者来稿。王竹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