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效果.方法: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特利加压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临床一般指标(体质量、腹围、24 h尿量)、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总...  相似文献   

2.
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是临床上的疑难重症,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治疗本病患者30例,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兵  龙思泽 《当代医学》2012,18(13):136-137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疗效。方法 22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给予常规呋噻米、螺内酯利尿及补充白蛋白治疗,同时运用特利加压素1mg治疗2周,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期间腹围、体重、尿纳排泄情况。结果 16例患者腹围减小、体重减少、尿钠排泄明显增加,有效率达72.7%,尤其在60岁以下及伴有外周水肿患者组中疗效良好。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我院2012年12月-2015年1月肝硬化顽固性腹水病 患180例,进行分组研究.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常规+特利加压素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90例.常规+特利加压素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常规 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病患治疗效果、肝功能指标.结果 常规+特利加压素组干预总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常 规治疗组有40例显效,36例有效,1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84.44%.常规+特利加压素组有58例显效,30例有效,4例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常规+ 特利加压素组病患治疗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两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 常规治疗联合特利加压素治疗肝硬化顽固性 腹水疗效显著,跟单用常规治疗对比,干预总疗效高,有利于促进临床指标改善,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敷脐疗法是常用的中医外治法之一,治疗肝硬化腹水有独特的疗效,常用的中药敷脐方法有中药单药敷脐、复方敷脐、中药敷脐联合中药口服和其他外治法等等。笔者回顾了近年来中药敷脐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研究进展,未来建立规范精确的研究方案、拓展中药敷脐的应用范围是研究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6.
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十枣汤为基本方加蝼蛄研粉后敷脐治疗,昼敷夜停,1次/d,5d为1疗程,治疗4~6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腹围、血电解质、体重、肝功能等变化。[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3%与6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方法能提高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来我院就诊的84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综合治疗方法、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共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症状及体征、肝肾功能及各项肝纤维化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更好的改善了腹胀、腹水及肝区痛等临床症状体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6~8周后,肝纤维化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采用三七总皂苷联合特利加压素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效果较为满意,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药敷脐联合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肝硬化腹水患者的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敷脐联合健脾活血利水方治疗,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改变情况,治疗前后患者腹围、体质量、平均24 h尿量及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降低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腹围、体质量均明显降低,平均24 h尿量增多,且治疗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肝功能相关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敷脐联合健脾活血利水方具有活血行气、健脾利水之效,可以显著改善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增加尿量,减少患者腹围和体质量,改善患者肝功能,对于肝硬化腹水有较好的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化瘀消水汤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例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31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益气化瘀消水汤,并联合中药敷脐,观察两组病例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以及对肝、肾功能、PTA等方面的影响,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24小时尿量增加明显,腹水消退时间短,在肝、肾功能、PTA、ALb等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85.4%.结论:益气化瘀消水汤联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临床疗效,简、便、验、廉,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与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运用对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患者肾功能与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8例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接受特利加压素与腹水浓缩回输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接受腹水浓缩回输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水指标变化,并对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与生命质量展开分析观察。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的腹围与腹水深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各项肾功能指标、肝功能指标以及生命质量指标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特利加压素与腹水浓缩回输术对肝硬化并顽固性腹水患者展开联合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腹水症状,促进肝肾功能恢复,为患者的生命质量带来改善。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腹水属于肝硬化终末期病变,病情复杂多变,单一治疗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往往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本文综述近年来治疗肝硬化腹水的进展情况,提倡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相似文献   

12.
吉杉  汪晓军 《北京医学》2016,(9):945-947
目的 探讨健康人、肝硬化代偿期及失代偿期患者面部区位点的色度值及关系.方法 应用DS-01A中医四诊仪实测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98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4例,健康人134例,检测受试者面部整体、额区、鼻区、唇区、左右脸颊区、眼区各部位的HSV值[H(色度)、S(鲜艳度)、V(明度)],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健康人群和肝硬化(代偿期、失代偿期)患者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面部整体、颊区、眼区区位点H值、V值较健康人群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面部整体、颊区、眼区区位点S值较代偿期患者高.结论 健康人群和肝硬化患者不同脏腑面部色部区位点色度值有明显差异.肝硬化患者颊区、眼区及面部整体的颜色较健康人晦暗,且失代偿期患者较代偿期患者面色更晦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乙肝肝硬化患者采用恩替卡韦结合中药复方治疗,并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西安市临潼区中医院乙肝肝硬化患者60例,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恩替卡韦联合中药复方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ALT、Alb和TbiL,以及乙肝病毒基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中药制剂,对其腹水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口服中药制剂。对照组2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肝硬化腹水病人精神状态、腹水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显著较对照组良好(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腹水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肝硬化腹水病人应用中药制剂,可有效缓解不良症状,促进精神状态恢复,降低腹水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肝硬化腹水患者42例,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基础上(若常规利尿治疗腹水效果不佳,停用利尿剂:双氢克尿噻、安体舒通、速尿,余保肝降酶、退黄、营养支持继续治疗),加用中药治疗,应用调营汤加味,每日一剂,水煎服,一月为一疗程。结果:42例中,显效28例(67%),有效11例(26%)总有效率93%。结论:应用本方法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能有效改善微循环,有利于肝功能恢复,促进腹水消退,且不引起电能质紊乱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与腹水中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GLU)、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4月~2020年4月收治的9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肝硬化Child-Pugh分级将患者分为A组(肝功能A级,n=21)、B组(肝功能B级,n=43)、C组(肝功能C级,n=26);根据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76)和死亡组(n=14)。分别比较不同肝功能分级及预后患者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与腹水中LDH、GLU、SAAG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关键性指标。结果 C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及B组(P<0.05),B组血清与腹水LDH、GLU、SAAG水平均高于A组(P<0.05);死亡组血清与腹水LDH、GLU及SAAG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及腹水LDH、GLU、SAAG水平对肝功能分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6、0.823、0.775、0.83...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探讨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新修订的简明健康生存质量(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量表测试108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分值,并采集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相关临床信息,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疾病的共性证候及主要实验室指标等。运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逐步回归筛选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果:修订后的SF-36量表Cronbach’s a系数为0.773,提示各项目间内部有良好的一致性。肝炎后肝硬化组修订后SF-36总评分及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的平均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结果提示,肝炎后肝硬化共性证候评分与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感角色、活力、总体健康状况具有相关性(均r〉0.6,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P=0.05水平,中医肝炎后肝硬化共同证候、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的回归系数分别是0.262、-0.2978、-0.4839、-0.4839、-0.5123、-0.5719,是影响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质量全面下降,纳入疾病中医共性证候的修订后SF-36量表更为客观,对于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治疗肝炎肝硬化的常用方、药。[方法] 以“肝硬化”、“中医”、“证”等为主题词,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与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近20年来所有相关文献,选取其中具有肝炎肝硬化典型病例有效治疗的文献,将所用治疗方、药运用SPSS18.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频次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分析标准的文献326篇,患者407例,属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例数分别为80和327例,其中失代偿期的病例均有腹水的并发症;407例的治疗中,只有98例选用成方加减,其余均采用自拟方;选用的药物涉及299味、19类,两期用药有共性也有不同侧重。[结论] 肝炎肝硬化治疗中使用成方较少、自拟方较多;使用中药的种类和味数较多,两期用药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各自侧重,反映了该病的复杂病机特点及辨病和辨证论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西医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和深圳市中医医院内科2013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48例肝硬化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和西医组,各74例,西医组实施西医常规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方剂,持续用药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变化。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纳差[(1.31±0.17)分]、乏力[(1.06±0.13)分]、腹胀[(1.11±0.19)分]、目黄[(0.84±0.20)分]、腹痛[(0.44±0.10)分]症状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1.31±0.17)分,(1.06±0.13)分,(1.11±0.19)分,(0.84±0.20)分,(0.44±0.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透明质酸酶(HA)[(76.50±33.1) ng/L]、Ⅲ型前胶原蛋白(PC-Ⅲ)[(50.5±33.4) ng/L]、Ⅳ型胶原蛋白(Ⅳ-C)[(69.9±13.1) ng/L]、层黏蛋白(LN)[(69.9±13.1) ng/L]水平均明显高于西医组[(124.32±55.4) ng/L、(71.7±42.9) ng/L、(99.7±15.6) ng/L、(127.6±57.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患者治疗后的谷丙转氨酶(ALT)[(90.03±102.8) U/L]、谷草转氨酶(AST)[(103.12±101.3) U/L]、总胆红素(TBiL)[(53.4±30.4)μmol/L]水平均明显低于西医组[(136.42±120.8) U/L、(157.72±124.3) U/L、(73.52±36.8)μmol/L],胆红素(ALB)水平明显高于西医组[(38.73±5.5) g/L vs (35.30±5.4)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医联合中医活血化瘀法治疗肝硬化能有效减轻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肝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王晓  朱均权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4-55,58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肝硬化腹水合并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6例肝硬化患者CRP、WBC和GR百分率(GR%),计算合并感染和继发感染者各指标的阳性率。结果合并感染组和继发感染组CRP、WBC和GR%水平分别显著高于未合并感染组和无继发感染组(P〈0.01);合并感染组和继发感染组抗感染治疗后3d和7d,三者水平分别显著低于抗感染治疗前和治疗后3d(P〈0.01)。治疗前、治疗后3d和治疗后7dCRP阳性率均显著高于WBC和GR%阳性率(P〈0.01)。结论检测CRP对肝硬化腹水患者感染的进展及抗感染疗效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