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laparoscopic colorectal-carcinoma surgery,LCS)具有术后疼痛轻,腹壁切口小,伤口愈合时间短,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但作为一种手术操作,其所致的应激反应必然会不同程度地干扰机体的免疫功能,而术后肿瘤的转移、种植以及感染性疾病的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报道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将近年来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1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手术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41)和对照组(n=40).其中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比较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胃肠功能以及并发症.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3+、CD4+、CD8+百分比以及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胃泌素、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胃肠功能的影响,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 2020年 5 月至 2022 年 11 月本院收治结直肠癌患者 103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结直肠癌根治术,n=48)和观察组(行腹腔镜下手术,n=55).治疗 1 m后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免疫功能,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结果:观察组总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CD8+均下降,CD4+、CD4+/CD8+均上升.观察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GDF-15、b-FGF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GDF-15、b-F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5,(5)
目的:分析对比结直肠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因结直肠癌入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5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腹腔镜手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7 d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变化、免疫球蛋白、CRP和IL-6水平、NO和活性氧物质(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7 d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CD8显著高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7 d的IL-6、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IgG、Ig M和Ig A显著低于术前,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IL-6、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gG、Ig M和Ig 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1 d、7 d的NO和ROS水平显著高于术前和实验组术后同期,P0.05;实验组术后1 d、7 d的NO和ROS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和开腹手术相比,对于人体免疫功能影响更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深度对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免疫以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维持在50~59,观察组(40例)BIS维持在40~49。比较2组患者术前(T0)、术后12 h(T1)、术后24 h(T2)、术后72 h(T3)肠道免疫指标,包括Treg/Th17、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CD3+、CD4+、CD8+,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组患者围术期不同时间肠道免疫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6、IL-17均于T1时升高,T2时达高峰,T3时回落,Treg/Th17、TGF-β1、IL-10、CD3+、CD4+、CD8+、IgA、IgG则于T1时降低,T2时达低峰,T3时回升。观察组患者T1、T2、T3时血清IL-6、IL-17低于对照组(P<0.05),Treg/Th17、TGF-β1、IL-10、CD3+、CD4+、CD8+、IgA、IgG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进食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时BIS维持在40~49,可保护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肠道免疫功能,促进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围手术期输血对结直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围手术期输血(PBT)对57例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结直肠癌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输血组病人(n-42)外周血淋巴细胞的Et花环率和绝对值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均<0.01),Ea花环率和绝对值以及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和绝对值也均较正常组和未输血组(n=15)显著降低(P分别<0.01或<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和绝对值均较正常组和未输血组显著升高(P分别<0.001或<0.01)。本研究提示,PBT可能对结直肠癌病人的T细胞免疫系统和红细胞免疫系统均产生抑制作用。故在围手术期应避免所有不必要的输血。同时配合免疫疗法,调整病人的免疫功能,以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对于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较传统开放手术的免疫和生理反应方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经临床确诊为结直肠癌并于我院消化外科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免疫和生理反应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天CD4/CD3、术后3天IgM在观察组中升高、术后3天IL-6和CPR在观察组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天TNF-α在观察组中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理功能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在胃动素和胃泌素的分泌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因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和生理功能的损伤小,更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对手术结局及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信息》2007,20(11):1012-10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行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和行开放手术患者的结局。同时,对2个连续时期(第1期:1996年1月至2000年5月;第2期:2000年6月至2004年12月)的结直肠切除术也进行了比较(腹腔镜切除术是第2期的一种治疗选择)。背景资料:对1134例(1期448例,2期656例)行择期结肠和上段直肠癌(距肛缘12cm以上)切除术患者的前瞻性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比较在第2期行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切除患者的手术结局及生存率。同时也比较了在两个时期行结直肠切除术患者的结局。结果:在第2期,行腹腔镜切除(n=401)和开放手术切除(n=255)患者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0.8%和3.7%(P=0.022),并发疾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1.7%和15.7%(P=0.068)。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的肠功能恢复更快,饮食恢复更早,且住院时间更短。行开放手术和腹腔镜切除术的无扩散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分另4为74.4%和78.8%(P=0.046)。第1期和第2期的手术死亡率分别为4.4%和2.6%(P=0.132)。无扩散患者的3年总体生存率在1期和2期分别为69.7%和76.1%(P=0.019)。在两个时期行开放手术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相似(P=0.284)。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腹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的短期有利结局,并且观察到了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生存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热化疗对Ⅳ期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Ⅳ期结直肠癌11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单纯静脉化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热疗治疗。比较两组在近期疗效、外周血淋巴细胞、血清肿瘤标记物、毒副反应以及生命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根据RECIST1.1实体瘤疗效评估法对两组近期疗效进行评估,研究组客观有效率(P=0.001)及疾病控制率(P=0.007)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方面,治疗后研究组外周血CD4+T细胞明显升高(P=0.000);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02),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肿瘤标记物方面,治疗后研究组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蛋白19-9(CA19-9),糖类抗原125(CA125)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方面,两组毒副反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生命质量方面,研究组在功能维度中的体力功能(P=0.009)、情感功能(P=0.015)以及社会功能(P=0.000)评分明显高于于对照组;在症状维度中的疲劳(P=0.010)、疼痛(P=0.000)、便秘(P=0.001)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综合生命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2)。结论:热化疗可以有效提高Ⅳ期结直肠患者的近期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命质量,且不增加患者风险。 相似文献
10.
余德红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1,43(2):291-29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共102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0例,腹腔镜下根治术治疗)和对照组(52例,开放直肠癌根治术)。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总长度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6.00%明显低于对照组23.0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腹腔镜下根治术,术中创面小、出血量少,且对胃肠功能干扰较轻,且安全性高,临床使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过程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后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选择全身麻醉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一般全身麻醉组(对照组,n=20)和加用右美托咪定全身麻醉组(试验组,n=20),分别于术前1d、术后24 h、术后72 h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的绝对数值.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两组组内比较患者术后24 h及术后72h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绝对计数均较术前1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24 h及术后72 h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NK细胞绝对计数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2 h CD3+CD4+淋巴细胞绝对值:试验组(511.85± 110.59)细胞/μl,对照组(390.25±128.05)细胞/μl,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能明显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T细胞亚群、NK细胞的减少,减轻结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12.
背景: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在安全性及有效方面均达到或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但可能引起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而传统开腹术后性功能及膀胱功能障碍发生报道也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性功能及膀胱功能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4.2.6文献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用RevMan 5.0软件进行 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3个研究,共计347例患者。结果显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术后无论是男性患者或女性患者总在性功能障碍、膀胱功能障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但尚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7,(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48例,其中男性91例,女性57例;年龄19~71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4例,其中男性44例,女性30例;年龄20~71岁,平均年龄32.83岁。对照组74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27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2.12岁。观察组接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对照组接受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行免疫水平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两组手术前后IgM、IgA及IgG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31.06±4.83)m L,切口长度为(3.61±0.35)cm,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为(49.37±13.65)h,术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2.69±0.47)分,术后住院天数为(8.75±1.46)d,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的IgM、IgA、IgG均显著低于术前(均P0.05);观察组术后IgM为(1.19±0.33)g/L,IgA为(1.91±0.43)g/L,IgG为(1.11±0.15)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值,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4.05%vs 9.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良好,且对患者术后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是治疗胆囊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143例腔镜结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75岁年龄为界分组,其中观察组(大于或等于75岁)47例,对照组(小于75岁)96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手术切缘长度、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及术后30 d死亡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于或等于75岁和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是术后总并发症增多的危险因素(P0.05),手术时间超过350 min和合并糖尿病是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只要严格选择病例,手术前后注意监测并积极处理合并症,熟练操作,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老年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患者全程化营养管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6月使用NRS2002评分判定具有营养风险的肠道肿瘤根治性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围手术期足量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患者出院后在常规居家饮食的基础上服用整蛋白型肠内营养粉,观察患者术后情况及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复查时小腿围、体重、BMI、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患者复查时体重(50.98±7.69)kg、BMI(19.83±2.73)kg/m2、小腿围(31.98±2.65) cm与出院时的比较均有改善。复查时总蛋白(62.87±5.84) g/L、前白蛋白(202.06±44.75) mg/L、白蛋白(37.72±5.07) g/L、血红蛋白(115.37±10.97) g/L与出院时比较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营养风险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出院后进行了全程化的营养管理,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我院普外科32例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精心围手术期护理,术后愈合效果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根治术手术的成功离不开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完全与不完全睡眠剥夺以后小鼠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通过光照模拟全白天生活、黑箱模拟全黑夜生活,连续2周干扰小鼠睡眠;通过转轮24 h和72 h短期全剥夺小鼠睡眠;实验小鼠实施睡眠干扰前以BSA免疫一次。采用称重脾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小鼠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数量及其比例;以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2、IL-10以及抗BSA特异性抗体含量。结果:与正常睡眠小鼠相比:全日组脾重没有显著变化,其余各组脾重明显减轻(P0.05);24 h转轮组CD4+T细胞数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组没有明显变化(P0.05);所有实验组CD8+T细胞数均明显降低,CD4/CD8比例显著增大(P0.01);所有实验组IL-2下降(P0.01);除全日组IL-10含量升高以外(P0.05),其他实验组IL-10含量均呈下降趋势(P0.05);转轮组小鼠抗BSA抗体效价含量显著降低(P0.01),全日光组与全夜组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完全与不完全睡眠剥夺可不同程度地引起实验小鼠CD8+T细胞数减少、脾重减轻、特异性抗体分泌减少以及细胞因子分泌格局的变化,进而影响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25羟维生素D3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抗病毒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法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根据血清维生素D水平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低水平组、中水平组和高水平组,分别对3组患者给予长效干扰素治疗6个月,并于相应时间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结果: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两两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随着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CD3~+、CD4~+、CD4~+/CD8~+显著性升高,而CD8~+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扰素的治疗能明显改善T细胞各亚群,并且高水平组改善更明显。干扰素的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毒学指标,高水平组患者能获得较好的病毒学应答。随着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升高,HBeAg、HBsAg阳性率以及HBV DNA的含量逐渐降低,低水平组与中等水平组、高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不同水平维生素D组,患者的肝功能无明显差异。结论:维生素D可能参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免疫功能的调节并与免疫耐受的形成有关,高水平的维生素D可以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这可能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