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双萍 《全科护理》2009,7(31):2867-2867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脑损伤需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45d,死亡12例。[结论]加强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颅脑损伤需肠内营养支持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平均住院天数45 d,死亡12例.[结论] 加强颅脑损伤病人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4.
颅脑损伤病人多存在意识障碍,在未发生消化道并发症的前提下营养支持多采用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治疗是危重病人临床综合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营养是否及时合理,对于昏迷病人苏醒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作用[1].临床实践中肠内营养的管理尚存在管理欠规范、护士对病人肠内营养监控不力、肠内营养并发症多发等情况.为了加强颅脑损伤昏迷病人的肠内营养的管理,我们设计使用肠内营养管理卡,取得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早期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途径营养支持的营养指标和并发症,探讨两种支持途径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重症颅脑损伤的病例,入院时随机分为肠内营养支持组41人,肠外营养支持组39人,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等并发症。结果:两组在伤后两周血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差异无显著性,但肠外营养组腹胀腹泻、胃肠道出血、高血糖、二重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较好地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且并发症较少,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较好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营养支持及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86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并对每例病人的胃液、粪便进行不同时间段的隐血情况监测。结果:86例病人中发生消化道出血11例。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应激性溃疡的发生、改善营养及促进病人康复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由于伤后呈高代谢,高分解状态,能量消耗急剧[1],易引起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疾病的治疗和痊愈,常用的营养供给方式有胃肠外营养(TPN)和胃肠内(EN)两种。胃肠外营养往往不能满足颅脑损伤后的高能量消耗,而且费用高。故主张以胃肠内营养为主,但易发生并发症。我科对2000~2004年12月的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鼻饲支持治疗,其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9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性,69岁,女性,23岁,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6个月。其中原有糖尿病病史的有2例,应激性溃疡2例,GCS评分≤6分,行开颅术86例,保守…  相似文献   

8.
胃肠内外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虹 《现代康复》1998,2(7):696-697
近年来,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营养支持逐渐被人们重视.传统的营养支持已远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胃肠内外营养逐渐被人们接受。我们对60例重型颅脑损伤的人进行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比较传统的营养方式与胃肠内外营养方式对此类病人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预后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佳薇  董爱琴 《护理研究》2007,21(5):1346-1346
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机体会出现高能量代谢、高分解代谢和糖耐量降低,呈现负氮平衡状态。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功能,对维持胃肠道完整性,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现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及护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时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9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A组的30例患者在手术后后24~48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在手术后48~72h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C组患者在手术后72~96h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三组患者的预后以及生活质量。结果A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B组及c组,B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C组,其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 ml,每4 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x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 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排痰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周咏梅  王晓红  喻瑛  张梅 《现代护理》2005,11(12):935-936
目的探讨不同气道湿化方案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呼吸道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2002~2003年未上呼吸机的86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01年12月以前收治的41例作为常规组,将2002年1月以后收治的45例患者作为强化组,常规组对气道采用雾化加输液管持续滴注和空气湿化的方案,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用的生理盐水20ml,每4h气道灌洗后迅速吸痰,观察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和呼吸道清理痰液的时间。结果2组气道湿化方案患者的排痰效果比效,χ2=9.931,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有效吸痰率明显高于常规组;2组湿化方案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比较,t=5.613,P<0.01,有显著性差异,强化组吸痰后呼吸道清理痰液时间明显延长。结论采用常规湿化方案加生理盐水20ml气道灌洗,能有效促进患者排痰和清理呼吸道,预防由于人工气道湿化不足和呼吸道痰液清理不完全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的营养支持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的营养支持治疗及胃肠功能维护的措施。方法 31例60~79岁老年上腹部术后胃瘫患者,随机分为肠内为主肠外为辅研究组(A组,PN+EN,16例)和对照组(B组,TPN,15例)。观察2组患者血浆各种蛋白、血清激素、肠鸣音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结果全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A组患者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明显缩短,胃肠道相关并发症减少,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快于B组;A、B两组的血红蛋白和前清蛋白水平差异显著。结论老年人上腹部术后胃瘫经早期肠内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老年胃肠肿瘤病人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老年胃肠肿瘤病人营养免疫状况的影响及耐受性。方法:将260例老年胃肠肿瘤病人随机分成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组,于术后第1天开始同热量等氮量营养支持,于术后第1天及第10天分别检测病人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耐受性指标。结果:两组病人经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及免疫指标均明显升高。且EN组免疫指标增高更显著,在耐受性指标中EN组无明显变化,而PN组血糖变化明显。结论:老年胃肠肿瘤病病人术后PN或EN都能改善营养及免疫状态,EN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优于PN,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8):1200-1202
胃肠肿瘤主要包括胃癌、食管癌、胰腺癌、结直肠癌等,当前我国胃肠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且患病人数呈现连年增长的趋势。胃肠肿瘤是一种消耗性的疾病,患者机体的应激状态和肿瘤组织的不断增殖会消耗自身的营养,且肿瘤组织会消耗比正常组织更多的葡萄糖。同时在手术及化疗后,众多因素会影响患者的进食,营养摄入不足,导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需进行营养支持。基于此,本研究对营养支持在胃肠肿瘤患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3):5287-5288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356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PN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EN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D4+、CD8+、Ig G、Ig M、Ig 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EN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和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Ig G、Ig M、水平以及CD4+、CD4/CD8显著高于P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ICU重症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均有改善作用,但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更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侯梅萍 《现代护理》2004,10(12):1094-1096
目的 为适应医学发展需要 ,科学规范营养护理程序 ,有效预防管饲病人营养不良 ,更新、扩展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应用自行设计的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预防性护理程序 ,选择需管饲10d以上病人 2 0 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按预防性护理程序 ,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程序 ,比较 2组营养支持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为好 ,P<0 .0 5。结论 预防性护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纠偏 ,有效提高营养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19.
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对外科危重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65例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两组均采取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A组在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B组作为对照组。测定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氮平衡、感染例数及住ICU天数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APACHE、免疫球蛋白、白蛋白、氮平衡指标无统计学差异,但A组患者住ICU天数明显低于B组。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营养支持中添加谷氨酰胺能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适应医学发展需要,科学规范营养护理程序,有效预防管饲病人营养不良,更新、扩展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中预防性护理程序,选择需管饲10 d以上病人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按预防性护理程序,对照组按常规饮食护理程序,比较2组营养支持效果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为好,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程序能够及时发现护理问题及时纠偏,有效提高营养治疗效果和护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