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局部麻醉下行椎间孔镜腰椎间盘切除术,对照组全身麻醉下行次全切开椎板减压+内固定融合手术.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评价患者腰、腿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6个月,使用腰椎Macnab评定标准对腰椎功能进行评分,比较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腰、腿VAS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为93.3%,对照组优良率为75.0%,研究组腰椎Macnab评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较对照组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切口长度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腰部、腿部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腰部、腿部VAS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效果好,患者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经皮椎间孔镜(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因腰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孔狭窄行TESSYS的患者76例和传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手术患者51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VAS和腰椎JOA评分,通过MacN ab功能评价标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P0.05),TESSYS组的出血量显著低于TLIF组(P0.01)。TESSYS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显著低于TLI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术前及术后3月的VAS和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SSY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神经根孔狭窄的临床疗效与TILF手术相当,且手术出血少、住院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为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是否行椎间孔成形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52例采用经侧后方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椎间盘突出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Ⅰ型、Ⅱ型、Ⅲ型和Ⅳ型,按照不同手术方案分为A组(不行椎间孔成形)和B组(行椎间孔成形)。Ⅱ型患者(21例)选择A组手术方案;Ⅰ型、Ⅲ型、Ⅳ型患者(31例)选择B组手术方案。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别于术前、术后3 d、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腰骶部及下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术后感染、术中神经根损伤、硬膜囊撕裂等严重并发症。A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均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平均(11±2. 3)个月。术后3 d、3个月和末次随访VAS腰痛、VAS腿痛和腰椎OD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定结果:优41例,良9例,可2例,优良率为94. 65%。结论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型对认识该病的病理变化及椎间孔镜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类型选择性行椎间孔成形,即Ⅱ型患者无需椎间孔成形,Ⅰ、Ⅲ、Ⅳ型患者宜选择行椎间孔成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BEIS(Broad easy immediate surgery,BEIS)术、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武陟济民医院94例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随机分为TLIF组、BEIS组,各47例.对比手术指标、并发症情况、以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分别评估疼痛及腰椎功能.结果:BEIS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低于TLIF组(P<0.05);术后3、6个月BEIS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TLIF组(P<0.05).结论:与TLIF术比较,经皮椎间孔镜BEIS术治疗老年腰椎狭窄症合并腰椎滑脱患者能改善手术情况,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且不增加并发症风险.  相似文献   

5.
文题释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2002 年Foley等首次介绍了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技术,相比传统开放性减压手术,具有减少组织剥离、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诸多优点,逐渐受到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广泛青睐。通常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手术适应证包括腰椎管狭窄、Ⅰ-Ⅱ度腰椎滑脱、腰椎间盘突出、腰椎不稳等。文献报道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由于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影像学表现几乎多为双侧狭窄,但临床多表现为一侧下肢症状,通常症状侧压迫严重,无症状侧压迫较轻。对于影像学双侧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侧需要减压治疗,但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及如何减压仍存在争议。 背景: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常见双侧神经根管狭窄仅表现为一侧症状,对于无症状或者症状较轻的一侧是否需要减压、如何实施减压手术仍存在争议。 目的:回顾性分析双侧腰椎管狭窄但仅有单侧症状且只行单侧入路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的病例,比较术前、术后的临床减压效果及影像学变化,分析单侧减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回顾分析同一治疗组采用机器人辅助完成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病例,特点是影像学表现为双侧狭窄,但仅表现为单侧症状,仅行症状侧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双侧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测量术前、术后椎管横截面积、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等;术前、术后采用目测类比评分分别对腰痛及下肢痛进行评估;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术后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疗效。 结果与结论:①患者手术时间110-235 min,平均169.4 min;术中出血量70-180 mL,平均112.4 mL;②随访3-8个月,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腰痛、下肢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③患者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低于术前(P均<0.01);④末次随访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15例,良1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⑤患者术后椎管面积、椎间孔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腰椎前凸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⑥提示采用单侧减压机器人辅助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治疗仅表现为单侧症状的双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 ORCID: 0000-0002-1798-8532(姜树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3D打印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TESSYS)减压术对腰椎管狭窄患者术后创伤应激、腰椎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14例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7例。对照组采取TESSYS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TESSYS减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创伤应激指标[C反应蛋白(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肌酸激酶(CK)、前列腺素E2(PGE2)]、腰腿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功能[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腰椎功能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P 0. 05),手术时间、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 d、3 d、7 d血清CRP、MCP-1、CK、PG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腰部、腿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ODI均低于对照组(P 0. 05),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腰椎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采取3D打印技术辅助TESSYS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减轻术后创伤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恢复,且能进一步减轻患者腰腿疼痛,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采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39~61(48.57±5.91)岁。病变部位:L4~5 17例, L5~S1 13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ESSYS组和I see组:采用椎间孔入路脊柱内镜系统技术15例纳入TESSYS组,采用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15例纳入I see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置入时间、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减压操作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3、6、12个月腰、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r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以及术后12个月MacNab标准评定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I see组的导管置入时间和术中放射线暴露时间分别为(16.73±2.46)min、(38.15±5.72)s,均少于TESSYS组的(19.87±3.79)min、(49.79±7.40)s;I see组上关节突切除率为32.25%±1.12%,大于TESSYS组的12.02%±0.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682、4.820、38.890,P值均<0.05)。两组术中减压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以及ODI均比术前减少,JOA评分均比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 see组=167.298、268.815、7 271.864、316.342,FTESSYS组=168.759、341.300、1 368.354、141.090,P值均<0.01)。I see组与TESSYS组比较:术后不同时间腰、腿痛的VAS、ODI、JO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评定疗效,I see组优8例、良4例、可3例,TESSY组优7例、良6例、可6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114,P>0.05)。结论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偏心导杆结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是一个有效且安全的椎间孔成形方法;采用该技术行PELD,可获得与TESSYS技术相同的疗效,同时减少术中导管置入时间、放射线暴露时间、上关节突切除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Ⅰ、Ⅱ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接受MISTLIF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微创组,接受传统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别评估患者疼痛缓解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通过腰椎侧位X射线片测量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滑脱角和滑脱距离,并计算滑脱率。结果 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短/少于对照组(P 0. 05); 2组患者术前的VAS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微创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的VAS和ODI评分较对照组低(P 0. 05); 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的滑脱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的滑脱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但微创组术后1个月、6个月的滑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 MISTLIF治疗Ⅰ、Ⅱ度腰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在术后疼痛缓解和腰椎功能恢复方面效果良好,但是椎体滑脱改善效果不及传统TLI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腰椎三维磁共振重建技术在经皮侧路椎间孔内窥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皮侧路椎间孔内窥镜手术治疗患者100例,随机分对照组,术前行腰椎MRI平扫,观察组术前行腰椎三维磁共振重建扫描,对比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结果置管时间和镜下操作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1 d、术后3个月,两组腰椎功能JOA评分差异均不明显,P0.05;术前、术后1 d两组的VAS疼痛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三维磁共振重建技术为经皮侧路椎间孔内窥镜下手术提供准确的病变三维结构信息,精准定位,设计科学合理的穿刺点、路径等,避免误穿等情况,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取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我院骨科2018年9月~2019年9月椎间孔镜治疗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3例,分为导航组(27例)和常规组(36例)。记录两组人口学特征及手术相关指标,采用VAS、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 结果 两组人口学和术前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透视次数、穿刺及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JOA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电磁导航引导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可以减少透视次数、穿刺和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降低术中辐射暴露,提升穿刺定位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经皮大通道脊柱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术(percutaneous coaxial large-channel endoscopic lumbar interbodyfusion,PE-LIF)与Wilst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Wiltse-approachtransforaminal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因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行腰椎减压融合术的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据手术方式分为PE-LIF组(24例)和MIS-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3 d全血C反应蛋白(CRP)及术前、术后1 d、术后7 d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含量评估椎旁肌肉损伤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以及术前,术后3个月、12个月的Oswest...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与切开减压内固定术在老年性腰椎管狭窄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6年12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管狭窄患者86例,其中男性53例,女性33例;年龄60~78岁。按照患者选取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TESSYS组,36例)和传统手术组(TS组,50例),其中TESSYS组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术治疗,TS组患者采用切开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TESSYS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手术优良率(94.44%)明显优于TS组(8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段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术前[VAS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1.43±0.38)分vs (7.45±1.54)分,TS组术后12个月(1.81±0.49)分vs (7.42±1.12)分;ODI评分,TESSYS组术后12个月(6.34±4.08)分vs (65.84±13.89)分,TS组术后12个月(9.75±3.78)分vs (64.87±14.28)分],且呈逐渐好转趋势,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两组术前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ODI评分均优于T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TESSY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78%)小于TS组术后(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下选择性减压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且对脊柱稳定性影响较小,症状改善明显,术后恢复较快,疗效确切。但其手术视野有限,对施术者操作性要求较高,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分析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PPSF)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ar later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FLLDH)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共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30例,均采用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X线暴露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腰椎JOA功能评分;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优良率;根据Bridwell法评估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人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55 mL;平均X线暴露次数26.6次。末次随访时VAS及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6.7%。按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本组融合率为100%,平均椎间融合时间为8.6个月。结论微创Quadrant通道下经Wiltse入路单侧MIS-TLIF联合对侧Sextant经皮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期临床疗效满意,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能有效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等优点,其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斜前方腰椎间融合术(OLIF)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AS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上海市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骨科收治的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患者2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13例采用OLIF手术治疗(OLl F组),16例采用PLIF手术治疗(PLl F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1年腰痛和患肢痛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前、术后3个月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结果 29例患者均获12~36个月随访,平均(20±3. 5)个月。OLIF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患者术后腰痛和患肢痛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孔高度、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LIF组有2例患者出现术中硬膜囊破裂、脑脊液漏发生; OLIF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采用OLIF与PLIF治疗均疗效显著,但OLIF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等优点,更符合现代微创手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肥胖(BMI≥28 kg/m2)患者腰椎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4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采用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者为开放组(20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TESSYS)者为椎间孔镜组(16例)。按照VAS评分和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从症状和体征方面评定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并发症。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全部顺利完成,术后均获随访12~20个月,平均13.6个月。椎间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均低于开放组(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3个月、6个月、12个月腰痛、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两组间术后各随访时间点腰痛、腿痛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开放组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0%(18/20);椎间孔镜组优10例、良4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14/16;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0%(3/20)和2/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TESSYS治疗肥胖患者腰椎盘突出症时,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腰腿疼痛缓解等方面较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3D打印骨骼模型在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PELD)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4例,女28例;年龄32~67岁,平均52.3岁。病变节段均为L4/5节段,其中旁中央型椎间盘突出18例,侧方型椎间盘突出40例,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4例;合并侧隐窝狭窄8例。采用WSPS V1.0医学影像处理软件处理影像学检查数据,生成3D打印机可识别的GCODE格式文件。使用聚乳酸材料,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完整的病变节段腰椎骨骼模型。依据病变部位将两侧椎间孔分为患侧组与健侧组,在骨骼模型上确定“5点2线”解剖标志,测量椎间孔的“3距1角”(椎间孔宽度、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以及上关节突腹侧倾斜角)。患侧均行经皮椎间孔入路内窥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并根据术中是否行椎间孔成形术,将患侧组椎间孔又分为成形组与未成形组。比较骨骼模型患侧组与健侧组椎间孔的3距1角,以及成形组与未成形组患者患侧椎间孔的3距1角。结果 62例打印模型中,患侧组椎间孔宽度、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以及上关节突腹侧倾斜角分别为(6.30±1.71)mm、(4.88±1.63)mm、(21.07±3.78)mm、16.28°±1.13°,健侧组分别为(7.27±1.86)mm、(5.31±1.71)mm、(18.57±3.34)mm、25.72°±1.03°;患侧组椎间孔宽度、上关节突腹侧倾斜角均小于健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33、2.877,P值均<0.05),而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未行椎间孔成形38例,行椎间孔成形24例。成形组患侧椎间孔宽度、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以及上关节突腹侧倾斜角分别为(4.77±0.83)mm、(4.97±1.35)mm、(16.23±2.02)mm、11.50°±2.15°,未成形组分别为(7.42±1.24)mm、(5.19±1.88)mm、(16.63±1.94)mm、22.22°±4.28°。成形组的椎间孔宽度及上关节突腹侧倾斜角均小于未成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681、8.001,P值均<0.05);而椎间盘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采用3D打印骨骼模型,术前可以精确测量椎间孔形态的各项参数、建立试行通道、选择手术入路和方式、预判椎间孔成形、预估手术难度,对经皮脊柱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的术中操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和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我院2017年2月~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和椎板开窗组,每组30例。经皮椎间孔镜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椎板开窗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于术前、术后7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疼痛程度,采用ODI指数评价患者脊柱活动功能,末次随访时行Macnab疗效评级。结果 与椎板开窗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组的手术切口长度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椎间孔镜组术后7 d和术后1个月的VAS评分、ODI指数低于椎板开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和椎板开窗减压术均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技术更有利于术后早期疼痛症状缓解和脊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小切口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A-OTIF)与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对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和脊柱形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MA-OTIF组和MIS-TLIF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术前和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情况。结果与MIS-TLIF组比较,MA-OTIF组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P均<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术后7 d、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间植骨融合率、脊柱侧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A-OTIF与MIS-T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退行性病变疗效相当,但MA-OTIF手术时间更短,X线曝光次数更少。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椎间孔镜治疗保守治疗无效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近期疗效。 方法 通过TESSYS椎间孔镜技术治疗24例老年性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使用VAS评分、ODI指数、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末次随访VAS评分为(1.83±0.48),明显低于术前(7.67±0.82)。术后末次随访ODI指数为(14.42±2.04)% ,明显低于术前 (69.83±2.82)%。改良Macnab疗效评价为:优 20 例,良 3 例,可 1 例。术后患者腿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 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老年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2020 年6 月至2023年 6月本院行PVP治疗的70 例老年OVCF患者,根据穿刺方法分为单侧组(n=36,单侧穿刺行PVP手术)和双侧组(n=34,双侧穿刺行PVP手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情况,在术前、术后 3 m、6 m采用ODI和VAS量表评估两组患者腰椎功能及疼痛程度,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更短、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更少(P<0.05).双侧组术后 6 m ODI、VAS评分低于单侧组(P<0.05).结论:双侧穿刺行PVP治疗OVCF在缓解疼痛及改善腰椎功能方面更优,但单侧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骨水泥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