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为内镜下经鼻颅颈交界区腹侧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0具经10%福尔马林固定之完整成人头颈标本,解剖观察经鼻至颅颈交界区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特点.确立手术标志,并测量与经鼻入路相关的解剖数据.新鲜完整头颈部标本5例.模拟手术.结果:内镜经鼻颅颈交界手术的手术标志包括:中鼻甲、后鼻孔、咽鼓管咽口、鼻咽部粘膜、头长肌和颈长肌、枕骨大孔前缘中点、寰椎前结节.经鼻入路完全暴露颅颈交界区,最短距离为(89.75±2.80)mm;蝶窦前下壁和下斜坡磨除范围分别以两侧翼管和破裂孔为界,各自为距中线(9.37±0.59)mm和(10.75±0.63)mm;寰枢椎处,椎动脉在枢椎下缘距正中线距离最短,为(15.70±2.12)mm;左侧寰枢椎处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大于右侧(P<0.05).结论:内镜经鼻入路可充分显露颅颈交界区腹侧结构.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视神经管及其毗邻结构的研究,为临床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结构完整的成人头颈部标本12例,经红色乳胶灌注、10%的福尔马林固定,观察和测量如下指标:①观察视神经管的形态;②视神经管隆突的类型;③视神经管颅口、眶口及管中部的横径、纵径及横截面;④测量视神经管上、下、内、外侧壁的厚度;⑤视神经管内侧壁毗邻关系;⑥视神经管内眼动脉与视神经的位置关系.结果 视神经管由两口(颅口、眶口)和四壁(上壁、下壁、内侧壁、外侧壁)组成,其横截面积在眶口最大,管中部最窄;视神经管的内侧壁最薄,内侧壁的毗邻结构主要有3种类型:①前为同侧后筛窦、后为同侧蝶窦;②全为同侧蝶窦;③全为同侧后筛窦,眼动脉在视神经管的颅口、眶口分别以视神经的内下方和外上方多见.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了解剖学参数;当打开视神经管骨壁,鞘膜的切开选择内侧壁稍上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鼻内镜中鼻甲手术提供相关解剖学资料。方法:对60具完整成年尸头标本中鼻甲的矢状位和冠状位进行解剖学观察,观察中鼻甲有无被筛窦气化、中鼻甲弯曲形态;以鼻前棘为标志点,测量鼻前棘与中鼻甲前缘顶点、与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及与中鼻甲基板中点间距离,并以鼻腔底部为水平面测量其与上述三条测量线所成的夹角。结果:中鼻甲被筛窦气房气化率为34.1%,中鼻甲反向弯曲率为19.2%。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端顶部距离为48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75°;鼻前棘至中鼻甲前缘与中鼻甲下缘移行处的距离为35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60°;鼻前棘至中鼻甲基板中部距离43 mm,两点连线与鼻腔底部成角55°。结论:中鼻甲是鼻内镜手术的重要标志,熟练掌握中鼻甲的应用解剖可以有效预防鼻内镜手术颅内及眶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正> 本文作者用100侧成人颞骨和200侧成人完整颅骨,观察测量了咽鼓管骨部及其相邻结构的距离,为咽鼓管成形术的不同手术进路提供了解剖学资料。咽鼓管骨部的长度平均为8.65mm。咽鼓管骨部中部的横径平均为2.5mm。咽鼓管鼓口纵径平均3.79mm;横径平均3.58mm。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瘤鞍区应用解剖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 :为临床开展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 :对 2 5例成人头部固定标本进行蝶鞍区的解剖测量 ,并对 9具新鲜尸头进行内窥镜下经鼻蝶至蝶鞍的解剖观察。结果 :鞍膈高度(5 .5± 0 .6)mm ,鞍膈孔前后径 (6.2± 1.3 )mm ,鞍膈孔左右径 (6.5± 1.5 )mm ,鞍膈孔前缘到鞍结节 (3 .4± 1.3 )mm ,鞍膈孔前缘到垂体柄 (2 .5± 1.1)mm ;视神经出视神经颅口宽 (5 .0± 0 .4)mm ,两侧内缘间距 (13 .7±2 .3 )mm ,视交叉前缘距视神经间沟中点 (6.8± 1.3 )mm ,视交叉宽 (11.5± 1.4)mm。结论 :神经内窥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应熟悉蝶鞍底及窦内的解剖标志 ,并充分利用鞍膈等解剖结构有序地做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6.
7.
目的: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提供相应的解剖基础。方法:(1)成人干颅骨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额隐窝及毗邻骨性解剖结构;(2)成人湿性尸头5例(10侧),从正中矢状位锯开,观察额窦引流部位,以量角器、直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相关解剖数据;(3)另选成人湿性尸头标本5例(10侧),模拟经鼻内镜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观察额隐窝及毗邻结构解剖特征。结果:(1)额隐窝作为额窦引流通道,具有复杂的三维空间结构;(2)鼻内镜下经鼻丘径路额窦开放手术可充分暴露额隐窝范围,鼻丘、钩突和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决定了具体的手术方式;(3)筛前动脉距鼻小柱与鼻翼交点(58.0±2.9)mm,与鼻底夹角(51.0±3.9)°,是辨认额窦口及前颅底的重要标志。结论:鼻丘、钩突及筛前动脉为鼻内镜下额隐窝区域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准确辨认额隐窝及毗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手术的彻底性及避免严重的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甲状腺的应用解剖。方法对6例新鲜成人男性尸体标本,按照胸骨切迹小切口入路和胸前入路的手术步骤进行内镜下观察和记录。结果经颈部的自然间隙进行内镜下手术解剖,能清楚的显露与手术程序相关的结构和毗邻关系;更容易识别血管、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提供了内镜下各部位的解剖和毗邻的图解;进行侧后面的解离及显露或侧缘与颈动脉鞘之间解离时,应用30°或70°镜更利于视野,采用经典的解剖标志来识别辨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内镜的放大作用给颈部的解剖结构提供了出色的可视性,更容易鉴别喉返神经和血管及甲状旁腺,利于防止喉返神经的损伤和保存甲状旁腺的血供;肩胛舌骨肌上腹是腋前入路一个重要的解剖标志。结论利用颈部的自然间隙进行内镜下手术解剖,能清楚的显露与手术程序相关的结构和毗邻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内镜经鼻眶内手术的关键解剖标志并探讨其临床应用。方法 3例(6侧)新鲜尸头,颈总动脉、椎动脉以及颈内静脉硅胶灌注后,采用STORZ 内镜系统和内镜手术器械,行内镜经鼻入路眶内区的入路解剖,并应用Storz Image 1系统采集高清图像。选择两例患者采取此径路进行手术。结果 内镜经鼻入路可以暴露眶内侧壁和部分眶下壁骨质,以及深层的眶骨膜、肌锥外脂肪。并能深入暴露内直肌、上斜肌和下直肌。经内直肌和下直肌之间的潜在间隙进入肌锥内,去除眶脂体显露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眼动脉及其分支下内侧肌干、视神经和动眼神经的分支。临床上采用内镜经鼻入路处理眶内病变,选择眶内肌锥内球后金属异物和累及翼腭窝和颞下窝的眶尖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均顺利,达到了预期手术目的,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深入把握眶内关键解剖结构,选择恰当病例进行内镜下经鼻入路治疗,具有安全、有效及微创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 结果 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通过它可以确定视神经管眶口;眼动脉多走行于视神经的腹内侧,切开视神经鞘膜时应在外上壁进行。 结论 视神经隆突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应在外上壁切开视神经鞘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重建鼻内结构治疗鼻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对82例鼻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鼻内镜下鼻内结构重建治疗,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VAS评分,统计有效率。结果 82例患者治愈69例(84.1%),显效8例(9.8%),无效5例(6.1%),总有效率为93.9%;黏膜接触性头痛组治疗前VAS评分大于鼻窦性头痛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治疗后2组之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解除了鼻腔和鼻窦的挤压以重建鼻腔正常的解剖结构,恢复了鼻腔和鼻窦正常的功能,对鼻源性头痛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鼻内镜手术相关的骨性翼腭窝临床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鼻内镜颅底外科提供翼腭窝解剖学基础。方法:15例30侧成人干颅骨标本,观察翼腭窝的形态、组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测量翼上颌裂缘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翼上颌裂宽度与长度,蝶腭孔形态、其前缘到前鼻棘的距离,在鼻内镜下观察蝶腭孔与翼管前口形态。结果:翼腭窝通过7个孔道与周围相通。翼上颌裂翼突根部至颧弓下缘中点的距离为(33.6±6.0)mm。蝶腭孔70.0%(21侧)位于中鼻甲后端的上方,30.0%(9侧)被中鼻甲分为上下两部分,未见蝶腭孔在中鼻甲水平以下者。经鼻内镜下咬除上颌窦骨性开口后份腭骨垂直部以及上颌窦后壁内侧骨质,可窥见翼腭窝全貌。结论:翼腭窝解剖结构复杂,鼻内镜下可以显露完整翼腭窝,有助于对翼腭窝立体结构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获得颞区解剖结构数据,分析颞区皮肤肿瘤活检和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方法:经10%甲醛液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5例10侧,行颞区层次解剖,观测耳前、后组血管神经的参数.结果:主要结构分布于颞浅筋膜层,耳前组由后向前为颞浅静脉、耳颞神经、颞浅动脉及面神经颞支,分别距耳屏(3.14±0.21)mm,(7.04±1.18) mm,(7.32±1.92) mm,(28.67±0.37) mm;面神经颞支最后侧在颧弓上缘处距耳屏(28.67±0.37)mm.耳后组由前向后依次为耳后动脉、枕小神经及耳后静脉,分别距耳廓后沟中部(6.55±0.23)mm,(40.41±1.37)mm,(41.18±1.57)mm.结论:颞区手术切口以耳尖为中心呈放射状,术后瘢痕最小;颞区活检或手术最易损伤面神经颞支,越近颧弓上缘越易损伤,其后果越严重;耳屏前28 mm范围内无面神经颞支,为手术相对安全区.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鼻漏是颅底外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征,其中90%系外伤所致。近年来随着鼻内镜颅底手术的开展,医源性脑脊液鼻漏的发生率有所增加,脑脊液鼻漏的修补手术也逐渐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1926年Dandy首次描述了经额进路开颅术行前颅底脑脊液鼻漏修补术,这种颅内手术进路的成功率在60%-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咽鼓管及其周围结构的断面形态及相互解剖关系 ,为临床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利用生物塑化技术 ,将 9侧咽鼓管区及相邻结构制成三个方位 (横断、冠状位及矢状位 )的薄层断层标本 ,观察咽鼓管及周围结构在各方位上的解剖关系。结果 :咽鼓管由骨部和软骨部构成 ,是中耳与鼻咽之间的通道。纤维软骨位于咽鼓管后内侧 ,其上缘向外弯曲形成软骨部的顶。咽鼓管咽筋膜封闭咽鼓管前外侧并向下延伸构成咽鼓管的下壁。腭帆张肌位于咽鼓管前外侧 ,腭帆提肌位于其外后下方。粘膜下筋膜位于腭帆提肌的内侧 ,咽颅底筋膜走行于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之间 ,Weber Liel筋膜位于腭帆张肌外侧。结论 :咽鼓管及其周围肌肉、筋膜构成鼻咽的外侧壁 ,可防止肿瘤向外扩展。在横、冠状塑化薄层断面上可较好显示咽鼓管的正常解剖结构及毗邻关系 ,对鼻咽区病变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解剖学研究,探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至Meckel囊区的解剖特点和方法,寻找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标志点,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内镜经鼻入路处理Meckel囊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5例共10侧新鲜成人头颅标本,采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寻找该手术入路中重要的解剖标志,研究具体的解剖方法,测量相关的解剖数据,解剖过程中使用导航。结果鼻小柱下缘至后鼻孔上缘为(66.5±3.3)mm,至蝶窦口下缘为(61.2±1.6)mm,至腭蝶管前口下缘为(64.6±1.4)mm,至蝶腭孔下缘为(62.8±2.3)mm,至翼管前口下缘的距离为(75.4±3.3)mm,翼管前口下缘与腭蝶管前口上缘距离为(2.1±0.7)mm,与圆孔下缘距离为(7.5±0.7)mm,腭蝶管长度为(6.4±0.5)mm,翼管长度为(13.3±1.2)mm。以腭蝶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翼管前口;以翼管为解剖标志可以寻找到岩骨段颈内动脉前膝部,以斜坡旁颈内动脉隆突可以寻找到斜坡旁颈内动脉,以圆孔可以寻找到上颌神经。导航能够准确定位上述解剖标志。结论运用内镜经鼻、上颌窦、翼突入路可以解剖和暴露Meckel囊区。此入路是由Meckel囊前方四边形区域暴露该区域,此四边形内侧为斜坡旁段颈内动脉,下方为岩骨段颈内动脉,上方为展神经,外侧方为上、下颌神经;实验数据和导航可以辅助定位重要的解剖结构和标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咽鼓管上隐窝(STR)对咽鼓管骨部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例(30耳)成人尸头标本和40耳成人颞骨干标本进行了临床解剖学研究,内容包括STR的解剖界限和大小、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STR的临床定位以及咽鼓管骨部的四壁结构等。结果:STR顶壁前后径为(5.28±0.64)mm、内外径为(5.73±0.57)mm、STR顶壁厚为(0.65±0.05)mm。通过STR的准确定位,采用经颅中窝直接开放STR的方法来实施咽鼓管骨部手术是可行的,且无需暴露以锤砧关节为主要内容的上鼓室,故与传统方法相比有手术程序简单化、难度降低及听骨链损伤机会明显减少等优点。此外,STR与面神经的解剖关系提示可经STR内壁行膝状神经节及其附近神经根减压。结论:STR对经颅中窝咽鼓管骨部手术和面神经减压手术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耳内镜下观察兔中耳解剖结构,探讨兔作为耳内镜解剖训练模型的可行性,为兔中耳相关的其他实验研究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5只(10耳)新西兰兔麻醉处死后,耳内镜下经外耳道入路观察兔鼓膜、中耳鼓室结构,辨别听小骨、上中下鼓室、面神经等。 结果 与人对比,新西兰兔听小骨由锤砧联合体和镫骨组成;上鼓室外侧壁部分骨质缺如,由鼓膜向上延续并覆盖;听泡类似于人的中、下鼓室,包含咽鼓管、面神经、鼓岬、前庭窗、蜗窗以及鼓室神经等结构,乳突为听泡尾侧的板障型骨管;面神经鼓室段水平走行于上鼓室下方骨壁内,后经锥隆起垂直走行于听泡后壁,经茎乳孔出听泡。 结论 新西兰兔中耳结构与人相似,既可作为耳科医生练习耳内镜操作的解剖模型,也可作为耳部三维解剖结构的教学标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