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与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56例肩袖损伤患者,分为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29例),观察组行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肘外科医师(ASES)及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肩关节肌力分级等情况。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1.14±0.28)分、ASES(91±5)分、UCLA(34.8±2.7)分,优于对照组的VAS(1.36±0.43)分、ASES(88±5)分、UCLA(3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0、2.544、2.956,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67±6)°、外旋(65±8)°、外展(138±14)°,高于对照组内旋(64±5)°、外旋(62±6)°、外展(133±12)°,t=2.040、2.027、2.064,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内旋(4.62±0.64)级、外旋(4.81±0.62)级、外展(4.87±0.56)级,优于对照组内旋(4.26±0.67)级、外旋(4.47±0.60)级、外展(4.51±0.62)级,t=2.053、2.085、2.274,均P<0.05。 结论 关节镜下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恢复快,推广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关节镜辅助小切口及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骨科收治的72例肩袖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36例)进行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研究组(36例)进行全关节镜肩袖修补术治疗。对比归纳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住院时间、关节功能恢复等。结果两组手术前后加州大学肩关节(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比较,0.05,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术后视觉疼痛量表(VAS)评分、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0.05,差异显著;组内比较:两组术后VAS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关节活动度、肌力等均优于术前,差异明显(0.05)。结论全关节镜与关节镜辅助小切口肩袖修补对肩袖损伤的治疗近期疗效相当,患者术后肩关节肌力、功能恢复佳;但全关节镜治疗患者术后疼痛轻,恢复迅速,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4.
肩袖损伤是中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临床上多按肩周炎做保守治疗,但效果欠佳。随着关节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节镜在骨科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康复快、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我院于2009年1月进行了1例关节镜辅助下小切口肩袖修复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骥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11):2051-2053
目的:分析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治疗对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本院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治疗的85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分析两组治疗前、治疗3 m的肩关节活动能力和功能评分(Shoulder Function Test Scale,SST)、肌力水平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 m,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SST评分、肌力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关节镜下直接松解联合肩袖修复治疗老年冻结肩合并肩袖损伤能有效改善肩关节活动能力,促进肩关节功能及肌力水平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6)
目的比较肩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固定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诊断为中型、大型肩袖损伤的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缝线桥技术治疗。记录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和术后12个月肩关节再撕裂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及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锚钉拔出、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Constant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 0.05);观察组术后3 d、3个月、6个月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3个月、6个月Constant评分、UCLA评分、ASE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旋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2个月未见修复肩袖再撕裂,对照组再撕裂发生率为1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与传统缝线桥技术修复中型、大型肩袖损伤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较好恢复肩关节功能,但双滑轮结合缝线桥技术更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肩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明显降低术后肩袖再撕裂的发生率,安全性更好,患者预后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脂肪浸润程度对肩袖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修补术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6月因退变性肩袖损伤在我院进行关节镜修补术治疗的患者62名,根据Goutallier脂肪浸润程度分级将患者分为3组:0级患者为无脂肪浸润组(A组),1~2级患者为轻度脂肪浸润组(B组),3~4级患者为严重脂肪浸润组(C组)。所有患者经肩袖MRI诊断为全层肩袖撕裂,进行关节镜下双排固定修补术,术后定期随访,评估三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美国肩肘医师协会评分(American Shoulder Elbow Scale,ASES)、肩关节简单评分(Simpe shoulder test,SST)及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差别。结果 62例患者术后12个月有5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2个月;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各评价指标评分结果相比(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三组患者在VAS、Constant-Murley、ASES、SST及ROM评分结果比较中均存在明显差异(0.05),且两两相比,除ConstantMurley评分只有AC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0.05),其余各评分中两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月,A组患者有1(5.26%)名患者发生术后再撕裂,B组患者6(30%)例,C组患者9(45%)例(X~2=7.9114,=0.0191)。两两比较,除B、C两组相比(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肪浸润程度的不同能够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在脂肪浸润不明显前进行手术对于术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治疗冻结肩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23例冻结肩患者,原发性18例、继发性5例,进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术前、术后根据VAS疼痛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3例患者全部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12~30个月)。在术后1、3、12月时疼痛评分(2.5±0.95),(1.3±0.54),(1.0±0.42)分,较术前(6.5±2.31)分明显降低,肩关节功能评分(78.6±4.61),(80.6±3.99),(85.5±4.45)分,均高于术前(30.6±3.6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采用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原发性及继发性冻结肩,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关节镜下采取双排缝合桥无结与有结修复术治疗老年肩袖损伤的效果对比分析。方法 前瞻性入选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69例老年肩袖损伤病患者,随机分配为有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有结修复技术)35例与无结组(关节镜下行双排缝合桥无结修复技术)34例,比较两组不同程度损伤患者术后3、6月的关节功能及再撕裂发生率。 结果 基线资料及术前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无结组及有结组 UCLA、ASES、Constant-Murley评分均较术前好转(P<0.001)。在整体人群以及轻-中度撕裂亚组中,术后无结组和有结组之间UCLA、ASES、Constant-Murley无显著差异(P>0.05)。重-巨大撕裂亚组中,无结组的UCLA、ASES、Constant-Murley显著优于有结组(P <0.05),两组术后肩关节前屈与外旋活动度差异不显著(P>0.05)。有结组再撕裂发生率倾向于高于无结组(17.1% vs 2.9%,P=0.051)。 结论 老年肩袖损伤采取双排缝合桥有结及无结修复术均有效可行,对于重-巨大撕裂的患者,无结技术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0.
BACKGROUND:There are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efficacy of all-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versus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ll-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versus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by conducting a meta-analysis.
METHODS: A computer-based online search was conducted in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and CBM databases from January 1966 to November 2015 to screen the relevant articles using the key words of “rotator cuff, arthroscopy, mini-open”.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5.3 softwar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A total of 11 studies, including 6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5 cohort studies, were selected. 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unction and strength of the shoulder joint, pain, motor range, recurrence of rotator cuff avulsi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ankylosis between both two groups (P > 0.05).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icacy of all-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does not differ from those of mini-open for the treatment of rotator cuff injury. However, 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 induces less soft tissue injury and early incision pain, but better function recovery.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微创技术在半月板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获得随访(平均随访3年)的关节镜下治疗的半月板损伤患者3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评定疗效,分析其近、远期效果。结果30例中,优22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具有损伤小、疗效好、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囊肿切除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4年1月,26例半月板囊肿患者,囊肿位于外侧半月板体部10例,前角6例,内侧半月板体部7例,前角3例。其中半月板水平状撕裂16例,纵形撕裂6例,盘状半月板并水平撕裂4例。所有患者均在关节镜下切除囊肿,囊肿切除后缝合修复半月板。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6~43个月,平均22.3个月。所有病例疼痛,交锁,包块等症状均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Lysholm评分,术前为(77.64±3.75)分,术后3月时(92.65±3.45)分,术后6月时为(93.25±4.17)分,术后15月时为(94.77±3.93)分,术前与术后3月,6月及15月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月与6月及15月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3月,6月及15月随访时应用GLASOW评分评价疗效,均为优23例,良3例。结论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治疗半月板囊肿创伤小,功能恢复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文题释义:细胞外基质材料:是指将移植材料经过特殊处理,去除材料中免疫成分但保留原有三维结构及胶原蛋白的一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修复肩袖撕裂的作用主要是可以充填肩袖缺损,增强肌腱的强度,还能促进新的腱骨界面形成,促进腱骨界面愈合,降低再撕裂率。肩袖损伤:肩袖是覆盖于肩关节前、上、后方之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等肌腱组织的总称。其位于肩峰和三角肌下方,与关节囊紧密相连。肩袖的功能是上臂外展过程中使肱骨头向关节盂方向拉近,维持肱骨头与关节盂的正常支点关节。肩袖损伤将减弱甚至丧失这一功能,严重影响上肢外展功能。 摘要背景:肩袖损伤是导致成人肩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单纯手术缝合后的再撕裂率非常高,而生物材料修复可增加肩袖损伤术后的生物力学性能。目的:阐述肩袖损伤生物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及临床应用现状。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关于肩袖损伤修复材料的最新研究,检索词为“Rotator Cuff Injuries;Biological materials;autograft;Extracellular matrix materials;Synthetic materials;biological scaffold;Biological patch;augmentation”。对纳入的57篇文献进行分类比较,探讨各类修复材料的优缺点。结果与结论:目前肩袖损伤的生物修复材料大体可分为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细胞外基质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3大类。对于未经处理的人体自身组织移植材料,最新的临床报道显示该种材料常常出现不同的临床效果;细胞外基质材料中,来源于同种异体人源性真皮材料目前报道的效果尚可,大多学者不建议使用猪的小肠黏膜下层补片,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结果可能优于异种移植物;最新的三维胶原支架和人工合成可吸收材料因其较好的孔隙率及可诱导腱骨组织的愈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大多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证实其安全性及有效性。目前尚无一种十分安全有效的生物修复材料来治疗肩袖撕裂。随着组织工程技术和材料学的发展,利用生物支架或合成材料的宏观性能结合干细胞或细胞因子的微观性能,有望在未来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材料。ORCID: 0000-0002-4570-842X(辛鹏飞);0000-0001-8935-5374(孙友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采用Triple TRUE-button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武进附属医院采用关节镜下使用Triple TRUE-button技术行喙锁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患者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1 ~ 58岁,平均38.2岁;左肩5例,右肩10例;Rockwood分型:Ⅲ型8例,Ⅴ型7例。记录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系统和Constant-Murley(CMS)评分。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 d、6个月的患侧肩关节正位X片,测量喙锁间距(CCD);记录手术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 ~ 19个月,平均13.3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甲级愈合,无锁骨和喙突骨折等并发症。1例因术后外伤肩锁关节再脱位,行切开复位翻修。手术时间平均为(62.34±13.76) min。UCLA评分和CMS评分从分别从术前的(14.47±2.59)分和(74.40±3.92)分改善至术后的(26.87±1.37)分和(93.07±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喙锁间距为(21.34±1.32)mm,术后6个月为(8.93±1.0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Triple TRUE-button技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可以取得满意的近期临床疗效,但其远期疗效仍需观察。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7)
背景:目前关节镜肩袖修补后延期功能锻炼是否能提高肌腱的愈合率尚不清楚。关于肩袖修补后的功能锻炼时机仍无定论,且无相关系统评价发表。目的:系统评价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延期功能锻炼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对照实验中心注册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清华同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英文检索词为"arthroscopy,rotator cuff,rehabilitation",中文检索词为"肩关节镜,肩袖,康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二次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12-08-15。要求纳入文献均为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与延期功能锻炼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筛选和异质性检验,采用REVMAN5.1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随机对照试验,共包括237例患者,119例为早期活动组,118例为延期活动组。分析显示2组在术后1年随访时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美国肩肘外科医生评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评分、肩袖再撕裂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提示与延期功能锻炼相比,关节镜肩袖修补后早期功能锻炼在关节功能及活动度的改善方面并无优势,但也不增加修补肩袖的再撕裂率。肩袖修补后康复方案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16.
《局解手术学杂志》2021,(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缝线桥修补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关节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肩袖撕裂合并关节粘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缝线桥修补组(43例,采用关节镜下缝线桥修补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和双排缝合术组(39例,采用关节镜下双排缝合术联合手法松解治疗)。对比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活动度,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肩关节功能(SST评分),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与双排缝合术组比较,缝线桥修补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更短/少(P 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周(P 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术后1个月(P 0.05),且术后6个月低于术后3个月(P 0.05);与双排缝合术组比较,缝线桥修补组患者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VAS评分更低(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度均大于术前(P 0.05),且术后6个月大于术后3个月(P 0.05);与双排缝合术组比较,缝线桥修补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旋和外旋活动度更大(P 0.05)。2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SST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5),且术后6个月高于术后3个月(P 0.05);与双排缝合术组比较,缝线桥修补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SST评分更高(P 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关节镜下缝线桥修补联合手法松解治疗肩袖撕裂合并关节粘连,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能显著减轻患者关节疼痛,有助于患者肩关节活动和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好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8 月至 2022年 10 月期间本院康复科收治的 78 例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37 例)和观察组(肩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基础上采用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41例).治疗 1 m后以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量表(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rating scale,UCLA)评估肩关节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C 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同时观察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后,两组UCLA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UCLA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IL-6、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IL-6、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棕榈酸酯联合利多卡因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显著,可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状态,改善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阐述肩袖损伤的解剖学研究进展,为肩袖损伤的临床预防、治疗和康复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以“肩袖损伤”“冈上肌”“肩峰下间隙”“肩胛盂”等为中文关键词,和以“rotator cuff injury”“supraspinatus”“sub-acromial space”“scapular glenoid”等为英文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2014年12月以前有关肩袖损伤的文献,对肩袖损伤解剖学因素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肩袖损伤的相关解剖因素众多,主要有肩峰和肩胛盂形态异常,肩峰下间隙减小、肩袖间隙损伤以及冈上肌本身的结构特点等原因。结论 在肩袖损伤的治疗康复中需要综合考虑相关解剖因素,以达到最佳的治疗康复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20,(5)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治疗肩袖损伤后的肩峰解剖形态的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行关节镜肩袖损伤修补术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48岁。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峰成形术,比较手术前后的各肩峰形态参数、肩峰形态和各肩关节功能。结果患者手术前后肩峰指数(AI)、肩关节关键角(CSA)、外侧肩峰角(LA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的肩峰肱骨头中心边角(ACEA)、肩峰厚度较术前降低[ACEA:17.30°±4.43°vs 19.56°±5.22°;肩峰厚度:(7.26±0.68) mm vs (8.04±0.84) mm],肩肱间距(AHD)、肩峰倾斜角(AT)升高[AHD:(8.06±1.05) mm vs (7.05±1.44) mm;AT:38.81°±6.34°vs 34.68°±5.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患者肩峰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以Ⅱ型肩峰为主,Ⅳ型肩峰较为少见。术后患者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降低[(0.90±0.43)分vs (5.54±1.32)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和肩关节功能(CM)评分较术前升高[ASES:(86.47±5.88)分vs(40.89±13.54)分;CM:(85.65±9.77)分vs (41.09±12.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联合肩峰成形术具有较佳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但不会对肩峰形态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肩袖损伤诊断与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肩袖损伤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并评价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04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48例肩袖损伤患者,依患者分类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及手术治疗。非手术综合治疗组17例,采取休息制动、中药或非甾体抗炎药口服、外用药物、封闭、牵引等方法。手术组31例采用肩关节外侧切口,切除喙肩韧带,肩峰成形,探查修整肩袖,褥式缝合冈上肌腱、冈下肌腱及肩胛下肌腱,术后肩关节外展位石膏固定。 结果 48例均得到半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13个月,采用UCLA评分系统评价,其中手术治疗组中优20例,良10例,差1例,术后优良率96.8%,非手术综合治疗组优8例,良6例,差3例,优良率82.4%。 结论 对于NeerⅡ、Ⅲ期应积极采用手术治疗,是提高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