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7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3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Pred、C组:FK506+MMF+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3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3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不同免疫抑制方案的比较,认为应用MMF和FKS06组成的免疫抑制方案,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多种免疫抑制药物在肾移植中应用的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及安全性比较。方法将三种不同的免疫抑制方案分别用于肾移植患者。A组:CsA+Aza+Pred、B组:CsA+MMF+Pred、C组:FK506+MMF+Pred。根移植肾早期功能状态,统计A、B、C三组患者1年移植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药物副作用等。结果在三组患者中比较.B组和C组移植肾1年存活率高于A组;C组的急性排斥发生率均低于A组、B组(P〈0.05)。同时,C组的肝功能损害.肾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B组(P〈O.05)。结论采用个体化免疫抑制方案较常规免疫抑制方案有更高的安全性,可减少急性排斥反应,药物毒副作用的发生率,提高肾移植的存活率.有利于移植肾早期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
肾移植术后应用雷帕霉素2年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雷帕霉素(Rap)和普乐可复(FK506)行免疫抑制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肾移植术后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0例,术后行Rap+FK506+强的松(Pred)治疗;对照组40例,予骁悉(MMF) +FK506+Pred治疗。两组FK506、Pred用法和血浓度水平控制相同;Rap1次/d口服,首次用量为6 mg,第二日为2 mg,以后根据血浓度调整用量;MMF用量为0.5 g(体重大于60 kg者0.75 g),2次/d口服。密切观察和记录术后的不良事件和各项实验室化验指标,并进行分析。结果 病例全部如期完成观察,两组的2年人肾存活率100%,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2/40)、7.5%(3/40),激素冲击治疗后逆转;研究组在维持FK506谷浓度与对照组相当时,其用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不良事件、血甘油三酯水平、血胆固醇水平、血肌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Rap用于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与FK506合用可以减少FK506的用量。  相似文献   

4.
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early 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 ESRAR)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0月肾移植术后18例诊断为E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彩超及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随后采用ATG FK506 MMF Pred免疫抑制方案、早期血液透析及支持等治疗.结果在术后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过程中,15例患者第2天即无尿,3例第2~5 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治疗14例(77.8%)分别在15~78 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4年,肾功能维持正常.3例好转,随访2~3年血肌酐波动在150~280μmol/L,1例(5.6%)无效恢复血液透析.结论术后ESRAR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采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血液透析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逆转ESRAR,挽救肾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体手移植术及免疫抑制治疗的效果。方法 术前2 d受者开始服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MMF)、他莫克司(FK506)、泼尼松(Pred),术中甲泼尼龙(MP)1.5 g冲击,术后第1天甲泼尼龙1.0 g冲击,并开始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100 mg/d×10 d,术后12 h口服FK506、MMF、Pred,观察移植肢体血液循环温度、排斥情况,同时监测FK506血浓度及免疫学指标。结果 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后未见异体手排斥现象。2例移植手血循环良好,皮肤切口顺利愈合,术后10 d拆线。Tinel征检查显示神经生长速度较快,术后半年移植手功能良好,感觉已恢复至手指末节,可以持物,肌电图显示鱼际肌已见动作电位。1例应用FK506后出现血糖升高,应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降至正常。结论 良好的组织配型、免疫抑制剂的合理应用可以预防异体手移植的超急性、加速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陈卫国  王庆堂  邓超雄  周鹏  汪俊超 《四川医学》2006,27(10):1053-1054
目的探讨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伴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总结我院6年来275例次肾移植患者,28例术后出现DGF,综合肾穿刺活检、移植肾彩超及临床情况而确定为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13例,确定DGF合并急性排斥反应后即用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2例冲击治疗效果不佳,即使用ATG治疗,2例MP冲击治疗后血肌酐再度升高者,将环孢素A改为FK506。结果诊断DGF合并急性排斥时,13例患者血肌酐水平在267~748μmol/L,均在治疗后8~15d降至〈200μmol/L,随访3个月除1例患者于肾功能恢复正常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外,10例患者血肌酐正常,2例患者血肌酐在140~190μmol/L。结论早期行移植肾穿刺活检非常重要,确诊后应减少肾毒性药物,使用MP冲击治疗,对MP冲击治疗效果不佳者,可用ATG、FK506,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玉红  白咏梅  刘翠 《医学争鸣》2004,25(22):2053-2053
1 临床资料 1997/2003年我院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465例,其中36例术后早期出现急性肾小管坏死(ATN).男21例,女15例,年龄15~58岁.术前行血液净化方式32例,腹膜透析4例,透析时间平均1.6 mo.供肾热缺血时间6 ~15 min,植肾手术时间平均3.2 h.术后立即无尿6例,26例术后3 d曾一过性多尿,后于3 d内递减直至无尿.4例为非少尿型,术后2 d内尿量2500 ~3000 mL/d,然后维持于1000 ~1500 mL/d之间.体质量增加36例,体温升高3例(>37.5℃),高血压7例,心包积液5例,并发左心衰竭9例.血肌酐254 ~1250(平均680)μmol/L.B超及彩色B超示移植肾皮、髓结构清楚,血流好,无排斥反应改变[1].移植肾穿刺活检发现ATN 30例.全组34例确诊后均给与FK506 Pred MMF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26例为早期CSA切换为FK506,起始剂量为0.1~0.2 mg/kg,根据血FK506浓度及移植肾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调整.本组患者分别在术后1 ~10 d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平均接受治疗14次,29例移植肾恢复正常,3例因合并急性血管性排斥抗排斥治疗无效而行移植肾摘除,4例因并发症死亡,移植肾功能恢复正常时间12 ~62(平均16) d.  相似文献   

8.
肾移植术后应用咪唑立宾抗排斥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咪唑立宾(MZR)在肾移植术后抗排斥治疗临床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38例首次接受肾移植的患者采用环孢素(CsA)或他克莫司(FK506)+MZR+泼尼松(Pred)治疗,与同期31例采用CsA或FK506+霉酚酸酯(MMF)+Pred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观察2组患者在肾移植术后12月内的人、肾存活率及肾功能变化情况,比较2组间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外周血白细胞下降、肝功能异常、血尿酸升高及胃肠道症状)以及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随访12个月,MMF组患者人、肾存活率均为100%,MZR组人、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7.4%.肾移植术后MMF组和MZR组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相似,2组在肾移植术后1、2、3月的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6月和12月MZR组血肌酐较MMF组明显增高(P<0.05);与MMF组相比,MZR组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而外周血白细胞下降、高尿酸血症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方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肾移植中应用MZR安全、不良反应小,可以作为肾移植患者术后常规的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明爱民  林民专  赵明  李留洋  岳良升  李民  郭颖 《广东医学》2002,23(12):1265-1266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由环孢霉素A(CsA)转换成他克莫司(FK506)后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3例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患者由CsA+MMF+Pred方案改为FK506+MMF+Pred方案。FK506按0.1 mg/(kg·d),随后根据药物浓度调整用量。结果23例患者除1例因肺部感染死亡外,其余均在替代用药后60 d内肝功能恢复正常。有6例患者出现血糖升高,1例血脂升高。6例高血糖者有4例既往有糖尿病史,1例合并丙型肝炎。结论FK506替代CsA治疗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效果好,无排斥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亲属活体肾移植资料,总结亲属活体肾移植的经验。方法:158例亲属活体肾移植中除7例为夫妻间供肾外其余为血缘亲属供肾。供、受者HLA有5个抗原错配者2例,4个抗原错配5例,3个抗原错配88例,2个抗原错配50例,1个抗原错配12例,无抗原错配1例。158例供者均经开放手术取肾。35例取供者右肾,123例取左肾,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或普乐可复(FK506)、霉酚酸酯(MMF)及强的松(Pred)免疫抑制治疗。结果:所有158例供者均健康存活,6个月和1年时血肌酐正常。受者健康存活最长者至2008年6月已达10年, 1年带肾健康存活率95.5%,5例发生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其中4例2~5周肾功能恢复正常。死亡5例,其中1例术后发生DGF,透析期间死亡,另4例术后3~5月因肺部感染死亡。1例发生超急性排斥反应,术中切除移植肾脏,行第2次尸体肾移植。5例在移植后1月内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3.16%,其中4例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后逆转,另1例合并CsA肾中毒,治疗无效,恢复透析治疗。3例1年半至3年半发生慢性排斥,移植肾丧失功能。8例发生肺部感染,4例治愈。结论:活体肾移植由于术前准备充分、组织相容程度高、供肾质量好等优点,使DGF和急性排斥反应等发生率低,人肾存活率高。活体亲属供肾移植同样要重视DGF的预防,排斥反应的防治,免疫抑制剂的合理使用和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防治。加强对活体家属供者的规范选择和全面的健康评估、加强长期随访对保证减少供者伤、使供者健康存活、正常生活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在肾移植中诱导治疗预防急性排斥反应(AR)的有效性、安全性以及对近、远期人/肾存活的影响。方法选择1999年4月~2001年4月首次肾移植患者102例,分成Simulect组(54例)和Zenapax组(48例),在三联免疫抑制剂基础上(环孢素A/FK506、骁悉、皮质激素)加用Simulect(术前2h和术后第4天分别予20mg静滴)或Zenapax(1mg.kg-1.d-1,最大剂量100mg,首剂术前2h,此后每2周1剂,共5剂)。观察术后3个月内肾功、AR、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肾小管坏死情况;术后5年内肾功、排斥反应、并发症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内AR发生率明显降低(Simulect组:14.8%;Zenapax组:14.6%);首次AR发生时间延迟;激素治疗对大部分AR有效;5年内再次排斥反应发生率为9.3%(Simulect组)和6.3%(Zenapax组)。术后肾功能恢复明显加快,早期及远期肾功能良好。未出现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仅2例DGF。5年内,感染、糖尿病、高脂血症、恶性肿瘤等未见增加。5年人/肾存活良好,均达95%以上。结论2剂Simulect和5剂Zenapax预防肾移植术后AR的效果好、安全性高,有利于早期肾功能恢复和远期人/肾存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引起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32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观察肝功能指标以及CsA浓度,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配合保肝治疗。结果 CsA+MMF+Pred发生率22.9%,CsA+Aza+Pred发生率31.3%,FKS06+MMF+Pred无1例发生肝功能损害。结论 CsA+MMF+Pred、FK506+MMF+Pred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低剂量CsA可减少肝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多器官联合移植的免疫抑制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法。方法 对 2例 1型糖尿病并发尿毒症患者施行改良式胰液肠腔引流式胰、十二指肠及肾一期联合移植 ;1例高龄酒精性肝硬化终末期并发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和 1例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肝移植术后移植肝、肾功能衰竭患者施行一期肝肾联合移植 ;1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合并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施行同期原位肝 -异位胰十二指肠联合移植术。术后采用抗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 (ATG)、抗CD2 5单克隆抗体诱导 ,他克莫司 (FK5 0 6 )、霉酚酸酯 (MMF)及激素三联维持治疗。结果  5例患者术后移植物功能恢复良好 ,其中 1例胰肾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出现 1次FK5 0 6导致的肾中毒 ,1例肝肾联合移植患者和肝胰联合移植患者术后发生 1次急性排斥反应 ,分别经调整药物剂量和抗排斥治疗后逆转。目前 5例患者全部存活 ,移植物功能正常。结论 多器官联合移植术后采用ATG、抗CD2 5单克隆抗体诱导 ,FK5 0 6、MMF及激素三联维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用药期间应监测移植物功能和FK5 0 6的血药浓度 ,防止排斥反应和FK5 0 6中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肾移植术后应用普乐可复免疫抑制治疗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随机将62例肾移植受者分成两组:(1)FK506组(n=24):应用FK506+骁悉(MMF)+强的松(Pred)治疗方案;(2)环孢素A(CsA)组(n=38):应用CsA+MMF+Pred治疗方案。结果随访24个月,FK506组有2例(8.3%)、CsA组有9例(23.7%)发生急性排斥反应(P〈0.05);两组肾功能恢复指标血清肌酐值无明显差异(P〉0.05);FK506组和CsA组分别有3例(12.5%)和14例(36.8%)发生肝功能损害(P〈0.05);分别有13例(54.2%)和22例(57.9%)血压升高(P〉0.05);分别有4例(16.67%)和6例(15.79%)血糖升高(P〉0.05)。结论 FK506具有强效的免疫抑制作用,对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严重肝功能损害等肾移植术后患者由CsA切换成FK506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应用时须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对肝癌肝移植术后受者治疗预后的比较。方法将22例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FK506组11例:术后采用FK506+MMF+Pred方案;Rapa组11例:术后4周内采用FK506+MMF+Pred方案,4周后改用Rapa+MMF+Pred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肿瘤复发情况、死亡(因肿瘤因素)、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及肝、肾功能等情况。结果 FK506组患者与Rapa组患者在术后急性排斥反应、感染发生率、同时期的谷丙转氨酶(ALT)浓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肿瘤复发率、死亡率、血肌酐(CREA)浓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pa组患者比FK506组患者术后疗效更好。结论雷帕霉素能明显改善肝癌肝移植术后患者的预后,并无肾功能损害,且不增加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为肝癌肝移植术后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肾移植术后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受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应用新型免疫抑制剂受者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发病原因及治疗效果.方法 对我院752例肾移植术后受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52例病人中分为3组,应用环孢素A、骁悉、强的松治疗226例为环孢素A组,应用FK506、骁悉、强的松治疗386例为FK506组,应用FK506、雷帕霉素(Rap)、强的松治疗140例为雷帕霉素组;观察3组肺部感染发病率、死亡率的差异,分析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和治疗.结果 752例病人中发生肺部感染53例,治愈50例,死亡3例.环孢素A组肺部感染发病率为7.08/226),死亡1例;FK506组发病率为7.25%(28/386),死亡2例;Rap组发病率为6.43%(9/140),无死亡病例.53例病人中混合感染者17例,单纯细菌感染24例,巨细胞病毒感染9例,真菌感染1例,病原菌不明2例;检出的细菌中G(革兰氏阴性)细菌占68.35%.结论 G菌是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术后前6个月是肺部感染的高危时段.环孢素A组、FK506组、雷帕霉索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肾移植术后重视围手术期呼吸道管理、避免排斥反应发生和生物制剂的应用.是预防肺部感染的主要手段;早发现、早治疗,是减少重症肺炎死亡率提高人肾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 3个月内环孢菌素A(CsA)免疫抑制剂引起肝损害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19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肝功能异常的病例进行分析 ,测定肝功能异常时CsA谷值浓度 ;及时调整免疫抑制剂用量 ,配合保肝利胆治疗。结果 治疗 2~ 4周后 ,17例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 ;2例无效者 ,将CsA改为他克莫司 (FK5 0 6 )治疗 1个月后 ,肝功能指标逐渐恢复正常。结论 低剂量CsA、霉酚酸酯 (MMF)、泼尼松 (Pred)三联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免疫抑制剂治疗方案 ,结合保肝利胆治疗 ,对减少术后早期CsA肝毒性的发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肾移植术后应用西罗莫司(SR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0例同种尸体供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①实验组(n=20):免疫抑制方案为环孢菌素A(CsA) SRL 强的松(Pred);②对照组(n=40):免疫抑制方案为CsA 霉酚酸酯(MMF) Pred。随访二组在术后6月内的疗效、并发症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同时监测血脂水平、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采用Kap lan-M e ier法分析两种免疫抑制方案对移植肾无急性排斥存活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中1例患者术后3月时因肺部感染死亡,两组其他患者6个月内均带功能存活。除血脂水平外,两组其他实验室指标未出现统计学差异;但两组患者急性排斥发生率、并发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明显不同。实验组发生急性排斥2例(10%);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例(5%);肺部感染5例(25.0%);血脂异常11例(55.0%)。对照组中急性排斥8例(20%);移植肾功能延迟1例(2.5%);肺部感染6例(15.0%);血脂异常13例(32.5%);肝功能异常2例(5.0%);腹泻12例(30%),白细胞减少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应用CsA SRL Pred三联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会产生更强的免疫抑制效果,其主要副作用是血脂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