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国产北京万东医疗F30MG200mAx线机,用粘膜溶解低张气钡双重对比造影,作为早期胃癌检出的首选检查方法,对1457侧胃造影检查,检出胃癌21例,其中早期胃癌5例,微小癌1例。采用清胃酶清洗法清洁胃内粘膜,做胃低张力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加强射线防护的基础上,推广应用此造影法,即使是没有昂贵复杂的配套设备,仍可以改善胃癌诊断质量,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回顾分析贲门癌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提高对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52例经病理证实为贲门癌的病例,在我科进行的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时的X线表现。结果:表现为贲门区软组织块影29例;病变累及食管下端17例;胃底部变形和胃体上部浸润10例,贲门区溃疡6例。结论:贲门癌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有其一定的特征性,检查时仔细观察分析多可以对贲门癌作出正确的X线诊断。  相似文献   

3.
胃溃疡的X线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X线钡餐诊断胃溃疡的临床价值。方法:用胃双重对比造影在胃充钡程度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体位以及适当加压,摄取质地优良的照片或连续摄片。结果:胃溃疡大多数为单发少数多发。溃疡常发生于胃体小弯和胃窦,而胃体前壁、后壁、大弯和胃底较少见。结论:X线检查可以显示胃溃疡的大小、数目、部位和是否有并发症等,造影检查发现胃溃疡对确立论断、选择疗法、随访疗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数字胃肠机在胃肠道疾病的检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消化道肿瘤性病变显示极为清晰^[1]。通过充盈法、加压法、黏膜法和气钡双重对比法等辅助方法,可使病灶显示更加清晰,从而使其诊断价值大大提高^[2]。我院自2005年使用数字胃肠机以来,检查量逐年增加,设备故障也出现频繁,现结合GEPS800数字胃肠机的结构与原理,分析2例常见故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常规胃肠镜与无痛胃肠镜在消化道内镜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0例消化道疾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5):行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n=55):行无痛胃肠镜检查,分析不同时间点相关指标[心率(HR)、血压、与血氧饱和度(SpO2)],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查优良率。结果:对照组的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SpO2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HR、DBP、SBP、SpO2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前,两组应激反应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检查中、检查后,两组的应激反应性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6.
周利洁 《中国校医》2000,14(5):369-369
胃肠双重造影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展以来 ,至今仍为胃肠道检查的首选方法。但在检查过程中 ,钡凝集现象经常出现 ,且难以克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笔者在双重造影中应用无管法冲洗液经 30 0例临床使用 ,取得了较好的结果。1 钡剂凝集原因分析1.1 胃黏液层 正常的胃黏膜表面复有一层胶状透明黏液层 ,是黏膜保护屏障的主要组成部分 ,可减轻对胃黏膜的机械冲击 ,同时对H 弥散起决定作用。胃黏液层的黏稠度是水的 2 0~ 2 6 0倍 ,厚度约 0 .5~ 2 .5mm ,如液层过厚 ,可将胃小沟全部掩盖 ,阻碍钡剂涂布于胃小区 ,可形成钡剂凝集。1.2 胃…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诊断中双重造影与清水灌肠CT检查的对比分析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26001)薛祖平叶宣平何玉泉沈云霞吴永成气钡双重造影(也称气钡双对比造影,以下简称双重造影)是检查大肠癌的常用方法,近年来,CT检查大肠癌的方法和资料也渐增多。笔者对1990...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粘液溶解法低张胃双对比造影与普通胃肠钡餐造影对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采用低张黏液溶解胃双对比造影50例,普通胃钡餐造影50例进行对照。结果观察组50例,发现病变40例,检出率80%;对照组50例,发现病变19例,检出率38%。结论使用不同检查方法与病变检出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临床效果,选择更适合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的42例消化疾病患者先行常规胃肠镜检查确诊病灶,经过治疗后进行复查时进行无痛胃肠道检查,将初查结果与复查对比。结果复查时经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现有2例溃疡漏诊,4例息肉漏诊,6例有憩室炎症漏诊,漏诊率为28.57%。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可比常规胃肠镜检查更仔细全面,患者无呕吐、疼痛感,但其收费标准较高,受患者消费能力限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X线气钡双重造影在诊断上消化道肿瘤中的价值.方法以电子胃镜及病理确诊为对照,分析X线气钡双重造影误漏诊的规律及部位特点.结果27例胃癌和29例食管癌确诊前曾经接受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6例胃窦癌(6/12)、2例胃底贲门癌(2/14)、3例食管癌(3/25)误诊为非肿瘤;拟诊的19例胃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5131,误漏诊的分别为251;拟诊的22例食管癌中,晚期进展期早期为3123,漏诊的分别为201,单纯胃镜检查的分别为5191;单纯胃镜检查的食管癌中,分别为6167;同期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出现2例食管癌假阳性.结论胃镜结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和鉴别胃和食管肿瘤的可靠手段;X线气钡双重造影检查的肿瘤假阴性较多,也有假阳性,没有确诊价值,也没有排除诊断的价值;胃窦部肿瘤最易误漏诊,其次是胃底贲门及食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临床诊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本文病例筛选消化内科2017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胃肠镜检查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的病例人数分别有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胃肠镜检查,观察组患者则采取无痛胃肠镜检查,将两组不同检查方式最终获得的临床效果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最终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诊疗操作时间、诊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应激反应均较少,诊疗过程中患者的舒适度评分较高,患者诊疗后疼痛程度较轻,最终患者对治疗满意程度评分较高,各项指标结果同对照组比较所占优势较大,两组最终结果对比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疾病患者检查中采用无痛胃肠镜进行诊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诊疗效果及安全性,减少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增强患者诊疗期间的舒适度,减轻患者诊疗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某院2008-01—06经消化道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阳性并经临床随访或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疾病患者197例,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例患者中,源于黏膜的病变83例(包括炎症、肿瘤、溃疡),源于黏膜下的病变24例(包括间质瘤、淋巴瘤、硬皮病),以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改变为主的病变38例(包括食管裂孔疝、腹股沟斜疝、憩室、肠旋转不良、巨结肠),以器官动力、功能改变为主的病变29例(包括食管功能紊乱、肠系膜压迫综合征、小肠功能紊乱、结肠过敏),因管腔外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改变17例(包括食管移位、胃移位、小肠移位),其他病变6例(包括食管纵隔瘘、直肠阴道瘘、食管异物、小肠蛔虫症)。结论: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准备简单,操作方便,患者痛苦小,检查范围全面,诊断结论可靠,是消化道疾病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改进了X线双重造影检查技术,目前早期胃癌的诊断正确率已大为提高。一、早期胃癌的X线检查方法(一)常规检查:常规检查是X线检查的基础,其基本方法如下: 1.充盈法:口服钡剂250~300ml,使全胃充盈,其优点是能了解胃轮廓形态的变化,方法较简单。缺点是在各种体位检查时有盲区,细微病变无法观察。2.充盈加压法:常用于立位,按病变的大小形状给予适当的压力,依据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胃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在胃癌术前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患者的胃窗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检查资料,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为100%(70/70),常规超声检查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为58.6%(41/70),两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T1、T2、T3、T4期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88.9%、85.7%、83.3%、90.2%,常规超声检查对胃癌T1、T2、T3、T4期的分期准确率分别为0、0、66.7%、75.6%。两种检查方法对T1、T2、T3、T4各期的分期准确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超声检查比较,胃窗超声造影对胃癌病灶的检出率更高,对胃癌的术前T分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医院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800例接受胃肠镜检查患者,根据患者胃肠镜检查方法将其分为无痛胃肠镜组与常规胃肠镜组,两组患者均为900例,评估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性评估结果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安全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应用情况显示,无痛胃肠镜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显著优于常规胃肠镜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胃肠镜检查中的心理状态评分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患者对不同检查方法的满意度比较,无痛胃肠镜组明显优于常规胃肠镜组(P<0.05)。结论:无痛胃肠镜检查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满意,与常规胃肠镜检查方法相比,无痛胃肠镜的安全性更高,并且解决了患者生命体征剧烈波动的问题,是一种科学有效的临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胃十二指肠肿瘤疾病采取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方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探究分析此两种诊断方式对胃十二指肠肿瘤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乌海市人民医院疑似胃十二指肠肿瘤疾病患者共计324例,将其视为本次研究对象且对其进行临床回顾分析。结果疑似胃十二指肠肿瘤疾病324例患者分别采取单一超声造影检查方式与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方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进行检查,且病理学检查结果可知其中阳性245例,就两种临床检查方式准确率之比可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胃十二指肠肿瘤疾病采取胃肠超声充盈检查方式联合超声造影检查方式进行诊断,所取得的临床应用效果比较理想,此种联合检查方式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且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疾病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荐实施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住院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患者216倒,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和治疗,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反应,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痛疼、咳嗽、躁动以及放弃检查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检查前(P〈0.05),而观察组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与普通胃肠镜比较,无痛胃肠镜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和依从性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粘液溶解法胃双重造影的开展,使消化道的检查向前迈进了一步。由于胃微细结构能充分显示,对早期病变的诊断有很大帮助,比常规法能提高诊断符合率20~30%,甚至和胃镜相媲美。目前,日本学者山崎武利用显微X线摄影技术,能显示胃小区内——微小区的X线形态。因此,X线诊断学水平有可能要达到细胞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分析超声双重造影对胃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45例胃良恶性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影像进行鉴别诊断,实验组采用超声双重造影对胃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诊断后的鉴别效果。结果实验组诊断准确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采用超声双重造影对胃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显像清晰率(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18.1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双重造影使显像更清晰,可准确鉴别胃良恶性病变,为治疗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安全、有效、应该在临床上大量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6月至2011年7月住院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患者2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胃肠镜检查和治疗,观察组给予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反应,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发生恶心呕吐、痛疼、咳嗽、躁动以及放弃检查的患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检查前(P<0.05),而观察组检查中的血压和心率与检查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胃肠镜比较,无痛胃肠镜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患者痛苦小和依从性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