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用CD 30和CD 15单克隆抗体对33例何杰金淋巴瘤(HD)进行标记检测,结果显示,33例HD中CD 30阳性率为78.8%,CD 15阳性率为81.8%,两者之间以及HD各亚型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其阳性表达部位均位于R-S细胞浆内。但CD 30除了HD外,还在大细胞间变性淋巴瘤中的大细胞及R-S样细胞等表达。结果提示,用免疫组织化学对HD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肿瘤的组织学来源有一定价值,CD 15的特异性强于CD 30,而CD 30和CD 15的对阳性表达对诊断HD的临床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2.
张剑利  王跃建  陈伟雄  胡维维  李广民 《新医学》2009,40(7):450-452,F0003
目的:探讨在颈部淋巴结探查术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喉癌微转移的,临床可行性。方法:对20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25个颈淋巴结进行研究,分别采用常规冰冻病理和快速免疫组织化学对在颈部淋巴结探查术中取得的25个淋巴结冰冻标本进行角蛋白(AE1/AE3)检测,并将其与术后常规病理检测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对照,比较前2种方法检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常规冰冻病理检出7个淋巴结转移,而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出9个淋巴结转移,常规冰冻病理检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为89%;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为100%。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多检出的2个淋巴结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淋巴结微转移。结论:在喉癌术中行快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是可行的,能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可作为术中病理检测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3.
冷茹冰  许跃  赵兵 《临床医学》2020,40(6):24-25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基因蛋白(ALK)的表达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获取其术中切除肿瘤标本行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ALK蛋白,经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EML4-ALK基因融合。结果 85例肺鳞状细胞癌患者经免疫组化染色法对ALK蛋白检出阳性率为9例(10. 59%),荧光原位杂交法对EML4-ALK基因融合检出率仅为2例(2. 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肺鳞状细胞癌患者ALK表达阳性较为少见,荧光原位杂交法检测肺鳞状细胞癌EML4-ALK基因融合阳性率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激酶B1(LKB1)基因表达水平与胃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收集本院4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同时对其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LKB1蛋白在胃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LKB1基因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生存率的关系.[结果]LKB1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  相似文献   

5.
抑癌基因p53,p16的缺失和突变以及癌基因bcl-2/JH融合基因的出现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原因,p53和p16基因亦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而bcl-2基因是抑制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为研究这3种基因结构的变化,用PCR和PCR-SSCP,以及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人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现SU-DHL-1,SU-DHL-4,SU-DHL-6,SU-DHL-8,SU-DHL-10,Daudi,8392 7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有p53基因的点突变,分别在第五、六、七外显子;SU-DHL-9有p16基因的纯合缺失,而SU-DHL-1和Daudi细胞系有p16基因的第二外显子的突变,SU-DHL-1的测序结果为密码子30的GAC突变为AAC,密码子35的GCT突变为ACT,密码子40与41之间插入了一个C;SU-DHL-4和SU-DHL-6有bcl-2/JH基因的重排,讨论了基因结构的变化在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P16基因和BCL-2基因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蛋白-过氧化酶法检测56例食管癌患者癌组织中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为57%(32/56),bcl-2蛋白则为59%(33/56).其中p16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高分化癌、无淋巴结转移和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Ⅱ期病例分别占94%(17/18)、86%(12/14)和91%(19/21),明显高于低分化癌、有淋巴结转移和Ⅲ~Ⅳ期病例的22%(4/18)、25%(4/16)和39%(14/36),均为P<0.01;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在肿瘤浸润黏膜下层、无淋巴结转移、TNMⅡ期病例分别为86%(12/14)、100%(20/20)、90%(19/21),明显高于浸润黏膜全层、有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病例的31%(5/16)、36%(13/36)、40%(14/35),均为P<0.01.结论:早期食管癌检测p16和bc1-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较高,随着肿瘤的发展、恶化,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p16和bcl-2蛋白的表达与食管癌的分化程度、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BCL-2/IgH基因主要断裂区重排、IgH基因重排,并探讨其对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价等方面的意义。分别提取70例NHL(60例B-NHL、10例T-NHL)、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20名正常人的骨髓单个核细胞DNA,通过PCR方法检测BCL-2/IgH、IgH基因重排,以凝胶电泳出现相应条带者为阳性,并与患者病理组织学检查进行比较,探讨此两种基因重排发生的相关因素,比较化疗后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30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DLBCL)中,10例骨髓BCL-2/IgH重排阳性(33.3%),与30例其它B-NHL(除外滤泡淋巴瘤FL及DLBCL)阳性率(6.7%)、20名正常人阳性率(5%)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所有T-NHL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BCL-2/IgH重排均为阴性;②对8例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经2个疗程R-CHOP治疗后BCL-2/IgH基因重排明显减少,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59降至0.16(p<0.05),6个疗程R-CHOP治疗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BCL-2/IgH基因重排完全转阴;③BCL-2/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81.8%,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28.6%,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BCL-2/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④20例DLBCL(均为初治)骨髓单个核细胞DNA检测显示,9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5%);30例其它B-NHL(均为初治或复发患者,DLBCL除外)中14例IgH基因重排阳性(46.7%),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但对照组20名正常人、10例T细胞淋巴瘤患者及7例淋巴结炎性肿大患者均为阴性;⑤对7例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进行动态监测表明,1个疗程的R-CHOP治疗就能显著减少IgH基因重排,PCR半定量结果均值由初治0.42降至0.13(p<0.05),2个疗程后PCR半定量均值为0,重排完全消除;⑥IgH基因重排阳性患者中LDH水平升高占90%,在重排阴性患者中占30%,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IgH基因重排与淋巴瘤分期、是否伴有全身症状、β2-MG水平、骨髓侵犯、肝脏脾脏侵犯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BCL-2/IgH、IgH基因重排均可作为B-NHL早期诊断及评价疗效的特异性指标,这两种重排均与LDH水平相关;BCL-2/IgH基因重排对DLBCL特异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组织学特点、免疫组化及荧光原位杂交,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讨论。结果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平均(31.3±9.3)岁。12例为体检偶然发现,临床主要症状表现为血尿和腰腹部疼痛。肿瘤直径1.5~15 cm,平均5.4 cm,3例诊断时已发生转移。10例标本大体呈实性,切面灰白多见,其次为杂色、灰褐,5例切面伴囊性变,5例可见出血及坏死区域。镜下观察可见肿瘤由嗜酸性细胞或透明细胞构成的乳头状、巢状及腺泡状结构,肿瘤细胞界限清楚,核仁较明显,间质主要为纤细的纤维血管间隔,4例可以见到砂砾体。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TFE3、PAX-8及CD10,不同程度表达AE1/AE3、Vimentin、HMB45及AMACR/P504S,CAIX、CK7、CD117均阴性表达。所有病例TFE3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存在TFE3信号分离。结论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是一种罕见的肾细胞癌类型,女性高发于男性,其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标记TFE3荧光原位杂交来确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西安地区血培养标本中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ecA和qacA/B基因携带情况,以便推测其抗药性。方法采用细菌培养鉴定技术和基因扩增方法,对收集2008年1月-2010年2月期间西安地区多家住院与门诊患者血培养标本进行了分离和检测。结果在2年内从西安地区3所医院血培养标本中分离鉴定出56株MRSA,mecA基因均为阳性,携带率为100%;有7株MRSA检出qacA/B基因阳性,携带率为12.5%。结论西安地区部分医院血培养标本分离的MRSA检测出qacA/B基因阳性率为12.5%,携带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2006年与2007年引发广州大学城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3个校区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A、B型流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以Ct值小于30判定为阳性,初步鉴别为流感病毒后,再用荧光PCR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并与MDCK细胞培养法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比较。同时用逆转录PCR法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同源性。结果:83份咽拭子标本中,MDCK细胞培养法的检测阳性率为47%,而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为58%。引起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的分别是H1和H3亚型毒株。2006年与2007年广州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及99.2%~99.6%。结论: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爆发流感疫情的病原体分别为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同一年内发生在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是由同一病毒株引起的。荧光PCR法检测需时短,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不仅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流感病毒,还能针对不同亚型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1.
张晓霏  彭芝兰 《新医学》2009,40(1):14-1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adrenomedullin,adm)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卵巢浆液性肿瘤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与卵巢浆液性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adm与hif-1α的表达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6份正常卵巢皮质组织(正常纽)、18份卵巢良性浆液性腺瘤(良性组)、15份卵巢交界性浆液性腺瘤(交界性组)以及57份卵巢浆液性腺癌(恶性组)组织中adm和hif-1α的表达,比较4组的adm、hif-1α表达阳性率,分析恶性组的adm、hif-1α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恶性组中adm、hif-1α表达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的adm阳性表达率高于交界性组、良性组和正常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为P〈0.01)。交界性组和恶性组的hif-1α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组和良性组(均为P〈0.01)。恶性组的adm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随着病理分期及分级的增加而增高(P〈0.05),有淋巴转移组的adm和hif-1α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P〈0.05)。恶性组的adm表达与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367,P〈0.05)。结论:adm、hif-1α在卵巢浆液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并与卵巢浆液性肿瘤的恶性程度及不良的预后有关,adm表达可能受hif-1α调控。检测adm、hif-1α有助于识别卵巢浆液性腺癌的高危患者,评估患者的预后,为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涎腺肿瘤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的检测——附86份检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殷宪刚  龚莉  黄琳 《新医学》2010,41(1):13-15
目的:探讨涎腺肿瘤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突变情况及其与涎腺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86份涎腺肿瘤组织应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其中的PT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点突变情况。结果:86份涎腺肿瘤组织的PTEN基因第5、8外显子全长序列PCR扩增均获成功,其第5、8外显子均未发现有突变。结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FFEN基因第5、8外显子的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 cell lymphoma/leukemia 2 gene,BCL-2)与细胞角蛋白19(Nuclear oncogene,ck19)基因表达水平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建立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法,并以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s-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为内对照测定20名健康女性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5例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良性乳腺疾病组)和89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外周血中BCL-2和ck19的表达量。结果乳腺癌组患者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乳腺疾病组(均P<0.05),而正常对照组与良性乳腺疾病组间BCL-2和ck19表达水平与GAPDH的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GAP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与ck19联合检测的灵敏度高于单个基因的检测。结论FQ-PCR技术可以快速定量检测BCL-2和ck19 mRNA,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对乳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4.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最常见的侵袭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临床表现、分子生物学特点都有显著的异质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多重PCR技术在DLBCL患者骨髓BCL2/IGH及BCL6/IGH等融合基因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利用多重巢式PCR技术对80例初治DLBCL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BCL2/IGH及BCL6/IGH融合基因检测。结果表明,80例患者骨髓标本中携带目的融合基因共12例,阳性率为15%;其中BCL2-IGH阳性患者为6例,BCL6-IGH阳性患者为6例。DLBCL患者携带不同的融合基因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结论:运用多重PCR方法对DLBCL患者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具有快速、准确的优点。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改善方法,使之对融合基因能做定量或半定量分析,这对于DLBCL患者的诊断、协助分期、预后评估、微小残留病变的估测,指导临床治疗DLBCL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MP-9、LMP-1在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潜伏膜蛋白-1(LMP-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两者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0例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MMP-9、LMP-1的表达情况,同时与组织芯片中其他类型淋巴瘤及10例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进行比较.结果 鼻NK/T细胞淋巴瘤组中MMP-9、LMP-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和45.0%(9/20);组织芯片包含的B细胞淋巴瘤组及外周T细胞淋巴瘤组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1%(11/18)、50.0%(6/12),LMP-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1%(2/18)、25.0%(3/12).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组未见LMP-1的阳性表达, 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30.0% (3/10).鼻NK/T细胞淋巴瘤组MMP-9、LMP-1 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组织反应性增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与LMP-1表达呈正相关(r=0.327,P<0.05).结论 MMP-9在鼻NK/T细胞淋巴瘤组织中存在高表达,与EB病毒感染关系密切,LMP-1能上调MMP-9表达,可能与鼻NK/T细胞淋巴瘤的高度侵袭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食管癌组织中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黄石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集的术后病理确诊的食管癌组织标本69例(食管癌组)及距离食管癌组织5 cm以上的正常食管组织标本30例(正常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比较两组标本中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的差异,分析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食管癌组织中的MTA1蛋白阳性表达率72.4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0(χ~2=51.652,P<0.01);食管癌组织中的MTA1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具有显著的关系(P<0.05,P<0.01);经过36个月的随访观察,MTA1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患者的3年存活率为32.00%(16/50),显著低于MTA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63.16%(12/19)(χ~2=5.543,P<0.05);MTA1蛋白阳性表达食管癌患者的3年中位生存时间29.0个月,显著低于MTA1蛋白阴性表达食管癌患者的33.0个月。结论 MTA1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具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APP17肽对D-半乳糖脑病小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APP17肽对脑老化的临床治疗意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雄性昆明小鼠6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C组)、D-半乳糖对照组(D组)、APP17肽治疗组(P组),每组动物22只。用D-半乳糖制备脑老化模型,并皮下注射APP17肽对D-半乳糖脑老化小鼠进行治疗,3个月后取脑组织做Bcl-2,Bax,CREB,Akt,AI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D-半乳糖脑病小鼠海马内Bax,AIF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数目多,细胞计数与C组及P组有显著性差异;胞质与突起深染,而正常小鼠及APP17肽保护的D-半乳糖小鼠海马阳性细胞数目少,染色淡;D-半乳糖小鼠海马内Bcl-2,CREB(cAMP反应结合蛋白),AKt阳性细胞数目少,染色淡,细胞计数与C组及P组有显著性差异;而正常小鼠及APP17肽保护的D-半乳糖小鼠海马阳性反应神经元细胞数目多,胞质与突起深染。结论促进凋亡的Bax,AIF(凋亡诱导因子)在D-半乳糖小鼠海马表达增加;与凋亡呈负相关的Bcl-2,CREB,Akt在D-半乳糖小鼠海马表达降低APP17肽能影响D-半乳糖脑病小鼠脑内Bcl-2,Bax,CREB,Akt,AIF的表达,使之接近正常。  相似文献   

18.
19.
徐峰  刘华  许春进  陈玉龙  李继昌 《新医学》2004,35(3):153-155
目的:探讨CD44第6变异株(CD44V6)、金属基质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P53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子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癌组织中的CD44V6信使核糖核酸(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mRNA)、MMP-9mRNA和P53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胃癌组织中CD44V6mRNA、MMP-9 mRNA、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63%、65%,CD44V6mRNA、MMP-9 mRNA、P53蛋白阳性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92%、92%、90%,均明显高于阴性者的38%、32%、33%,P<0.05;同时有2个以上指标表达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100%,明显高于1个指标表达者(20%)和3个指标均不表达者(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44V6mRNA、MMP-9 mRNA和P53蛋白的异常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过程密切相关,对分析胃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血小板抗原基因检测和抗体检测在分析新生儿同种免疫血小板减少症(NAIT)和顽固性血小板减少疾病的病因,以及浓缩血小板的配型检测方面都是很有价值的。国际输血协会(ISBT)血小板工作组成立于1981年,血小板的基因检测和同种抗体检测的许多方法现已在临床实验室广泛应用。目前,已论证的同种抗体标准化的方法和试剂不多,人们对该领域的了解不够,使得建立临床实验室很困难,血小板抗体检测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也难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