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范鸣 《药学进展》2008,32(9):432-432
2007年5月,凭借耶鲁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任Mark Saltzman博士领导的实验室成功发明的新型纳米技术,该项目的几位主要发起人共同创办了一家新的、名为Carigent Therapeutics的靶向纳米药物制剂公司。  相似文献   

2.
刘春晖  王悦 《海峡药学》2013,25(1):18-22
纳米技术已经悄悄地给人类生活带来了种种变化。在药物研究领域,纳米技术更将成为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将使药物的生产实现低成本、高效率、自动化、大规模,药物的作用将实现器官靶向化。该文主要介绍了纳米药物制剂的作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进一步介绍了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粒的修饰,阐述了其制备方法应用等,以及纳米药物的上市进展,以资纳米粒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3.
壳聚糖是一种高分子线性阳离子多糖。由壳聚糖及其化学改性衍生物制备的纳米粒具有生物相容性好、细胞毒性低以及可降解等特点,人们对其作为佐剂或递送系统在疫苗中的应用已开展了广泛研究。此文对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以及在疫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纳米粒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忻志鸣  叶根深 《中国药业》2010,19(16):15-17
该文主要介绍了纳米粒制剂所应具备的要求、特点及影响因素,概述了壳聚糖纳米粒、磁性纳米粒、长循环纳米粒等的研究进展,还介绍了纳米粒在肿瘤诊治、制备智能化药物和中药开发中的应用等,以资纳米粒制剂的进一步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5.
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继乳剂、脂质体、微粒和毫微粒后,新一代的性能优越的亚微粒给药系统,是指粒径在10~1000nm的胶体给药系统,以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可降解的固态天  相似文献   

6.
载药纳米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综述了聚合物、固体脂质及长循环3种纳米粒的载体材料、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载药纳米粒在干粉吸入剂上缺乏商业吸引力的原因,以及与常规干粉吸入剂相比存在的优势;介绍了纳米粒-载体复合物、大粒径中空纳米粒聚集体两种干粉吸入剂的制备方法及形成机制。由于纳米粒干粉吸入制剂具备优良的分散性能和肺沉积性能,并同时拥有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的独特性能,使其在干粉吸入剂上具有强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8.
壳聚糖纳米粒制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介绍壳聚糖的应用及其作为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制备纳米粒的技术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在广泛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归纳和分类完成资料整理。结果:壳聚糖研究历史悠久,用于纳米粒制备的工艺方法较多,尤其用其包载基因、多肽及某些抗肿瘤药具有独到优势。结论:壳聚糖作为可生物降解的纳米粒载体材料具有重要的科研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纳米粒技术在转运药物通过血脑屏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粒(nanoparticles)是一类粒径为1-1000nm的固体胶粒,现已被用作传递药物的载体。利用纳米粒将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可能会提供更具有显著优势的脑内给药方法。纳米粒载体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纳米粒能克服血脑屏障限制治疗药物通过的特性,此外,这类给药系统还能延缓药物在脑内的释放,降低外周毒性。本文评价了以往的脑内给药方法,讲座了纳米粒通过血脑屏障的转运机制,描述了纳米粒的主要制备方法和特性。此外,对与药物转运通过血脑屏障有关的影响纳米粒制备的因素(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纳米粒的粒径和药物分子)也作了详细阐述。目前,评价纳米粒脑内给药的报道主要是针对麻醉药和化疗药。本文对这类报道中转运的机制和效果作了叙述。同时讨论了突破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作用等生理因素对药物转运进入大脑的限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磁性纳米粒是一种新兴的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型材料,主要为铁氧体(γ-Fe2O3及Fe3O4)。由于其无毒无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目前在药物控制释放、肿瘤热疗以及智能开关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磁性纳米粒的研究报道,主要介绍了磁性纳米粒的性质及其在肿瘤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等。希望能为其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验证乙酰丙酮比色法测定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游离甲醛含量的可行性,并确认该法测定游离甲醛含量优于品红亚硫酸法。 方法   对乙酰丙酮比色法进行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线性、耐用性验证,并将该法与品红亚硫酸法进行比较。结果 乙酰丙酮比色法的标准曲线具有可靠性,甲醛回收率均为100.3%~100.9%,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0.49%。该法的精密度和专属性良好,实验间和实验内RSD均<5.0%,甲醛加样回收率均>99.0%。与品红亚硫酸法相比,该法的线性更好,偏差更小。结论  乙酰丙酮比色法可用于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游离甲醛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疫苗接种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但流感病毒的变异给疫苗研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而减毒活疫苗能使机体获得持久免疫力,因此成为预防流感的重要疫苗.然而,目前研发的减毒活疫苗仍存在制备条件苛刻、安全性较差等问题.鉴于miRNA是调控宿主和病毒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miRNA介导的减毒活疫苗给流感疫苗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此文对近年来基于miRNA的流感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可引起季节性流行。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流行和大流行期间病毒感染的主要方法,目前流感疫苗生产主要仍依赖鸡胚培养技术,但近年来,使用动物细胞基质代替鸡胚培养已成为流感疫苗技术创新的重要趋势。随着贴壁培养及无血清全悬浮培养等培养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发展,已有多种动物细胞系用于流感疫苗生产。本文简要综述近年来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流感疫苗研发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4.
流感一直是威胁全世界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引起数以亿计的人感染。疫苗是防控流感的重要手段。除了传统的鸡胚制备的流感疫苗,基于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已研制成功。此文重点介绍哺乳动物MDCK细胞的不同培养方式,以及基于MDCK细胞培养的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佐剂是许多人用疫苗的重要组成部分.疫苗中加入佐剂不仅能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节省疫苗用量,还能扩大疫苗诱导免疫应答的范围,诱导交叉保护.铝佐剂是经典的人用流感疫苗佐剂,能提高抗原特异性抗体滴度,诱导强的体液免疫应答.此文就流感疫苗中应用的铝佐剂的性质、作用机制、在流感疫苗中的应用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对佐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进行肌肉刺激性、急性毒性和过敏性评价,以考察其安全性.方法 对家兔后肢股四头肌肌肉注射0.5 ml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每天接种1次,连续接种2d,末次接种后48 h和16d对注射部位进行肉眼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小鼠后肢肌肉注射0.2 ml疫苗后,连续4h和14d观察各种不良反应.豚鼠后肢隔天肌肉注射0.5 ml疫苗,共接种致敏3次,分别于末次接种后14和21 d静脉注射1.0 ml疫苗进行激发,观察豚鼠30 min内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 家兔在末次接种后48 h和16 d,未观察到明显的局部刺激作用.小鼠接种后全部存活,摄食量和体重指标正常,注射部位肌肉、外观体征、行为活动、呼吸、排泄、各组织脏器肉眼观察均未见异常.豚鼠静脉注射疫苗后,活动正常,未出现1-20级过敏反应症状,全身主动过敏反应呈阴性.结论 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无肌肉刺激性、急性毒性,不引发全身主动过敏性反应.  相似文献   

17.
细胞因子是一大类可溶性的小分子多肽或蛋白质,成员包括IFN、生长因子、IL和趋化因子等。它们都是体内重要的免疫调节分子,参与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激活和调节,因而作为内源性佐剂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近年一直是研究热点。此文就细胞因子佐剂在流感疫苗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国产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流感疫苗)的稳定性。方法 取58批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公司)2011-2018年生产的流感疫苗,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的流感疫苗注册标准和中国药典的要求进行各项检定,在0月和12个月做全项检定,在3、6、9个月进行血凝素含量检测。结果 流感疫苗在有效期内各项指标检定结果均符合注册标准和药典要求。各型流感病毒株血凝素含量均为配制量的80%~120%。结论 上海公司生产的流感疫苗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4价流感疫苗所用病毒株在MDCK细胞中的扩增条件。方法 在6孔细胞培养板中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0.100 0、0.010 0、0.001 0、0.000 1)和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酸氯甲基酮(TPCK)-胰蛋白酶(胰酶)浓度(0、2、4、8 μg/ml)进行病毒接种和扩增,感染后72 h收获细胞上清液,检测病毒血凝素效价,确定病毒最佳扩增条件。随后,在搅拌瓶中进行MDC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研究不同起始细胞接种密度(1.5×105、2.0×105、3.0×105 个/ml)和微载体浓度(3、5、10 g/L)对MDCK细胞生长的影响,确定细胞最佳扩增条件。根据确定的最佳扩增条件,在搅拌瓶培养体系中扩增4种病毒。结果 6孔板中4种流感病毒的最佳接种条件分别是,A/Michigan/45/2015(H1N1) pdm09:MOI 0.010 0、TPCK-胰酶浓度2 μg/ml;A/Hongkong/4801/2014(H3N2):MOI 0.010 0、TPCK-胰酶浓度4 μg/ml;B/Brisbane/60/2008:MOI 0.001 0、TPCK-胰酶浓度4 μg/ml;B/Phuket/3073/2013:MOI 0.010 0、TPCK-胰酶浓度4 μg/ml。在搅拌瓶中以3.0×105 个/ml初始细胞密度接种,3 g/L微载体浓度培养,MDCK细胞能够实现较好的扩增,最高密度可达2.1×106 个/ml;搅拌瓶悬浮培养,以最佳接种条件接种后,4种病毒的血凝素效价为:6.75~8.42log2 血凝素单位/50 μl。结论   通过摸索病毒接种最佳MOI、TPCK-胰酶浓度及优化MDC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条件,能够在MDCK细胞微载体悬浮培养体系中有效扩增4价流感疫苗用病毒株,为后期工艺放大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国产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在小鼠中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方法  首先,按中国药典2015年版三部的方法对疫苗进行鉴别试验和急性毒性试验。然后,采用随机区组法将4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雌性昆明小鼠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腹腔注射7.5、15.0、30.0 g疫苗和PBS(对照),1.0 ml/只。注射后21 d对小鼠眼眶采血,用血凝抑制法检测小鼠血清抗体水平,并统计抗体阳转率。采用t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鉴别试验结果表明疫苗的抗原性与推荐病毒株一致。急性毒性试验显示,疫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外观、行为、分泌物、排泄物均无异常,无小鼠死亡。在14 d观察期内,疫苗组和对照组小鼠的体重分别为22.0~33.0和21.8~33.7 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0~1.03,P值均>0.05),且均较免疫前(21.4~23.6和21.2~23.4 g)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鼠心、肺、脑、肝等脏器均无明显病理改变。3个剂量疫苗均可诱导小鼠产生较高滴度的血清抗体(1:69~1:998),而对照组仅为1:6~1:25(t=3.68~4.88,P值均<0.01),其中15.0、30.0 g剂量组的抗体阳转率达到100%。结论  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