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及其对踝臂指数(AB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40mg组和10mg组,每组各55例。1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10mg/次,1次/晚,40mg组予以阿托伐他汀40mg/次,1次/晚。观察比较两组的血脂及治疗前后的ABI和hs-CRP的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与10mg组比较,40mg组LDL,C较10mg组降低更显著(P〈0.05)。hs-CRP水平较治疗前也显著降低(P〈0.01);与10mg组比较,40mg组hs-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而ABI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lOmg组比较,40mg组ABI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ABI和hs-CRP改善明显,而且40mg组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成巧梅 《山东医药》2006,46(35):59-60
将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4例和常规治疗组(43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同时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连用4周。治疗前、后测定两组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含量,按欧洲卒中评分(ESS)标准测定神经功能,并与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血浆NO及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且阿托伐他汀组下降明显(P〈0.05);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ESS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NO及E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两者水平,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3.
杨栋  苏慧 《心功能杂志》2013,(5):566-568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依折麦布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常规应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但血脂仍未达标的,符合入选标准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7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为高剂量他汀组: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d;试药组为联合用药组:依折麦布10mg/d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经12周治疗后,两组TC、LDI。一C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降低(均P〈0.05,P〈0.01);与高剂量他汀组相比,联合用药组治疗效果更显著(P〈0.05),TC、LDL—C下降更明显(P〈0.05);而肝损害及肌溶解等副作用的发生率却无明显增加。结论:与高剂量阿托伐他汀相比,依折麦布联合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好的降低LDL—C效果,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血脂达标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药物耐受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仅颗粒膜蛋白(GMP-140)、P-选择素(CD62p)和溶酶体膜蛋白(CD63)水平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的抑制作用。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以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4周时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标准对治疗前后进行评分。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且NIHSS评分与GPM-140、CD62p和CD63水平呈线性相关(r分别为0.899、0.887和0.823,P均〈0.01)。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阿托伐他汀组和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显著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GMP-140、CD62p和CD63水平,具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syndrome,ACS)患者血浆sOX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ty Creactiveprotein,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114例ACS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20mg/d组、40mg/d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治疗前及治疗7d后分别测定ACS患者血浆sOX40L,hs—CRP及血脂浓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各组sOX40L,hs.CRP及血脂浓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阿托伐他汀20mg/d组和40mg/d组血浆sOX40L,hs.CRP浓度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具有有统计学意义(P〈O.05);40mg/d组治疗后血浆sOX40L,hs.CRP浓度低于20mg/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OX40L:(274.55±24.32)pg·L^-1vs(318.13±55.03)Pg·L^-1,P〈0.05;hs.CRP:(3.02±2.55)mg·L^-1vs(4.46±1.22)mg·L^-1,P〈0.05]。治疗前阿托伐他汀20mg/d组和40mg/d组数据合并后sOX40L与hs—CRP呈正相关(r=0.712,P〈O.01);治疗后阿托伐他汀两组数据合后sOX40L与hs-CRP呈正相关(r=0.748,P〈O.01)。结论阿托伐他汀短期强化治疗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浆sOX40L及hs—CRP浓度.具有明显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53例疗效。方法:105例纳入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冠心病的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d,对照组10mg/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C、TG、HDL—C、LDL—C水平、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而HDL—C水平有所升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体疗效(88.7%)优于对照组(76.9%)(P〈0.05)。结论:20mg/次/d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片辅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较佳,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短期使用阿托伐他汀对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共52名CHF患者在不改变患者长期使用的抗心衰药物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40mg/d)或者安慰剂,为期6周,试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血管内皮功能、血管神经激素水平及超声心动图的检测。结果:与安慰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肱动脉内径明显扩张(P〈0.01);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也明显扩张(P〈0.05);②与安慰剂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C型尿钠肽,内皮素1水平明显下降。血一氧化氮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明显上升(P〈0.01);③较之安慰剂组,阿托伐他汀组左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心输出量等明显增加(P〈0.01)。结论:不伴有高胆固醇血症的慢性心衰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能更有效改善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血管神经激素水平及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作用。方法选择61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30—40mg/d口服;对照组3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钙10mg/d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覆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结果两组忠者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LDL—C、TG、T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临床症状改善间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效果良好,30~40mg/d是安全的,他汀类药物对防治冠心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DN)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前后心钠素(ANP)、内皮素-1(ET—1)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40例DN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半年后用放射免疫法检测DN患者血浆ET-1和ANP浓度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N患者ET-1、ANP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阿托伐他汀治疗组血浆ET-1[(176±37)ng/L:(246±20)ng/L]、ANP[(56±18)ng/L:(102±22)ng/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1),且与常规治疗组[(218±22)ng/L,(68±28)ng/L]相比有显著降低(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内皮素-1。心钠素水平,改善糖尿病肾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不同剂量和疗程对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f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ACS患者124例,随机分为3组.阿托伐他汀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和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分别为20mg/d和10mg/d,C组不服用他汀类药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分别测定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8周和24周后血浆sICAM和sE-选择索的浓度。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4周、8周和16周后sICAM和sE-选择素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5,〈0.01),C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8周和24周时sICAM和sE-选择素较B组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的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剂量和疗程有关.随剂量增加和应用时间延长而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F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并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变化,评价其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经临床及头颅CT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阿托伐他汀每晚40 mg口服,连续3个月,观察其用药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TC、TG、LDL-C、Fb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APTT、PT、HDL-C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而对照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均下降(均为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调整血脂代谢,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和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及可溶性CIM0配体(sCIMOL)的影响。方法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的结果,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颈动脉稳定斑块组(80例)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80例),再按数字法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10mg/d)和强化治疗组(80例,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2周和4周)血脂水平的变化及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血脂及血清PAPP—A、SAA、血清sCD40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强化治疗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1);强化治疗组血清PAPP—A、SAA、sCIMOL水平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降脂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快速降脂.能迅速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脑钠肽(BNP)浓度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他汀类药物对ACS患者脑钠肽的影响。方法:以ACS患者78例和稳定型心绞痛患者(SAP)40例为研究对象,ACS患者被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组,38例,测定其血清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钙蛋白I(TnI)水平,并选择ACS患者中60例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30例)和常规对照组(30例),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上述各指标的变化。结果:ACS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SAP组(P〈0.01),AMI组BNP、hs—CRP、TnI水平均明显高于UAP组(P〈0.01),AMI组BNP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913,P〈0.01)、与TnI呈正相关(r=0.526,P〈0.01);与常规对照组比较,他汀治疗组治疗后BNP、hs—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BNP水平与急性冠脉缺血的严重程度正相关。阿托伐他汀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提示其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改善心肌缺血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10mg/d和40mg/d)早期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CRP)、血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影响,以了解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患者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72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10mg/d,睡前口服;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睡前口服,均在入院48h内开始用药,治疗4周,分别予用治疗前、后监测血清CRP、血脂(TC、LDL-C)浓度,同时观察用药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RP、血脂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0.01),与A组相比较,B组CRP[(16.45±6.45)mg/L:(11.48±6.83)mg/L]、TC[(5.38±0.64)mmol/L:(4.92±0.50)mmol/L]、LDL-C[(2.53±0.46)mmol/L:(1.95±0.39)mmol/L]下降更明显(P均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可显著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浓度及血脂水平,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2年入住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者10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于入院次日晨起(24 h内) 空腹、对照组于体检当日晨起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Hcy和血脂水平.结果 研究组血清Hcy、TG、TC、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脂蛋白a[Lp(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DL-C、载脂蛋白A(Apo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Hcy与HDL-C、ApoA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 -0.184、-0.316,P<0.05).结论 高Hcy、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发生相关,Hcy升高可能与HDL-C、ApoA降低相关,联合检测上述指标对急性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ACI)患者外周血清新蝶呤(Np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ACI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49例ACI患者(ACI组)、33例腔隙性脑梗塞(LI组)患者,检测两组患者入院24h内,72h,7d血清Npt和Hcy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另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入院24h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I组和ACI组血清Npt[(3.12±0.23)μg/dl比(5.27±1.24)μg/dl比(6.03±1.65)μg/dl]、Hcy[(12.21±0.78)μmol/L比(15.35±1.95)μmol/L比(18.5±4.2)μ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ACI组明显高于LI组(P<0.05);7d后,LI组和ACI组血清Npt[(3.45±1.05)μg/dl、(4.07±1.25)μg/dl]、Hcy[(12.35±1.79)μmol/L、(12.70±2.2)μmol/L]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新蝶呤水平与脑梗塞的发病有关,有助于脑梗塞的危险程度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中应用阿托伐他汀进行干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良事件及血脂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 将24例大脑中动脉狭窄(狭窄率≥70%)成功完成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治疗组:口服用阿托伐他汀40 mg+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nag,1 次/d;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拜阿司匹林100 mg,1次/d.支架置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记录两组的各阶段新发的不良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再狭窄、再次介入治疗).并检测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血脂及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除1个月时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外,其余各时间点治疗组血脂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总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0 17);而C-反应蛋白术后较术前升高,至12个月时低于术前;治疗组术后血脂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 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后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预防支架置入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阿托伐他汀可使患者术后的血脂和C-反应蛋白降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化他汀治疗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0年1月~2011年6月于中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接受介入治疗的ACS患者239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119)和强化治疗组(n=120),常规治疗组予阿托伐他汀20 mg(qN),强化治疗组入院采血后即刻予阿托伐他汀80mg口服,后予阿托伐他汀40mg(qN)维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和治疗后1个月血脂[包括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肌酐(Cr)、高敏C反应蛋白(hs-CRP)、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及治疗后1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包括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结果两组治疗后TC、LDL-C、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随时间延长而下降,其中强化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浆ALT、Cr、血小板聚集率和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无改变(P>0.05);强化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和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心绞痛:15.0%vs.26.9%;心力衰竭:9.2%vs.18.5%,P<0.05),但两组再发心肌梗死及心源性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ACS患者接受介入治疗术后早期服用大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进一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且不影响抗血小板药物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