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病毒性心肌炎为儿科常见病之一,是由病毒感染心肌所致的以局限性或弥散性心肌炎症为主要病变的疾病,有时也会累及心包膜和心内膜。目前该病仍然缺乏特异性诊断与治疗方法,患儿的病情也轻重悬殊,如果诊断不明确或者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危急生命健康,因此,该病一直引起家长和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也是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现就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有关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5.
6.
为了观察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硒水平与免疫功能的关系,我们对56例病毒心肌炎患儿血硒,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进行了检测. 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本实验组患儿系白求恩医大二院、一院儿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部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其诊断均符合标准,并除外克山病.共56例,其中男39,女  相似文献   

7.
小鼠病毒性心肌炎免疫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以柯萨奇病毒B3亲心肌变异株(CVB3m)诱导的Balb/c小鼠心肌炎为研究对象,检测了CVB3m在小鼠心肌中的消长,心肌损伤的进程,抗病毒中和抗体和抗心肌细胞抗体产生动态及脾脏中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数量和活性变化,结果显示中和抗体的产生与心肌中病毒的清除密切相关,但病毒清除后,心肌损伤仍然持续,并伴有抗心肌细胞抗体,在整个病程中,T细胞亚群和NK细胞数量及活性也均异常,提示免疫损伤也是心肌炎发病机理中的一种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成都地区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成都地区114例成人病毒性心肌炎和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咽拭子和血清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和病毒中和抗体检测,结果,心肌炎组分离出柯萨奇(Cox)B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Adv,孤儿病毒(ECHO)及脊髓灰质炎(Polio)病毒共32株,对照组未分离到病毒,血清标本检查结果,心肌炎组的59例双份血清中,其抗体〉4倍升高者39例(包括分离阳性其恢复期抗体〉4倍升高者15例);55份单份血清中,其抗体  相似文献   

9.
汕头市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因研究谢若男,叶坤照,许永绥,袁广卿(汕头大学医学院附二院,广东515031)病毒性心肌炎可由多种病毒引起,但以肠道病毒(小PNA科)最具亲心性。尤以柯萨奇B组病毒(CoxB)引起的心肌炎最为常见。我们于1990年4月至19...  相似文献   

10.
汕头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
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毒性心肌炎是一种发病率非常高的疾病,多种病毒(如柯萨奇病毒、巨细胞病毒、脑心肌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感染均可能引发心肌炎.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细胞(原代Sprague Dawley 大鼠心肌细胞、原代Sprague Dawley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模型和动物(小鼠、猪、狒狒等)模型的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护理体会,为临床护理提供经验。方法本文回顾2009年1月~2012年1月13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情况。以改善心肌代谢及心功能,促进心肌修复,减轻心脏负担为原则,皮质激素一般患儿不宜常规使用,对重症患儿合并心力衰竭、严重房室传导阻滞、心源性休克者使用。结果13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治愈6例,好转7例,住院天数6~15d,平均住院天数11d。结论临床正确诊断治疗和精心护理心肌炎患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病毒性心肌炎(VMC)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方法 测定48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及40例非心肌炎患者BNP浓度及射血分数(EF),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分析血浆BNP与心肌炎的相关性以及BNP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VMC组血浆BNP、EF值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0.05).VMC组BNP显著升高患者死亡率高.结论 VMC患者中血浆BNP水平升高,BNP显著升高患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干扰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肌所致的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引起,其它如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也可引发疾病。心肌被病毒感染后,又发生免疫反应,特别是有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存在。为此研究治疗心肌炎的药物,是当前医学界热点问题。本文总结自1998年以来用干扰素α-2b(安福隆)治疗心肌炎66例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与免疫细胞学的相关性倍受关注。有文献认为,VMC的心肌发生病变的原因,除了与病毒存在直接相互作用外,还和自身的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密切相关[1]。为此,我们探讨了VMC的发病机制及其与外周T淋巴细胞的病理关系。  相似文献   

16.
病毒性心肌炎脾脏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凋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的脾脏机制。方法: 运用DNA缺口末端标记法、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实验组(VMC猝死者, 8例)及对照组(非心性死亡者, 4例)脾组织中细胞凋亡及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Ⅱ类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组脾组织内可见大量的凋亡细胞, 脾组织MHCⅡ类抗原高表达, 动脉周围淋巴鞘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显著多于对照组;对照组脾组织内罕见凋亡细胞, MHCⅡ类抗原阳性细胞较少, 主要位于动脉周围淋巴鞘外围。结论:VMC患者脾脏免疫细胞的活化与凋亡相伴存在, 其相互作用的失衡很可能与VMC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原癌基因c-fos参与了细胞的生长、分化和信息传递,它在某些疾病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表达增加,可能参与其发生与发展.有关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中c-fosmRNA的表达目前罕见报道.本研究就是利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探讨原癌基因c-fos的mRNA及蛋白质在小鼠VMC心肌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文对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和25例正常人做了高频心电图(HF-ECG)检查,结果发现: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高频成份明显增加,其敏感性达90.63%,具有特异诊断价值的指标为系列高频成份节段(SHFCS),其特异性为84%。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电图改变诊断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病毒性心肌炎患儿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50 ~13岁,平均6.8岁.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昆明会议所修订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发病第5天开始进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律失常55例,占发病率的91.7%;低电压17例,占发病率的28.3%;传导阻滞患儿13例,占发病率的21.7%;ST-T改变21例,占发病率的35.0%,Q-T间期延长2例,占发病率的3.33%.结论 心电图检查对提高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断、指导用药、估价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等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PI3K-Akt-mTOR是细胞内重要的信号通路,在细胞凋亡、转录、翻译、代谢、血管新生及细胞周期等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柯萨奇病毒B组3型(coxsackievirus B3,CVB3)导致的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后天性心脏病,大部分非由病毒直接破坏所致,而涉及免疫反应与细胞凋亡。阐明CVB3感染细胞后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变化,有助于揭示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对心肌炎的治疗与预后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