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袁湘华  谢伯林 《国际眼科杂志》2010,10(12):2322-2324
用手术的方式来矫治屈光不正是一个热门和激烈的问题,人们对屈光手术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疑问。近10a来,随着人工晶状体材料的不断改进和手术技术的不断创新,眼内屈光手术在矫正高度近视中取得了飞跃的进步,成为屈光手术中可供选择的手术之一。临床研究表明,眼内屈光手术具有很光明的前景,但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的观察。我们就目前眼内屈光手术在矫治高度近视中不同类型人工晶状体的适应证和并发症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屈光力的计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不同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力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及Orbscan对角膜屈光力测量准确性和对IOL屈光力计算准确性的影响。方法以OrbscanⅡZ对18例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的角膜屈光力进行检查,分析角膜中央直径3min区域的角膜总体屈光力(KbackH)与角膜地形图屈光力(Kback);根据高斯光学理论推导优化的IOL屈光力计算公式,应用SRK/T、HofferQ、Holladay、Holladay2与本公式分别计算IOL屈光力和IOL植入眼屈光状态的预测值(REpackt),以IOL植入眼的实际屈光状态(REpact)为标准,REpcediet与REpost的差异为预测误差(PE),PE的绝对值为绝对预测误差(AE),比较不同计算公式的PE与AE的差异;将REpost分别代人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回推计算角膜屈光力的理论值,比较本公式计算所得角膜屈光力(Kback)、Holladay2公式的计算值(KbackH)与KT、KK的差异。结果IOL屈光力计算公式、Holladay2的PE值(D)均小于Holladay、HofferQ、SRK/T公式的PE和AE,均小于其他计算公式(P〈0.05),IOL屈光力计算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backH值、Kabck值与K,值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小于Kk值(P〈0.05)。应用KT计算IOL屈光力产生的AE小于KK产生的AE。结论本公式与Holladay2公式测试角膜屈光手术后IOL的屈光力较为准确;Orbscan分析所得角膜中央直径3rnm区域K,可获得较为准确的结果,KT联合本公式或Holladay2公式计算IOL屈光力可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3.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白内障吸出术中、植入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计算方法。方法对4例(4眼)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的白内障行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及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的K值,分别应用第二代经验公式(SRKⅡ)计算所需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验光记录术眼屈光状况,与术前结果对比,评价所选择的人工晶状体屈光度的准确性。结果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和角膜曲率计分别测量的角膜K值,以及所计算的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均有明显的差别。尽管按预留近视状态,选用角膜地形图测量的K值计算人工晶状体的屈光度,术后仍然欠矫,平均产生远视+1.57D,较术前预留度数仍相差约+3.44D。结论采用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的K值来计算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误差小,在预留的屈光度数基础上加3.50D来选择人工晶状体是较为精确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角膜屈光手术后的患者发生白内障并行人工晶状体置换手术时,如果按常规计算公式选择人工晶状体的度数,往往会在术后产生不同程度的屈光不正,主要来源于角膜屈光力的测算误差和计算公式的误差,以及眼轴长度测量和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计算的准确性降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对于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 术前应运用适当的方法估算角膜屈光力,并正确地选择合适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公式,从而减少晶状体置换术后引起的屈光误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种无病史资料人工晶状体(IOL)度数计算公式在角膜屈光手术后行白内障手术时IOL度数计算中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白内障科既往有角膜屈光手术病史的白内障手术患者23例(31眼)。登录美国屈光与白内障手术协会网站(ASCRS),通过其...  相似文献   

6.
眼睛行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的测量是有疑问的。屈光角膜手术后,轴向长度变化对于生物体测量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行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生物识别错误主要是由于角膜曲率值衡量偏差造成的。生物识别错误导致白内障术后未预料的、意想不到的屈光不正,这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本篇病例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位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并讨论了一些IOL度数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9例(18眼)高度近视(-12.00~-24.00D)患者行Phakic6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Phakic6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计数。结果经术后3~12月随访观察,术后所有术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术眼角膜内皮计数均大于2500个·mm-2;除1例1眼出现了Phakic6前房内旋转,另1例1眼出现瞳孔轻度扩大并上移外,其余术眼Phakic6前房内位置稳定,与角膜及自身晶状体之间保留有安全距离,房角镜下未见人工晶状体袢压迫小梁网,无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反应。结论Phakic6眼内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一直是难题,其主要原因是人工晶状体计算所采用的角膜屈光度并不是有效的角膜屈光度,以及使用了不适当的计算公式.目前临床上已有多种方法如临床资料法、Double-K值法、角膜忽略法、回归公式法等,帮助手术医生减少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误差.本文就人工晶状体度数选择错误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做一综述讨论,并以病例说明,旨在为手术医生选择合适方法进行精确的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角膜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已行角膜屈光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如按常规方法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会产生较大偏差。本文就角膜屈光术后对角膜曲率测量、术后前房深度预测、眼球长度测量、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选择等影响人工晶状体度数计算的多种因素及其改进方法进行综述,建议根据患者的资料、仪器设备情况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Ⅱ、Wang-Koch修正SRK/T公式在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20-01/2021-06于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张力环植入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44例52眼,术前采用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及Wang-Koch修正SRK/T公式分别计算术后预留屈光度,术后3mo进行综合验光测量实际屈光度。获得四种公式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评价各公式的准确性。结果:SRK/T公式、Haigis公式、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Wang-Koch修正SRK/T公式MAE分别为0.86(0.56,1.20)、0.79(0.56,1.16)、0.68(0.30,0.87)、0.65(0.43,0.75)D,其中SRK/T公式和Haigis公式MAE均显著高于Barrett UniversalⅡ公式和Wang-Koch修正SRK/T公式(P<0.01)。根据术前角膜曲率(K)将纳入患者分为K>46D组(12眼)...  相似文献   

11.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觉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评价非球面设计的人工晶状体AcrySof(R) IQ对提高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作用.方法 采用同期临床对照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32例(160眼),其中植入AcrySof(R) IQ IOL 60例76眼,为IQ组;植入AcrySof(R) Natural 72例84眼,为Natural 组.观察患者的术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球差和并发症,问卷调查患者不良视觉症状和满意度.结果 术后3个月,IQ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为4.92±0.10,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为5.02±0.10; Natural组UCVA为4.89±0.12, BCVA为5.00±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中、高各频段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 IQ组为47.44±10.95、27.72±6.69、7.62±2.04和40.61±10.48、22.73±6.88、6.38±1.22;Natural组为31.55±6.68、24.67±5.49、6.17±1.43、27.27±5.78、17.62±3.90、4.83±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球差IQ组为(0.09±0.04)μm,Natural组为(0.52±0.17)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5,P=0.000).问卷结果 显示IQ组较Natural组术后眩光、光晕的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结论 非球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R)IQ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角膜的正球差,减少了人工晶状体眼的球差,提高了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改善了视觉质量,获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刘毅 《国际眼科杂志》2015,15(4):732-734
目的:探讨角膜屈光手术后白内障患者进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不同IOL屈光度准确性进行比较。
  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20例160眼接受白内障手术并曾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治疗近视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采用病史法对可获得角膜屈光手术前的角膜曲率数据K值进行计算,采用矫正角膜曲率数值法以及角膜地形图法对患者治疗前后资料记录不完整者K值,将K值代入公式,通过比较白内障术后实际屈光状态和预期屈光状态(-0.50D),比较三种计算方法IOL屈光度准确性。
  结果: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0.25±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80±0.05;白内障患者手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值( spherical equivalent,SE)为-1.98±1.75,患者手术后SE为+0.85±3.38(P<0.05);48眼临床病史调查法( CHM)计算K值;73例采用校正角膜曲率数值法( AKM)计算K值;39例采用角膜地形图法( CTM)计算K值。
  结论:对具有角膜屈光手术史患者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病史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患者IOL,对于资料完整者采用CHM提供角膜K值;对于资料不完整者采用AKM和CHM计算K值。  相似文献   

13.
高度近视白内障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变性近视)白内障进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方法对126例(175眼)高度近视白内障行巩膜隧道式小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随访观察6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31眼(74.86%)。结论超声乳化及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术后视力差为眼底病变所致。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分析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方法 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病例共191 例(279 只眼),行白内障术后3mo以上,随访视力、眼屈光度及并发症,计算测量误差及SRK-II公式误差。结果 术后矫正视力0 .5 者200 只眼,占71.7 % ;矫正视力< 0.1 者13 只眼,占4 .7 % - 眼轴越长,近视性眼底病变越重。术后发生视网膜脱离2 只眼(0 .7%) 。眼轴长度测量误差值平均为0.53mm ,SRK-II公式计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1.12D。结论 高度近视眼白内障手术效果较一般人群差,且眼轴越长效果越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高度角膜散光患者植入高度数环曲面人工晶状体(AcrySof 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术后的视力和屈光结果。 方法:对21例24眼高度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回顾性系列研究,术前角膜散光≥2.5D,植入AcrySof Toric IOL(T6,T7,T8或者T9)。研究数据包括术前和术后3mo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ies,UCDVA)、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ies,BCDV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留散光和散光轴向的偏离情况。 结果:术后3mo的UCDVA中75%(18/24)患眼视力>05,显著高于术前BCDVA,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2,P<0.05)。术前角膜散光是3.45±0.63D。术后3mo残留的散光是0.72±0.23D。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128,P<0.01)。术后67%(16/24)的眼残留散光<0.75D,83%(20/24)的眼<1.00D。术前预计矫正散光312±0.54D,术后实际矫正散光3.05±0.66D,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59,P>0.05)。人工晶状体术后3mo和1wk之间的旋转度数是3.2°±2.1°。 结论:植入高度数Toric IOL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和可预测的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角膜散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度近视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主要致盲性疾病之一,而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更是一种高致盲风险的复杂性白内障,目前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手段,由于高度近视可导致眼内一系列复杂改变,相比正常眼轴眼而言,术后更易产生屈光误差以及屈光漂移,本文就术前生物学测量准确性、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有效人工晶状体位置变化等几部分对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的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高度轴性近视眼白内障手术屈光误差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21  
目的:分析高度轴性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白内障术后的屈光误差。方法:选择176只高度轴性近视合并老年性白内障眼,眼轴长度≥26mm,行白内障摘除术3个月以上,测量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前房深度和眼屈光度数,计算并比较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度测量误差和SRK-公式计算误差。结果:平均眼轴长度测量误差值为0.53mm,平均角膜屈光度测量误差值为0.46D,导致相应的眼屈光度误差值为0.86D和0.45D。SRK-公式计算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值为1.12D,屈光误差大于2D者占12.5%。结论:公式计算误差和眼轴长度测量误差是导致术后眼屈光度误差的主要原因,且随着眼轴越长,眼轴长度测量误差越大,公式计算的误差也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